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我在臉書上看到從學生時代就追蹤的台灣繪師說了這段話,讓我不勝唏噓。
他說:「3A大作需要60億台幣才做得起來,台灣極限是1.5億,我在業界待了20年,台灣這輩子都不可能做出來。」
有些網路資料指出,3A大作遊戲需要5,000萬美金起跳,也就是至少15億台幣,還要加上數年打磨時間,先不說15億台幣這數字準不準確,可以確定的是-3A級遊戲成本逐年攀升,畫面越來越精緻,玩家的胃口也越來越大。
《黑悟空》的釋出在全球颳起一陣旋風,上架後僅四天就破千萬份銷售量,隨後出現了一個聲音:「為什麼台灣做不出3A大作?」
甚麼是3A?意指高成本、高品質、高行銷。
高畫面品質的《黑悟空》不只是製作成本極高,在2020年就已釋出開發畫面,更在2017年就開始開發,歷經7年時間才上架,期間製作公司資金必須能支撐開發空燒7年之久。3A遊戲便是資金堆起來的製作,它和影視業有極高的相似度。一部高製作院線片或影集,從劇本編寫與打磨,到試鏡演員、敲定演員,再到製作服裝、拍攝、後製完成到上線播映可以長達數年甚至十年之久,而沒有資金支撐是做不起來的。
除了高成本外,高風險也是現今遊戲業和影視業共通點。
人家說高成本就是高回報,不呢,遊戲業和影視業才不是如此。耗費巨資與數年光陰,結果慘賠、罵聲一片的作品比比皆是。
近期索尼遊戲推出的《星鳴特工》耗費了8年時間與大約1億美元成本,上就因為過度政治正確的問題與遊戲性低落,上線僅12天就宣布下架,1億美元全部打水漂。而說到悟空,怎麼能不提2009年的《七龍珠:全面進化》,花了3,000萬美元換來IMDB2.5分的史上超低評分,還有2020年的《花木蘭》也以2億美元僅收近7,000萬美元慘賠。
現在20歲以下的年輕人可能體會不到,其實早在30幾年前的80年代到2000年代,台灣曾稱霸過華人世界的文創。
當時台灣不僅是華人遊戲業的中心,華人唱片業、影視業也在台灣盛行,台灣聚集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與各地的華人歌手,諸如孫燕姿、林俊傑、無印良品、王力宏,對了,還有中國的王菲,香港的四大天王、成龍、周潤發都曾需要來台灣宣傳自己(周潤發可是勞工兄弟呢!)。紅遍亞洲的《包青天》、東南亞的《流星花園》,還有三立出品的《海豚灣戀人》、《MVP情人》;有盛產金庸武俠遊戲的昱泉國際、大宇資訊的《軒轅劍》以及宇峻奧汀的《三國群英傳》,以前中文遊戲可是只有繁體中文介面~
那麼,2000年代後發生了什麼事?
遊戲產業生態急劇變化,2000年代後線上遊戲爆紅並逐漸成為主流,盛產單機遊戲的台灣公司跟著投入online game,雖然有一時蔚為風行的《金庸群俠傳Online》,除此之外網咖裡遊玩的多是美日韓的online game。不只是需要架設伺服器的網路遊戲,單機遊戲的製作規模也越來越大,3A遊戲要畫面精緻、全3D,還要宏偉的開放世界,這些都需要雄厚資源支撐。
再加上中國的改革開放,許多文創產業也移至中國發展,台灣快速地被世界遺忘。加上政治因素,許多遊戲與文創產品甚至不支援繁體中文,對比中國平地拔起的飛越,看著戰後日本不僅沒一蹶不振,反而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文創、工業科技大國,又看到韓國的影視業、偶像成為另一個流行文化,台灣人感到嚴重的剝奪感。
2000年代後台灣「鄉土劇」佔據了市場。
「鄉土劇」製作成本低、場景重複,大多靠演員的走位和誇張的台詞就能搞定,劇本多是重複性高的商業鬥爭、感情糾葛、勾心鬥角,低成本製作一直被許多台灣人嘲笑。
但說到「鄉土劇」,它其實一點都不鄉土。
你可能不知道商業鬥爭與勾心鬥角的戲碼,可是知名香港編劇鄭文華引進的,這樣的劇本架構在香港是行之有年了。
說到另一種「鄉土劇」,就要講到「生活劇」-《親戚不計較》,從1999年一路演到2006年,足足七年才結束。但你可能不知道美國的《六人行Friends》有10季,從1995到2005年,《追愛總動員 How I Met Your Mother》有9季,而《宅男行不行 The Big Bang Theory》更有12季,從2007一路到2019年12年才完結!
沒看過這些美式生活劇的你可能不了解,美式生活劇(情境喜劇 sitcom)充滿了性、暴力的玩笑,像是《六人行》、《追愛總動員》的主角群就常有「A女這一集和B男睡,下一集和C男睡」的劇情,有時候甚至是一個眼神就能上床的笑話,這種就是台灣人口中的「肖戲」(瘋戲,不合理的惡搞劇情)。
再講到場景,美式sitcom都是搭景拍攝,在攝影棚內搭建場景然後重複利用,像是上面提到的三部情境劇都是圍繞劇中的咖啡廳、酒吧、公寓拍攝,觀眾不僅不會覺得這樣做很廉價,反而還對劇中場景產生濃厚的情感,甚至場景道具都有人高價收藏!
那麼,既然美劇也有場景重複的生活劇戲碼、港劇也有商業鬥爭戲碼,台灣戲劇到底是哪邊怪怪的?
「編劇」和「演員」就產生了魔法般的化學作用了!
《六人行》的主角群到後期每人單集酬勞是200萬美元,演出一集就可以買兩間房。
很多採訪導演、劇組的影片中常會提到「化學反應」這個詞,一部劇要成功不僅演員演技要好,演員在表演過程自然地入戲、進入心流,演出超乎預期的情感互動、甚至是即興演出讓劇情變得更精彩,這都必須要有「化學反應」。
演員間的化學反應是沒有取代性的,為此製片公司常砸重金留下特定演員,為的就是那種可遇不可求的奇蹟。
企圖讓台劇發光發熱的人們其實不少,我們來看看2021年的台灣歷史大劇《斯卡羅》。
《斯卡羅》有多變場景、有精緻服裝,還有外國人面孔,其中周厚安(右一,周華健之兒)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而法比歐的表現讓我感到可惜,我個人感覺法比歐講話不夠大聲、肢體動作也不夠生動,不少畫面看得頗為沉悶。
《斯卡羅》的劇情也偏向沉重嚴肅,歷史背景框架在台灣之內,要怎樣讓除了台灣人、華人以外的族群也為之深感興趣?編劇的通俗性、情緒調動的能力就是首要了。
外國人可以乖乖地看完一樣是嚴肅、鋪陳很長的《幕府將軍》,是因為日本戰國文化在此之前早就在遊戲、動漫終深植外國人心中,加上真田廣之國際影星的加持,這都是製作團隊的本錢。
再過來看《六人行》和《宅男行不行》,這種經典喜劇都有一個公式:每30秒內一個讓你大笑的爆點。所以,不僅演員要非常強,編劇也要非常強,編劇絕對能夠左右一部戲劇,你可以清楚感覺到2023年漫威出品的影集品質大幅下滑,因為2023年美國編劇正在大罷工!
回到我敬愛的台灣繪師那句:「台灣這輩子做不出3A遊戲。」
從美式喜劇的角度看,有3A製作品質,還需要3A劇本。
赤燭多年前以《返校》一作名聲大噪,幾年後再以《還願》成為國際話題,讓白色恐怖與80年代的台灣登上國際舞台。從2019開始,歷經5年赤燭又發行了第三款暢銷作《九日》,《九日》的劇本也感動不少外國人。
繼白色恐怖、80年代的父權迷信後的下一部題材,你以為會是87年解嚴還96年台海危機嗎?不是,竟然是一部以仙俠、道法、蒸氣龐克(steam punk)為主題的類魂遊戲!赤燭的創意決策實在令人驚艷,在兩部以台灣歷史的遊戲劇本之後,他們沒有選擇打「保守牌」繼續以悲情訴求製作第三部遊戲,而是直接開拓全新劇本!
《星鳴特工》耗資1億美金與八年光陰結果以12天壽命早夭,就在於製作團隊除了以「政治正確」為主打情感之外,沒有其他亮點。其他遊戲沒有胖子嗎?《英雄聯盟》裡人稱酒桶的古拉格斯不就是嗎?
他不僅胖,他還很酷。
玩家不是為了扮演胖子或黑人才玩遊戲,玩家是為了扮演「很酷」的角色才期待那款遊戲,製作團隊為了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完全是將一款遊戲變成製作者個人的訴求,玩家無法對《星鳴特工》產生情感,即使是1億美元的3A大作也是枉然。
再以公司經營的角度看,如果我是公司負責人,我希望我能付出員工薪水、讓玩家享受遊戲,這比其他都還要重要,如果我聚集了足夠資金和人才,我會試試3A級的作品。
《星鳴特工》背後撐腰的是整個Sony集團,即使賠錢1億都還健步如飛,台灣遊戲公司背後大多沒有財閥之持,如果富士康底下有「富士康娛樂」或台積電有「台積動視」,那必定有足夠資源聘請到頂級編劇、頂級行銷、頂級美術。但是,Sony集團跨足手機、相機、影業、遊戲製作,這些都和「影像」有關聯,而台灣缺乏跨足影視製作的財團自然沒有資源支撐。
我認為我敬愛的繪師和不少稱台灣為鬼島的人們內心是一股怨恨,怨恨台灣的經營者怎麼不爭點氣,而我認為台灣的經營者並不是做不出來,更深層的原因是「缺乏動機」。
台灣娛樂創意需要創造出一個極具台灣風格、又能銜接世界主流話題的「新劇本」,讓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歐洲人、全世界的人一看就能快速融入的新創意。例如過往霹靂布袋戲侷限在台語、中文市場,深奧的台詞對華人就已經有理解的困難,就更不可能打開國際市場,但是,霹靂布袋戲與日本團隊合作的《東籬劍遊記》就連美國黑人都看得嚇嚇叫。
台灣這輩子都做不出3A級遊戲嗎?這點我不曉得。
觀察台灣的獨立製作遊戲和Netflix上越多越多的台劇,我能確定的是台灣人的創意生態一直在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它有很強的生命力且進步非常多,系統也持續在改善。改良之後要接著激起大眾、財團對台灣創意支持的「動機」,匯聚資源與人才,就能讓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