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到 (不過還沒看完),下面我整理從書中讀到一些有趣的內容,分享給朋友們。

. . .

書中有一章在談「選擇的悖論」(the paradox of choice)這個概念。作者提到,它指是一個人擁有更多選擇未必會帶來更大的幸福,反而可能讓人感到更加焦慮。

而這也正是中年危機中一個常見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往往會反思自己過去的選擇,並開始懷疑如果當初選擇了其他的道路,現在的生活是否會更加幸福或充滿意義。

現代社會提供了大量的選擇,無論是職業、居住地還是個人生活方式。然而,這些選擇有時會帶來「錯失焦慮」,即因為無法同時選擇所有可能的生活而感到不安。

讓我想到了美國詩人Robert Frost的詩:"The Road Not Taken",不過這首詩被許多人"誤解"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wiki上的說明。

選擇的過度評價

人們往往高估了那些自己未曾選擇的選項的價值,認為如果當初選擇了另一條路,自己的生活可能會更好。但實際上,我們無法預測那些選項的真正結果。

作者其實認為,這種過度評價反而加劇了人們的後悔情緒,並且讓我們忽視了目前生活中的積極面。(讓你很難"活在當下"。)

書中提出了一種觀點:錯失並不總是負面的,人們應該學會欣賞已經擁有的生活,並且接受過去無法改變的事實。

自由與選擇的限制

雖然自由選擇是現代生活中的一大價值,但太多的選擇有時會成為一種負擔。當我們擁有太多選擇時,往往更容易懷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種情況在中年時期會特別突出,因為到了這個時期,人們會開始對過去進行評估。

作者引述了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的存在主義觀點:提到我們的自由選擇不只帶來了自主性,還帶來了選擇後果的責任和壓力。

在中年時期,人們經常感到被自己的過去選擇所束縛,這種對失去機會的反思成為了中年危機的一部份。(所以以前大學老師才會提醒我們,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內都不要參加同學會,不然你那天回家會深受打擊的XD)

如何應對錯失感

作者建議我們,應對錯失感的關鍵在於學會接受人生的有限性。無論我們多麼努力,我們都無法體驗所有可能的生活,也無法做出所有可能的選擇。

因此,與其過度沉迷於未曾實現的選項,不如專注於當下的生活,並尋找其中的意義。

此外,錯失本身也可以有正面的意義。因為錯過某些選擇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為我們目前的生活提供了更多深度和獨特性。

作者還強調,我們不應該將錯失視為完全的負面經歷,而應將其視為人生的一部分,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哲學的解方

作者是哲學教授,同時過去也出版過一本書叫做《把壞日子過好:MIT教授的七堂哲學課,擺脫無能為力,找到前進的力量》(Life Is Hard: How Philosophy Can Help Us Find Our Way)

所以他其實很擅長從哲學的理論及方法來幫讀者解各種人生難題。在這本書中他也提出了數種哲學解決方法來應對中年時期的錯失感。

首先是接受時間的不可逆性,要認識到過去的選擇無法改變,而這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忍不住想再說一次,這個觀點也呼應了斯多葛哲學)。

其次,我輩中年也可以透過過反思來重新定義「成功」和「幸福」,將注意力轉向那些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和關係,而不是那些不可得的夢想或未來。

最後,作者強調了「當下生活的重要性」,他再次引用了存在主義的觀點,指出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在目前的生活,專注於活在當下,而非被過去的錯失所困擾。

對選擇的重新思考

最後我想到的是,當我們如果過於執著於「如果當初選擇了不同的路,我的生活會不會更好?」這種思維時,我們其實忽視了現實中的生活。

我在想作者最想提醒我們的,應該是選擇的重點不在於曾經錯過了什麼,而是如何在當下的情境中找到幸福和意義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第二曲線的修煉
17會員
42內容數
探索中年之路,在中年時期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 中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轉變的階段,面對身體的變化、職涯的再定位以及家庭角色的調整,如何在現有的生活軌跡上開創新的可能,是我們要一起討論的主題。 將聚焦於中年人的心理調適、生活重心的再探索,以及突破自我瓶頸的方法,讓我們在中年時期也能擁抱新的成長與機會。
第二曲線的修煉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一、破除迷思:返鄉,不是只能「找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在考慮返鄉時,直覺就想問: 「那邊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有沒有像我這樣資歷的人可以去的地方?」 這樣問,本身就透露了兩個危險的假設: 一、我只能靠現成的工作機會生存 二、地方市場能給的選擇很少 但如果你把職涯思維從「被動等待」轉成「
Thumbnail
2025/04/18
一、破除迷思:返鄉,不是只能「找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在考慮返鄉時,直覺就想問: 「那邊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有沒有像我這樣資歷的人可以去的地方?」 這樣問,本身就透露了兩個危險的假設: 一、我只能靠現成的工作機會生存 二、地方市場能給的選擇很少 但如果你把職涯思維從「被動等待」轉成「
Thumbnail
2025/04/16
你擔心的,從來就不是「沒有錢」 你其實早就知道家裡的狀況撐不了太久。 你也不是沒想過回去,但每次真的動念,心裡就浮出一個模糊又沈重的問題: 「我回去之後……要做什麼?」 「以前在都市累積的那些經驗、那些年薪、那些努力,不就都浪費了?」 說穿了,你不是怕沒錢過生活,你是怕「人生的價值感被抽空
Thumbnail
2025/04/16
你擔心的,從來就不是「沒有錢」 你其實早就知道家裡的狀況撐不了太久。 你也不是沒想過回去,但每次真的動念,心裡就浮出一個模糊又沈重的問題: 「我回去之後……要做什麼?」 「以前在都市累積的那些經驗、那些年薪、那些努力,不就都浪費了?」 說穿了,你不是怕沒錢過生活,你是怕「人生的價值感被抽空
Thumbnail
2025/04/16
用五種財富觀,重新思考返鄉照顧家人的選擇 你真的「輸」了嗎? 當你終於鼓起勇氣打開人力銀行網站,查了一下中南部的薪資水準,心裡突然有點空。 你看著螢幕,想起台北現在的年薪、職位、名片上的頭銜,以及那棟還沒繳完貸款的房子。 然後你又想起,幾天前返鄉陪父親從醫院回家、看著他手裡拿著一疊檢查報告,
Thumbnail
2025/04/16
用五種財富觀,重新思考返鄉照顧家人的選擇 你真的「輸」了嗎? 當你終於鼓起勇氣打開人力銀行網站,查了一下中南部的薪資水準,心裡突然有點空。 你看著螢幕,想起台北現在的年薪、職位、名片上的頭銜,以及那棟還沒繳完貸款的房子。 然後你又想起,幾天前返鄉陪父親從醫院回家、看著他手裡拿著一疊檢查報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中年之路》The middle passage 《覺醒中年》Finding mean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James Hollis著   先破題,作者所說的中年 (mid-life)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書中很多話乍看有點難以接受,但這種排斥感其實也
Thumbnail
《中年之路》The middle passage 《覺醒中年》Finding mean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James Hollis著   先破題,作者所說的中年 (mid-life)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書中很多話乍看有點難以接受,但這種排斥感其實也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年危機」的概念源起、興衰與轉變。從文學作品、心理學理論到社會科學研究,追溯中年危機的歷史脈絡,並分析其在社會文化中的影響。作者指出,儘管中年危機的概念曾廣為流行,但近年來社會科學研究已將其視為一種都市傳說,並著重探討中年的正面發展與個人成長。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年危機」的概念源起、興衰與轉變。從文學作品、心理學理論到社會科學研究,追溯中年危機的歷史脈絡,並分析其在社會文化中的影響。作者指出,儘管中年危機的概念曾廣為流行,但近年來社會科學研究已將其視為一種都市傳說,並著重探討中年的正面發展與個人成長。
Thumbnail
書風的設計一眼就吸引我的目光,原以為是散文類的雜記,原來是一本給年輕人看的書籍,已過30歲的我仍想知道「現在」的孩子需要的是甚麼呢?或是曾經也是年輕人的我看了這本書會有幫助嗎?
Thumbnail
書風的設計一眼就吸引我的目光,原以為是散文類的雜記,原來是一本給年輕人看的書籍,已過30歲的我仍想知道「現在」的孩子需要的是甚麼呢?或是曾經也是年輕人的我看了這本書會有幫助嗎?
Thumbnail
「你長大了,卻沒有成為你自己嗎?」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中年之路》。 它是我今年讀過,感觸最深、思考最多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所以特別想跟你分享一下~ 《中年之路》的作者是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他是榮格學派的分析師。而翻譯者,則是鐘穎老師(老師的粉專是「愛智者書窩」)
Thumbnail
「你長大了,卻沒有成為你自己嗎?」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中年之路》。 它是我今年讀過,感觸最深、思考最多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所以特別想跟你分享一下~ 《中年之路》的作者是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他是榮格學派的分析師。而翻譯者,則是鐘穎老師(老師的粉專是「愛智者書窩」)
Thumbnail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
Thumbnail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各種書籍, 不論是投資理財,心靈雞湯 或是這本複利思維 對於久久沒在閱讀的我 彷彿打破了那個塵封 已久的舊思想⋯ 目前已達成一個看完兩本書 的目標,看書的數量不在於 多寡,在於這些書籍 改善我過去的一些想法跟習慣
Thumbnail
最近開始閱讀各種書籍, 不論是投資理財,心靈雞湯 或是這本複利思維 對於久久沒在閱讀的我 彷彿打破了那個塵封 已久的舊思想⋯ 目前已達成一個看完兩本書 的目標,看書的數量不在於 多寡,在於這些書籍 改善我過去的一些想法跟習慣
Thumbnail
企劃內容:讓快要退休的中年男士發展事業第二春,幫助他決定事業第二春的內容。 練習日期:2022/10/09 閱讀平時會略過不看的書法練習方法: 我們先選5本書,而且這5本書一定要是你平常不會想讀。另外,這5本書的主題內容差異越大越好。 接著從這5本書個別挑出7個吸引你的關鍵字。 最後,
Thumbnail
企劃內容:讓快要退休的中年男士發展事業第二春,幫助他決定事業第二春的內容。 練習日期:2022/10/09 閱讀平時會略過不看的書法練習方法: 我們先選5本書,而且這5本書一定要是你平常不會想讀。另外,這5本書的主題內容差異越大越好。 接著從這5本書個別挑出7個吸引你的關鍵字。 最後,
Thumbnail
看書、看電影是最快能進入別人故事與了解別人想法的方式;而寫作則是能將所見所聞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重新再表達的方法。 工作了這麼多年,文思枯竭成荒井(筆都不知道斷水第幾次了?),當想整理思緒時,才發現,怎麼寫也寫不出來。潛在反映了原來自己也不了解自己了。日子在每日不知所云的小確幸中悄然流逝。
Thumbnail
看書、看電影是最快能進入別人故事與了解別人想法的方式;而寫作則是能將所見所聞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重新再表達的方法。 工作了這麼多年,文思枯竭成荒井(筆都不知道斷水第幾次了?),當想整理思緒時,才發現,怎麼寫也寫不出來。潛在反映了原來自己也不了解自己了。日子在每日不知所云的小確幸中悄然流逝。
Thumbnail
作者在二十多年前(2000年左右)就推廣週末創業的創業法,17年前也出版過《週末創業》的書籍,當時的責任編輯,對於這個概念有共鳴,開始著手周末創業,目前已經是一家出版社的社長。
Thumbnail
作者在二十多年前(2000年左右)就推廣週末創業的創業法,17年前也出版過《週末創業》的書籍,當時的責任編輯,對於這個概念有共鳴,開始著手周末創業,目前已經是一家出版社的社長。
Thumbnail
有鑑於2019年的閱讀過於零散破碎,東讀一本西讀一本,結果年底回顧時驚覺真正讀完且整理消化完整的書沒幾本,記憶也都很模糊。待讀書籍越堆越多……
Thumbnail
有鑑於2019年的閱讀過於零散破碎,東讀一本西讀一本,結果年底回顧時驚覺真正讀完且整理消化完整的書沒幾本,記憶也都很模糊。待讀書籍越堆越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