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資訊爆炸,我們每天接收超大量的資訊,要將這些知識內化成為長期記憶,並在生活中應用卻是另一個挑戰。
如何能夠高效學習,記住所讀的內容,甚至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這就需要研究如何將我們吸收到的資訊轉變成知識,在透過內化的方式變成自己熟悉的、隨時可以拿出來使用的東西了。
當我們翻閱書籍、瀏覽文章或進行課堂學習時,腦袋會陷入一種短暫的記憶模式,這是許多人在學習時的常態。
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源於我們的學習方式與記憶過程中的障礙:我們往往處於被動接收資訊的狀態,這使得信息難以內化並長期儲存。
主動參與和深度處理資訊可以顯著改善記憶效果。當我們閱讀或學習時,僅僅是反覆讀過一次並不能保證資訊進入長期記憶。
大腦需要重複刺激與反思,這能促使我們的神經網絡形成強有力的連結,進而加強記憶。因此,我們需要採取一系列策略,讓我們從「閱讀」過渡到「學習」,並最終實現資訊的有效儲存與應用。
要有效記憶,首先必須理解大腦如何處理訊息。
這個過程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感官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
感官記憶是我們對周圍環境的瞬間反應,它的時間非常短暫,通常只有一到兩秒。
當我們看書或聽講座時,眼睛和耳朵會將這些視覺或聽覺訊息轉化為腦內的電訊號,但如果我們沒有集中注意力,這些訊號很快就會消失。
因此專注力是影響感官記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提高感官記憶的有效性,意味著我們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注力,避免過多的外界干擾。
同時強化感官刺激的多樣性,如利用視覺、聽覺與動作相結合,能夠幫助大腦更有效地處理訊息。這樣一來,訊息就能夠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記憶處理。
*還記的日劇「東大特訓班」嗎?一群高中偏差值較低的學生要拚考東京第一學府的校園劇,其中老師曾經利用運動與背誦單字相結合已達到更快速的記憶方式。
短期記憶是一個臨時的儲存區,儲存著我們剛剛接收到的資訊,這些資訊能夠在短時間內被處理和使用。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通常一次只能處理7±2個資訊單位,這解釋了為何我們在同時面對多重資訊時容易感到壓力。
為了優化短期記憶的效果,我們可以採用分組策略,即將龐大的資訊分解成數個較小的單元。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在短時間內記住更多內容。
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複述,通過口頭或筆記形式反覆強化資訊,幫助其在短期記憶中停留更久,為進一步的內化打下基礎。
長期記憶是我們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它是大腦中穩定且持久的記憶儲存區。
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多次重複和深度處理,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回顧、測試和應用所學內容。當訊息成功進入長期記憶時,這些資訊就能夠長時間保留,甚至在幾年後仍能回憶起來。
要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我們需要運用多感官學習、深度反思以及主動測試等多種策略。這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牢記所學,還能夠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