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李商隱、包拯探賾》自序

更新於 2024/08/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家歆按:這是我第三本書《嫦娥、李商隱、包拯探賾》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這本書中收集了我的六篇論文,分別研究嫦娥、李商隱、包拯的一些問題。這六篇論文是不同時間寫的,其中有四篇曾刊登於不同學報。第一篇論文〈羿與嫦娥神話研究〉,96年1月刊登於《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第八期第一冊。第二篇〈李商隱著作考〉,80年1月刊登於《興大中文學報》第4期。第三篇〈李商隱詩文集版本考〉,80年6月刊登於《臺中商專學報》第23期。第四篇〈李商隱詩註本考〉、第五篇〈李商隱文註本考〉,未曾正式發表。第六篇〈《宋史.包拯傳》疏證〉,91年12月刊登於《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人文社會學報》創刊號。現在因為某些機緣,結集成書,便於讀者閱覽,研究者參考。


不同時代、不同性質的三位人物、六篇論文,收集在一本書中,最麻煩的是取書名。思考很久,又請教了些親朋好友,最後決定用出版社建議的《嫦娥、李商隱、包拯探賾》。這個書名不是最理想的書名,但三位人物都出現在書名中,而且在搜尋引擎(如google)中,找不到類似的書名,算是比較獨特的書名。


有不少學者研究嫦娥,我參考了他們的專書及論文,收集了資料,分析歸納後,有了些假設及合理推論。又找出證據來證明我的假設,來解釋嫦娥神話。但是,解釋神話,往往會面臨文獻不足徵的窘境,不可能完全無誤。我的解釋未必百分之百正確,尚能自圓其說,還算合理,並有點創見。


李商隱的四篇論文,是意外的產物。本來我想研究李商隱的詩,地毯式收集了兩岸的李商隱論著。在研讀資料時,發現李商隱的著作尚無人研究,就寫了篇〈李商隱著作考〉。寫作時,發覺有些問題較少人著墨,尚待研究。於是,又寫了〈李商隱詩文集版本考〉、〈李商隱詩註本考〉、〈李商隱文註本考〉等篇。這幾篇李商隱論文,雖然是多年前寫的,還有些參考價值。


我仰慕包公,利用休假時間,想寫篇包公論文。開始收集資料之後,才發現包公資料很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宋史.包拯傳》。於是,想先對〈包拯傳〉作一疏證工作,便完成〈《宋史.包拯傳》疏證〉一文,深入研究《宋史.包拯傳》。


這次將六篇論文,結集出版,還遇到一困難。十多年來,論文格式已經有變化。嫦娥這篇比較後寫,用的是現在的格式。包公這篇,格式比較傳統。李商隱四篇,格式舊了點。這次出版,李商隱這四篇,書名、篇名符號都修改了,註釋也改成隨頁註。另外,這四篇有些參考文獻是相同的,所以只在四篇後面,加上「總參考文獻」。


敝帚自珍,本是常態。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也是尋常。在我看來,這六篇論文,下了不少工夫,花了不少心思,略有些見解、創見,應該有學術價值。不過,是否真正有價值,是否能傳之久遠,還是要由讀者來判定。希望讀者能多加指正,我才能精益求精,更上層樓。(95年3月4日)

avatar-img
20會員
320內容數
這是王家歆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家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然,沒退休,更可以旅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很重視旅遊。 退休後,時間多,可以旅遊。   年紀大了,適合旅遊嗎?   我舉個例子。   清朝乾隆年間,有位住在南京的文人袁枚,非常有名。33歲就辭官隱居。   袁枚63歲時,母親往生。 這年秋天,袁枚遊蘇州。  
前幾天,看到一視頻,一位22歲女孩子,因為長期滑手機,又在光線差的地方看手機。結果黃斑部病變,視力0.1。 眼睛看東西時,前面出現一大黑點,遮住視線。   電腦、手機都非常傷眼睛,尤其電腦、手機產生的藍光,對眼睛影響很大。   一般人都要盡量少看電腦、手機,盡量少用電腦、手機。
四年級的人,小時候,物質生活都比較差,這是當時普遍現象。 但是,四年級的人,曾經有過很好的機會。那就是當時的房價,相對便宜。 應該有不少四年級的人,在年輕時,都買了自用住宅。 那時候,薪水雖然不高,貸款之後,還是買的起房子。 我記得40年前,我住在台中大里十九甲。 當地的雙
民國98年,我55歲,我退休了。 退休前幾年,我就多次到教育部網站,計算我的退休金。算了很多次,覺得夠用,不會有問題,我才退休的。沒想到我以為沒問題的,不可能發生問題的,後來卻出了大問題。 退休15年來,可分成3階段。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當然,沒退休,更可以旅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人很重視旅遊。 退休後,時間多,可以旅遊。   年紀大了,適合旅遊嗎?   我舉個例子。   清朝乾隆年間,有位住在南京的文人袁枚,非常有名。33歲就辭官隱居。   袁枚63歲時,母親往生。 這年秋天,袁枚遊蘇州。  
前幾天,看到一視頻,一位22歲女孩子,因為長期滑手機,又在光線差的地方看手機。結果黃斑部病變,視力0.1。 眼睛看東西時,前面出現一大黑點,遮住視線。   電腦、手機都非常傷眼睛,尤其電腦、手機產生的藍光,對眼睛影響很大。   一般人都要盡量少看電腦、手機,盡量少用電腦、手機。
四年級的人,小時候,物質生活都比較差,這是當時普遍現象。 但是,四年級的人,曾經有過很好的機會。那就是當時的房價,相對便宜。 應該有不少四年級的人,在年輕時,都買了自用住宅。 那時候,薪水雖然不高,貸款之後,還是買的起房子。 我記得40年前,我住在台中大里十九甲。 當地的雙
民國98年,我55歲,我退休了。 退休前幾年,我就多次到教育部網站,計算我的退休金。算了很多次,覺得夠用,不會有問題,我才退休的。沒想到我以為沒問題的,不可能發生問題的,後來卻出了大問題。 退休15年來,可分成3階段。
在當今世界,每天有大量資訊不斷產生,遠超過以往所謂的知識爆炸或資訊超載。報紙上報導的都是前一天的資訊,而即時的消息需要透過電視和廣播來獲取。網路上更是充斥著各種假訊息。對於不同的人來說,這些資訊的影響也各不相同,讓人不禁思考在這個資訊時代中,如何保持對資訊的敏感度與判斷力。
臺灣歷經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原住民文化、荷蘭文化、明鄭時期、清朝文化、日本文化及中華民國文化等,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不同文化的交融帶來多元性,未來或許會出現一種新文化,秉持自由、民主、和平與友善的價值,對全球產生正面影響。本文探討這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及未來的可能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李汝珍自己也曾太期望功名,才寫出《鏡花緣》這樣的神怪遊記吧?
Thumbnail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楊照  2020 刻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藉由細讀史記,學習司馬遷看待歷史的態度。
Thumbnail
《仰望自己的天星》是我的第一本書,也是一部約九萬字的長篇小說。因為《仰望自己的天星》的寫作與出版,我才確定走上文學之路。  升大四的暑假,在恩師祝豐先生鼓勵與指導下,原本只發表過短篇小說的我,居然於1978年9月開學前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初稿,寫下生命中難以磨滅的一頁。當時電腦的發展才剛起步,
Thumbnail
包龍星:你上回說戚秦氏很欣賞你的文采,還送了首情詩給你,是不是啊? 來福:是啊~ 包龍星:來人,將證物情詩交給他!你再唸一次給我們大家聽聽! 來福:金風玉露一相逢,更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咦…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3年前,天裂了,世界變得混亂。出現許多怪獸、魔物……」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將全文八十一章分類九篇,每篇九章。 已完成章節可點連結至該文。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李汝珍自己也曾太期望功名,才寫出《鏡花緣》這樣的神怪遊記吧?
Thumbnail
史記的讀法:司馬遷的歷史世界 楊照  2020 刻印出版社 分類:論說--理論  ★★★★☆ 藉由細讀史記,學習司馬遷看待歷史的態度。
Thumbnail
《仰望自己的天星》是我的第一本書,也是一部約九萬字的長篇小說。因為《仰望自己的天星》的寫作與出版,我才確定走上文學之路。  升大四的暑假,在恩師祝豐先生鼓勵與指導下,原本只發表過短篇小說的我,居然於1978年9月開學前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的初稿,寫下生命中難以磨滅的一頁。當時電腦的發展才剛起步,
Thumbnail
包龍星:你上回說戚秦氏很欣賞你的文采,還送了首情詩給你,是不是啊? 來福:是啊~ 包龍星:來人,將證物情詩交給他!你再唸一次給我們大家聽聽! 來福:金風玉露一相逢,更勝卻人間無數,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咦…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3年前,天裂了,世界變得混亂。出現許多怪獸、魔物……」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將全文八十一章分類九篇,每篇九章。 已完成章節可點連結至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