《戰龍系列》的原文書封。
近日格友𝑰𝒗𝒚 - 人海邊的離島討論小說《第四翼》(Fourth Wing)與浪漫奇幻的好文讓我忍不住一看再看,也不禁手癢,將最近在私人河道上研究浪漫奇幻與相關作品的發文進行整理,希望能讓更多對浪漫奇幻、奇幻小說或羅曼史的格友能對這個新興的文類有所關注。
何謂浪漫奇幻(Romatasy)?
Ivy的原文已有詳細整理Romantasy的前身與近期代表作,我在此只進行簡單說明。
Romantasy為Romace+Fantasy的合成詞,意指含有愛情與奇幻成分的類型小說,與一般帶有愛情成分的奇幻小說不同之處在於,Romantasy的愛情與奇幻成分並重,通常以一段浪漫關係作為主軸;不同於大多數的史詩奇幻作品,愛情只佔一小部分,要不是作為男性英雄的最終獎賞,要不是——嚴重缺乏化學效應,讓人非常失望。
是的,我們必須老實承認,即便是號稱山神的布蘭登・山德森、建造出霍格華茲的J・K・羅琳,他們筆下能創作出動人的親情、友情,但作品中的愛情呈現往往讓人費解,並受限於拯救世界的任務而被大幅地壓縮,無法得到深度的刻畫與呈現。
Romantasy則給予想要在奇幻世界中看到明確愛情成分的讀者一個安心的選擇:既能享受魔法世界的魅力,也能看到一段讓人心滿意足、明確發展的浪漫關係。再加上Romantasy屬於New Adult,是面向成人市場的作品,作家們大可放心書寫情慾場景,也能一併擄獲想要嘗鮮的羅曼史讀者。
Romantasy的反抗:當英雌踏上旅程
雖然Romantasy脫胎於中世紀的宮廷文學,但它在某一種層面又反抗了傳統:宮廷文學的敘事者是男性吟遊詩人,浪漫奇幻的作者則多是女性;宮廷文學雖也喜愛以騎士與貴族女性間的愛情為主題,但主觀視角總是騎士,而非它的女性受眾,浪漫奇幻則讓女性作為主角,擁有屬於她們的故事。
總得來說,Romantasy反抗傳統奇幻小說總把愛情作為故事結束的附屬品,反抗女性只能受困於社會,聆聽父權訓斥的命運。在浪漫奇幻的故事裡,女性是展開故事的主角,可以手持法杖、刀劍、筆墨或紡錘,並心懷擁抱生命的愛意,踏上她們的旅程。
女性讀者在Romantasy預期看到的不一定是「物理上的冒險」或「拯救世界的天命」,而是「對社會/命運的反抗」,冒險只是逃離或遠離社會的一個途徑,幻想的魔法是女性少數能勝過男性的領域(比起體能的肉搏或劍術),愛情則是從內往外去撼動社會與命運桎梏的展現,特別是對「天命」和「父權」的反抗。
所以Romantasy才必須重走以往古典羅曼史的常見故事,並逐一打破宮廷敘事詩中對女性的種種限制及詛咒,禁忌之愛因此成為一種必然——愛上身懷秘密的宿敵、愛上身份地位相差甚遠的人,背叛社會的期許,只從我心,並藉由「相愛」與「反抗」改變兩人的命運。
在過往以男性為主的奇幻故事裡,女性要不是守候英雄歸來的落難少女,要不是恐怖的大母神或女巫,不是忠貞的賢妻潘妮洛普(Penelope),就是阻礙英雄歸途的女巫瑟西(Circe)。性是被妖魔化、被譴責的,享受性是墮落的,必定招來厄運,發生了也只是點到為止,或摻雜太明顯的男性凝視。伴隨時代的改變,羅曼史讓女性在閱讀書寫中也能享受、掌握情慾,Romantasy自然也不落下。
熱門與爭議
隨著眾多的浪漫奇幻作品出版,在引發社群熱潮的同時,也與她的前輩羅曼史遭遇了相同的命運:被訕笑、被指稱人物樣板化、懶惰敘事、有毒的情感關係、過多的性描寫、乃至種族歧視等等,族繁不及備及。
上述泰半的批評,其實在超自然羅曼史(Paranormal Fantasy)、含有愛情成分的反烏托邦小說(Dystopian Fiction)流行時皆可見到,而聰明的讀者必可看出其中的惡意,多是針對女性受眾而來。至於故事的樣板化,追根究底,當一種商品(是的,小說是一種商品)出現了「可大量複製的流水線生產」,品質的下降也是可預見的。然而同樣的套路一多,讀者必然會疲倦,作者也必須絞盡腦汁另闢蹊徑。
另外,大多採用架空世界、封建王國背景的浪漫奇幻,也時常使用神話、童話的名詞或故事架構,《荊棘與玫瑰之庭》系列(A Court of Thorns and Roses)與《第四翼》都大量借用了凱爾特文化的符號和語言,但也引起泛凱爾特語使用者的不悅。如下方的影片:
私認為,影片標題把問題全盤怪在Romantasy其實不夠公正,而是出版業上至編輯、下至作者都缺乏「文化挪用」、「考據嚴謹」的重要性。雖然可以理解原生文化人的氣憤與不平,但用Romantasy開地圖砲就過份了,所有作品都可能遭遇這種問題,追根究底就是不夠尊重其他文化的現象,長年存在於優勢文化的族群之中。
撇除出身學院、重視鄉土研究的托爾金和韋恩-瓊斯,與他們同期的作者其實也存在文化挪用與種族歧視的問題,卻很容易被「年代久遠」為理由給輕輕帶過。影片底下的留言亦提到其他奇幻小說常常錯用凱爾特神話,但也甚少被討論,真要解決問題就應該直視源頭,而不是只譴責Romantasy,卻不正視整個歐美流行文化對於弱勢文化的不了解。其他類型小說的男性創作者做出文化挪用的行為時,有人出來譴責他們嗎?有嗎?
(雖說韋恩-瓊斯在《道爾馬克四重奏》(Dalemark Quartet)對威爾斯文化的借用與轉換,展現其深厚的民俗考究能力,但在另一部小說《沙塵之賊》(Castle in the Air)所借用的中東文化,卻呈現十足的刻板印象;而於達米安・迪本的《歷史守護者》(History Keepers)第三集出場的中國女性也集合了「東方風味」的刻板元素,但以防偏題,不在本次的討論範圍內。)
浪漫奇幻的展望
雖說讓冒險與浪漫並進看似美好,但奇幻小說與羅曼史畢竟是兩種類型,敘事手法也不相同,讀者對兩者的要求往往會互相打架,閱讀上也容易使得故事產生割裂感:奇幻是奇幻,愛情是愛情,嗜讀奇幻的讀者可能食之無味,喜愛羅曼史的讀者也可能不滿浪漫文本被稀釋而選擇棄書。
畢竟,浪漫奇幻的發展仍非常年輕,還未出現真正確立類型風格的錨定之作,不像哥德羅曼史(Gothic Romance)和其後繼者家庭驚悚小說(Domestic Thriller)那樣,將家庭內部的不安與外顯的恐怖達成相互呼應的融合。
不過,我仍非常期待這個文類的未來發展。或許浪漫奇幻的興起,能反向影響羅曼史與正統奇幻小說,讓前者一嚐勇敢冒險的心靈,讓後者意識到陽性英雄的書寫早已陷入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