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芥如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植物需要和大量微生物共存,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植物如何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微妙平衡呢?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過去的一些研究已經發現對致病微生物「過敏」的植物。它們過敏到類似於人類的恐慌症:即使沒有致病菌,它們的免疫系統還是一直處在活化的狀態。這些植物被稱為「自體免疫」植物。


但是,有沒有植物過敏到,連共生微生物都不能忍耐呢?這種罹患了植物版的「微生物恐懼症」(Microphobia)的植物,有嗎?


最近的一個研究,他們就用了一些方法,找到了具有「微生物恐懼症」的植物。他們以非致病性的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 (Pst) D28E來接種在植物上,找出會出現疾病症狀(壞死或黃化)的突變株。


然後,他們找到了兩個突變株,一個缺少tip1,另一個則是snc1出問題。其中缺少tip1的植物完全符合得了「微生物恐懼症」的植物的特徵。


他們發現,缺少tip1的植物,完全沒辦法管自己的細菌室友!當研究團隊把植物種在95%相對濕度下5天,沒有tip1的植物的細菌室友比野生種高了一千倍!另外是,沒有tip1的植物,對於假單胞菌幾乎沒有管制能力,少了tip1的葉片的細菌97%都是假單胞菌(在野生種只佔45-55%);而其他菌群,如芽胞桿菌屬和類芽桿菌屬則幾乎找不到。


但是,別以為它喜歡假單胞菌喔!少了tip1的植物,長的矮矮小小的,葉片上還出現很多的黃色以及壞死斑點。它對任何假單胞菌都不喜歡!另外,研究團隊發現,少了tip1的植物就算沒有病原體感染,它還是一直表現免疫相關蛋白如PR1與FRK1等。給它致病性的細菌(如Pst DC3000),它會激烈抵抗。


不過,有趣的是,少了tip1的植物如果移到無菌狀況下種植,那麼這些壞死斑點與黃化葉片就會不見,免疫相關蛋白的表現量也跟著下降。這意味著,tip1應該主導了植物對細菌室友的反應。


那麼,tip1是一個怎樣的基因呢?研究團隊發現,TIP1是一個S-醯基轉移酶( S-acyltransferase),因為第三個內含子在剪接點出現突變,造成內含子剪接不正常,導致基因的轉譯提前終止,產生一個沒有功能的蛋白質。


為了確認,研究團隊還從大名鼎鼎的沙克突變株圖書館中,找到兩個TIP1插入突變株,也有類似的性狀。所以,少了TIP1這個基因就是會造成植物出現「微生物恐懼症」。


snc1出問題的植物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從一開始找到這個植物時,就發現它是顯性的。snc1出問題的植物,也一樣矮矮小小的,但是比少了tip1的植物大一點。另外,在高濕度下,snc1出問題的植物不會出現明顯的葉片黃化或壞死斑點。而且,它即使在高濕度下,體內的細菌量跟野生種也差不多,細菌的組成也跟野生種類似。


不過,就算沒有病原體存在,snc1出問題的植物它的免疫相關基因表現量還是高得多,而且,這個現象在無菌環境下也還是一樣。


但是,snc1出問題的植物,對致病性細菌的抵抗力變強了、對非致病性細菌的敏感性也提高,但不像少了tip1的植物那麼過敏。有趣的是,在有微生物存在的狀況下,snc1出問題的植物,會長得比較接近正常。


那麼,snc1到底在突變植物裡出了什麼問題呢?研究團隊發現,它是一個NLR免疫受體。因為發生突變導致第552個胺基酸從穀胺酸(E)變成離胺酸(K),使得SNC1蛋白質的量增加,造成植物的免疫反應一直處在活化狀態。這樣的突變,稱為「增益突變」(gain-of-function mutation)。


所以,透過以非致病性微生物做為篩選工具,研究團隊找到了兩個不同的基因,都影響到植物的免疫功能,造成植物對微生物「過敏」,甚至得了「微生物恐懼症」!期待未來研究團隊繼續深入研究這兩個基因,讓我們能更深入了解植物如何與細菌和平相處!


參考文獻:


Cheng, Y.T., Thireault, C.A., Zhang, L. et al. Roles of microbiota in autoimmunity in Arabidopsis leaves. Nat. Plants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4-01779-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197會員
62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植物需要和大量微生物共存,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植物如何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微妙平衡呢?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無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的植物喔!
Thumbnail
植物需要和大量微生物共存,這已經不是新聞了。但是,植物如何保持與他們之間的微妙平衡呢?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無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的植物喔!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隨著農業的開展,隨之而來的馴化與育種,影響了植物與它的好伙伴-微生物體-的互動。這使得植物需要更多肥料、需要更多農藥。 如果可以讓植物能喚回它的好伙伴,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多的肥料與農藥了?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內文有狂熱因素請淡定諒解..謝謝-」 第一次認真去年開始 去療癒水果植物以及種植的土地 .所以才會在種植之前 完成獨角獸靈氣課程 題外: 因為自己蠻喜歡做研究實驗精神得 也包括觀察. 不過這些過程免不了也有人說.我有病. 蟑螂也有在研究觀察裡. 純粹因為這是個人的興趣. --
Thumbnail
冒險╳植物╳漫畫,跟著書中主角一起逃離異變,並在冒險過程中學會植物的相關知識! 如果有一天家裡的植物變得巨大,甚至具有攻擊性的時候,你會選擇躲起來,還是奮起反抗呢? 韓格林一行人繼續踏上尋找父母的旅程,結識了一群植物小怪物外,也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們,他們找得到與環境保護共存的方式嗎?
Thumbnail
冒險╳植物╳漫畫,跟著書中主角一起逃離異變,並在冒險過程中學會植物的相關知識! 如果有一天家裡的植物變得巨大,甚至具有攻擊性的時候,你會選擇躲起來,還是奮起反抗呢? 韓格林一行人繼續踏上尋找父母的旅程,結識了一群植物小怪物外,也遇到了強勁的對手們,他們找得到與環境保護共存的方式嗎?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如果要我說「愛情是什麼」,我的答案就是「為了種族的生存」
Thumbnail
趁著好天氣,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戶外靜坐時的一些心得與感受。作者在靜坐前檢查了周圍是否有蚊蟲,並意識到過去被蚊蟲叮咬的經驗造成的心理作用。透過觀察身邊的蚊蟲,作者得出了對生命與共處的感悟。
Thumbnail
趁著好天氣,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戶外靜坐時的一些心得與感受。作者在靜坐前檢查了周圍是否有蚊蟲,並意識到過去被蚊蟲叮咬的經驗造成的心理作用。透過觀察身邊的蚊蟲,作者得出了對生命與共處的感悟。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Thumbnail
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之間可以透過細胞連接(intercellular connections)或原生質絲(plasmodesmata)來互相聯絡、互通有無,單細胞的藍綠菌(cyanobacteria)會嗎?最近的研究發現,給了肯定的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