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買書的難題與日本書店的優勢】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自從2017年搬到美國,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持續拜訪的好書店。


結果發現,美國的書店體驗與我所熟悉的亞洲文化相去甚遠。


▋美國書店的困境


初到美國時,我拜訪了連鎖書店 Barnes & Noble,驚訝於那裡的大量小說展示區。


在亞洲,我習慣的是書店裡的書籍類型多元,而不僅僅集中於小說。


逛 Barnes & Noble 的實體書店,雖然感受到了書香氣氛,但就是沒有讓我產生消費衝動。


而網路書店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Barnes & Noble 的網路平台書籍定價高昂,配送速度也不快,讓我不禁懷疑,美國人到底是怎麼買書、看書的。


▋Kindle 和 Audible 的失望經驗


我曾經嘗試使用 Amazon 的 Kindle 來閱讀電子書,並且訂閱了 Kindle Unlimited。


然而,在花了12美元訂閱一個月後,我發現 Kindle Unlimited 裡的書籍品質參差不齊,對我來說,這樣的訂閱並不值得。


於是,我也嘗試了 Amazon Audible 的有聲書服務,尤其是為了學語言而購買了不少語言類的有聲書。


雖然這些有聲書幫助我學習語言,但回頭看來,我在 Audible 上花的錢,就像是我無知時所付出的「學費」。


▋文化沙漠中的掙扎


2017年到2022年這段時間,我居住在西拉法葉,那裡幾乎找不到任何日文書店,簡直是文化沙漠。


當時我只能定期從台灣的博客來書店訂書,來跟上台灣的出版趨勢。


但這樣的方式,時間久了,還是感覺離亞洲的文化圈越來越遠。


▋Amazon JP 的便捷與文化的力量


直到最近,我發現 Amazon JP 的國際配送服務變得更加方便。


2024年6月4日,我在洛杉磯收到了6月1日於 Amazon JP 訂購的12本書,加上運費總共只花了178美金,讓我覺得相當划算。


相比美國當地的書店或電商,日本的文化產業,尤其是書店和出版,仍然維持著高度的專業與服務品質。


文化這件事,果然還是日本做得最好。


這樣的購書體驗,讓我感到自己終於找到了一個適合的渠道,能夠滿足我對高質量書籍的需求,也讓我重新與亞洲文化接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7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因為喜歡閱讀 輾轉開啟對獨立書店的好奇 今天到水湳洞的非書店走走 很難想像在東北角海岸 有著一家書店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很喜歡看書 不過多半都是到大型書店找書看書買書 直到最近才慢慢對獨立書店好奇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這是一本書店老闆的日記,記錄他的經營書店已及對時代變遷的感慨。文章中也提到了現在讀者買書的習慣和趨勢。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