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同學聯繫我,說做了一個夢,夢到已經去世的媽媽。她對那個夢耿耿於懷,希望能找我做催眠。那才喚起了我好多好多年前的回憶....還記得十幾歲的她,當時心境總是很辛苦......
此篇僅擷取催眠前段其中一小部分分享,以同學第一人稱視角敘述。
媽媽在世時的憂鬱
考高中時,原本想要考獨立招生的學校,沒想到考試那一天,媽媽把我的鬧鐘按掉讓我錯過了考試。察覺到我生氣情緒的媽媽,用力地撞擊地面向我磕頭賠罪。雖然知道媽媽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會做出一般常人無法理解的舉動,但有時仍會忍不住對媽媽發脾氣,心裡感到矛盾不已。
記得小時候,曾經因心情不好關在房內,媽媽從窗戶爬進來一直捏我的手,還用指甲刺到都流血了。也曾有一次,媽媽拿枕頭壓著我,雖然只有一下下,但我感到媽媽對我複雜的情緒,也許她太想要男孩,對於是女兒的我,加上她長期的憂鬱症,媽媽選擇了自殺,反覆的自殘,似乎成了慣性。
外婆常常提起我不是男孩⋯是媽媽自殘的原因,讓我懷疑這是不是我的錯,一切都是我造成媽媽變成那樣?知道不應該這麼想,但心裡卻形成一種自卑的感覺...縱使長大了以後,仍舊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進入夢境之中
在媽媽去世之後,有一次我做了一個夢。夢裡媽媽在廚房裡做飯,我拿了一把刀鋒刺向她的喉嚨,她就倒在血泊中一動也不動了。同在場景的爸爸看著這一切發生,我感覺他是和我一起做了這件事,然後我就嚇醒了。
Sylvia:這時我引導P回到夢境裡的場景,試圖找出夢境想帶要傳達給她的話。但這時P還沒法放鬆的去傾聽潛意識的思緒,於是我們轉換讓她變成倒臥在血泊中的媽媽的角色,抽離她自己既有的想法。
當她轉換成媽媽的角色時,感受到一陣恐懼,為什麼女兒會拿刀刺向自己呢?望向一旁的老公,感覺他的表情是悲痛的。但是又覺得自己的離開對大家是件好事,因為他們不需要再花心力照顧我了。她感受著媽媽的感受說道。
而這當中,媽媽對女兒刺向自己其實沒有什麼感覺,只專注在老公身上。於是我問她,有什麼想對老公小孩說的話嗎?她說一切她所做的事都是為了老公小孩好。我反問她,那你有想過對自己好嗎?她答道,沒有。
我請她回顧這一生,當過往畫面一幕幕迴轉出現,看著這一切的她有沒有什麼感受,可以對自己怎麼好呢?她依舊沒感覺。所以最後我問她,在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後你覺得可以安心的走嗎?她說可以。於是我讓P抽離媽媽的身體,讓光與她所信仰的神明來接媽媽離開。
我問P,你對於媽媽的回應有什麼感覺呢?她說覺得媽媽很辛苦。只希望媽媽離開後在另一個世界能過的好。
(此處僅為催眠前段部分擷取,後續其他則暫未節錄。)
Sylvia後記 :
這是當天催眠過程的其中一段。因為是一開始,P小姐還沒法很放鬆地進入被催眠狀態。還好在轉換角色,讓她脫離原本自己慣性思考狀態後比較順利的繼續了。
在過程中,其實P小姐還沒有辦法很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在夢裡做這個舉動,所以在催眠結束後我們繼續聊了一會,希望在回家之後她能逐漸有些靈感。
而轉換成媽媽的部分當時,因為媽媽說可以安心離去,所以我並沒有多琢磨。但是其實可以感覺出來,媽媽的下一個生命歷程還是需要再經歷類似的課題。因為她以她的角度強加在別人身上。覺得她做的都是對的,別人要理解她,認同她。並且在一生中沒有想過對自己好,只是一直想要對別人好-但是是用她自己喜歡的方式。
其實這問題似乎出現在許多長輩身上。認為自己辛辛苦苦為家人做了那麼多,為什麼家人都不感謝他呢?但追根究底,他喜歡別人束縛著他,什麼都被糾正嗎?不。他一定不喜歡。但是因為不這麼做,可能童年的他就會被否定。為了被其他人或他的父母認同,得到他人的愛,所以他不停的做別人要求他做的事。導致當他長大成人後,不知不覺的認為長大後的他所言所行一定是對的。別人應該要認同要感激。殊不知,是心裡的內在小孩不停在索愛,索取認同。因為自己不懂得愛自己,肯定自己,希望透過為別人做事,別人來認同、肯定他。
愛自己,始終是很多人的課題。需要多少愛?怎麼愛?我相信答案千百種。
對症下藥吧,還是那句老話。
當我們為人父母時,我們都希望把最好的愛帶給子女。請記得,那裡面包含溫暖、信任、尊重....等各種美好的感受。也請記得在忙著為他人付出前,先愛好自己。
被照顧好的自己,會帶來更高品質的愛。
我愛你,我的孩子。
我愛你,我的父母。
我愛你,我的伴侶。
我,也愛我自己。
「愛別人要適可而止,愛自己要盡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