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民主國家不也一樣?不一樣,四年選一次,議員跟總統有充分動機,把問題留給下一任,當人民都不想解決眼前問題,這種留爛攤子的狀況就會越多。為何?不負責任啊,今天你去街上跟台灣民眾說,那個人很爛是你投的欸,他會承認還是翻臉說其他黨更爛?這不是台灣特產喔,美國狀況沒有比較好。
後面幾篇收尾,要跟各位提戰略上的基本概念,任何戰略都包含三個要素,「意圖」、「資源」、「能力」。
意圖,指的是你想要的是什麼;資源,包含所有你可以動用的軟硬物資;能力,是否具有執行手段達到意圖的可能。三者相互圍繞、互相影響,非常微妙、微妙非常。這樣講不是繞圈子,而是正常的人類思考模式,看起來是透過某一個方面下決定,其實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在當下才拍板定案。俄國戰略:買不下烏克蘭,必出兵烏克蘭
所以,俄國的戰略意圖是什麼?不用懷疑,維持俄羅斯帝國年代的三大海洋方向,取得太平洋、波羅的海、黑海的港口,用來支持橫跨歐亞大陸的本國資源。沒有對外貿易港口,欠缺保護貿易航線的海軍實力,俄羅斯就不再是大國,會漸漸衰弱成歐洲邊陲上的區域強權。
你可以解讀成,俄羅斯之所以可以成為帝國,是因為可以透過海洋貿易,將本國出產的大量陸地資源與大海交換,累積龐大的財富,培養強大的軍隊。概念跟美國要保障兩洋安全一樣,但差別很大,因為俄羅斯本身不凍海岸很少,有價值的港口更少,與美國三面都是海的狀況不同。
烏克蘭卡在黑海上,更不用說過去俄羅斯在蘇聯年代,投資多少工商業在其中,連主要艦隊基地都在克里米亞。若我們把烏克蘭擁有的礦業資源、工業生產、港口貿易量算進去,這情況很類似納粹德國之於捷克。各位可能不清楚,捷克被納粹德國吞併後,希特勒才真正有叫板法國的底蘊,當年若沒有慕尼黑協定出賣捷克,大戰還不見得會開打。
也就是俄羅斯要保持其大國地位,烏克蘭必定要控制在其中,最低限度要能保持親俄態度。
- 編:恰巧前兩週歐洲各國也在慕尼黑針對俄烏戰爭舉辦會議,在川普履行關於烏克蘭的競選承諾後,被迫接招的西歐強權是否還能置身事外?
問題是烏克蘭不想,如果俄羅斯能一直保持經濟強勢,還能付夠多錢收買人心,烏克蘭人或許不會翻臉。現實是俄國有錢時願意付錢,沒錢時就希望烏克蘭人還債,投資要收回,可國家之間的帳單不是這樣算。烏克蘭人就不想變成俄羅斯人,也沒在蘇聯時代被洗光人口,有些仇還沒算哩。
僵局何解?讓加里寧格勒成為俄國的克里米亞或可行
而烏克蘭的戰略意圖也很簡單,獲得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且掌握克里米亞。說到底還是海洋權利的爭奪,烏克蘭西邊只有奧德薩一個大港,現在亞速海成為俄國內海,克里米亞無法運用,這種情況下就算和平協議簽訂,烏克蘭中部、東部的資源一樣不能運出。
兩者意圖攤開來,當然是死結。
怎麼解,歷史都是靠實力說話,現階段俄國不佔據道德優勢,導致世界上多數國家支援烏克蘭。而我們要思考的是,倘若烏克蘭真的撐下去,會帶給俄國多大的傷害,又或者說俄國怎樣才會吞?
其中有一個作法,可以說是圍魏救趙中最有效的,就是波蘭放出的參戰消息,以現在波蘭的實力,要把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拿下並不費力。也就是俄國三個海洋核心利益,波羅的海會喪失,這意思是逼俄羅斯去思考烏克蘭的妥協點,不然衝下去就是損失波羅的海,黑海暫時還不能通,三去其二損失不僅傷筋錯骨,更可能禍及肺腑,傷到本源。
如果我們再把白羅斯放到局裡面來看,狀況更加清楚。俄羅斯的電子工業主力都在白羅斯,還做得沒有很好,目前得要靠中國支援電子產品,維持其軍隊高科技的運轉。倘若白羅斯也被波蘭打下來?那狀況就更嚴重,俄國真的可能會喪失兩大海洋港口,以及多數工業區,還有現代電子工業重鎮,走到必須依靠中國這條路。
所謂風水輪流轉。
中國無謀美國深算,令俄烏戰事膠著延宕
習近平看不出來嗎?他當然看不出來,有這腦袋才不會指示錯誤的建軍方向。他的幕僚群如果看得出,恐怕就會朝向支援西方打爆俄國,讓俄羅斯依附中國這條路去走,現階段沒這趨勢,顯然是看不懂也沒人告訴他。
假如走到這種新格局,俄羅斯失去太多,短期拿不回來,戰略意圖就會改變,因為不改也不行。然而進入這局面,北約會東擴到俄羅斯核心區域,歐洲勢力的平衡被打破,德法會失去主導地位,擁有戰力的東歐會不會產生其他想法,還很難講。
很多時候,美國等大國之所以不動作,是為了一個平衡,更多時候是主事者看不懂狀況,害怕自己控制不了未來局面,寧可強迫大家停在既有局勢上。
你或許很難理解,美國在過去10年,有好幾次機會可以誘使中國發起無謀的戰爭,趁此機會一拳打趴中國。美國高層也有人想過,但為何不會執行?因為絕大多數的官僚沒辦法應付這種大場面,萬一到時候超出自己控制能力,會發生何事?
離職啊。
政治圈比華爾街難混多了,搞出金融風暴的主事者,還可以公開宣稱沒有他操盤會虧更多,跳槽領高薪繼續爽過生活。政治幕僚官僚決策失敗,影響數以萬計的人,遠離決策核心是經常,左遷流放一輩子正常。
背景硬,在這種國家決策上只能代表死罪可免,不代表活罪能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