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鍛鍊學術寫作上徒勞無功的碩博士生,都有這三個特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把每日的寫作當成「數量輸出」而不是「品質提升」:

- 許多研究生會給自己訂下每天要完成多少字數的目標,導致過度關注寫作的「量」而忽略了內容的深度與精準度。他們可能因為急於達成每天的字數目標,而忽略了學術寫作應該具備的反思與批判性思維。事實上,真正有價值的學術寫作應該著重於觀點的細膩推演,而非單純的文字堆砌。最終,他們可能會發現,儘管完成了大量寫作,但成果與他們原先設定的學術標準相去甚遠。


2. 大量購買書籍但缺乏深入閱讀與反思:

- 很多研究生在學術生活中常常會購買許多學術書籍,因為覺得擁有這些書能提升自己的學術涵養,或者認為多讀書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然而,這樣的行為卻容易變成一種「收集書籍」的過程,書買了卻沒真正花時間去消化和理解,最終這些書可能成為書架上的裝飾品。這種購書行為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學習安慰劑」,而非真正的學習。研究生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有效地利用所購買的書籍,將其內容轉化為對自己研究有幫助的養分。


3. 參加許多線上或實體課程,但未能有效產出成果:

- 許多碩博士生喜歡參加各種學術相關的課程,不管是線上還是實體,認為這樣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學術實力。然後,問題出在於,這些學生常常上完課後,缺乏系統性的學習方法,沒有把所學的內容應用到自己的研究中或撰寫學術論文。參加課程後,沒有針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或撰寫心得,讓學習變成了單純的「知識吸收」,而不是「知識運用」。這樣一來,他們無法真正累積學術資本,也難以在學術圈中脫穎而出。


你在碩博士生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還見過什麼其他常見的錯誤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記錄一下近兩個月準備碩士論文計畫書的過程。 到了碩二下,離開了全職工作後,終於能全心投入時間來書寫了。所謂的碩論計畫書就是指論文的前三章,在兩年的在職專班課程中,分別有一年級的研究方法論、進階生物統計學,以及二年級的論文寫作課,為碩士論文寫作做各方面的預備。
Thumbnail
記錄一下近兩個月準備碩士論文計畫書的過程。 到了碩二下,離開了全職工作後,終於能全心投入時間來書寫了。所謂的碩論計畫書就是指論文的前三章,在兩年的在職專班課程中,分別有一年級的研究方法論、進階生物統計學,以及二年級的論文寫作課,為碩士論文寫作做各方面的預備。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為何會選擇兼職讀碩士? 害怕自己這幾年都在啃老,消耗自己跟家裡的錢。 想要透過打工、實習跟家教去練習課業以外的能力。 練習時間管理與壓力調適,讓自己轉換讀書的狀態。 ▌代價是甚麼?有捨才有得 掙扎在課業跟工作之間,會影響課業。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要衡量自己的研究能力與經驗能應付多長
Thumbnail
當我讀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寫的關於大學生如何學習的這本書時,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 覺得當初過得挺廢的。 當年的生活一團混亂, 雖然表面上看似修了不少學分, 以198學分畢業, 不過我其實都沒認真上課, 都是臨時抱佛腳混過去的。 只是想辦法讓履歷表上的數字看起來很
Thumbnail
當我讀暢銷書《Deep Work深度工作力》作者寫的關於大學生如何學習的這本書時, 回想我的大學生活, 覺得當初過得挺廢的。 當年的生活一團混亂, 雖然表面上看似修了不少學分, 以198學分畢業, 不過我其實都沒認真上課, 都是臨時抱佛腳混過去的。 只是想辦法讓履歷表上的數字看起來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寫論文的過程以及我在寫作過程遇到的想法和困難。包括論文的章節完成進度、時間管理、專注力問題以及對文獻的閱讀。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其他也在寫論文的人。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寫論文的過程以及我在寫作過程遇到的想法和困難。包括論文的章節完成進度、時間管理、專注力問題以及對文獻的閱讀。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其他也在寫論文的人。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Thumbnail
「近年來廣設大學與研究所的結果,造成博碩士論文的產量倍增。從民國75年度的六千篇,85年的一萬四千篇,快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五萬多篇」(頁231) 。「依據內政部統計,2014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達123.7萬人,十年內國內就多了72.5萬多位碩博士生,成長率高達140%,25歲至34歲年齡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