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事
去年內觀回來後我對這個現象特別有感:
現在的孩子多衣食富足,甚少有不足的體驗
在期待失落時,反應似乎顯得很大(?)
對於從父母和環境中得到的滿足也較為理所當然
似乎不易有感恩之心
我一直在思考對我來說不容易的這一題:
怎麼培養孩子的「感恩」、「珍惜」、「不理所當然」?
除了教導禮儀與道理、成為孩子的模彷對象之外
還有沒有什麼其它更積極的方式?
上週末一大早我們一家四口就出門,
下午到家後我跟宏爸都累壞了
於是我們兩一前一後分別都跑去睡午覺
躺平前我跟依然精力旺盛的燁、妞說:
「媽咪真的好累,我要去躺一下了。等一下你們玩什麼都可以,但要記得洗廁所喔,一樣一人一間。我等下醒來時,你們自己的衣服也要全部折好哦。」
剛開始陪伴及訓練孩子們刷廁所時
妞對於刷廁所完全沒有困難,燁則是很抗拒。
陪妞的練習,是學習如何刷馬桶;
陪燁的練習,更多是關於接受必需得刷馬桶這件事
並練習好好地、心平氣和地把這件事好好地完成。
這樣的練習在家中進行了大約4個月有
孩子從隨便刷刷、到刷得有點乾淨,一直到最近
燁真的越來越能夠好好地把一件討厭的事做好了。
I人去到人多的場合本來就很耗能
加上生理期,那天我到家後整個人幾乎是攤了
用極度無力的聲音交代孩子們後,
本以為孩子會Argue為什麼媽媽去睡覺😂
沒想到燁和妞都愉快地答:「好~」🥹🥹
閉上眼後,我聽見他們邊玩球邊討論著
「妞,那我們先玩10分鐘,等一下去洗廁所,然後再玩10分鐘,再去折衣服,好嗎?」
『好~』妞也隨順燁的安排。
昏沉地睡夢中
我一直聽到孩子打球、猜拳、攘攘著的聲音
一個半小時我跟宏爸醒來後
宏爸走進廁所,驚訝地鼓勵燁:
「哇,燁的廁所真的洗得有乾淨耶!真的進步好多哦!」
我也好驚喜!
面對「該做的事」和「家事」,
燁已經可以接納、可以自己安排順序、
而且更重要的,不再帶著抗拒去刷廁所了!
除此之外,孩子也謝謝爸爸媽媽為他們做的其它的家事
這個經驗讓我確信:做家事,確實是一個培養的方式
我知道有些家庭會用「讓孩子做家事換零用錢」的方式來讓孩子體驗和理解:「錢要靠自己努力賺取」的觀念,這樣的做法,我相信也可以培養孩子不同層次的價值觀,但,這篇即然在談的是「培養孩子願意付出的心意」,家事當然就不能跟「金錢」掛勾了。
阿薩母教養不會讓孩子用做家事來賺錢
(關於家事的做法歡迎收聽podcastEp9 & Ep16)
因為在我們家,「家事是大家的事」
如果孩子做家事可以賺錢,
那爸爸媽媽做家事是否也應該要比照辦理呢?
也因為有了「家事不與金錢」掛勾的前提,
家事才可能成為訓練孩子的基礎,用來培養孩子:
在家事上有「承擔的義務」、「付出的意願」、
及進而擁有「貢獻感」和「願意感恩他人」的基礎。
過程並不容易,不過這一次
孩子們的反應讓我看見了
當我們堅持不讓家事與金錢扯上關係,
並且在陪伴孩子練習增能、
堅定地要求孩子承擔家事後...
用家事培養孩子的「不理所當然」、「感恩」、和「願意付出」,是可行的。
當孩子培養出「不計較」和「家事也是我的事」的底韻後,一來家裡的整個運作更順暢,氣氛也更加和諧了,甚至當宏爸陪孩子們邊投籃邊摺衣服時,家事時間,也成了充滿歡笑聲的親子時光。
我想,未來孩子若長大離家工作後,應該也較不會因為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歡的雜事或打掃工作,而覺得受屈、心情不好、因而跟自己過不去吧。
Well…未來太遙遠,誰知道呢?
現在孩子可以開心地刷廁所,而且刷得很乾淨
媽媽我就超開心了!😆😆🤭🤭
圖為花了4個月訓練孩子後
最近都沒在刷廁所的老木高小露(偷笑顆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