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 │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六大迷思

本書只講一件事,也就是「一件事」。關鍵在於日以繼夜,做好你的一件事。但有些迷思把我們推往錯誤的方向。

每件事情都很重要

平等是個謊言。當每件事情都讓人感覺急迫和重要,它們看起來似乎都相等。但我們做的事經常和生產力無關,忙碌卻很少忙在刀口上。高成就者總是著眼於非做不可的事。他們停下夠長的時間,決定哪些事情更重要,讓那些重要的事引導他們的一天。

待辦事項清單相當實用,但它很容易讓你迷失在一堆不重要的事情裡。待辦事項通常很長,成功清單卻很短。待辦事項列出每一件事,它可能帶你去每個地方,不是你真正想去的地方。成功清單只列出最重要的事,它帶你去特定的地方。

從80/20法則中得知,少數一些成因、投入或努力,通常會帶出絕大多數的成果、產出或報償。也就是「自己想要的,絕大多數來自自己所做的非常少數事情」。重點在於「並非每件事都一樣重要」。

總是有少數事情比其他事重要,而且其中只有一件事最重要。縮小清單,直到縮減成一件最重要的事。每當覺得迷失或缺乏方向,就用這個方法,把那最重要的一件事拿出來,提醒自己。

做最重要的事,永遠是最重要的事。

同時多工

在工作場合中,經研究估計,員工每 11 分鐘就會被打斷一次,整天得花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從這些分心的事恢復過來。比如坐在附近咳嗽的同事問你有沒有喉片、收件夾通知有新的電子郵件、社群媒體的提醒、桌上的手機三不五時因簡訊而震動等。

從這些分心的事恢復還需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就好比將聚光燈打在重要的事情上,同時做兩件事,那就是「分散注意力」。沒錯,同時做兩件事,注意力會分散,在做第三件,有些事就會漏掉。

2009 年,分心駕駛佔美國所有交通事故原因的 16%,每年造成約 50 萬件事故。即使開車不持聽筒講電話,也會使注意力下降 40%。我們都知道,在攸關人命的場合,多工處裡可能使人失去性命。比如飛機駕駛員和外科醫生全神貫注在他們的工作上,一旦被發現沒有全神貫注在工作上,一定遭受到嚴厲的懲罰。

然而,我們自己卻採用另一套標準。

同時多工是場騙局,聽起來是有能力同時做很多事,這樣的不定,有如躁動不安的猴子。

和我們每天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人,值得我們付出全部的注意力。當我們只給別人片段的注意、零碎的時間,切換成本會高於所投入的時間,傷害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關係。

嚴以律己

大家都以為,成功的人必定嚴以律己,過著自律的生活。其實這是一種迷思。

成功不是行為自律的馬拉松長跑。成功是一場短距離賽跑。紀律只需維持得夠久,足以養成習慣,然後由習慣接手。如果我們知道需要做某件事,但還沒去做,這時往往會對自己說:「我需要更自律。」事實上,我們需要的是養成去做的習慣。

成功是循序漸進的,不是齊頭並進。沒有人能真的自律,一次養成一種以上的新習慣。成功的人不是超人,只是運用選擇性自律,培養少數一些重要的習慣。習慣平均需 66 天養成。一旦某種習慣穩固建立,就能藉那習慣更上一層樓。

一次養成一種習慣,持續不輟。

意志力

我們將成功和意志力綁在一起,卻不了解它真正的意思。

意志力就像車子油箱裡的汽油,當抗拒某種誘惑,就會用掉一些。抗拒越多,油箱變越空,直到汽油用完。意志力就像是人體的快飢,使用之後會疲累,需要休息。它的力量強大得驚人,卻缺乏持久力。當我們決定集中注意力、壓抑感情和衝動,或修正行為以追求目標,都會消耗意志力。

別和意志力做對,每天的工作安排都要根據它如何運作而定,讓它為你的生活效力。意志力或許不能隨傳隨到,但可以先將它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生活平衡

我們都希望「平衡」是個名詞,但它實際是以動詞的形式存在,是我們不斷在做的事。

把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過完整的生活,才是一種平衡的行為。

卓越的成果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時間做重要的事。投入時間於一件事,意味著那些時間不做別的事;這麼一來,就不可能達到平衡的狀態。相信「工作生活平衡」這句謊言會帶來傷害,因為會因此去做不該做的事,而不做該做的事。

該做的是反平衡,以「反平衡」取代「平衡」。

失衡通常指沒有照顧好或完成某些優先要務。但當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時,總會無法照顧好某些事。嘗試做完所有事情事愚蠢的,當做完最重要的事,還是會覺得有些事沒做,這就是失衡的感覺。為了取得卓越成果,留著某些事沒做是必要的取捨,但也不能每件事都沒做,這正是反平衡進來的地方。

反平衡是指,千萬不要走太遠,以免找不到回來的路;或待在別的地方太久,以致回來後發現沒有什麼事情等著你。

要在專業世界取得成功,加班時間多長並不重要,重點在全神貫注的時間有多長。為了取得卓越成果,必須選擇最重要的事,並且投注它需要的全部時間。在個人世界中,自覺是必要的成分。察覺自己的身心靈、察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個人需求,如果想要「有生活」,這些都不能犧牲。絕對不可為了工作而放棄這些,或為了其中之一而放棄其他。

個人生活失衡時間只能相當短暫,避免長時間失衡。專業生活則應該放長失衡時間,坦然接受「追求卓越成果,可能需要長時間失衡」的觀念。放長失衡時間,才能專注最重要的事,即使犧牲其他不重要的優先要務也在所不惜。

平衡問題其實是選擇優先要務的問題。

要有不同凡響的成果,必須設定優先要務,然後採取行動。當對優先要務採取行動,自然而然就會失衡,因為給某件事的時間多於其他。這樣一來,面對的挑戰不再是不失衡,而是:繼續作優先要務的時間有多久?為了能處理工作之外的優先要務,務必清楚最重要的工作優先要務是什麼,如此才能做好它。回到家後,清楚在家的優先要務是什麼,如此才能重回工作。

眼高就是壞

「大就是壞」是句謊言。這可能是所有謊言中最糟的,因為如果害怕成就大事,你就會避開它,或破壞成就大事所投入的努力。

提出大膽的觀念或許會威脅到自己的舒適區,但同時反映了你的最大機會。相信可以有大成就,會使你勇於問不同的問題、走不同的路、嘗試新的事情,會為直到目前為止只能存在於心中的各種可能信敞開大門。

J. K. 羅琳構思《哈利波特》時,想得很大,構思好霍格華茲魔法學校 7 年的情節,才動筆寫七本書中第一本書的第一章。

訂下遠大目標是取得不同凡響成果不可或缺的,成功需要行動,而行動需要想法。

1997 年蘋果公司的「不同反想」(Think Different) 廣告,提到拳王阿里、鮑伯狄倫、愛因斯坦、畢卡索、甘地和其他人「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進而塑造我們所知的世界。他們想像了其他人沒有想像過的結果。這支廣告提醒我們:「只有瘋狂到認為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別因為小鼻子、小眼睛的想法而自甘平庸。想大事,放眼高處,大膽行動,然後看看生活能擴張到什麼地步。


聚焦問題

我能做哪一件事,做了之後,其他每件事就會變得容易,或著不必做?

我能做哪一件事:「哪一件事」強調答案將是一件事,而不是許多事。它強迫你找到特定的某件事。

做了之後:這部分告訴你,答案必須符合什麼標準。

其他每一件事就會變得更容易,或著不必做:當你做的這一件事,為達成目標而必須做的其他每一件事,現在都可以用比較少的力氣去做,或甚至不再需要做。

也可加進時間框架,如「現在」、「今年」,使答案更具即時性,或「五年後」、「有朝一日」找到大格局大案。例如:「在我的工作上,我能做哪一件事,以確保這星期達成我的目標,做了之後,其他每一件事都會變得比較容易,或著不必做?」

以提高銷售額為例。

小而明確:「我能做什麼事,使今年的銷售額增加 5%?」這問題將目標對準明確的方向,卻沒什麼挑戰性。

小而粗略:「我能做什麼事,使銷售額增加?」這不是什麼成就問題,比較是腦力激盪。過程可以列出選項,但需要進一步縮減選項,往精準的方向走。比如銷售額需要增加多少,哪一天完成等。

大而粗略:「我能做什麼事,使銷售額增為兩倍?」這是個大問題,但不明確。因為不明確,留下過多問題。使銷售額在未來 20 年增為兩倍和試圖在一年或更短的時間內達成,這兩者的目標和方法非常不一樣。

大而明確:「我能做什麼事,使銷售額在 6 個月內增為兩倍?」這是個大目標,而且明確。有 6 個月的時間框架,並要使銷售額增加兩倍,這將是個挑戰,會需要一個大答案。必須擴展自己,在標準解決方案外尋找答案。


生產力

生產力不是指苦幹實幹、忙個不停,而是指投入優先要務、規劃和拼命保護你的時間。每天的每一分鐘,問題永遠不是我們會做什麼,而是我們將做什麼。

生產力高的人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取得更好的成果。因為他們將最多的時間投入第一要務,也就是他們的「一件事」。他們為自己的「一件事」預留時間,然後極力保護這些時段。

集中所有思緒在手頭上的工作。陽光必須聚焦,才會生熱。

史蒂芬‧金 在《談寫作》中提到他的工作流程:「我自己的時間表切割得相當清楚。早上屬於新東西,也就是目前正在寫的文字。下午用於打盹和寫信。晚上則閱讀、和家人相聚、打開電視看紅襪隊的比賽,以及修改任何不能再等的東西。基本上,早上是我的黃金寫作時間。」

聚焦問題,找到第一要務,再給那項任務應得的時間。重複這個方法,直到一天的工作結束。如果只是把「其他每一件事」做完,可能有助於晚上睡得比較安穩,但不可能得到升遷。

史蒂芬‧金 知道他的「一件事」,他為他的一件事預留時間,然後持續不輟。


無力說「不」

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在 1997 年麥金塔全球開發者大會解釋:「談到專注,你可能會想,『專注是說是。』錯了!專注是說不。」對每個人說是,等於多一項義務,這會減損你想做的每一件事所展現的效果。做的事越多,任何一件事的成功程度越低。

這個世界並不知道你的目的或優先要務,而且不必為它們負起責任,除了你之外。所以你的工作,就是保護自己的預約時段,不受其他人干擾,也不會因為你忘掉而被自己破壞。

學會說不,不是為了拒人於門外,而是取得最大的自由和彈性。或對令自己分心的事情說「現在不要」。才華和能力是有限的資源,時間也是有限的。學習說不,能夠解放自己,這是找到時間,做一件事的方法。


我的想法

最一開始是覺得自己專注力低下,很常分心,工作一下,然後就去看一下社群媒體、滑一下手機、在 youtube 看短片等等。總是在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然後時間就這樣過去,沒完成幾件事..。所以在九月初左右,找到這本全世界暢銷的《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本書重點就是「一件事」,最重要的那件事。生活有各式各樣的事,也會有各式各樣想做的事,但如果自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該做的就只會有一件事,其他所有事都是讓自己分心的事。

不要想同時做很多事,也不要想有什麼捷徑可以快速成功。每天在自己狀態最好、有足夠意志力的時候,專心做那件事 (書中指每天最少要做四小時)。當自己要分心的時候,休息一下無傷大雅,但要知道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對會讓自己分心的事情說不,對社群媒體、滑手機這些東西說「不」。

本書老實說我覺得有點像典型的「成功書」,一直跟你說成功就是怎麼樣,成功要怎麼樣。跟我看得一些工具書不太一樣。現在不少工具書,數據和理論的比例大概是 4:6,這本大概是 3:7。並不是說這本書講的沒有道理,裡面很多觀念和提供的方法我覺得不只實用,也推翻我過去的一些想法。但我還是比較偏向有研究或數據支持的說法。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還是十分值得一讀,書的內容也不止這些。因為過去我對於自己「注意力不集中」這問題是毫無解決方法,而不管是網路上的文章,或問 AI 所得到的答案都好像不是答案,都跟你說:「你只要做OOO,馬上注意力 UP!」,然而現實就不是如此。

看書,完整的看一本書,我覺得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將書想表達的概念灌輸到自己的腦中。《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的重點就是「一件事」。在這個當下,只有那一件事重要,其他所有一切都是讓自己分心的事。只有在完成那一件事後,才可以去做其他事。

專注做一件事。

有趣又實用的書。


raw-image


內容總結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4
/5
10會員
171內容數
呃..這個沙龍是幹嘛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randomgu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品牌是什麼?
4/5牛津通識讀本:品牌學
一些想法
4/5行銷5.0:科技與人性完美融合時代的全方位戰略,運用MarTech,設計顧客旅程,開啟數位消費新商機
五個消費者世代 & 什麼是「行銷5.0」
品牌是什麼?
4/5牛津通識讀本:品牌學
一些想法
4/5行銷5.0:科技與人性完美融合時代的全方位戰略,運用MarTech,設計顧客旅程,開啟數位消費新商機
五個消費者世代 & 什麼是「行銷5.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與其說是一本理財書,更該說它是一本轉換思維的書籍,顛覆對於為人單一工作的狀態,如果要比擬相關書籍,與其跟理財相關書籍比較,稱得上跟斜槓青年較為類似,提倡養成習慣的方式,去思考開放性新職涯的可能性,也提到掌握趨勢與創造財富,文筆幽默風趣讀起來輕盈,推薦給創作者、自由工作者、或不適合公司生態的人來閱讀。
Thumbnail
管理好時間和金錢,對個人和事業都至關重要。本書作者的親身經歷啟發了我,重視時間管理,學會拒絕不必要的花費,並規劃未來藍圖,將有助於打造積極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財務狀況。
Thumbnail
《第五項修練》是一本企管經典書籍,提出了建立學習型組織的三種方式,並探討了管理制度對組織內個人思考能力的壓制。本書使人反思組織中的平庸與熟練之無能,並呼籲讀者正視心智模式,激勵實現個人與團隊共同願景。文章內提供了《第五項修練》的購書連結。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嘿,你是不是也在為自己的事業苦惱?想知道那些成功企業家是怎麼做到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Steven Bartlett 的《The Diary of a CEO》,這本書可是藏了不少商業界的秘密武器哦!先說說為什麼你應該繼續看下去: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所突破,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這篇文章絕對適合你
Thumbnail
一位記者採訪一名成功人士,記者問他說,你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成功人士跟他分享一個故事~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格局決定你的結局」這是一句金句,同時也是今天要評論的書名 『格局不是成功的結果,而是成功的原因』,這是作者的前言, 此書的根本用意是來幫助我們思維提升,而前言點出了『格局』的重要性,改變了我們對格局的傳統拘束觀念,接著透過舉出很多的小故事,進一步的去感受事件帶給你的啟發與反思,在啟發與反思中,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運氣心理學的應用,並提醒讀者要適度相信並利用運氣,而不是盲目迷信。該書闡述瞭如果人們專注於創造機會並善用運氣,運氣自然也會發揮作用,有助於實現個人目標。作者以故事、引言和例子說明瞭運氣對成功之路上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與其說是一本理財書,更該說它是一本轉換思維的書籍,顛覆對於為人單一工作的狀態,如果要比擬相關書籍,與其跟理財相關書籍比較,稱得上跟斜槓青年較為類似,提倡養成習慣的方式,去思考開放性新職涯的可能性,也提到掌握趨勢與創造財富,文筆幽默風趣讀起來輕盈,推薦給創作者、自由工作者、或不適合公司生態的人來閱讀。
Thumbnail
管理好時間和金錢,對個人和事業都至關重要。本書作者的親身經歷啟發了我,重視時間管理,學會拒絕不必要的花費,並規劃未來藍圖,將有助於打造積極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財務狀況。
Thumbnail
《第五項修練》是一本企管經典書籍,提出了建立學習型組織的三種方式,並探討了管理制度對組織內個人思考能力的壓制。本書使人反思組織中的平庸與熟練之無能,並呼籲讀者正視心智模式,激勵實現個人與團隊共同願景。文章內提供了《第五項修練》的購書連結。
Thumbnail
彼得提爾的《從0到1》提出了關於創業、壟斷推動進步、資源配置最佳化、持續壯大和尋找價值的見解。這本書不僅能啟發企業家,也適用於個人的發展及投資領域。作者引用實例說明成功投資的策略、企業的發展重點及擴大市場到每個角落。同時,也呼籲讀者在獲得價值的過程中持續探索問自己什麼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Thumbnail
嘿,你是不是也在為自己的事業苦惱?想知道那些成功企業家是怎麼做到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Steven Bartlett 的《The Diary of a CEO》,這本書可是藏了不少商業界的秘密武器哦!先說說為什麼你應該繼續看下去:如果你想在事業上有所突破,但又不知道從何下手,那麼這篇文章絕對適合你
Thumbnail
一位記者採訪一名成功人士,記者問他說,你成功的關鍵是什麼?成功人士跟他分享一個故事~
Thumbnail
最聰明的未必會成功,成功的是最有彈性的人。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你沒辦法事先將這些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唯有在回顧時才會明白這些點滴是如何串聯,所以你必須相信眼前的這些有朝一日會以某種形式被串聯起來。
『格局決定你的結局」這是一句金句,同時也是今天要評論的書名 『格局不是成功的結果,而是成功的原因』,這是作者的前言, 此書的根本用意是來幫助我們思維提升,而前言點出了『格局』的重要性,改變了我們對格局的傳統拘束觀念,接著透過舉出很多的小故事,進一步的去感受事件帶給你的啟發與反思,在啟發與反思中,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運氣心理學的應用,並提醒讀者要適度相信並利用運氣,而不是盲目迷信。該書闡述瞭如果人們專注於創造機會並善用運氣,運氣自然也會發揮作用,有助於實現個人目標。作者以故事、引言和例子說明瞭運氣對成功之路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