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安安,今天想分享一個近期嘗試,就是關於語音輸入
我平常會需要寫學校報告,也會寫寫文章,不過久了之後多少都會覺得手很痠
然後,有時候寫的時候,也會覺得就是手上打的跟不上腦中想的嘛最近,就想說可以用用語音輸入,加上最近有AI可以忙標點斷句,就想說可以試試看
主要三步驟:1 語音輸入 2 AI調整 3自己檢查和修改
就以我921那天大約中午寫文,關於飲食和文旦那篇文章為例子
一開始我就先把腦中所想的都全部很順暢講出來,紀錄googlekeep裡面,就想到跟主題相關的,都任何都講出來,一開始就是先講給自己看的
例如可以用手機的語音,或者是用電腦Win+H叫出語音來
下面是一開始一些說的部分,就真的很隨興的這樣,幾乎是想到什麼說什麼

之後先給AI修一下

不過一開始真的覺得太過生硬,後來也請把他修口語些


當然之後這版本也只是初階,因為經過錄音&AI調整,也不會完全正確
所以一定會要經過自己改的步驟,把一些錯誤給改掉
下面舉幾個例子,例如
1
最近中秋節,家裡寄來一箱文旦,結果放了大概五天都沒有人理。我平常有在下廚,所以就想著趕快切一顆來吃,免得放壞了。那天大概是晚上10點40分左右,我開始切文旦,一片片地剝開來吃,等我吃完一顆再看看時間,已經11點05分了。這讓我突然想到,原來吃東西也要考慮「時間成本」。
>裡面時間有錯誤,我是早上10.40而不是晚上
>我想強調是說一片片撥開那個過程很需要時間
>我沒有想到會壞掉這個問題
改後版:

2
自己下廚的好處是能掌控吃進去的營養,畢竟你知道食材的來源,也清楚調味料的用量。不過,這樣做的代價就是要花時間選購、處理和煮食材。如果每一餐都外食,雖然省事,但你根本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麼調料、油脂,或者額外加了哪些不必要的東西。所以我還是會比較傾向自己做飯,但前提是要找一些處理起來不太麻煩的食材。
>這邊對於外食描述過誇大,例如超商或健康餐盒都算滿安全,以及外食主要是想說某部分便當店,所以這邊就改
改版後:

3
最近我也開始用黃豆粉來補充蛋白質。我買了兩種黃豆粉,一種是生的,一種是熟的。生的黃豆粉價格比較划算,1元買到的蛋白質量更多,但問題是處理起來太麻煩。我曾試著把生的黃豆粉加水回煮,但它煮的時候很容易膨脹,過程也沒想像中順利。
>這部份確實有錄音時候說,不過後來生的黃豆粉,我換較大容器用水微波後,比較不會有處理麻煩的問題,所以要買生熟粉都還OK,所以後來是跟生黃豆比較
改後:

後面也是有改滿多地方,因為就改的時候也是可能有新想法,就看看要不要補上去
那我覺得這這樣經驗如何?
先說限制,包含
- 不是任何場合都適合說話,例如上課,或者有時候身旁有認識的人靠太近,可能不方便說(不過不一定,因為可能像是講電話?,因為一開始輸入就像閒聊那樣)
- 語音輸入+AI轉,可能會和原意有偏差,後來也可能有新想法,所以就是要去修正,就像上面一樣
- 要注意一下有沒有錄到,確保說的時候麥克風和錄音模式都是開的
- 不一定每類文章都適合,例如一些偏向整理資料的,要整理多個連結或圖片,報告的話通常心得類比較合適,文章也要有足夠想法比較適合
幾個優點,包含
- 可以讓語音跟上腦中速度,有時候腦中超多想法想記錄,就可以先都記錄下來,這樣不論是寫文/寫報告/寫日記等,都超級方便,反正最初版就可先留著給自己看,沒分享的當日記,有發表的變成文章或報告
- 減少手痠,也讓一篇文章速度變快,可以有效促進分享,可以分享更多篇,個人的故事都值得分享,就可已讓有想要分享的人,有機會更快速寫文分享
- 如果用手機語音輸入,可用各種姿勢創作,例如可能趴著說說話,或者到外面突然一大堆想法,也可趕快找合適的地方用說的紀錄
- 如果有想法足夠,比較能貼近原本意思,之前有給AI幾個關鍵字,但寫出來感覺很不像自己想表達的,就會改超多禍患方式提問,而把已有的想法給AI整理,多少會較近原意
- 有時候眼睛痠,也可考慮用語音輸入,但就要注意一下麥克風和錄音模式是不是有都開的
總之
覺得這是個有潛力的新嘗試,我現在如果手比較痠或是想法超多時候,就會考慮用語音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