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誰配得憐憫│憐憫的種類 Kinds of Kindness (2024)

更新於 2024/09/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如何解讀這三段天馬行空的故事
三段故事的共同主題又是什麼
R.M.F貫穿三段故事甚至成為標題的的用意
片名代表什麼意思,該憐憫誰、誰又最有憐憫?

愈發難以評價尤格‧蘭西莫(Yorgos Lanthimos),目前依舊認為他早期的作品優於近年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的項目:<非普通教慾 Kynodontas, 2009>、<單身動物園 The Lobster, 2015>、<聖鹿之死 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2017>基於歐洲背景厚重的神祕感,即使主題晦澀但在敘事上總散發一種從容自如,有了更多資源的<真寵 The Favourite, 2018>、<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2023>感覺是刻意置入了許多對照、隱喻,顯露了資本匠氣而不再那麼純粹靈動。<憐憫的種類 Kinds of Kindness, 2024>則重回詭異怪誕的寓言體,不過依然採用的還是好萊塢的規格,觀影上一方面對這群大牌明星演繹這類文本有種說不出的疏離感,呼應相關報導裡不時提到演員們表示「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不知道劇本在講什麼」,但另方面也因此凸顯出美式文化中乍看豐富實則貧瘠的體質,可說成就了這三段式電影的本質。

人們並不是他們口口聲聲的所是。

第一段「R.M.F之死」令人連想起<命運規劃局 The Adjustment Bureau, 2011>─相似的設定,好萊塢是這樣講故事的─尤格‧蘭西莫並不那樣自圓其說,縱然完美結局也是用某種失去換來的。由威廉‧達佛(Willem Dafoe)飾演的Raymond成為<可憐的東西>裡「上帝」角色的強硬版,主角Robert(傑西·普萊蒙Jesse Plemons)抗拒奪取他人性命的「指令」而失去上帝的寵愛─如同創世紀亞當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只是這個版本終於沒有「夏娃」可以咎責(妻子Sarah,由Hong Chau飾演),Robert必須為自己憐憫(偽善)的決定承擔起所有後果。

整個故事中Robert是值得同情的嗎?故事的重點在於「拒絕命令就是不愛的證明」,這樣的邏輯是有瑕疵的,只是「絕對的愛」也是Robert自己向Raymond做出的宣示─上帝又怎會缺人的愛呢?全知的觀眾藉著Robert查看每日指令卡片的表情就知道他不服從的心態並不限於那終極的考驗,就像是劇作家皮蘭德婁<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的反面,他渴望「自由意志」一旦擁有卻發現那同時代表「一無所有」,既得利益者是無法做出、無力承擔不同選擇的後果,看著比自己更堅定的人用「原屬於自己的劇本」證明「自己宣示」的愛,近似爭寵的反應更像是Robert奪回(誰說屬於)自己人生的「正義」。峰迴路轉、苦難重重的過程,早已不存在起初他對人心懷憐憫的討論,或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人的「自以為」過度膨脹所搞的事。

第二段「R.M.F正在飛」有著<陰陽魔界 The Twilight Zone>的氛圍,主題則近似於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敵人Foe, 2023>,最大的疑點不在於船難倖存的Liz(Emma Stone飾演)究竟是真是假,重點在於誰有權力相信、判斷真假。Liz不斷夢見自己仍舊困在島上,於是她懂得不要追求虛無,而要珍惜始終在自己身邊的,也因此即使Daniel不是完美丈夫,更在她生還後突然性情大變,對她百般刁難,甚至要求她自殘煮食來證明她的愛,她也照做不誤。

縱然關於夢境的自述頗令人動容,但她的夢境卻成了她的牢籠。故事中,把「愛」與「存在」當成了同一件事,證明她的愛就能證明她是真的,Liz的一無反顧就在於她認為自己既是「愛」的更是「真的」,在Daniel預設立場的殘酷之下顯然是個必輸之賭,他認定這個Liz的假、她的愛便不可能是真、也就不可能讓她「存在」;以Daniel的角度來說,原本乞求Liz生還的夢境,變成了惡夢,只有自己是「對」的、只有「假」的Liz消失了,他才有可能繼續盼望甚至盼到「真」的Liz歸來。

第三段故事「R.M.F吃三明治」比起前兩段更接近真實,也不那麼魔幻。因信仰(邪教)而拋夫棄女的Emily身負重任尋找能使人起死回生的精神領袖,途中她悄悄回家探視,卻被丈夫用計侵犯,反倒她必須證明自己的「清白」才能繼續留在組織中;另個必須「證明」,則是由Hunter Schafer飾演的雙胞胎,外向活潑的妹妹必須死亡才符合優雅善良的姐姐Ruth是精神領袖的條件。這兩項證明,都挑戰社會對女性的印象,女性必須是清白的(某些狀況下由邪教判定?)、必須是神聖矜持的,女性不會是無辜的、不能是多元的,必定要服膺單一的標準,這些必須證明的壓力貫穿整個故事,直至最後的車禍打破所有的必定,證明了Emily的徒勞。

<憐憫的種類>是一部三段式的電影而非三部電影,說明即使調性大不相同、各自天馬行空但彼此間肯定有著關連性。

首先,第三段的邪教組織首尾呼應了第一段故事近似聖經故事的設定,也與第二段內容圍繞的「信與不信」有關,也因著Daniel堅定的「不信」成就了他想像的「真實」,這層關係揭露全片的主題「信仰」,重回尤格‧蘭西莫早期著墨的題材,如同開頭提及的早期作品涉及的集體服從、超自然力量、精神崇拜有關,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憐憫的種類>更像尤格‧蘭西莫,而不只是敘事手法和氣氛營造的緣故。

部分評論提到本片在講述「操控」,但這三段故事更想理解的是人「為何」被操控,劇情中甚至大量缺乏「操控方」的手段,而以「被操控方」為主角,他們並不軟弱也不無辜,而只是將自己所相信的堅持到底。當我們以「信仰」的角度來看三個故事,便能得到不一樣的體會。如同前述第一段是比較容易的:Robert他信仰一種「自我優越」,甚至將當成了天賦人權,然而使他失去一切的不只是他自以為優越的同情、善良,更是他自以為優越到他無需證明自己配享一切,他所追求的從來不是「上帝的愛」,而就只是「理所當然的恩寵」,是同個純粹的慾望迫使他跌進低谷又不擇手段爬回山巔。

第二段的Liz所面對的是生、死與存在之間的矛盾,她從一個(幾乎)被遺忘的(消失)存在歷劫歸來,她一心信仰、追求的生變得與「世界如何感受她的存在」緊密綁定,唯一關鍵的Daniel判定她不是「真的」,她便不是活的、是不存在的,然而Liz想要「活」,就得犧牲自己的完整(削弱存在)甚至以性命為代價來證明,使她的生成為了一種悖論,必須死去來證明自己原是活著的、以不存在完整自己的存在,也因此結局Daniel所擁抱的並不是另一個Liz,而就是前一秒死去的Liz,如此真實的死而復生,是因著Liz的信,救贖了她自己。

第三段故事中的Emily尋求一種終極的歸屬。她從家庭出走,既像是第一段故事中離開丈夫Robert的Sarah,又對比著前一段「死都不肯離開」的Liz;Emily逃避集體價值對妻子、母親身分天經地義的索求,即使認為家庭並不是一個女人的終極歸宿,但私心對女兒的不捨成了她的軟肋,從某部分來說,信仰的嚴苛是要人絕情絕愛的,若仍心心念念掛著他人,就無法成為絕對的自己,像是懲罰的淨身儀式其實正把她打回總是究責於女性的體制,她不是她「自己」而是一個不潔的「女性」、是一個不配的「信徒」,頓失心靈所依又該如何安置自己使她極度恐慌,當她以為能藉著找到精神領袖的功勞回歸團體,又因猝不及防的車禍害死了Ruth,斷了她所有的念想,像是否定了她堅信的終極歸屬從不存在。

貫穿全片、甚至成為三段題名的R.M.F(Yorgos Stefanakos飾演)都只在其中扮演微小的配角,他是第一段Robert被指定要去撞死的對象、是第二段頒獎表揚Liz的嘉賓、是第三段驗證Ruth能行神蹟的死屍,尤格‧蘭西莫刻意以工具性的配角成為主角們或希望或絕望的關鍵,說明人的信仰之路極容易被莫名未知的事物所決定,當信仰都變得可疑,人生也只能孤注一擲。像是<可憐的東西>題名與內容「名不符實」的延續,本片沒有誰懂得憐憫、值得被憐憫更不需要被憐憫,信仰自己或他人、信仰來世或現世,沒有哪個比較高大上,事實是,人們依舊無法超脫肉身、物質─那總結叫做「生活」的庸碌,卻也是這些自擾成就了「我們」、成為了故事,在悲與喜之中把生活變成了人生,一如微不足道的R.M.F演到了第三段終究得到了屬於他的復活奇蹟。

同場加映:

是母親是孩子是女人更是人<可憐的東西>

相愛相殺,豈止獵奇<們>

如何分辨你不是克隆人<無邊泳池>

性是蛋蛋的生存焦慮<寶可噩夢>

夢,是怎麼傷害了真實<夢行者保羅>

avatar-img
125會員
226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若你飆車時快如閃電,墜地時就會響如雷鳴」未料夥伴Robin一語成讖。看見機會更看見機會渺茫的Luke何其急迫,他決定靠著騎行的天賦鋌而走險,以奢求Jason能知道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屬於他的故事卻沒給他主角光環,原以為的別無選擇成了走投無路,他最終竟哀求Romina別讓孩子知道有自己這樣的父親..
片中破解了抱臉蟲偵測體熱發動攻擊的模式,這個設定煞風景地破壞了異形的神祕性,卻呼應「去人性化」的目的,主角們得避免因害怕起雞皮疙瘩所引發的體溫升高以免於抱臉蟲的攻擊,人類本能反倒成了無法生存的弱點,一如Romulus 太空站復生的生化人科學官Rook所說:「人類『應該』是完美的」,不也說明現行的人類
美子身上表現出某種「理想的突兀感」,她的笑聲、她的天真,活脫脫像個66歲的少女,這種精神性也表現在她格格不入的穿搭─即使並不闊綽也總是用心打扮,在課堂上她分享之所以喜歡穿搭的原因:小時候代替生病母親照顧自己的姊姊,總是喚她過來給她穿上好看的衣服,儘管年紀小卻明白姊姊對自己的愛,這是童年的她對美善..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本片算是成功的電影,它的成功之處得力於<死侍>從立項到兩部作品奠定的基礎:「反英雄」以及「和觀眾共謀」,而這兩點又是相互呼應的。關於前者,說的還不是主角口無遮攔的嘴砲、腥羶色段子想怎麼來就怎麼來─這只是建立死侍反英雄人設最快速、最膚淺的手段─而是對漫威英雄系列的成功而生的反動:滿口大仁大義的隊長永遠
Sasha的難題並不在「殺人與自殺」的極端。片中一幕她邊吸著血袋邊讀的書叫做《人是會思考的動物》實在諷刺滿點,許多動物都會思考,但會思考、有感情就能獨立於生命運行的法則嗎?表姊Denis的吸血教學重點反倒是「不要思考」,對應片名所謂的「人道主義」不也是人類「以人類為主體」定義的道德標準?
「若你飆車時快如閃電,墜地時就會響如雷鳴」未料夥伴Robin一語成讖。看見機會更看見機會渺茫的Luke何其急迫,他決定靠著騎行的天賦鋌而走險,以奢求Jason能知道自己的存在;然而這個屬於他的故事卻沒給他主角光環,原以為的別無選擇成了走投無路,他最終竟哀求Romina別讓孩子知道有自己這樣的父親..
片中破解了抱臉蟲偵測體熱發動攻擊的模式,這個設定煞風景地破壞了異形的神祕性,卻呼應「去人性化」的目的,主角們得避免因害怕起雞皮疙瘩所引發的體溫升高以免於抱臉蟲的攻擊,人類本能反倒成了無法生存的弱點,一如Romulus 太空站復生的生化人科學官Rook所說:「人類『應該』是完美的」,不也說明現行的人類
美子身上表現出某種「理想的突兀感」,她的笑聲、她的天真,活脫脫像個66歲的少女,這種精神性也表現在她格格不入的穿搭─即使並不闊綽也總是用心打扮,在課堂上她分享之所以喜歡穿搭的原因:小時候代替生病母親照顧自己的姊姊,總是喚她過來給她穿上好看的衣服,儘管年紀小卻明白姊姊對自己的愛,這是童年的她對美善..
本片鑲嵌一部片中片、由一部未曾公開的電影<道別的眼神>揭開:臨近生命終點的富翁Levy託人到上海尋找混血的女兒Judith/Qiao Shu,但電影尚未拍完飾演受託者的演員Julio便人間蒸發,這部片也因此停拍。這段影史秘聞令人聯想到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作品《幻影書
本片算是成功的電影,它的成功之處得力於<死侍>從立項到兩部作品奠定的基礎:「反英雄」以及「和觀眾共謀」,而這兩點又是相互呼應的。關於前者,說的還不是主角口無遮攔的嘴砲、腥羶色段子想怎麼來就怎麼來─這只是建立死侍反英雄人設最快速、最膚淺的手段─而是對漫威英雄系列的成功而生的反動:滿口大仁大義的隊長永遠
Sasha的難題並不在「殺人與自殺」的極端。片中一幕她邊吸著血袋邊讀的書叫做《人是會思考的動物》實在諷刺滿點,許多動物都會思考,但會思考、有感情就能獨立於生命運行的法則嗎?表姊Denis的吸血教學重點反倒是「不要思考」,對應片名所謂的「人道主義」不也是人類「以人類為主體」定義的道德標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我記得我看《人慈》的後座力和震撼,羅格.布雷格曼舉了非常多耳熟能詳的實驗與故事,徹地深入調查發現,事實的真相並非被媒體報導所渲染的人性本惡,反而是人性本善的呈現,世界並非如此令人絕望。 我抱著同樣的好奇心翻開了《慷慨的感染力》,作者是TED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滿滿的正
Thumbnail
被教廷強行擄走的六歲猶太男孩艾加多,他知曉了聖經中猶太人背叛耶穌的故事,背負著這份承載了千年的原罪,他爬上十字架拔出了耶穌掌上的釘子,看著他落地後離去,男孩才從這場夢中醒來。這是《教宗家的小兒子》電影當中筆者最愛的一場戲,魔幻寫實的風格沈浸在一場難以複製的夢境,讓天真純潔的孩子看透這段宗教故事的本質
Thumbnail
主角一連串遭遇與不幸,而周圍的壞人遲遲沒受到制裁而過好生活,遭受背叛的主角興起復仇的念頭進而想代替上帝之手來制裁壞人。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劇情描述,長得一模一樣的夫妻,又不是雙胞胎,只是一種科幻?還是純粹奇想的開頭,是一種趣味好玩,能否有什麼可以思考之處?《德黑蘭雙面疑雲》完全可以從《寄生上流》階級的隱喻為起點過渡到一種封閉世界的寓言性。甚至擴增了後者的解釋,讓貧窮和富有成為某種互補。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我記得我看《人慈》的後座力和震撼,羅格.布雷格曼舉了非常多耳熟能詳的實驗與故事,徹地深入調查發現,事實的真相並非被媒體報導所渲染的人性本惡,反而是人性本善的呈現,世界並非如此令人絕望。 我抱著同樣的好奇心翻開了《慷慨的感染力》,作者是TED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滿滿的正
Thumbnail
被教廷強行擄走的六歲猶太男孩艾加多,他知曉了聖經中猶太人背叛耶穌的故事,背負著這份承載了千年的原罪,他爬上十字架拔出了耶穌掌上的釘子,看著他落地後離去,男孩才從這場夢中醒來。這是《教宗家的小兒子》電影當中筆者最愛的一場戲,魔幻寫實的風格沈浸在一場難以複製的夢境,讓天真純潔的孩子看透這段宗教故事的本質
Thumbnail
主角一連串遭遇與不幸,而周圍的壞人遲遲沒受到制裁而過好生活,遭受背叛的主角興起復仇的念頭進而想代替上帝之手來制裁壞人。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藉由一段天主教徒受迫害的歷史, 探討宗教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電影雖然長卻意義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劇情描述,長得一模一樣的夫妻,又不是雙胞胎,只是一種科幻?還是純粹奇想的開頭,是一種趣味好玩,能否有什麼可以思考之處?《德黑蘭雙面疑雲》完全可以從《寄生上流》階級的隱喻為起點過渡到一種封閉世界的寓言性。甚至擴增了後者的解釋,讓貧窮和富有成為某種互補。
Thumbnail
失去希望與溫度的人,都是戰爭中的俘虜。「聖誕快樂」,文化差異反而彰顯了文化之上,更貼近人心所共同渴望的,對「放下仇恨」的嚮往。戰事讓稀鬆平常的祝福成了禁忌,再沒人記得可以提起。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