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隨想5:社團,被忽略的大學三學分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除了學校課業之外,社團也是大學生活重要的一環,常言道:「大學三學分,課業、社團、愛情」可見學校社團在大學生活中,是許多人學生時代的重要回憶。

  事實上,社團帶給學生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這是我認為相當可惜的一件事。

社團教我們的事1:興趣與技能的培養

  社團存在的目的之一,便是讓學生在本科系的課業之外,能夠培養其他的能力,而且許多的社團都是以體育、藝術或是家事相關的技能為主,對於在國高中時期不重視藝能科的台灣教育來說,社團在這些技能的訓練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學生社團大多以體育、藝術、家事等技藝類能力培養為主,能夠補足台灣教育中較被忽略的部分


社團教我們的事2:人際互動與溝通表達能力

  除了技能與興趣的培養外,社團活動能學習到的另一個部分便是人際互動與溝通表達能力。

  學生社團與一般的才藝班最大的差異,就是學生社團幾乎都是學生自行運作,除了少數如大使社、春暉社等屬於學校外圍組織的社團外,大多數的社團運營、社課與活動安排,到行政、尋找贊助等內部事務都是由學生自行規劃,且社團裡無論是設計社課和活動、練成發,還是處理社團行政、申請經費,都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這些過程對於訓練學生的人際互動與溝通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是一般的課堂上不容易學到的。

社團活動擔任幹部的過程,能夠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社團教我們的事3:人脈累積與關係建立

除了前述的兩項能力之外,社團還能帶給學生一樣無形資產,那就是「人脈」。

在出社會之後,除了個人的學經歷、能力外,「你認識什麼樣的人」也會影響未來的職涯發展。對於需要大量人際互動的法律、商管、金融等行業來說,人脈的影響力會更加明顯。

而社團的好處,便是可以讓大家在擁有共同興趣與目標的情況下彼此交流、認識同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朋友在未來可能是你職場或人生中的貴人。

社團對於學生的人脈累積很有幫助


長期被忽略的「社團學分」

雖然社團能夠帶給學生許多課堂上得不到的寶貴經驗,但在台灣的大學,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而整體的社會氛圍也希望學生以課堂知識為重,課餘時間再分配給社團。

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事實上,社團能帶給學生的知識與學習經驗,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這些經驗除了能夠應用在社團本身外,對於未來的人生也有很大幫助。

或許,未來的大學,可以試著多鬆綁一些課程,讓學生多一點投入社團的時間。甚至是將社團與學校相關課程結合,讓社團不只是學生的課外活動,而能成為實際的學業成果。

  


avatar-img
32會員
44內容數
「大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這是我從大一開始,便不斷在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大學被視為是培養學術人才的搖籃,而到了近代,大學則逐漸與產業接軌,成為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蔚藍Azu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在現今社會中,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的醫、牙、電、資、法、商等科系,一直是許多學生選科系的熱門選擇,相對而言,偏向理論與思考的歷史、哲學、物理、天文等學科,則因為就業不易而長期被視為是冷門科系,並遭受社會的歧視。然而,博雅精神與專業技術的培養,不應該是二選一,而應該追求兩者之間的對話與結合。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作者註:此系列專文將會以一個大學生的角度,討論現今高教的問題,以及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此系列為專文第一篇,希望能帶領大家思考在知識的界線已逐漸模糊的時代,分流教育的意義及必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幾週之前,剛好學校有辦一些活動,有關於社團的擺攤,在各樓層有擺出一些社團的攤位,主要是給新生的 雖然我已經不是新生了,當前社群以線上為主,因為這活動滿趣味的, 每年這時間,就都會去看看,過程中也跟一些人聊聊,能帶來一些啟發 然後再加上一些自身的經歷和交流後的經驗,想想寫一些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褪下了營隊活動的那層外衣,我們便可以看到,前述的那個所謂「無形的東西」,其實能夠被放進所有種類的人際互動。無論你是否有什麼明確想要傳達的主題,考慮到對方感受的陪伴會成為整個互動的基礎;也唯有當互動中存在著這種考慮,這段關係與互動形式才有辦法一步又一步地向未來延續。
Thumbnail
每個人在青春歲月裡,都曾面臨過一個共同的問題:參加社團活動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中激起千層浪。 有人覺得社團活動僅僅是消磨時間,有人則認為這是認識朋友、擴展人脈的好機會。那麼,參加社團活動到底對你的未來有什麼幫助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以過往經驗來說,當社群小編其實不只這三項能力重要,只是以重要性來說,會優先排出這三項,會這樣排的原因是,以前初入職場也是擔任社群小編,但那時候我就深深體會到,學校給的並不足夠...
Thumbnail
學生時代最後的青春 有關大學的社團,可以說是所有的學校體系進化到最終階段,與高中社團有很明顯的不同,少了課業的限制,還有時間上面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成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狀況了,你考一百分跟考60分,其實都馬差不多,只要能通關一切都好說,與高中的社團比較來看,大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的社團,就比高中少了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高中的社團活動對許多學生而言都是重要的人生經驗,我在使節團的經歷也充滿挑戰與成長。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在使節團中所遇到的挫折,以及如何從中學習和成長。從高中生活中嘗試新的角色,到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幾週之前,剛好學校有辦一些活動,有關於社團的擺攤,在各樓層有擺出一些社團的攤位,主要是給新生的 雖然我已經不是新生了,當前社群以線上為主,因為這活動滿趣味的, 每年這時間,就都會去看看,過程中也跟一些人聊聊,能帶來一些啟發 然後再加上一些自身的經歷和交流後的經驗,想想寫一些想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褪下了營隊活動的那層外衣,我們便可以看到,前述的那個所謂「無形的東西」,其實能夠被放進所有種類的人際互動。無論你是否有什麼明確想要傳達的主題,考慮到對方感受的陪伴會成為整個互動的基礎;也唯有當互動中存在著這種考慮,這段關係與互動形式才有辦法一步又一步地向未來延續。
Thumbnail
每個人在青春歲月裡,都曾面臨過一個共同的問題:參加社團活動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心中激起千層浪。 有人覺得社團活動僅僅是消磨時間,有人則認為這是認識朋友、擴展人脈的好機會。那麼,參加社團活動到底對你的未來有什麼幫助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Thumbnail
以過往經驗來說,當社群小編其實不只這三項能力重要,只是以重要性來說,會優先排出這三項,會這樣排的原因是,以前初入職場也是擔任社群小編,但那時候我就深深體會到,學校給的並不足夠...
Thumbnail
學生時代最後的青春 有關大學的社團,可以說是所有的學校體系進化到最終階段,與高中社團有很明顯的不同,少了課業的限制,還有時間上面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成績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狀況了,你考一百分跟考60分,其實都馬差不多,只要能通關一切都好說,與高中的社團比較來看,大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的社團,就比高中少了
很多人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但國小才是。 之前為了申請計畫稍作了解,近五年my系畢業的系友,有36~58%,皆從事教職或教育相關工作,我就活在6成教育業:4成其他產業的世界,往來多為各類教職員,在同溫層的厚厚油脂中游太久,學校的圍牆原來這麼寬這麼遠。 所以參加國小同學會,曾能看見社會,如果積極一點
高中的社團活動對許多學生而言都是重要的人生經驗,我在使節團的經歷也充滿挑戰與成長。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在使節團中所遇到的挫折,以及如何從中學習和成長。從高中生活中嘗試新的角色,到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