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霍爾的移動城堡》:變出花田的魔法

影評|《霍爾的移動城堡》:變出花田的魔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曾發誓不為了海報進場看電影,但《霍爾的移動城堡》讓我破了例:不只是因為海報太美,還是因為記憶中這部電影充滿張力,魔法、變形和流浪的意象四處潛伏。然而,將近二十年後回看,發現它人物扁平、動機單純,童年時感受到的魔力蕩然無存。儘管如此,這終究是童話性質的故事,上述評論也許並不公允。童話的特性是將複雜的情節簡化,並透過隱喻的方式來表達。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隱喻是圍繞著「魔法」的概念展開。


《霍爾的移動城堡》臺灣限定海報

《霍爾的移動城堡》臺灣限定海報


魔法與代價

霍爾是強大的魔法師,他的老師莎莉曼卻說他「沒有心」,並認為「沒有心的強大魔法師是很危險的」。原來,霍爾少年時和惡魔卡西法締結契約,把心臟交給卡西法,藉此換取強大的力量,以及一棟房子。這聽起來非常讓人羨慕,也確實可以作為一種隱喻:年少時付出某種巨大的代價,獲得了表面上的輝煌,但這代價始終在往後的人生中糾纏著他。比如依賴藥物的藝術家,或是過度訓練的運動員。世人所認定的天才背後總有著不為人知的負擔,這樣的人物本身就有悲劇性格。


《霍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霍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魔法與變形

縱使是悲劇人物,英雄的命還是比配角好。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墮落的荒野女巫,以及莎莉曼那些被變成鳥狀怪物的手下,卡西法說他們「變不回來了」。在這裡,變形似乎又可以作為更深一層的隱喻:霍爾能夠在變身為怪鳥之後變回人類,暗指他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讓自己陷得太深;然而,其他無名小卒永遠無法變回人類,被淹沒在魔力的大海之中。

另一方面,變形未必是變得強大,也可能只是一種詛咒。蘇菲和稻草人的變形都是詛咒。儘管這種詛咒沒有讓他們變得強大,卻也沒有讓他們失去自我。此處可見電影對於變形概念的翻弄,並不拘泥於單一的意涵。


《霍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霍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在混亂的世界中追求自由

霍爾愛好自由,莎莉曼卻說霍爾的魔法「只為了自己而使用」,彷彿不把魔法拿來服務國家就是自私且邪惡的。這讓人聯想到《葬送的芙莉蓮》中的賽莉耶,認為魔法師應該追求強大,對於弟子喜愛的「變出花田的魔法」抱持鄙夷的態度。

有趣的是,《霍爾的移動城堡》中也出現了「變出花田的魔法」。在霍爾帶蘇菲去看他童年小屋旁的花海時,蘇菲問:「這些是用魔法變的嗎?」霍爾回答:「有用來幫助花生長。」這個橋段呈現了霍爾在遇見蘇菲之後改變了魔法的用法。在過去,霍爾追求自由,用魔法造出了移動城堡,偽造了好幾個身份,為了過著不被國家社會拘束的生活。霍爾用魔法變出花海,也有了願意為之奮戰的對象。這其實是讓出了部分的自由,這種讓出自由在故事中被描寫為一種成熟,彷彿浪子注定要回頭。

故事最後,霍爾和卡西法都獲得了自由,沒有契約的拘束,也沒有國家的壓迫。蘇菲也重返青春,兩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雖然《霍爾的移動城堡》描寫許多人心的黑暗,但結局還是非常美滿。有多少人能擺脫年少時犯下的錯誤?又有多少人能擺脫國家社會的束縛,在混亂的世界中建立自己的「移動城堡」呢?


《霍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霍爾的移動城堡》劇照

內容總結
霍爾的移動城堡
4
/5
avatar-img
無知之後 After Ignorance
32會員
69內容數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5/5給我一首琴的時間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5/5自卑與超越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5/5米奇17號
大量的移動鏡頭,即使定格鏡頭也搭配焦點變化或物體運動,加上誇張的光線,呈現出影像的流動感,形成超現實的風格,也呼應故事的伏筆。 在流動感的基調下,靜止的特寫反襯出情感:宥俊主觀鏡頭下家中靜止的鋼琴呈現出恐懼;演奏會上身旁的空位呈現出寂寞;觀景台上的吻、多次從臉頰上滑落的淚,都沒有多餘的台詞。
5/5給我一首琴的時間
人是100%的社會動物嗎?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有所遲疑,就不應該完全相信阿德勒。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面臨三大問題:職業、社交、兩性。這是因為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與其他人合作,並且維繫人類的延續。這樣的觀點是以人類群體的生存與延續為目的,思考採取哪些手段最為適當,具有濃厚的目的論色彩。
5/5自卑與超越
階級、殖民、怪物,還是那個奉俊昊,沒有因為複製人就落入空泛的哲學討論,還是在做擅長的社會批判和諷刺。 電影的情感核心是反物化:反對人類列印、反對物化女性、反對壓迫原住民。人類列印到底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廢除人類列印只是一種隱喻,真正想廢除的是把人視為消耗品的體制。
5/5米奇17號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葬送的芙莉蓮 | 評價 9.4/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726714 《葬送的芙莉蓮》這部動畫是根據山田鐘人原作、阿部司作畫的同名漫畫改編而成的。漫畫自2020年開始連載於《週刊少年Sunday》雜誌,至今已出版了11
「我們的冒險就到此結束。即使打倒了魔王,也不代表結束,接下來的人生還更加漫長。芙莉蓮,你接下來的人生會漫長到,我們都無法想像吧。」 葬送的芙莉蓮,少見以「遺憾」作為核心的漫畫作品 故事主軸扣緊「遺憾」,並分別以「結束」、「死亡」、「無常」等要素來呈現。
只看完漫畫第一集的我,實在迫不及待想向所有人分享我的心情。那心情揉雜了很多不同的情緒與想法,很難梳理開來,是深刻感受時間流逝的同時,看見它帶走諸多有形與無形事物的惆悵與無奈;但卻又在故人與新人交替的世代之間,看見在其中孕育可能性的希望與溫暖。
葬送的芙莉蓮 | 評價 9.4/10 | awwrated https://awwrated.com/zh-tw/netflix/81726714 《葬送的芙莉蓮》這部動畫是根據山田鐘人原作、阿部司作畫的同名漫畫改編而成的。漫畫自2020年開始連載於《週刊少年Sunday》雜誌,至今已出版了11
「我們的冒險就到此結束。即使打倒了魔王,也不代表結束,接下來的人生還更加漫長。芙莉蓮,你接下來的人生會漫長到,我們都無法想像吧。」 葬送的芙莉蓮,少見以「遺憾」作為核心的漫畫作品 故事主軸扣緊「遺憾」,並分別以「結束」、「死亡」、「無常」等要素來呈現。
只看完漫畫第一集的我,實在迫不及待想向所有人分享我的心情。那心情揉雜了很多不同的情緒與想法,很難梳理開來,是深刻感受時間流逝的同時,看見它帶走諸多有形與無形事物的惆悵與無奈;但卻又在故人與新人交替的世代之間,看見在其中孕育可能性的希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