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與我們的整體健康密不可分,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維持身體平衡、提升免疫力和增進心理健康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雖然「腸道健康」這個詞匯逐漸成為了熱門話題,但真正了解腸道微生物群及其對健康的深遠影響,仍是許多人未曾深入探索的領域。
在我們的腸道中,存在著數萬億的微生物,它們共同構成了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這個生態系統包括了細菌、病毒、真菌及其他微生物,其中細菌占了絕大多數。
這些微生物共同影響著我們的消化、代謝、免疫系統,甚至還影響情緒和行為。研究已經指出,腸道中的微生物數量超過人體細胞數的10倍,而它們攜帶的基因數量是人類基因的100倍。
腸道微生物群的健康與否,並不僅僅取決於單一微生物的多寡,而是整體微生物群的多樣性和協同作用。多樣化的微生物群有助於更好地抵禦外來病原體,並促進代謝的穩定。特定的微生物負責合成維生素(如維生素K和B族維生素),而另一些則專注於分解膳食纖維,生成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的短鏈脂肪酸(SCFAs)。
與此相對,當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時,有害細菌可能會過度增殖,導致慢性炎症,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多樣性降低的腸道菌群也與自體免疫疾病的發展有關。研究顯示,某些現代病,如腸易激綜合症(IBS)及代謝綜合症,往往與腸道菌群失衡密切相關。
腸道微生物群與我們的免疫系統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腸道不僅是我們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也是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約有7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中。腸道微生物群不僅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發展,還能幫助免疫系統辨別哪些是病原體,哪些是對身體有益的微生物。
腸道黏膜作為一道屏障,防止有害物質進入血液系統。健康的微生物群幫助維持這道屏障的完整性,並抑制炎症反應。如果腸道屏障功能受損,會導致「腸漏症」的發生,使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顆粒、毒素或病原體進入血液,從而引發全身性的慢性炎症和免疫系統異常。腸道屏障功能薄弱往往與過敏、食物不耐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的發展有關。
這些腸道微生物群通過釋放短鏈脂肪酸來調節免疫反應。短鏈脂肪酸如丁酸、丙酸對腸道細胞具有保護作用,還能減少炎症,增強腸道黏膜的防禦能力。此外,腸道微生物還能與腸道中的免疫細胞相互作用,調節免疫系統的運作,幫助抵抗病原體,預防感染。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不僅影響消化系統,還通過一個稱為「腸腦軸」的系統影響大腦功能。腸腦軸是腸道和大腦之間的雙向信息傳遞系統,這種傳遞途徑涉及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腸道微生物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大腦功能。它們能生成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多巴胺和GABA),這些物質對情緒和行為有直接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內約有90%的血清素在腸道中合成,這意味著腸道健康與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當腸道微生物群失衡時,可能會導致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動物研究已表明,無菌小鼠的行為表現出焦慮和抑鬱症狀,並且當為其重新引入健康的腸道菌群後,行為得到明顯改善。這些發現表明,腸道微生物對於情緒和行為的調控具有重要作用。
腸道微生物還能影響身體對壓力的反應。腸道微生物群能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這是人體應對壓力的核心系統之一。當腸道健康受損時,HPA軸的功能可能會受到干擾,導致身體的壓力反應過度,進一步影響情緒和心理健康。
益生菌是一類對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夠通過補充腸道中的有益菌群,幫助維持腸道微生物的平衡。益生菌的主要作用包括促進消化、減少炎症、調節免疫反應,並改善情緒和行為。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和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是最常見的益生菌菌株。
益生菌能夠與腸道中的病原體競爭生存空間,並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有害菌的生長。這種「競爭排斥作用」有助於防止有害菌的過度繁殖。益生菌還能調節腸道環境的酸鹼值,保持適合有益菌生存的環境。
此外益生菌還能增強腸道黏膜的屏障功能,促進腸道上皮細胞的修復,防止有害物質穿透腸道壁,從而減少腸道炎症和全身性炎症。
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然而不是所有的益生菌補充劑都能順利抵達腸道發揮作用。大多數益生菌需要經過胃酸和膽鹼的消化過程,這些環境對細菌具有破壞性。
為了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現代產品使用了各種技術,包括微膠囊技術和腸溶包衣技術,這些技術可以保護細菌免受胃酸的侵蝕,幫助它們順利到達腸道。
即使益生菌能夠成功進入腸道,它們的效用也取決於所選菌株的功能和劑量。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如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和Bifidobacterium lactis對腸道健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特別是在抗生素治療後,它們能有效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與益生菌不同,益生元不是活的微生物,而是無法被人體消化的纖維類物質。它們的作用是作為腸道中益生菌的「食物」,促進有益菌的增殖。常見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FOS)、菊粉和抗性澱粉等。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增殖因子,特定的膳食纖維可以在大腸中被益生菌發酵,生成短鏈脂肪酸(如丁酸),這些物質對腸道上皮細胞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短鏈脂肪酸還有助於降低腸道的pH值,從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長,並促進有益菌的增殖。
值得注意的是,益生元對腸道菌群的作用是間接的。它們不直接改變腸道環境,但通過促進益生菌的繁殖,從而達到維持菌群平衡、提升腸道健康的效果。
抗生素雖然是治療細菌感染的有力工具,但它們也對腸道微生物群造成巨大影響。抗生素的廣譜效應不僅殺死有害菌,還會破壞腸道中的有益菌群,導致腸道菌群失衡。這種失衡可能引發抗生素相關腹瀉,甚至更嚴重的艱難梭菌感染。
為了減少抗生素對腸道的損害,我們可以在抗生素治療期間和結束後,通過補充益生菌來幫助腸道恢復健康。研究表明,在使用抗生素時補充Lactobacillus和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可以顯著降低抗生素相關腹瀉的風險。
同時,適當增加益生元的攝入量也能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幫助腸道菌群更快恢復平衡。
羊羹學堂每天在三大教室推出一篇關於投資理財、健康生活和學習力的文章,這些都是人生關鍵領域,涵蓋資料整理與個人見解。每篇文章免費開放至少三天,誠摯邀請您加入羊羹沙龍,以獲取最新更新通知,確保不錯過任何您感興趣的內容。
羊羹也提供「首月1元」的限量月通行證優惠,隨著文章數量增加,未來訂閱費可能調整,現在訂閱即可鎖定最優惠價格(現有訂閱戶費用不受影響)。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期待您的支持,讓羊羹能持續創作,感謝您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