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社群的心得:參加者為何而來?|社群分析EP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參加了不少線下活動社群,剛好都有和發起人聊到為什麼要經營實體社群,這篇想記錄一下社群觀察日記,以及不同社群的樣貌。

raw-image

從大學到現在參加過的社群可以分成 3 大類:

  • 學習型社群:讀書會,大家為了特定目的而來,例如都想要學習行銷、商業思維。
  • 任務型社群:返鄉服務隊,通常辦完一屆,大家就會交接給下一屆成員
  • 聯誼型社群:鄉友會,比較偏敘舊,大家沒有特定目的,通常是為了更新彼此近況。

⠀⠀

▍ 經營社群會帶來什麼?

⠀⠀

以曾經經營過的經驗,在大學期間可以說出「想累積領導力、想培養團隊組織能力」等理由來支撐自己經營社群,但開始工作後,為什麼還想繼續經營社群?那些社群發起者的動機是什麼?那些認真生活的人們究竟在想什麼?是什麼因素可以讓他們持續眼神發亮?這些是我一直好奇的地方。

在我參與了幾個社群,從各發起人身上感受到深刻的:

「將有趣的一群人聚在一起,碰撞出意料之外的火花」

近期遇到的社群發起人,看起來都沒有從社群獲得實質的「金錢利潤」,甚至很多活動需要自己倒貼錢去舉辦,但他們都有一種「現實扭曲力場」能力,讓看似很難、不可能完成、幾乎很少人做過的事情一一發生。

⠀⠀

▍ 參加者為了什麼而來?

⠀⠀

以不同社群來區分:

  • 學習型社群:為了學到某個特定知識
  • 任務型社群:為了共同完成指定任務
  • 聯誼型社群:為了認識更多相似特質的人

⠀⠀

若要長期經營的話:

學習型社群

  • 做論壇或講座的社群,一開始參加者都是被講師名氣、講座主題吸引而來,但我觀察到能長期經營的社群(超過半年以上),都有一個特質是「參加者經營參加者」,透過官方助推,由參加者自行組成的額外小聚、讀書會、飯局,往往能讓這個社群有長期的參加受眾。
  • 但學習也不太可能無邊界的持續學習,每個人的學習狀態也不同,有些人需要有地方做輸出,就會另外成立任務型社群,有些人想學習其他知識就會跳到其他社群。

任務型社群

  • 辦大型活動、營隊、競賽的社群,參加者主要是為了累積「活動策畫經驗」,因此要能長期經營需要有「經驗傳承機制」,讓好的活動企劃技巧能被傳承,同時也要有機制可以讓舊的成員可以順利被新舊交替。
  • 會用「交替」這個詞是因為任務型社群都是仰賴「成就感」,通常參加者一獲得之後,就會想往挑戰其他任務,因此需要有新人可以補位,並讓舊人可以換到其他位置,像是外部顧問、理監事等角色。

聯誼型社群

  • 因為參加者的背景通常太不相同,因此現況多半是一年一次的敘舊交流,若有機緣的話,有些人剛好因為共同興趣,會組成學習型社群。
  • 也正因為聯誼型社群的相聚原因較薄弱,通常需要幾位較自發性的發起人持續揪團。

⠀⠀

▍ 社群的最終樣態?

⠀⠀

每參加一個活動我不經都會想,「這個活動好棒,好希望可以持續下去」,但社群不一定能長久經營,現在市面上能看到 10、20 年以上的社群,真的都是不少學長姐共同建立制度和口碑,才能有新人願意加入。

我們沒看到的是過程中可能曾經斷掉,或是差點結束經營。

因此我後來發現不能只問「社群最終會長成什麼樣子」,應該要問「如果樂見這個社群持續成長,有什麼事情是我願意一起投入的」。

⠀⠀

▍ 這個社群要帶大家往哪裡去?

⠀⠀

以我目前對社群的理解,假設人生是 A 到 Z,社群就像是陪伴一個人度過中間數站的接駁車,有可能 C~E 是一個社群,F~H 又是另一個社群。

除非是發起人,可以自主決定接駁車的方向,不然多數人都是在車子前進的方向,找到一個最適合的站牌上車,然後在成長之後,找到一個站牌下車。

總結

⠀⠀

這篇剛好是最近參加社群的有感而發。

若對行銷、社群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家惟 Evan Chang的沙龍
113會員
191內容數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2025/04/06
Open AI 在 2025/03/25 宣布 ChatGPT 的 GPT-4o 模型可以支援生成圖片,使得最近出現超多圖片生成的案例,像是吉卜力風格圖片、LINE 貼圖等,這篇整理了約 20 個目前常用的圖片生成案例。
Thumbnail
2025/04/06
Open AI 在 2025/03/25 宣布 ChatGPT 的 GPT-4o 模型可以支援生成圖片,使得最近出現超多圖片生成的案例,像是吉卜力風格圖片、LINE 貼圖等,這篇整理了約 20 個目前常用的圖片生成案例。
Thumbnail
2024/11/24
前陣子以產品經理身分到校園分享電商 OMO 的趨勢,包含 OMO 和 O2O 的差異,店員在 OMO 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要導入 OMO 的關鍵是什麼?企業在零售現場遇到什麼問題?這篇會摘錄一些《2024 台灣 OMO趨勢洞察報告》的內容。
Thumbnail
2024/11/24
前陣子以產品經理身分到校園分享電商 OMO 的趨勢,包含 OMO 和 O2O 的差異,店員在 OMO 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要導入 OMO 的關鍵是什麼?企業在零售現場遇到什麼問題?這篇會摘錄一些《2024 台灣 OMO趨勢洞察報告》的內容。
Thumbnail
2024/06/15
在整理行銷案例的過程中,發現母親節檔期的案例滿多的,但有沒有一個大家共同的切入點?我發現有 3 點,分別是「提升生活質感」、「減輕勞動付出」、「打造獨特回憶」,下面將用各品牌的案例來說明。
Thumbnail
2024/06/15
在整理行銷案例的過程中,發現母親節檔期的案例滿多的,但有沒有一個大家共同的切入點?我發現有 3 點,分別是「提升生活質感」、「減輕勞動付出」、「打造獨特回憶」,下面將用各品牌的案例來說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索熱情所在系列,將分享我從在意平等的模糊意念,逐漸探索出在不同時期的熱情所在,這份熱情帶給我持續向前的動力,也讓我從看見很龐大又抽象的概念,到每個階段找到更具體想要探索的主題。 發散與聚焦的循環中,都是認識自己、認同自己、驅動自己的過程,我想透過文字與你分享這個未完待續的旅程。 上一篇《
Thumbnail
探索熱情所在系列,將分享我從在意平等的模糊意念,逐漸探索出在不同時期的熱情所在,這份熱情帶給我持續向前的動力,也讓我從看見很龐大又抽象的概念,到每個階段找到更具體想要探索的主題。 發散與聚焦的循環中,都是認識自己、認同自己、驅動自己的過程,我想透過文字與你分享這個未完待續的旅程。 上一篇《
Thumbnail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Thumbnail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Thumbnail
系學會是什麼?系學會是大專院校各系所中的學生自治組織,能夠善用系上資源,幫助教授與學生有更好的教學環境,以及資源互換!系學會也舉辦活動供學生參與,以凝聚學生向心力!
Thumbnail
系學會是什麼?系學會是大專院校各系所中的學生自治組織,能夠善用系上資源,幫助教授與學生有更好的教學環境,以及資源互換!系學會也舉辦活動供學生參與,以凝聚學生向心力!
Thumbnail
近期參與了不少社群,有的是原本都透過 Discord、電子報來交流,後來舉辦線下活動,有的是長期就經營線下社群,有的是透過定期課程凝聚的社群,這篇想記錄我在各自社群看到的共通點:記憶、意義、回憶。
Thumbnail
近期參與了不少社群,有的是原本都透過 Discord、電子報來交流,後來舉辦線下活動,有的是長期就經營線下社群,有的是透過定期課程凝聚的社群,這篇想記錄我在各自社群看到的共通點:記憶、意義、回憶。
Thumbnail
自我思維的拉扯   群組建立與如何使用 遴選群組的指標 傳承力量的延續
Thumbnail
自我思維的拉扯   群組建立與如何使用 遴選群組的指標 傳承力量的延續
Thumbnail
近期因為職務需要,我準備重拾過往經營社群的技能,因此這篇想回頭檢視過往我在大學期間所參與的各項社群,以及我自己到目前是如何看待社群經營,如何經營群體。
Thumbnail
近期因為職務需要,我準備重拾過往經營社群的技能,因此這篇想回頭檢視過往我在大學期間所參與的各項社群,以及我自己到目前是如何看待社群經營,如何經營群體。
Thumbnail
你心目中期待的大學生活必修社團學分,或是你曾經考慮創社嗎?當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團隊會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你心目中期待的大學生活必修社團學分,或是你曾經考慮創社嗎?當從一個人變成一個團隊會發生什麼事呢?
Thumbnail
「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2:你為什麼要成立社群? 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們談到對於社群的想像,我想現在你應該對社群的輪廓與範疇有一些比較完整的認識了。接下來,我想問問大家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你為什麼想要成立社群? 每個人的內心,也許都有一座孤島,但弔詭的是,人們往往難以離群索居。這話自然沒錯
Thumbnail
「打造內容社群的佛系經營術」#2:你為什麼要成立社群? 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我們談到對於社群的想像,我想現在你應該對社群的輪廓與範疇有一些比較完整的認識了。接下來,我想問問大家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你為什麼想要成立社群? 每個人的內心,也許都有一座孤島,但弔詭的是,人們往往難以離群索居。這話自然沒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