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現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與我同入老境,人生佳興未盡。

前言

上文提及,人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過活,因此要為此做好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事實上,不管你準備、不準備,該來的還是遲早到來,準備得再好還是有措手不及的狀況,因此冷靜、豁然的順應現況,就是好的,就是對的。即使是錯的,是壞的,既然發生了,那就是發生了。不接受,不服氣,又能如何?


日本高齡現況

上述狀況針對的是自己個人。重閱《一個人的老後》(中文版已是十五年前出版的了),心想著不知日本現今的老化狀況如何?你知道嗎,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日本總務省2024年4月12日公布人口推估數據指出,截至2023年10月1日為止日本總人口(日本人+外國人)為1億2,435.2萬人。65歲以上(含65歲)高齡人口數為3,622.7萬人,占總人口數的29.1%,其中75歲以上高齡人口數為2,007.8萬人,占總人口的16.1%。8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十,每十個人就有一人超過80歲。每3.5人就有一人超過65歲。

15歲以下人口數為1,417.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下滑至11.4%、創下史上新低紀錄。老年人口是青少年的2.5倍多。(MoneyDJ,2024- 04-15


台灣高齡現況 

那台灣呢?依據內政部統計處於113-06-14發布的《113年第24週內政統計通報

  • 112年6月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418萬8,314人,其中獨居計97萬6,925人(占23.3%)、老老照顧計51萬7,770人(占12.4%)。(說明:老老照顧的意思是:戶籍內除兩個超過65歲的老人外,無64歲以下人員居住。把獨居和老老照顧兩者相加,比例占戶籍數的35.7%,換言之,每三戶中就有一戶是老人獨居或老老照護的狀況。《一個人的老後》對台灣人來說已是明顯的趨勢,而且還在增加當中。每一個獨居者或老老照顧者底下都是一篇一篇的故事,喜怒哀樂都有,愉悅的或有,但會越來越少—因為當事者越來越老,越來越愉悅不起來;哀傷悽慘的將占多數,而且是越來越多,因為越來越老,病痛殘疾也越來越多。許多悲慘故事,其實已陸續出現在媒體或新聞當中了。)
  • 居住於無電梯公寓之長者比率13.17%.(說明:無電梯公寓的意思是四、五層的公寓,沒裝電梯,住在其中二到五層的長者。也許手腳不方便了,甚至有傷痛疾病需送醫,連救護都必須抬著擔架,把他們從住處抬下來,然後還要設法把他們抬回住處。也許手腳不方便,但因為獨居,可能會有人幫忙送餐,但平常很有可能連上廁所都必須用爬的,整天除了面對著天花板或寂靜的屋子外,連個講話的人都沒有,就這樣等待著末日的到來……,而且很可能是死後多天都無人知曉……)


小結

想起<人生如寄>

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北史.卷九二.恩幸傳.韓鳳傳》:「更可憐人生如寄,唯當行樂,何用愁為?

但,該做好的心理上和實質上的準備,還是得及早進行。再來:及時行樂,不要等到一切都已來不及了;然後,就只能靜候那終將到來的老境了。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結婚也好,沒結婚也好,到最後都是一個人生活 前言 朋友的遭遇讓我省思的還有:如果遭遇這狀況的人是我,我要如何自處?事實上,我們也都知道這種狀況--不一定完全一樣,也許不是腦溢血,而是車禍、跌倒、突然發現重症,慢慢失智失能,到頭來都差不多,兩人都能獨立生活的日子沒了,必須由較健康者來照顧無法獨立生
前言 昨天探望好友後,感慨良深的還有一點。好友夫妻兩白手起家—因為兩家的父親都有點不務正業,有段荒唐歲月—,因此夫妻兩的童年其實都有段艱辛的階段,因此特別珍惜自己好不容易小有名氣的民宿。房間整理幾乎都自己來,整理一個房間要一個小時。有次探訪旅遊時到台中某五星級飯店住宿,回來時提到那飯店的清潔比他家
前言 今天邀吳姓好友夫婦去探望楊姓好友,消瘦了好多,精氣神也萎靡了不少。提到妻子發病情節,巨細靡遺,宛若還歷歷在目,愧疚、憐惜之情溢於言表。言帶哽咽,言行間偶或失態—堅持拿茶水來招待我們,杯忘了,茶潑了—,令人噓唏。 提醒自己 回程和內子兩人相約,保持康健,有病痛早就醫。活好還健康的每一天
前言 大女兒住台北,週日與二女兒全家到她家聚會。小外孫說要去溜冰—其實是剛學,只會慢步前進—,頂樓屋頂有塊空間,似乎可以練習,打開房門,對面鄰居也剛好開門,打了聲招呼,他就離開了,到了頂樓屋頂,看到他也在那兒,相互寒暄了幾句,他說晚上早睡,醒後喜歡到這兒坐坐,早晨四點多,一片寂靜,滿天星斗……他走
案例 鄰居兼同事突然急病,住院時說要去看他,他家人再三說不必客氣,因為關係不一樣,兒女都曾麻煩他們夫妻照應,以為是客氣所以還是去了,去了才知道,探病時他家人都如臨大敵,原因是他怕被傳染(住院要不要探病是個難題),因此聊了幾句就草草告退。當時還談笑風生,隔幾天,突聽說走了。靈堂上,他兒女說怕媽媽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前言 今天(2024-09-06)的聯合報有一篇陳乃菁醫師寫的《住不住安養院 兩代糾葛的長照難題》。看題目就知道是有關要不要把年老多病甚至失能失智時刻需人照護的父母送到安養院去的掙扎和苦惱。 老年化的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
結婚也好,沒結婚也好,到最後都是一個人生活 前言 朋友的遭遇讓我省思的還有:如果遭遇這狀況的人是我,我要如何自處?事實上,我們也都知道這種狀況--不一定完全一樣,也許不是腦溢血,而是車禍、跌倒、突然發現重症,慢慢失智失能,到頭來都差不多,兩人都能獨立生活的日子沒了,必須由較健康者來照顧無法獨立生
前言 昨天探望好友後,感慨良深的還有一點。好友夫妻兩白手起家—因為兩家的父親都有點不務正業,有段荒唐歲月—,因此夫妻兩的童年其實都有段艱辛的階段,因此特別珍惜自己好不容易小有名氣的民宿。房間整理幾乎都自己來,整理一個房間要一個小時。有次探訪旅遊時到台中某五星級飯店住宿,回來時提到那飯店的清潔比他家
前言 今天邀吳姓好友夫婦去探望楊姓好友,消瘦了好多,精氣神也萎靡了不少。提到妻子發病情節,巨細靡遺,宛若還歷歷在目,愧疚、憐惜之情溢於言表。言帶哽咽,言行間偶或失態—堅持拿茶水來招待我們,杯忘了,茶潑了—,令人噓唏。 提醒自己 回程和內子兩人相約,保持康健,有病痛早就醫。活好還健康的每一天
前言 大女兒住台北,週日與二女兒全家到她家聚會。小外孫說要去溜冰—其實是剛學,只會慢步前進—,頂樓屋頂有塊空間,似乎可以練習,打開房門,對面鄰居也剛好開門,打了聲招呼,他就離開了,到了頂樓屋頂,看到他也在那兒,相互寒暄了幾句,他說晚上早睡,醒後喜歡到這兒坐坐,早晨四點多,一片寂靜,滿天星斗……他走
案例 鄰居兼同事突然急病,住院時說要去看他,他家人再三說不必客氣,因為關係不一樣,兒女都曾麻煩他們夫妻照應,以為是客氣所以還是去了,去了才知道,探病時他家人都如臨大敵,原因是他怕被傳染(住院要不要探病是個難題),因此聊了幾句就草草告退。當時還談笑風生,隔幾天,突聽說走了。靈堂上,他兒女說怕媽媽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前言 今天(2024-09-06)的聯合報有一篇陳乃菁醫師寫的《住不住安養院 兩代糾葛的長照難題》。看題目就知道是有關要不要把年老多病甚至失能失智時刻需人照護的父母送到安養院去的掙扎和苦惱。 老年化的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我的願望 只求健健康康、好好活著就足矣 紛擾、愁煩等一切心理負面,在生命面前,微不足道 看待事情隨著年紀漸長,眼界廣闊,心胸變寬 有什麼事是不能過去?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來 想要好好活著,卻是這麼困難 是啊 只能努力活著 珍惜生命,活在當下 過去的我 願望會列一堆清單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準備了60年來迎接60歲大壽的人的故事,他一直不願意安於退休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和尋求自我成長,最後得出了在得到他人認同之前要先好好對待自己的結論。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因為最近密集的遭遇身邊親友生病或離世,面對變老、照護、送別,心中有很多的情緒和疑惑。剛好讀到這本書,覺得有些提醒,筆記一下。 本書總結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訪談中的深刻智慧,並提供了關於婚姻、工作、子女教養、老化、面對疾病和喪親等議題的人生建議,以及對快樂工作和選擇生活態度的省思。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我的願望 只求健健康康、好好活著就足矣 紛擾、愁煩等一切心理負面,在生命面前,微不足道 看待事情隨著年紀漸長,眼界廣闊,心胸變寬 有什麼事是不能過去? 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來 想要好好活著,卻是這麼困難 是啊 只能努力活著 珍惜生命,活在當下 過去的我 願望會列一堆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