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曾經在某篇發文裡看到有看過咨商師的人發言,說著咨商師根本不瞭解他們在想什麼。
「竟然說不要有受害者情節」
「那些說愛自己的人其實什麼都不懂。」
什麼是受害者心態?如何和受害者情結的人溝通相處
雖然我不認識發文者,但從身邊許多類似狀況的人們身上其實可以看到一個共性,也就是當他們忙著強調對方是加害者,自己是被害著,一切都是對方的錯時,鮮少還能跳出此思維去思考自己還可以怎麼去處理這個問題。
「我可以為自己做什麼?」
「我可以為自己負起什麼責任?」
小田橋昌代作品 Masayo Odahashi - A Role Playing Game I
因此對於沒有準備好改變的人來說,我們所說的任何一句話就仿佛像是提矛進攻,而他們則要奮力舉盾防衛!兩人都會費很大的力氣,但卻事倍功半.....
我在做催眠一段時間後有感而發,成功的案例往往伴隨著三個yes。
一是真心想要改變,甚至願意付費來做催眠,這是第一個yes。
而當來到面前,願意放鬆躺下並閉上眼睛,這是第二個yes。
能夠聽進我的話語,並隨之去思考及回答,這是第三個yes。
當來訪者願意為自己負起責任並想要找到解決方法去改變,而不是指著別人的鼻子生氣,覺得自己沒錯且都是對方的錯時,這往往才是轉變的開始。
表示來訪者願意付出金錢以及行動讓一切變得不同,並願意離開現在的舒適圈。那是一個認知上雖然痛苦,但當事人往往卻一邊說著苦,卻也不願意離開的「舒適圈」。也就是意謂著即使改變可能帶來美好,但他們還沒準備好踏出去的「舒適圈」。
而這樣的三個yes,放在一般生活事件時也通用。
真心想要改變,這是第一個yes。
願意跨出第一步行動,這是第二個yes。
能夠聽進建議,隨之去思考並持續前進,這是第三個yes。
我們很容易犯一個錯誤,也就是好為人師。容易在家人、朋友傾吐傷心事的時候就認為自己應該幫助他,結果對方可能只是需要聆聽和支持,然後造成仿佛侵入對方領地的狀況。縱使我們可能當下並不這麼認為,但外在的一切卻彷彿是鏡子,反應映出了我們的想法-覺得應該告訴對方怎麼處理,而對方的反應也如實表達出他內心的狀態-感覺被否定。
還好,最後在發現自己很累後就像是一個訊號,我自顧自地說了那麼多,但對方卻不見得能吸收,以致仿若能量消耗過多,而不是一來一往相互交流,也剝奪了她自己吸收、學習的機會。所以便告訴她,我只希望她做一件事就好。不管別人只管自己,做一件事就好。去好好地清理自己的情緒和積壓的不滿,重新把力量放在自己身上。
並請她去買我推薦的其中一本書,練習書裡的內容。我想這樣她可以順著自己的速度去練習,而且也有機會靜下來與自己對話。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朋友推薦我的書)/七週遇見對的人(我自己實操練習並帶過讀書會,覺得很有幫助的書)
她答應了。
這是大約2018年發生的事。
她在答應我之後真的有入手了《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這本書。而那之後我並沒有干預她什麼時候要看完,也沒過問過。但在後來某一天,她訊息我聊了起來。
她告訴我看完書,終於瞭解我當時為什麼說其實是她自己的問題。否則原本當下聽到時她是很生氣的,可現在卻完全感受不同。
還記得那時我問她喜歡什麼?像是喜歡的顏色?曾經的夢想?
她才愣住發現自己想不起來。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思考別人做錯了什麼,自己的情緒有多麼的不快樂,但卻忘了什麼使自己快樂?
所以在看完書後,她開始放過自己。讓他人為他人的生活負責,自己為自己的幸福負責!重新拾起了興趣,去報名小時後一直想學的鋼琴,整理了房間一角並訂製小沙發,讓自己可以坐在角落裡好好閱讀。並且經常興奮地告訴我,這就是吸引力法則耶!因為每一次她轉換心念,結果就會遇上願意給出善意的人~
而即使過了那麼多年,我們久久聯繫一次時,她仍舊每次都會告訴我,
「謝謝你當時沒有放棄我。」
「我只是讓你去看書而已,你要謝謝你沒有放棄你自己。」我回道。
很多事情我們在當下總是會困在情緒裡。但我們可以學習到的是自我覺察,覺察是什麼讓我們有這樣的情緒,這個事件是要讓我們學會什麼,並為自己能夠做的部分負起責任。
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我明白並不是。
需要花時間練習這個習慣,讓習慣成為反射動作。並在反覆練習後理解其實面對沒有那麼可怕,還能鼓起勇氣去解決。
而這次和朋友的互動讓我也獲得不少感觸。也就是在清醒之下的腦波和催眠之下的腦波本會啟動的處理問題模式就不同。需要給出更多的耐心、尊重和時間來讓當事人自己決定要在什麼時候做出改變。可能是當下、可能是一周後,也可能是三年後。
就像是這個人分手後可能需要花兩年才能再次與人交往。那個人考試考不好了,明年再捲土重來就好。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見了,一個轉念立馬跑去購物網重新下單最新單品!
你不知道同一件事對不同人的份量多寡,但可以做出的是,放鬆緊握的執著,微笑著對自己say yes。
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如果你覺得這並不是你能處理的了的問題,那麼請向專業人士求助。可能是警察,可能是醫生,可能是老師。事情總會有不同視角來切入,只是我們當下可能沒想到,或是還沒能做到而已。不要過於苛責自己,每個人都可能會需要幫助。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我們總能在下一秒遇見更好的自己。
小田橋昌代作品 Masayo Odahashi- Deep Sleep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