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我的研究或者說報名研討會則是為了逼自己反思工作─文化資產修復,並濃縮、具體化為文字;藉由思考工作實踐哲學(文化資產哲學)。


  雖然從建築跨哲學再跨文化資產(文化資產哲學)看似一片藍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如何寫得讓審查委員讀進去並認同該論文的價值,卻是需要磨練的。以今年投稿「臺灣建築學會第33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便甫獲「優秀研究成果發表獎」的〈保存思想家故居之方法:以「思想」作為文化資產價值的可能〉為例,獲獎並非僥倖或奇蹟,而是該論文早已歷經《文化資產保存學刊》(下稱《文資學刊》)之文化資產專家學者多次審查及修改。只是當時審查的結論是:「敬請予以潤飾或補強修正後再行投稿或另投他刊。」在此感謝《文資學刊》,雖然無緣刊載,卻讓該論文的完成度有了獲獎的可能,重點是《文資學刊》請了3位委員匿名審查,投稿者皆不需支出費用,還能獲得委員寶貴的意見。藉由一次次的修正(修了兩次),讓論文架構、論證更趨精煉、完整,對於一位研究菜鳥而言,無疑是快速成長的捷徑。


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


  研究的方向就是我平時注意、有興趣的方向,以上周甫經台灣文化資產學會審核通過的論文〈論文化資產體系與法律體系下的文化資產〉為例,便是從平時的評論中延伸、發展成一篇論文(1萬字以上)。


  關於研究,我認為並非是學術的專利,出發點其實很單純,就是想對感興趣的東西知道得更多、一種求知的本能。故任何人只要肯投注時間在某領域,樂在其中、生活在其中,當獲得某領域的知識與能力,自然理解到該領域的架構與限制,研究便是為了突破限制與創新該領域。然而,研究是一回事,該研究能否打進該領域的學術圈又是另一回事。好的研究不一定最受歡迎,但最少一定要受學術圈肯認。


  以我為例,大學沒學過文化資產、考試沒考過文化資產,直到進公部門才接觸文化資產,之所以能夠在學術圈殺出一條進路,這都要歸功於哲學研究所的訓練,讓我能在平日繁忙的文化資產業務中看見研究的可能,並且從哲學的角度切入,提供文化資產圈不一樣的聲音。


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研究之於我不是另一項工作,因為完全沒有薪水可領。研究之於我是一種訓練;透過文字,濃縮、聚焦腦海中的想法,並試圖讓第三者能夠讀懂、甚且同意研究的論點。研究之於我的樂趣在於,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我定義我的生活方式。沒有物質的回報(金錢)沒關係,重要的是透過與他人分享、改進的機會,提升自我的精神層次與求知欲望的滿足。


  然而,我比較好奇的是學術圈如何看待研討會?以我參與過的研討會為例,延長繳交日期、延期發表時間早已是研討會的通病(陋習),且議程總是排得非常緊,發表人的發表時間通常不到10分鐘,與談人的意見又常讓人懷疑有沒有讀懂(應該是論文本身的問題),對該論文的發展與修正幫助不大。整體而言,總覺得研討會只是某領域的聚會,雖然不是隨便投隨便上,然形式上就是發表論文、出版個論文集,為的是背後的學術利益與人脈。


  綜上,雖然改論文很痛苦,但在被通知審查通過的那一刻比什麼都滿足。不知道未來會不會走向學術之路,就算不走學術,當研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依然能夠提供錢買不到的東西,如同我每篇論文的第一讀者、文化資產所畢業的賢內助,總是讓我有機會看見自己的不足之處,而這就是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2021/10/7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三百評論之自我辯證的運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6歲的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33歲生日之宜花東騎秋之旅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單車旅行哲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研究論文分享] 基於AI的知識管理:從4象限SECI模型到9宮格AI-KM模型這一篇文章是我投稿至第83屆AOM國際研討會(Academy of Management)中文版手稿的節錄版本,我將其中比較理論面的部分刪減,把能實務應用的部分進行說明,希望能方便大家閱讀以理解在AI時代,企業面對的知識管理與獨特性競爭策略的議題。 這篇文章獲得 AOM 國際研討會(國科會認可的
Thumbnail
avatar
韓駿逸 (Michael)
2024-02-16
運動科學研究之【開源統計軟體分享】【什麼是Jamovi和JASP?】 Jamovi和JASP是兩個開源軟體 (open-source software),旨在簡化統計分析的執行和解釋。這兩個軟體都提供了一個相對直觀且易於使用的用戶界面,使統計分析變得更加容易,特別是對於那些對統計不太熟悉的使用者或者是剛入門統計學習的學習者。
Thumbnail
avatar
我是運科竹
2023-06-24
我的南島血緣研究之路 ֎ 從Geno 2.0開始2017年,我參加了Geno 2.0 的基因族譜的計畫,我就和其他人一樣,做了口腔黏膜的DNA測試,然後得到了一個令我意外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
英系女生阿德麗塔
2022-07-17
關於台灣歷史的二三事:潘英,快被埋沒的台灣平埔族研究者我寫這篇文章旨在發掘一位在台灣平埔族研究有重大建樹的研究者─潘英。由於不是科班出身,不是歷史教育工作者,也不在中央研究院、大專院校相關系所任職,加上「已逝世」、近年無新作出版、其代表作品《台灣平埔族史》沒被人談論(哪怕是批判一番)……我認為,對方有被埋沒的危險,需要加以介紹。
Thumbnail
avatar
爬格子的雀榕
2022-03-18
以色列最新COVID-19研究之啟發8月底以色列研究比較了「自然免疫」與「透過施打疫苗獲得免疫」,發現完整施打兩劑BNT疫苗對delta變異株的防護力,遠遠比不上「曾經被感染」者(產生自然免疫)。 在「面對疫情,男女有別」一文中我曾討論到:面對疫情時,基於「自身條件」不同,人們很容易出現的「自私」心態;
Thumbnail
avatar
賴仕涵
2021-09-13
英國皇家植物園的紮實研究知識:《菌菇博物館》勾勒出神祕奇特、深邃豐富的謎樣菌菇世界。繼植物界、動物界後,歡迎來到菌菇博物館,了解神祕又迷人的真菌與蕈菇!真菌堪稱世界上人類誤解最多、了解最少的物種,據科學家估計,全球大約有220萬到380萬種真菌,但迄今已辨識出的種類只有5%。
Thumbnail
avatar
大家出版
2021-06-23
我與戰跡研究之路  昨日睡前突然回顧起了自己的戰跡研究歷程。雖然之前有寫一篇文章提過,但這一次又是從不同的面向去回顧,我也在那個跑馬燈裡面重新思考了一番。  
Thumbnail
avatar
Will Lu
2021-04-28
研究之路回想起剛進入研究所時,那時候正在煩惱自己的研究計劃要做什麼。後來經過一番的思考以及討論之後終於決定做關於職業災害教育性桌遊開發的研究計畫。但由於在我所學的專業領域當中從來都沒有做過跟桌遊相關的內容,等於我整個研究計畫是從零開始。決定好做這個計劃之後我馬上著手於職業災害的案例收集
avatar
于紫晴
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