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中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眾所周知的5W1H的六何法(why、who、what、when、where、how),運用的層面相當廣泛,在第二外語教學的理論中也經常提到。今後,想以此為基礎,針對自己所處的菲律賓華語教學現場,做一個通盤的檢討,但我不打算以一個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這個理論在中文教學時的應用,而是轉由學生學習的方向來切入。首先,我想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孩子要學中文?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由家長、師長們來回答,更希望能由學生們自問自答。

  在菲律賓,僑校實施中文(亦稱漢語、漢文、華語、華文)教學由來已久。早在四、五十年以前,隨著國民政府播遷至台,一些沿海地區的住民也都紛紛移居他方,以菲律賓的華僑結構來說,福建省(特別是閩南地區)的居民占大多數。在彼時所設立的僑校,進行中文教學有其必要性存在,因為縱使身在異地,但與故土的連結仍深,中文是母語,是大多數人日常生活溝通之所需的語言 ,學習中文更是中國人不能忘本的美德的一種表現。然而時至今日,上述的種種學習動機,是否依然存在?或著已然轉變?

  就我個人觀察,上述的學習動機中,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不能忘本的美德表現」了,但這個動機當中潛藏著一個更加複雜的問題:身分認同。在我所面對的絕大多數學生當中(幾乎占九成以上)的國籍都是菲律賓籍,他們操持著一口流利的菲語和英語,身為第三、第四代的僑民,對於自己的身分認同,早已不是中華兒女,雖說所具的國籍身分並不影響個人心理的認同感,但我想多數的學生已經具有這樣的想法:我又不是中國人,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我有什麼關係?菲律賓有其自身的文化傳統,為什麼我要捨近求遠去學習他國的文化傳統?

  歷經西班牙、美國、日本多次殖民統治的菲律賓,其文化的基礎更多是來自西方。「不能忘本」對於中國人來說,或是一個普世價值,但在西方人眼裡可能不屑一顧。曾經耳聞一位中文老師談到她的女兒的相處問題,她的女兒自中學畢業後,隨即負笈美國攻讀音樂學位,這幾年來,她深刻地感受到女兒與她漸行漸遠,這不僅是地域上的遙遠,而是血緣關係的連結性越來越薄弱,她說女兒一次也不曾邀請她到美國,甚至對於母親的主動來訪視為一種麻煩,更遑論母親退休後的照養問題。畢業於菲國僑校的女兒,擁有一個來自中國的母親,行為準則卻是標準的西方人,以此觀之,那不能忘本的美德神話,當真能成為今時今地的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嗎?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那究竟為什麼孩子要學中文呢?父母親的立場已經和小孩們的觀點產生相當程度的隔閡。身為學習主體者的孩子自己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答案。對孩子而言,學習中文必須是一件有趣的事,這樣才能激得起學習的慾望,不論何種學科都是一樣。近幾年來,韓國文化在東亞地區崛起並廣為流傳,最近更有風靡全球的騎馬舞,一如我們那個世代的哈日,現在這個世代的年輕人那個不哈韓?如果不能講上幾句韓語,簡直就是跟不上時代,甚至可能會在同儕中遭受排擠。我有一個學生,上中文課時總是意興闌珊,成績在班上是倒著數過來的,有一次替他補課時,他一如往常地表現出那種對中文深惡痛絕,僅想快點敷衍了事讓我放他一馬的態度,正當我的憤怒值已達臨界點時,耳邊突然傳來時下流行的韓國騎馬舞的音樂,他一聽到這首歌曲,眼睛為之一亮,嘴裡也跟著音樂一同哼唱著,原本萎靡的精神全然一掃而空。此事讓我思考良久。家長、老師們所著重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於孩子們來說,就像是一個飄邈虛無的神話,他們想要的並不是死硬呆板品德美德教條 ,而是充滿了聲光娛樂效果的流行文化的感官刺激 。

  除有趣之外,成就感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對於成績表現平平的學生來說,在眾多必修的學科當中,不可能每一項都達到盡善盡美,挑選能夠給自己帶來成就感的科目,投入心力認真學習是每個學生的必然心態。以自身為例,我從小面對數學就只能舉雙手投降,每次大考過後,考卷一發下來,數學分數都是慘不忍睹,班上的成績排名也都是數學這一科在扯我後腿,相較之下,我的國文成績就漂亮許多,讓我獲得的成就感也最大,因此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我花在國文這一科目上的時間遠比數學要多上許多。所以要能讓學生拳拳服膺,學習的成就感是必不可少的。

  但成就感並非來獲自於老師在批改考卷或作業上的放水。曾有家長要求我在批改考卷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言之鑿鑿地說:老師,如果你改考卷這麼嚴格的話,學生會沒有信心、興趣去學習華文。家長的這一番說詞,讓我啞口無言。我所看到的是學生在考卷上的答案錯誤百出,這分明是學生不夠用心學習所致,問題怎麼會是老師批改考卷的標準太過嚴苛? 但我卻被迫接受家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要求,甚至被要求重新批閱試卷。如果學生以敷衍塞責的態度面對學習 ,卻還是能從老師手上拿到高分,長久下來,學生只會把老師視為一顆軟柿子,只要隨便應付就能輕鬆拿高分,更加不可能用心讀書。如何能面對和突破種種挑戰,並從老師手上獲得自己理想中的分數,這才是真正成就感 的來源。當然在菲律賓這樣的教學環境中,這幾近一樁天方夜譚。

  如果缺乏動機,學習必然是一個慘痛過程。想起年少時自己對日本文化的熱愛,督促自己去學習日文,接觸日本歷史的種種過往,至今仍是少數幾個美好的學習回憶。各位孩子們,現在面對我的詢問:為什麼你要學中文?你們是否已有答案了呢?希望這個答案不是為了滿足任何人對你的期待,而是滿足你自己對於學習的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uang ChengWen-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13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 活到老學到老 共勉之最近也是一直找過往聽過的日文歌來聽以前都是空耳跟著亂唱現在會慢慢去認五十音 還會去思考一下日語詞義和中文的差異不知不覺時間就這麼經過了
我會問我自己,我的價值觀,世界觀這麼狹小嗎?或許我會說它是國際共用語言,但局勢在改變會講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學習是有利無害,為什麼我要學中文,因為我要學習,未來有太多無法預測的,所以我學英文或許未來我用不到,但又或許我學了英文,我讓我的未來多了很多更多未知,我都不知道我講什麼了
avatar-img
在回憶裡流浪
8會員
47內容數
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一些散文隨筆和讀書筆記,以筆會友。
在回憶裡流浪的其他內容
2024/11/09
本文探討了小安主演的新片《The idea of you》,一位中年單親媽媽與年輕偶像之間的非典型愛情故事。故事雖具吸引力,但在深入角色與真實情感的描繪上略顯不足,且未能充分探索年齡差距帶來的挑戰,也缺乏對角色內心掙扎的深度挖掘。故事雖然美中不足,但對於安海瑟薇的演出仍是瑕不掩瑜
Thumbnail
2024/11/09
本文探討了小安主演的新片《The idea of you》,一位中年單親媽媽與年輕偶像之間的非典型愛情故事。故事雖具吸引力,但在深入角色與真實情感的描繪上略顯不足,且未能充分探索年齡差距帶來的挑戰,也缺乏對角色內心掙扎的深度挖掘。故事雖然美中不足,但對於安海瑟薇的演出仍是瑕不掩瑜
Thumbnail
2024/08/23
  這是我來到菲律賓之後,心情最為浮躁的一次。上個星期四的晚上九點半,突如其來地停電了,在Dumaguete這邊住了一年,對於這種情況也早就見怪不怪,心想應該不多久就會恢復供電,但直到筆電的電池電量都耗盡了,電還是沒來,我只好把電腦關上,在一片漆黑中上床去睡了,還好晚上剛下過一場小雨,天氣還不算太悶
2024/08/23
  這是我來到菲律賓之後,心情最為浮躁的一次。上個星期四的晚上九點半,突如其來地停電了,在Dumaguete這邊住了一年,對於這種情況也早就見怪不怪,心想應該不多久就會恢復供電,但直到筆電的電池電量都耗盡了,電還是沒來,我只好把電腦關上,在一片漆黑中上床去睡了,還好晚上剛下過一場小雨,天氣還不算太悶
2024/08/21
來到菲律賓後,就鮮少吃到純粹的番茄炒蛋。因為菜裡總是會加上些許的綠色的山苦瓜。第一眼看到這道料理,還沒張嘴吃下肚,就已經愛上她了。 綠色的山苦瓜與其說是陪襯,不如說是反客為主,領著色澤單調的紅黃色番茄炒蛋,以一個煥然一新的面貌出現,紅黃綠三種配色帶來的視覺效果,讓人還沒
2024/08/21
來到菲律賓後,就鮮少吃到純粹的番茄炒蛋。因為菜裡總是會加上些許的綠色的山苦瓜。第一眼看到這道料理,還沒張嘴吃下肚,就已經愛上她了。 綠色的山苦瓜與其說是陪襯,不如說是反客為主,領著色澤單調的紅黃色番茄炒蛋,以一個煥然一新的面貌出現,紅黃綠三種配色帶來的視覺效果,讓人還沒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類學母語,五歲就有語感; 人類學外語,至死都沒有語感。
Thumbnail
人類學母語,五歲就有語感; 人類學外語,至死都沒有語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由吳氏日文分享系列所發表的。文章中描述了一位24歲的菲律賓學生在學習吳氏日文時的經驗。該學生表示,當他學到「遺書」這部分時,已經感動得淚流滿面。他形容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如此努力且快樂地學習,每天都感到非常充實。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由吳氏日文分享系列所發表的。文章中描述了一位24歲的菲律賓學生在學習吳氏日文時的經驗。該學生表示,當他學到「遺書」這部分時,已經感動得淚流滿面。他形容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如此努力且快樂地學習,每天都感到非常充實。
Thumbnail
「不背單字就不會講話嗎?」 「不學文法就不聽不懂嗎?」 各種語言類的老師一定都被問過這個問題,我在深夜的寂靜中,還真的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Thumbnail
「不背單字就不會講話嗎?」 「不學文法就不聽不懂嗎?」 各種語言類的老師一定都被問過這個問題,我在深夜的寂靜中,還真的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Thumbnail
一天班會課時跟導師班學生們聊起最近的讀書狀況,幾位學生們嘰哩呱啦抱怨著為什麼要學文言文? 我也反問他們:為什麼不學? 學生們說:看不懂而且也用不到啊! 我說:你們覺得學習是什麼?如果學習只為了考試,那是不是太無聊了?
Thumbnail
一天班會課時跟導師班學生們聊起最近的讀書狀況,幾位學生們嘰哩呱啦抱怨著為什麼要學文言文? 我也反問他們:為什麼不學? 學生們說:看不懂而且也用不到啊! 我說:你們覺得學習是什麼?如果學習只為了考試,那是不是太無聊了?
Thumbnail
身為一個資深老師,我很清楚要讓孩子們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的學習動機未必天生具備(例如強迫他們學習他們本來就特別沒興趣的東西時),或者無法持續到讓他們真正完成一項好的學習,那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誘發或維持住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呢?
Thumbnail
身為一個資深老師,我很清楚要讓孩子們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但是很多時候孩子的學習動機未必天生具備(例如強迫他們學習他們本來就特別沒興趣的東西時),或者無法持續到讓他們真正完成一項好的學習,那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誘發或維持住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呢?
Thumbnail
回想十五年前,因為到了新加坡,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新加坡教起了華語。
Thumbnail
回想十五年前,因為到了新加坡,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新加坡教起了華語。
Thumbnail
當一個菲律賓本地的華人完全不了解中華文化、完全不會說華語,只剩下姓氏和長相是華人,其他食衣住行都和菲律賓人沒什麼差別時,他到底還算不算華人? 有時候文化認同會形塑一個人的思想,思想則塑造了行為和習慣,最後影響了散發出來的氣質。
Thumbnail
當一個菲律賓本地的華人完全不了解中華文化、完全不會說華語,只剩下姓氏和長相是華人,其他食衣住行都和菲律賓人沒什麼差別時,他到底還算不算華人? 有時候文化認同會形塑一個人的思想,思想則塑造了行為和習慣,最後影響了散發出來的氣質。
Thumbnail
這樣的戲碼大概重複上演到我想拿錄音機直接撥放回答的地步,當有人問我要如何學習英文,我總是反問:「你為什麼想學?」十之八九,對方就說:「因為很重要,以後可能會用得到。」相信我,當你有這樣的回答浮現在腦海裡,你的人生絕對有比學英文還要更重要的事存在。 以往,以英文為第二外語蔚為風潮,但時至今日.....
Thumbnail
這樣的戲碼大概重複上演到我想拿錄音機直接撥放回答的地步,當有人問我要如何學習英文,我總是反問:「你為什麼想學?」十之八九,對方就說:「因為很重要,以後可能會用得到。」相信我,當你有這樣的回答浮現在腦海裡,你的人生絕對有比學英文還要更重要的事存在。 以往,以英文為第二外語蔚為風潮,但時至今日.....
Thumbnail
到底在海外的華裔兒童學中文遇到的第一關是什麼?沒有教材?沒有環境?沒有中文的同齡朋友?我覺得都不是,第一關其實是...
Thumbnail
到底在海外的華裔兒童學中文遇到的第一關是什麼?沒有教材?沒有環境?沒有中文的同齡朋友?我覺得都不是,第一關其實是...
Thumbnail
在擔任高中學生的英文家教時,有一次看到某位學生對於閱讀和理解文章有點無聊,好像他不在意是否能看懂文章...... 我來說說學習英文這件事。
Thumbnail
在擔任高中學生的英文家教時,有一次看到某位學生對於閱讀和理解文章有點無聊,好像他不在意是否能看懂文章...... 我來說說學習英文這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