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時光的痕跡《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三月的時候開始第一波特惠售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本人歷經了第一波售票平台全部癱瘓,沒買到票,又贏來第二波搶票,終於搶到上班日請假我也要去的票。

本次特展分四大展區:

  1. 第一單元:人文的甦醒 |歐洲文藝復興繪畫|十四世紀~
  2. 第二單元:從王室到平民 |巴洛克繪畫|十六至十七世紀
  3. 第三單元:探索與創造 |壯遊風潮 |十八世紀
  4. 第四單元:光線與色彩 |印象派繪畫|十九世紀


沒有照相機的年代裡,畫作將時光留下來,讓現代的當代人,能更了解過去的「當代人」。雖然現在翻印技術都很棒,能拍攝印刷的色彩早就鮮豔,但去到現場,用雙眼觀賞那些走過時光的展品留下的痕跡,我每每覺得,是一種奇妙的感受,與看著翻印的衝擊感非常不同,這也是懶散如我卻很喜歡親自去走訪展廳的原因。

raw-image


從顏料色澤的變化到畫框上的舊痕,都說明了這幅畫作,走過了多少歲月。

說到了歲月.......

就讓我略選本次展覽中充滿故事性的作品分享,分享時我盡量保留畫框,這是比較少能在印刷作品上見到的,很多畫框都很精美。

從六、七歲的幼童,到六十三歲的老人,一同感受時光的痕跡。


  • 六、七歲紅衣男孩的肖像

慵懶又隨性的姿勢,男孩看起來對於被注視著一點都不怯場,或許還有幾分神遊在自己的世界中,生在一個出名的伯爵家庭,蒼白的膚色和昂貴的衣物布料、剪裁和用物,畫作中無一處不透露出他生活的條件和環境是多麼優渥,坐在巨大的岩石上,畫作中看起來好似是為他打造的天然御座一般,貴氣充滿,這幅畫作中從色調對比,到人物神色都鮮活的抓人眼球,無論在哪個年代,能夠讓人好奇「故事感」,那這幅作品就成功了一半。

raw-image



而這幅對畫師和旁人都感到被吸引的精采之作《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孩)》,也許對畫中的小男孩來說,只是非常普通的事情,長大之後,這幅畫也許只是成長階段中,貴族階級會固定聘畫師留下紀錄的無數畫作中的其中一幅,會被畫中主角淡忘,兒時俊秀又美麗的小男孩會成長成怎樣的貴族呢?

即便好奇我們也無從得知,因為畫中的主角在十三歲時就因肺病去世,沒有走到未來,這幅由湯瑪斯.勞倫斯爵士(Sir Thomas Lawrence)創作的生動肖像畫,也因此更添一種畫中人被時光留住的故事感。


  • 六十三歲老頭的自畫像

六十三歲的畫家滿臉皺紋,在四十年的畫畫時光中,他留下大量的自畫像,幾乎每個年歲的自己,都被他直球面對過。他用自己做練習,除了雕琢技法,嘗試各種不同的光線和陰影的對照呈現,也將這種真實的效果,當作宣傳自己技巧的本錢,用以展出或販售(像幫自己打廣告),也有很多收藏家或贊助者會慕名而來。

raw-image



歲月帶來的老斑、皺紋、下垂的皮膚,很多人都害怕面對,許多畫作會要求畫師「修飾容顏」,適度美化,而畫師們為了繼續有生意餬口,也會自動貼心很耐斯的幫雇主開筆刷濾鏡一鍵美顏,放到現代,就和攝影師幫忙修圖修容差不多意思。

而這位很勇很傲,將歲月痕跡當作一種對技法的宣傳與練習的荷蘭畫家,名為林布蘭·哈爾門松·范賴恩(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這串不是咒語)。

這幅63歲的自畫像,有種愁苦和無奈的感覺,本次奇美展出做為重頭戲獨自佔據一角,隨著展廳搭配良好的光線,更能看出在畫作中明暗色調上那種暗沉、像是堆滿煙灰缸的香菸燻過一樣的氛圍。

而這也展示出林布蘭的繪畫功力以及人生閱歷累積的歲月筆觸。

說起林布蘭,成名很早,聲名大噪,春風得意,而在經歷前半生出手闊綽的光輝時期後,因為妻子重病、過世,喪失靈感,陷入創作低谷,其後在他最出名的幾幅作品之一《夜巡》創作中因為擅改軍階排列,違反雇主需求而吃上官司(這邊順便提醒大家平時工作也要注意契約條件),得罪民兵,又逢時代變遷對畫作的需求不同,原先傲氣風光的畫家,後半生淪落於貧困潦倒,為了維持生活甚至願意接下連學生都不願意下筆的工作。

後半生滄桑、無奈,在這張自畫像中好像連老人黯沉的皮膚皺紋都寫著愁苦,

繪出這麼具有光影張力的自畫像後不久,同一年六十三歲的林布蘭,去世於阿姆斯特丹。



  • 幾何交點的透視之美,本次展覽中我的最愛之作 《書房中的聖傑洛姆》 (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如果我沒記錯應該是本次踏入奇美博物館特展廳的第一幅畫作,讓我一眼萬年之作!

平面印刷的明信片,照片都很難形容我看到這幅畫的時候,覺得透視感和建築物的幾何線條,有多麼立體!乾淨!簡潔!美麗!

救命啊連磁磚拼貼都那樣的充滿幾何之美,建築物的線條框架美到現在叫我穿越回高職建築素描課堂上交作業臨摹這幅畫我也願意!(冷靜點X


真的好想把這幅畫買回家(真的冷靜點X

raw-image


還是要正經分享一下這幅畫的介紹,這幅《書房中的聖傑洛姆》中,以紅衣主教手中捧著的聖經作為交點,所有人的目光都會順著看不見的透視線落在上面,畫作的重點一目瞭然,雖然是小小一本捧在手中的書,但卻誰也無法忽視。


梅西那(Antonello da Messina)是文藝復興早期的畫家,這幅畫的尺存僅有45.7 cm × 36.2 cm,相對其他畫作來說實在很迷你,但若去現場觀賞,真的很能吸引目光,我想這是透視技巧太好的奸詐之處!就像是已經暗示我們的眼睛應該要怎麼看(朝交點透視點看),應該要看過來,立體感也讓人想更靠近一點。這次沒有機會去現場看展覽的朋友可以看看照片解饞,我有盡量試圖拍一些立體感出來,但可惜因為同時想注意,不因為自己在拍照影響身邊的其他遊客看展,所以我姿勢只能小小,拍出來效果還是很有落差,不能代替現場,大家將就看了!


和身旁親友們一同看過好多次展,當我們大家走累了,坐在展廳外閒聊時,有的親友會有點怯生生或自嘲的說其實看不懂,親友話匣子打開吐露兒時將美術課的作品帶回家卻被老師和長輩輪流奚落怎麼沒有美感怎麼畫那麼奇怪,因此直到長大,只要看到藝術相關的事情,都會一直糾結自己是不是沒有藝術細胞,擔心表達意見或著說看展沒感覺會被笑。

有時候聽到這種話,從事療癒工作的心情就會湧出來,覺得想對那些把奚落嘲笑小孩當有趣的長輩翻白眼🙄。成長路上曾經歷的嘲笑、奚落、潛移默化中的責罵教育等,在那些向我尋求靈氣療癒幫助的個案身上,也會察覺,形成一種「越來越不敢」「如果要在前進和退縮之間做選擇,就像害怕被嘲笑一樣,無法選擇往前了的感覺」,都明明白白的表露在人體的能量狀態訊息上。


其實關於看展,看藝術品,我覺得看不懂也沒關係的,沒感覺也沒關係的。

而且其實我自己看展,就喜歡第一遍不聽導覽不看介紹,盲看,重在不跳過任何一幅,走完全展廳,當然會遇到不少看不懂的,或者沒有FU的,但那又如何?此時若覺得太無聊不妨就舉起手機對著感興趣的展品拍一些迷因素材也很好玩。

然後我會再配導覽,逛第二遍展廳,這時才花時間了解一下畫作背景,或是被評定具有價值的地方是什麼,但很多時候導覽看完,也還是覺得沒有共鳴呀.這之後如果還有時間,也不影響到後面入場的人,我就會挑自己特別喜歡的作品,駐足欣賞第三遍。



喜歡一個作品,不用一定要對作畫技巧或時代背景如數家珍,也不用一定要說出幾分「道理」,被觸動的瞬間每個人都不同,大眾喜愛的標準也未必就是一個需要被遵從的標準。

就像這次展覽名稱圍繞從拉菲爾到梵谷,但在展覽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既不是拉菲爾也不是梵谷,不是非常出名的莫內和馬內,也不是上方因為覺得具有代表性和故事性,被我介紹的紅衣男孩或林布蘭,而是因為透視線條太美而被我愛上的梅西那《書房中的聖傑洛姆》(Saint Jerome in His Study)。


我想藝術品的品評是專業領域人士的工作,而我們作為非專業人士,只要感受自己被觸動的部分就好,如果有心力,可以當作陶冶性情的一種休閒活動,但不必過分追求要看「懂」,要看的品評出頭頭是道,我想這樣反倒很容易將對美的純然熱情抹煞,而無法被作品本身打動。


即便生活在畫作當代的人,也未必都能被畫作觸動啊,哪一個作品能觸動當下的你,也會隨著年紀、閱歷不斷改變,甚至喜歡的畫家,喜歡的畫風也都會變化,就像有人小時候討厭苦瓜,長大卻愛上苦瓜一樣(怎麼突然又變成聊吃了XD)


如果沒有要以藝術維生,不用太糾結自己到底有沒有藝術細胞,也不用太在意別人都喜歡都稱讚哪一幅但你卻沒感覺,能抓住觀看當下的心情我想是最可貴的,如果沒有什麼心情,至少你來現場瞧過這些歷經歲月戰火和美好年代後由時光留下的痕跡,並在此緩步留下屬於自己的一小段時光,那就已是此行的意義。

raw-image



不過本次動線上仍覺可以再改善一下,展廳空間和開放入場的人次,規劃的有些太過擁擠,導致在展廳內走動和轉身其實都不太容易,現場旅客舉起手機拍照本是一種擴大藝術品宣傳的美意,但動線太窄又密密麻麻都舉起手機時,確實有些影響看展視線,這是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但能親眼看見這些美好的藝術作品,仍很感謝奇美博物館的規劃和促成!


  • 特展時間:2024.05.02 - 2024.09.01
  • 地點:台灣|台南|奇美博物館|CHIMEI MUSEUM
  • 臺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66號

—-------------------------------------

關於我:Elowen熊熊 / 靈氣師

粉絲專頁 工程人的療癒生活/古埃及靈氣師

台灣靈氣推廣協會認證資歷5年、另一重協槓身分同時也是工程師、曾任NPO社團之特別助理。涉獵廣泛,喜歡同時開三個螢幕關心社會新聞、追劇和算專案財務分析效率更高。歡迎交流推薦的漫畫(不拘是百合、BL或BG)。

歡迎異業聯盟/商業合作。



是屬於靈氣師視角的療癒思考散步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分享了2013至2014年間幾部引起關注的兒少性犯罪主題韓國電影引起的討論。透過公益廣告與個人的經歷,分享關於兒少保護、性侵和虐童的保護機制的看法。文章提到針孔攝影的威脅以及現代科技應如何進行相應的防範,認為兒少保護的議題和措施應與時俱進。
看奧運而有所感觸,看著選手們的技巧和體能狀態做出的反應,被觸動於到是怎樣千錘百鍊的訓練才養成的肌肉記憶。也想起了在靈氣課堂的練習中,有關自己、學員、學弟妹們對於練習的心情和遇到瓶頸時的分享,以及我覺得靈氣學習的過程不在於天賦,而在於持續的實踐。
在《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翁文方與朱儷雅的女女情侶展現了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七夕佳節,分享我很喜歡的這對cp,祝大家能享受愛的美好樣貌。
J.K.羅琳的最近言論引發了爭議,影響甚廣。她作為一位知名作家,言論的影響力極大,對於引發的風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作為重視平衡的能量工作者也有一些思索想分享
一邊開箱新版《魔戒》系列小說,同時重新整理了作者擔任靈氣師之後,對於慾望的理解,分享了現在重看精靈女王凱蘭崔爾在直視慾望時的跨越和感受。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本文分享了2013至2014年間幾部引起關注的兒少性犯罪主題韓國電影引起的討論。透過公益廣告與個人的經歷,分享關於兒少保護、性侵和虐童的保護機制的看法。文章提到針孔攝影的威脅以及現代科技應如何進行相應的防範,認為兒少保護的議題和措施應與時俱進。
看奧運而有所感觸,看著選手們的技巧和體能狀態做出的反應,被觸動於到是怎樣千錘百鍊的訓練才養成的肌肉記憶。也想起了在靈氣課堂的練習中,有關自己、學員、學弟妹們對於練習的心情和遇到瓶頸時的分享,以及我覺得靈氣學習的過程不在於天賦,而在於持續的實踐。
在《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翁文方與朱儷雅的女女情侶展現了平等和尊重的關係。七夕佳節,分享我很喜歡的這對cp,祝大家能享受愛的美好樣貌。
J.K.羅琳的最近言論引發了爭議,影響甚廣。她作為一位知名作家,言論的影響力極大,對於引發的風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作為重視平衡的能量工作者也有一些思索想分享
一邊開箱新版《魔戒》系列小說,同時重新整理了作者擔任靈氣師之後,對於慾望的理解,分享了現在重看精靈女王凱蘭崔爾在直視慾望時的跨越和感受。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草間彌生、蜷川實花、田中達也,3位都是我很喜歡的日本藝術家 其中前2位用色鮮明大膽,超級抓人眼球! 開幕第一天我選了最早進場的時段,手刀衝去看展覽 一直很期待直擊草間彌生作品 距離上一次可是睽違許久
屏東1936文化基地《FUN玩樂高風》樂高主題巡迴展,超過100件樂高作品,以及全臺唯一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的作品。展覽以七大主題分類,涵蓋「旅行與歷史」、「藝術、設計與音樂」、「娛樂」、「運動與遊戲」、「大自然和動物」、「交通工具」、「科學與科技」,適合親子同遊,一起體驗樂高的無限創意。
草間彌生、蜷川實花、田中達也,3位都是我很喜歡的日本藝術家 其中前2位用色鮮明大膽,超級抓人眼球! 開幕第一天我選了最早進場的時段,手刀衝去看展覽 一直很期待直擊草間彌生作品 距離上一次可是睽違許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利用5月初出差的時間,去了奇美博物館一趟,此次適逢特展,一開始訊息一出,家人們便紛紛揪團搶票,但...都鍛羽而歸。而我也是在臨行出差之際,才拿到得來不易的票券~ 特展很值得去看,不論你是自認藝術白丁,這些畫本身構圖的美或景緻皆是老嫗能解,但就像諾蘭的電影一樣,如果你自詡為藝術通想繼續挖掘更深層的意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跟著畫展經歷了5個世紀,不敢說變得多懂西洋繪畫,但看過展覽後我更瞭解自己的喜好,我似乎特別偏愛精緻的畫風、有故事感的主題。
Thumbnail
  這檔特展從五月開幕以來人潮不斷,為了這檔特展,聽了很多介紹也看了些書,在剩下約一個月展期,想從更多視角切入,給欣賞過或還沒的,再次感受這檔被稱作縮小版英國國家藝廊(底下簡稱NG,National Gallery)的精彩之處,也為這檔特展留個紀念,畢竟要有這麼高品質的畫作大規模來台真的不容易。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上個月去看了由台南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看展前一直蠻期待的,畢竟這場展覽總共匯集了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從文藝復興巨擘拉斐爾到印象派名家梵谷通通都有,又是200年來首次來台!因此認真看展之餘,也想把這場橫跨400年的藝術盛宴好好記錄下來!
Thumbnail
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了。 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提香、林布蘭,一直到印象派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莫內、梵谷等,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
Thumbnail
在《從拉斐爾到梵谷》展間更是,既然是面向「真跡」而來,當然就是為了它的真、它久遠時間外的親手親筆,輾轉而至長遠空間外的親自親眼。忍不住以為祂們的靈大概也穿梭其中,以至於現場時間的流不再均速,才會明明只是50幾幅畫作,卻用了兩個半小時、奇美博物館的閉館音樂響起,都仍難以挪眼抬腳離開。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利用5月初出差的時間,去了奇美博物館一趟,此次適逢特展,一開始訊息一出,家人們便紛紛揪團搶票,但...都鍛羽而歸。而我也是在臨行出差之際,才拿到得來不易的票券~ 特展很值得去看,不論你是自認藝術白丁,這些畫本身構圖的美或景緻皆是老嫗能解,但就像諾蘭的電影一樣,如果你自詡為藝術通想繼續挖掘更深層的意
Thumbnail
在臺南觀賞《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特展後,整理了一些資訊、藝術觀點和感想,和大家分享。特展分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繪畫、義大利壯遊以及印象派繪畫,算是小而美的西洋繪畫史巡禮。建議先從後面的單元開始參觀,可避開人潮,並在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更深入欣賞較熟悉的近代作品。
Thumbnail
本文介紹為甚麼奇美博物館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亞洲巡迴展是一個重要的展覽,不容錯過。亦提供參觀方法建議,把不同時間和地域的作品作出比較,去了解西方藝術每個時期的特色。最後推薦了宮布利希的《藝術的故事》這本藝術史入門的長青大熱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