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誰配得憐憫│憐憫的種類 Kinds of Kindness (2024)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如何解讀這三段天馬行空的故事
三段故事的共同主題又是什麼
R.M.F貫穿三段故事甚至成為標題的的用意
片名代表什麼意思,該憐憫誰、誰又最有憐憫?

愈發難以評價尤格‧蘭西莫(Yorgos Lanthimos),目前依舊認為他早期的作品優於近年在好萊塢大放異彩的項目:<非普通教慾 Kynodontas, 2009>、<單身動物園 The Lobster, 2015>、<聖鹿之死 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2017>基於歐洲背景厚重的神祕感,即使主題晦澀但在敘事上總散發一種從容自如,有了更多資源的<真寵 The Favourite, 2018>、<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2023>感覺是刻意置入了許多對照、隱喻,顯露了資本匠氣而不再那麼純粹靈動。<憐憫的種類 Kinds of Kindness, 2024>則重回詭異怪誕的寓言體,不過依然採用的還是好萊塢的規格,觀影上一方面對這群大牌明星演繹這類文本有種說不出的疏離感,呼應相關報導裡不時提到演員們表示「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不知道劇本在講什麼」,但另方面也因此凸顯出美式文化中乍看豐富實則貧瘠的體質,可說成就了這三段式電影的本質。

人們並不是他們口口聲聲的所是。

第一段「R.M.F之死」令人連想起<命運規劃局 The Adjustment Bureau, 2011>─相似的設定,好萊塢是這樣講故事的─尤格‧蘭西莫並不那樣自圓其說,縱然完美結局也是用某種失去換來的。由威廉‧達佛(Willem Dafoe)飾演的Raymond成為<可憐的東西>裡「上帝」角色的強硬版,主角Robert(傑西·普萊蒙Jesse Plemons)抗拒奪取他人性命的「指令」而失去上帝的寵愛─如同創世紀亞當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只是這個版本終於沒有「夏娃」可以咎責(妻子Sarah,由Hong Chau飾演),Robert必須為自己憐憫(偽善)的決定承擔起所有後果。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569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影論寫作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44會員
303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影論寫作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8
本片以一種鬆散而自由的方式,梳理長久以來的傷痕與糾葛。這種「鬆」,體現在類型的混用、群像的鋪陳,以及敘事節奏的變換─這些在其他作品中可能被視為缺點,在此卻轉化為一種力量。瑞恩·庫格勒選擇點到即止地觸碰族群的沈痛,而透過一日敘事承載漫長歷史,不過度交代角色們的來龍去脈,自然舒展對他們的深刻影響,如此一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23
既然植入的回憶是假的,誰會願意選擇這樣的服務?但如果虛構的記憶真實到連自己都無法辨別,那麼假的是否就等同於真的?這裡出現了一種啣尾蛇般的邏輯:「我」的選擇塑造了記憶,而人類又是透過記憶來定義「我」是誰;如果「我」選擇了一段精心設計的假記憶,那這段記憶中究竟哪一部分才是真正的「我」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2025/04/16
本片的慧黠之處在於:選擇性略過訊息,像是沒有交代Ellias的過往、沒讓觀眾和他同時直擊暗門後究竟是什麼、他的父親是連續犯罪還是僅犯下一起案件、受害者Jenny又為何在Ellias想「解救」她時反倒驚恐呼喚Ellias父親的名字……甚至也不讓觀眾目睹Ellias片尾的命運。如同<紅色房間>沒有說明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第三段的邪教組織首尾呼應了第一段故事近似聖經故事的設定,也與第二段內容圍繞的「信與不信」有關,也因著Daniel堅定的「不信」成就了他想像的「真實」,這層關係揭露全片的主題「信仰」,重回尤格‧蘭西莫早期著墨的題材,如同開頭提及的早期作品涉及的集體服從、超自然力量、精神崇拜有關,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憐憫
Thumbnail
第三段的邪教組織首尾呼應了第一段故事近似聖經故事的設定,也與第二段內容圍繞的「信與不信」有關,也因著Daniel堅定的「不信」成就了他想像的「真實」,這層關係揭露全片的主題「信仰」,重回尤格‧蘭西莫早期著墨的題材,如同開頭提及的早期作品涉及的集體服從、超自然力量、精神崇拜有關,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憐憫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我記得我看《人慈》的後座力和震撼,羅格.布雷格曼舉了非常多耳熟能詳的實驗與故事,徹地深入調查發現,事實的真相並非被媒體報導所渲染的人性本惡,反而是人性本善的呈現,世界並非如此令人絕望。 我抱著同樣的好奇心翻開了《慷慨的感染力》,作者是TED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滿滿的正
Thumbnail
我記得我看《人慈》的後座力和震撼,羅格.布雷格曼舉了非常多耳熟能詳的實驗與故事,徹地深入調查發現,事實的真相並非被媒體報導所渲染的人性本惡,反而是人性本善的呈現,世界並非如此令人絕望。 我抱著同樣的好奇心翻開了《慷慨的感染力》,作者是TED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滿滿的正
Thumbnail
主角一連串遭遇與不幸,而周圍的壞人遲遲沒受到制裁而過好生活,遭受背叛的主角興起復仇的念頭進而想代替上帝之手來制裁壞人。
Thumbnail
主角一連串遭遇與不幸,而周圍的壞人遲遲沒受到制裁而過好生活,遭受背叛的主角興起復仇的念頭進而想代替上帝之手來制裁壞人。
Thumbnail
所以到頭來命定論和自由意志似乎仍是個循環辯證的問題,如果命定的結果是無法更改的,我們又何必去預視?何必擁有救世主呢?反正最終之戰的復仇會勝利、反正人們必定會迎來飢荒不是嗎?反之,如果人是擁有自由意志的,又為什麼明明努力拒絕了,仍是無可避免朝著被寫好的預言前進了呢?
Thumbnail
所以到頭來命定論和自由意志似乎仍是個循環辯證的問題,如果命定的結果是無法更改的,我們又何必去預視?何必擁有救世主呢?反正最終之戰的復仇會勝利、反正人們必定會迎來飢荒不是嗎?反之,如果人是擁有自由意志的,又為什麼明明努力拒絕了,仍是無可避免朝著被寫好的預言前進了呢?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與其說《夢想集中營》演繹並指向了對「惡的庸常性」的思辨,不如說電影其實呈現、又撥開了視線可能造成的蒙蔽,用聲響和氛圍直抵我們內心的道德直覺。有時候,處在尚未足以回望的當下,或者當道德判斷原則相互矛盾而失準,我們能夠仰賴的,也僅有這樣的直覺,以及將直覺化為「蘋果行動」的勇氣。
Thumbnail
時隔三年,丹尼.維勒納夫再次帶領觀眾回到令人魂牽夢縈的《沙丘》宇宙。除了延續前作的母題,這回更重點聚焦在信仰崇拜及權力失位上,一方面呼應原著作者法蘭克·赫伯特對宗教的觀點,探索了在信仰面前捨棄思考與理智的危險性,另一方面不讓電影淪為老套又公式的王子復仇記。
Thumbnail
時隔三年,丹尼.維勒納夫再次帶領觀眾回到令人魂牽夢縈的《沙丘》宇宙。除了延續前作的母題,這回更重點聚焦在信仰崇拜及權力失位上,一方面呼應原著作者法蘭克·赫伯特對宗教的觀點,探索了在信仰面前捨棄思考與理智的危險性,另一方面不讓電影淪為老套又公式的王子復仇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