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七月】博物館臨摹作品的規範與爭議(高美篇後記)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記得我去奇美的時候,本也帶著筆和本子進去,結果在展場外被攔下來。館員像我科普博物館內不能帶筆怕影響作品。當時便訝異,才驚以為有這樣的規矩。

卻在走過另一檔作品價值亦不斐的展覽不久聽聞這檔事。說是禁止孩子在展場臨摹作品,本著好奇看了幾方意見,總之紀錄作品的方式有這三種:

  • 攝影
  • 現場臨摹素描
  • 購買畫冊回去臨摹

支持臨摹的說,臨摹有助於鑑賞並且更加仔細地觀察了解筆觸,且國外行之有年。於是,我便問chat gpt關於國外美術館對於遊客臨摹作品的規範。

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完全開放:

  • 理由: 鼓勵民眾親近藝術,認為臨摹是學習和欣賞藝術的方式之一。
  • 限制: 可能會有一些基本的限制,例如禁止使用畫架、顏料等,以免損壞作品。

2. 部分開放:

  • 理由: 在特定區域或時間開放臨摹,以平衡作品保護和民眾需求。
  • 限制: 可能會限制臨摹的媒材、工具,或是指定特定的作品供民眾臨摹。

3. 禁止臨摹:

  • 理由: 擔心作品會受到損壞,或是認為臨摹會影響其他觀眾的觀賞體驗。
  • 例外: 有些美術館可能會在特殊情況下,例如教育活動或學術研究,允許臨摹。


我想拉斐爾和瞬間的作品都不是奇美和高美的,館方應該挺剉,畢竟要付保護作品的責任,誰也不想突然來個環境保護團體表演行為藝術吧? 雖然台灣大概不會,但就是能安全就安全。

還有一類人談到了著作權,我覺得跟手繪臨摹比起來,攝影才更像會侵犯著作權。而且靜靜臨摹的人和搶到最前排掏出手機、相機拍照的才更影響人吧?(我就是掏手機那位XD)

很多,包括我在內,到了展場拍完照便自以為擁有,結局塵封在記憶體裡面,某天被刪掉。臨摹能夠讓停留的時間變慢,過程裡不經意的開始閱讀畫面,是很符合博物館、美術館教育意義使命的活動。

因此,如何在保護作品與帶領觀眾進入畫面,那就只能由館方去取捨了。

avatar-img
2會員
13內容數
江海生隨手寫幾筆,閒來無事打發時。 喝茶看書聊生活,樂享平凡小日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好好過日子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觀高美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心得,探討了攝影術誕生對19世紀繪畫的影響,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文章中提到杉本博司的作品呈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反映了現代社會對自然的態度。此外,作者也分享了其他精彩的展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深度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七月的我不著家,幾乎都在外跑,給自己安排了快半月的文藝之旅。這篇要來分享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的觀展體驗。伴隨著人潮,我思考著當代人與藝術的距離,博物館的教育使命與現場觀摩的意義。這段旅程成為了我對美術鑑賞的複習與再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與疑問。
臺北美術獎是臺灣藝術圈的重大賽事之一,入選作品可以獨立一個展間展覽,因此這次的作品藝術家可以在空間上有所發揮。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北美獎的一些展出作品,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感受和觀點。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觀高美館《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心得,探討了攝影術誕生對19世紀繪畫的影響,以及當代藝術的發展。文章中提到杉本博司的作品呈現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並反映了現代社會對自然的態度。此外,作者也分享了其他精彩的展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深度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七月的我不著家,幾乎都在外跑,給自己安排了快半月的文藝之旅。這篇要來分享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的觀展體驗。伴隨著人潮,我思考著當代人與藝術的距離,博物館的教育使命與現場觀摩的意義。這段旅程成為了我對美術鑑賞的複習與再思考,留下深刻的印象與疑問。
臺北美術獎是臺灣藝術圈的重大賽事之一,入選作品可以獨立一個展間展覽,因此這次的作品藝術家可以在空間上有所發揮。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北美獎的一些展出作品,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感受和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週一圖書館、美術館大都休館,只有奇美博物館開放。推薦租借語音導覽,可以聽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選出喜歡的作品吧! 推薦可以在展中挑選自己喜歡10件的作品!這是我以前在文章裡看到的點子,我認為這是個很棒的任務,能夠逼你更誠實地自我對話,探索心被觸動的理由。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本來想要搶早鳥票,但是早鳥票一開放,幾秒內被搶購一空,我根本沒有辦法搶到,最後只好買了一般票,不過這個展我先說結論,真的非常值得去看看!珍貴畫家真跡就在你眼前,實在是太讓人感動了。 我是高中大學是讀設計相關的,雖然成績很差,但依然喜歡美的事物。這次我沒有拍很多畫作的照片,是因為我覺得我的手機拍起來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在 8 月底寫完〈探索 AI 時代的知識革命:NotebookLM 如何顛覆學習和創作流程?〉後,有機會在 INSIDE POSSIBE 分享兩次「和 NotebookLM 協作如何改變我學習和創作」的主題,剛好最近也有在許多地方聊到關於 NotebookLM 等 AI 工具
Thumbnail
這是張老師的第三本書,我想前二本應該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有讀過,我想絕對是受益良多,而這次在書名上就直接點出,著重在從投資的角度來切入
Thumbnail
週一圖書館、美術館大都休館,只有奇美博物館開放。推薦租借語音導覽,可以聽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好久沒有去看畫展了,剛好在社群軟體上看到奇美博物館的宣傳,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匯聚50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52件國寶級畫作,看了介紹,非常心動,決定找時間去看看。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英國國家藝廊IG有一段影片吸引我的目光,一位女士形容她如何愛上藝術。 她說:「我對藝術的喜愛要歸功於我的父親。小時候每個週末我的父親都會帶我去英國國家藝廊,唯一規則就是我們只欣賞一幅畫。我們會站在畫前談論那幅畫,一直談半個小時或者40分鐘,談到最後我們總想對畫作有更多認識。」 奇美博物館引進英國
Thumbnail
選出喜歡的作品吧! 推薦可以在展中挑選自己喜歡10件的作品!這是我以前在文章裡看到的點子,我認為這是個很棒的任務,能夠逼你更誠實地自我對話,探索心被觸動的理由。
Thumbnail
🎨有人去看了奇美博物館的特展嗎? 記得當初早鳥票的時候, 可是引起一陣搶票炫風, 我心想這年頭博物館的票和張學友的票一樣難搶, 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講是這樣講, 我也去搶了(那你還敢講!) 但說實話,我對於這些畫家其實不熟, 說不熟是客氣,應該說不認識, 在時報的綾翊介
Thumbnail
本來想要搶早鳥票,但是早鳥票一開放,幾秒內被搶購一空,我根本沒有辦法搶到,最後只好買了一般票,不過這個展我先說結論,真的非常值得去看看!珍貴畫家真跡就在你眼前,實在是太讓人感動了。 我是高中大學是讀設計相關的,雖然成績很差,但依然喜歡美的事物。這次我沒有拍很多畫作的照片,是因為我覺得我的手機拍起來
Thumbnail
若想更深入地欣賞奇美博物館的展品,可以先在官網上觀看展品清冊,並瞭解畫作背後的故事。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思考畫中人物的身分、畫面的構圖等等,以更具體的角度欣賞畫作。另外,也可以在忙碌的人流中找到另一種欣賞畫作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