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無用?生涯發展遠超過於科系影響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生選擇科系受當下熱門職業、收入待遇來選擇科系,大學科系現已被視為就職入場券。

2010年的熱門學群是「商管及管理學門」、「資訊科學學門」、「工程學門」、「工業技藝及機械學門」、「語文及人文學門」。

2024的熱門學群為「資訊學群」、「工程學群」、「法政學群」、「建築與設計學群」、「社會與心理學群」、「大眾傳播學群」、「醫藥衛生學群」。

對比2024與2010年的熱門科系,可以發現「商管及管理學門」的熱度是逐年下降,近年AI發展與工程師薪資都是熱門話題,每年最熱門科系都是「資訊學群」。


raw-image


就讀科系沒有對應職業就沒有用?

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等科系因對應職業相對較少,若要學習其他專業這些科系的學生就會需要修輔系,免得之後找工作被認為沒有相關基礎知識而被婉拒。

這些都加劇了「文科無用」的認知,在2015年時,就有83%日本大學要廢除文科轉型。

「文科無用」的想法源自於對實用技能的渴求,而非對廣泛思維和洞察力的重視。

思維方式需要長期培養,從如何思考問題、分析情境,就能以多元角度看待複雜的現象。

認為人文科系沒有對應職業就認為這些畢業生會沒有工作,是思維的謬誤。


專業技能固然重要,但它們本質上是工具;而文科所培養的,是洞察這些工具的底層邏輯,並更好的使用它。

現在AI及應用工具發展快速,即使是工程師職業也可能受到衝擊,例如3月商周報導美國的軟體工程師薪資下降,職缺驟減的狀況已經發生。

工具、技術都會過時,但具備批判性思維、溝通技巧及文化敏感度的人,不會被淘汰。


raw-image


自我探索不應止步於校內學習,越探索越能拓展

大學的課程可能教給我們一套固定的知識,但真正的學習往往發生在課堂之外。

我大學讀的專業是服裝設計,記得大一時教授告訴我們,她大學60位同學只剩5位還在這個領域工作。

現今線上課程的資源充足,如果對某些職業有興趣或是想學習該專業的知識,都能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源可以學習。

我在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是進入服裝領域的工作,後來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個領域的工作性質,離職後便開始投其他領域的工作。

探索不僅僅是去尋找自己的擅長點,還是去理解自己在哪些地方不擅長,甚至感到脆弱,例如我在學習服裝設計時,我發現自己不擅長畫圖,於是畢業後就不找設計類的工作。


當我試圖踏入未曾涉足的領域,像職業從技師、產品開發、行銷,到心理諮商。每一次的轉換都會讓我不斷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並挖掘到超乎自我想像的潛力。

探索過程中有許多的錯誤與挫敗,在轉換工作時,曾將上份工作的模式帶到下份工作,結果引起了同事的不滿,藉由這個機會也意識到自己僵化的地方,修正自我。

每次的挫折都是重要契機,讓我更了解自己,它迫使我去面對不熟悉的挑戰,學習讓自己更有彈性。


raw-image


過去的累積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幫助你

學習的過程中,許多知識看似無用,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它們將來會在何時何地發揮作用。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知識真的「無用」。

正如一顆種子可能需要時間才能發芽,知識也需要累積和時間來展現它的真正價值。


有時候,你多年來學習的知識會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為你打開新局面。例如,我曾上過國際貿易的課,它後來在我做產品開發涉及到國際交易及定價時,為我提供了幫助。

無論是學校課堂中的理論,還是生活中的經驗,這些看似「無用」的知識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成為你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支柱。

同樣在職場上的許多能力也是如此,你可能會發現,過去看似與你當前工作無關的技能,如撰寫報告、組織活動或進行批判性思考,會在你轉換到不同領域時,讓你脫穎而出。


結論

一切挑戰皆是成長的契機。我們無法預見哪一段知識會在未來發揮關鍵作用,但只要持續學習、探索,累積的經驗與知識終會在人生關鍵時刻發光發熱。

因此,不要被「科系無用」或「文科無用」的標籤限制住自己。

真正的成就來自於持續探索、適應並創造價值,無論你走在哪條職業路上,知識和經驗永遠是你最有力的武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lon de l'Ordinary Space
4會員
54內容數
我是個技能樹亂長的園丁, 種過「服裝設計」、「商品開發」、「品牌行銷」,正偷偷養一棵「心理諮商」。 這裡沒有完美的果實,只有剛好熟的感覺: 小觀察、小幹話、小脈絡,有時也會出現點點微光。 這裡不像皇家花園,像角落甚麼有長的小花圃。 歡迎來到我的發園,一起當個有點迷茫但不無聊的人。
2025/03/13
起源於眾量級Andy的影片,事業開始時,兩人都想讓家庭過得更好,打拼度過難關。 錢、事業的中性特質,可以透過這個東西獲得不同事物,例: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保留一定程度的資源=生活有保障。 又或者,事業的收益、規模=展示個人自我價值的櫥窗,獲得被認同感是他深層的渴望。 如果希望家庭能維持平衡該怎麼做?
Thumbnail
2025/03/13
起源於眾量級Andy的影片,事業開始時,兩人都想讓家庭過得更好,打拼度過難關。 錢、事業的中性特質,可以透過這個東西獲得不同事物,例: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保留一定程度的資源=生活有保障。 又或者,事業的收益、規模=展示個人自我價值的櫥窗,獲得被認同感是他深層的渴望。 如果希望家庭能維持平衡該怎麼做?
Thumbnail
2025/02/21
最近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引起廣泛的討論,相關的影片像苗博雅線上直播影片、志祺七七對錫蘭影片的回應,整個系列都看完後,我想作為一位心理諮商的從業者,我想分享我實際參與過的心靈課程、卡內基課程的感受,以及我所觀察到諮商行業的不同。
Thumbnail
2025/02/21
最近錫蘭《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引起廣泛的討論,相關的影片像苗博雅線上直播影片、志祺七七對錫蘭影片的回應,整個系列都看完後,我想作為一位心理諮商的從業者,我想分享我實際參與過的心靈課程、卡內基課程的感受,以及我所觀察到諮商行業的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老朋友中,經營出版我最佩服的初安民兄說: 「文學從來沒有實用過,實用的都不是文學。 那是語文教育,才有實用與否的問題。 現今大學的諸多文學院,可能被招生問題嚇到,飢不擇食的企圖把文學教育攪拌成不倫不類的學科,令人擔憂,因為當達不到目的時,引發的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百無一用是文學,文學抵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如果您認為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充當「職業訓練所」,那麼這篇文章不適合您,請直接離開。 . 我一直認為大學不應僅僅是「職業訓練所」,它應該是培養素養、拓展眼界、訓練思考的地方。然而,大部分家長和孩子仍然希望大學能夠提供一生職業的保障。所以,當我說我是社會學系和社會學研究所畢業,更喜歡「人類學
Thumbnail
畢業自哪個學校,與此人之後的成就沒有關聯。過去我們以為要進入大公司、大平臺,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價值,在科技的不斷進步與自媒體的潮流湧動下,有了更多樣化的自我實現的方式。時代風向改變,學歷不代表「成功的萬靈丹」。
Thumbnail
畢業自哪個學校,與此人之後的成就沒有關聯。過去我們以為要進入大公司、大平臺,才能更好的發揮個人價值,在科技的不斷進步與自媒體的潮流湧動下,有了更多樣化的自我實現的方式。時代風向改變,學歷不代表「成功的萬靈丹」。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