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活在非黑即白的框框裡,還是活在多彩的世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曾想過,你的生長年代、父母、出身、偏見,如何左右你的決策?”--麥可羅(Thomas K. McCraw)教授《記得你是誰》第四篇。

raw-image


推薦書籍“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哈佛學生畢業前,每一科的最後一堂課,教授們會說一個關於自己,讓學生終身難忘的故事。這本書共收錄了十五個故事,這十五個故事蘊藏著教授們一生的智慧。第一篇“離死亡最近的一刻教我的事”一開頭的第一句話就非常撼動人心--“你是否曾數算過,今天的自己,是多少的好運累積而來?” 我分享第四篇“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

麥可羅教授的父親是建造水壩、發電廠等政府機構的工程師。那些是大工程,每開始一個新地點的建造,都是整個工作團隊的大遷移,如同過著半游牧般的生活。

他的父親非常痛恨對立政黨的新總統,認為他的工作單位將被新總統解散,而事實是,之後那總統指派的新局長反而將他父親的工作單位經營得更有績效。

不只對政黨的偏見,一些難以根除的固陋觀念、強烈的偏見在他童年的成長背景裡悄悄定型,直到他三十歲,仍然深受那些觀念影響。

麥可羅教授是威斯康辛大學博士,現為哈佛商學院商學史教授。他從事歷史研究的過程,讓他逐漸產生自省,也從而影響了他的研究,帶領他重新思考自己的成長背景和他的研究方向。

他勉勵畢業生,了解自己成長背景和思想來源是很重要的。了解過去各項成長因素如何形塑自己的思想,能幫助日後做出最佳決策,反過來,也應當努力了解自己下的任何判斷,是如何受到自己各個生涯歷程的影響。跳脫非黑即白的框框,才能看見其他色彩。

你是活在非黑即白的框框裡,還是活在多彩的世界?

雖然麥可羅教授的故事,是在課堂上說給那些未來的領導人聽的,然而,反觀我們多數人終其一生,仍難能跳脫成長背景所定型的思想框架。

很多人是這樣生活著,小時候,看著父母總是在爭吵,鄰居叔叔嬸嬸們也常常爭吵,會覺得‘’現實‘’的婚姻就是這樣。有些女生長大結婚嫁到男方家裡,因為常聽母親、鄰居互相訴苦,說著婆婆會如何不善待媳婦,所以結婚後,為了不想被婆婆和先生的姊妹聯合欺負,不想再當逆來順受的舊式媳婦,面對她們,總是強裝氣勢來和她們應對,於是就這樣也讓自己的婚姻不自覺陷入總是爭吵的狀態。

如果能跳脫一直習慣認為的偏見、框架,就如同麥可羅教授因研究歷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背景,自省自己舊生活的思考模式是如何產生、想法是怎麼來的,開始思考其他生活態度的可能性,而如前述女生結婚後,如果能在結婚開始就不帶著偏見和人互動,也許試著廣結善緣,試著同理他人,也許就能為自己創造不一樣的人生,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以下內容是我從靈性角度來思考的,如果對靈性成長不感興趣,可以省略不看。)

當你懂得跳脫任何框架,看待任何人事物時,你已經走在靈性成長的道路了。

進入靈性方面修養身心靈的人,會開始用不同思維看待任何人事物,例如,可能不會再用女性、男性,或者中性來看待自己,而只是用“人”。

走入靈性之路的人,也會勇於撕掉身上別人貼的,或自己貼的任何標籤,或者善用標籤,明白那些“只是標籤”而已,還有用的留下,用不到的撕掉。

如果人一輩子只活在一種色彩裡,只活在某些框框裡,我覺得會可惜了得來不易的‘’人身‘’體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mi隨想
1會員
6內容數
分享生活與靈性學習的見聞與隨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從學業挑戰與自我探索出發,學習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技能,作者強調自我認知和了解個人優勢的重要性,適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找到自己方向的讀者。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大學生活就像一場精彩的冒險,你的選擇將決定你未來的方向。從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到建立豐富的人脈,再到善用校內資源與自主學習,大學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你成長的基石。無論你想要成為學霸、社交達人,還是追求真正的興趣,最終的選擇與行動都是由你主控。所以,勇敢去追尋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享受大學帶來的自由與挑戰吧!
Thumbnail
在將大學畢業前夕,這本《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全書共15篇,每篇讀完只需要15-20分鐘,內容淺顯易懂。這本書分享了教授們的高山低谷的人生故事,讓我更清楚見到職場中的陷阱與機會。無論是準備踏入職場的學子,或已在職場穩定的人,都值得一讀。
Thumbnail
在將大學畢業前夕,這本《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全書共15篇,每篇讀完只需要15-20分鐘,內容淺顯易懂。這本書分享了教授們的高山低谷的人生故事,讓我更清楚見到職場中的陷阱與機會。無論是準備踏入職場的學子,或已在職場穩定的人,都值得一讀。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無底洞的問題其實才是好問題,學術問題才會解完,但生涯問題不能是,人還不夠老。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大學老師發過一篇文。 大意是:每天走校園思索著, 「擁有自己夢想的人啊、實踐自己夢想的人啊, 究竟是幸福的? 還是只是自我滿足?」   自那之後,我自己也思考著。   幾個月後,我的答案是...... 「都是」。 所有的面向,皆,成立。 「所見皆是」。    其實,我高
Thumbnail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Thumbnail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一書裡沒有雞湯,也沒有現在非黑即白的成功學或處世法則。看完15篇故事,可以感受到這些故事都融合了教授們的職場經驗、人生經歷所得出的體悟,而且這些體悟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十分受用。我想這些故事不只能夠鼓舞畢業生,也能鼓舞在職場打滾,還持續在人生路上奮鬥的人們。無論走到人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一書裡沒有雞湯,也沒有現在非黑即白的成功學或處世法則。看完15篇故事,可以感受到這些故事都融合了教授們的職場經驗、人生經歷所得出的體悟,而且這些體悟無論放在哪個年代,都十分受用。我想這些故事不只能夠鼓舞畢業生,也能鼓舞在職場打滾,還持續在人生路上奮鬥的人們。無論走到人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Thumbnail
目前我在大學有兩年多了,有天看了這本書,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寫出一些想法,並與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