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曾寫下一句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時假亦真。」此句道出許多人喜歡活在美好、浮誇的世界裡,嚮往自己所愛的生活與故事,以便逃避現實中的醜陋與委屈,故而容易失去真誠與同理心,影響判斷事情真假的辨識能力。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人類從面對面的交流到虛擬空間的對話;從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農耕社會到網路訊息爆炸至主宰人類作息的知識化社會,雖然令人類一時興奮與開心,卻讓人類迷茫了,無法釐清自己的生命價值。網路資訊所傳遞的圖片、文字是一個伸手構不到,但能引發人類好奇的潘朵拉盒子,可使人成癮而無法控制自我意識。
人們使用食指敲打著方方正正的按鍵,看著因為工作、作業鎖在框框中的螢幕,促使人們不禁思考:「我們是機器人嗎?為什麼要一直工作或是讀書?重複做這些事情的意義和價值到底在哪裡?」於是,我們透過美顏濾鏡、修圖的社交軟體學會「以假亂真」的技能,促使無法辨識訊息真假的人們追隨,增加虛幻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不讓心理的自我對現實的挫折感與自卑淹沒了對幸福的期待與渴望。
看著許多人深陷容貌焦慮、未來不確定感的迷惘,令我不禁想起伊比鳩魯認為人類戰勝焦慮和不確定感的原因是:「快樂與極簡生活。」意即人類在生活中學會知足,並且在自己的生活空間創造舒適、乾淨的安定感,令自己在現實中不因虛幻的表面而失去快樂的自我,找回內心與外在環境的平衡,更能清晰判斷訊息真假的情形,進而拿回生命價值的自主權。
總結來說,人類身處充滿科技、競爭、審美變高的時代之下,不論男女或是跨性別者,對容貌、身體、工作、學習都會有焦慮、不安全感的時候,促使自身的幸福感匱乏而不知足,追求一些浮華、美好的虛幻假面填補內心的自尊與自信。然而,仍有人遵循「知足常樂」的道理,學會了「不因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心情,對生活的幸福感也就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