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真以為吃草就能救地球嗎?其實,答案可能在你的下一口蟋蟀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在今天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我們的飲食選擇已經遠遠超越了「今天晚餐吃什麼」的範疇。它變成了一個關乎我們健康、道德標準與環保責任的多重博弈。想像一下,你的餐桌不僅僅是一道豐盛的佳餚,它更像是一個舞台,每次你拿起叉子或筷子,都在上演一場環保、倫理與營養的辯論會。


有些人選擇茹素,因為他們認為這是避免對動物造成痛苦的道德選擇;有人堅持肉食,因為他們相信這是我們作為雜食性動物數百萬年進化的一部分,肉類中的高品質蛋白是無法忽視的健康來源;還有一些人,則正在轉向一個更具未來感的選擇—昆蟲,這不僅能提供豐富的營養,還能以極低的資源消耗來養活全球增長的人口。


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但這確實是目前現實中的一個最佳潛在解決方案。


但這三種飲食方式各有其支持者和反對者。素食真的能拯救地球嗎?吃肉的我們是否應該為畜牧業的環境負擔負責?還有那盤子裡的小蟲子,真能讓我們吃得既健康又可持續嗎?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其背後卻隱藏著無數的科學、倫理與環境爭議。




人類雜食性本能:我們本來就是「什麼都吃」的動物


人類的飲食習慣自古以來就是多元化的。從牙齒結構到消化系統,我們的生理結構展示出明顯的雜食性特徵。雖然現代社會的發展讓我們的飲食選擇變得更多元,但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植物性食物還是動物性食物,我們的身體都能夠有效吸收所需營養。


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祖先依靠狩獵和採集來獲取食物來源,而這也使得我們的身體適應了多種營養來源。牙齒的結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我們既有用來撕裂肉類的犬齒,也有用來研磨植物纖維的臼齒。這樣的設計讓我們能夠同時消化肉類與植物,並從中攝取到充足的營養。


同時我們的消化酶系統也是多功能的,能夠有效分解來自不同來源的營養物質。胃中的胃蛋白酶對動物蛋白的消化尤為重要,而胰蛋白酶則負責分解更複雜的植物蛋白。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群也能幫助消化纖維,這樣的設計使我們能夠靈活應對不同的食物環境。


但隨著飲食文化和科技的進步,現代人開始對不同飲食方式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茹素、肉食與昆蟲飲食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價值觀與飲食哲學,但我們究竟該如何在這些選擇中找到平衡呢?




茹素的優勢與挑戰:不只是少吃肉


茹素者常強調素食飲食的健康益處,包括較低的膽固醇水平、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更低的癌症發生率。這些優勢大多來自於植物性食物中豐富的纖維、抗氧化劑和植物化學物質。蔬菜、水果、全穀類等富含纖維的食物能夠幫助調節血糖,改善腸道健康,並且在長期健康維護上展現出強大的效果。


不過茹素者也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在某些營養素的攝取上較為困難。例如,維生素B12幾乎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而缺乏B12會導致貧血、神經系統損傷等問題。茹素者必須通過營養補充品或強化食品來彌補這一缺口。同樣,植物性鐵(非血基質鐵)的吸收率也不如來自動物的血基質鐵,因此素食者需要攝取更多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來促進鐵的吸收。


還有omega-3脂肪酸,這類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物質主要存在於魚類中。雖然亞麻籽和奇亞籽等植物含有ALA型omega-3脂肪酸,但人體將其轉化為EPA和DHA的效率奇低,攝取過多還會造成omega-6攝取過量導致不必要的脂肪酸失衡,因此純素食者還需要依賴藻油補充劑來獲取足夠的EPA和DHA。


除了健康挑戰,茹素者也強調飲食與倫理的關聯。選擇素食往往是出於對動物權益的考量,認為減少對動物的剝削是一種更具同理心的生活方式。不過植物本身也具備某種感知能力的研究引發了新的思考。雖然植物並沒有像動物那樣的痛覺系統,但它們會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釋放化學信號來「警告」其他植物。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素食主義者的道德立場也可能存在盲點。


另外,還有件非常重要的事,當我們討論到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質或其他營養素時,吸收效率的問題變得非常重要。讓我們具體探討幾個常見的營養素,看看同等量的蛋白質或omega-3脂肪酸在不同食物中的需求量比較。


蛋白質的吸收效率比較:肉類 vs. 豆類


動物性蛋白質的吸收效率通常高於植物性蛋白質,這是因為動物性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構成更接近人體所需的「完全蛋白」。以100克的雞胸肉為例,它含有約31克蛋白質,且吸收率接近90-95%。這意味著身體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蛋白質來支持肌肉合成、修復和其他功能。


相比之下,豆類製品中的蛋白質,雖然也富含營養,但因為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抗營養因子(如植酸和纖維素),它們的消化吸收率較低。比如100克熟大豆含有約16克蛋白質,但它的消化吸收率約為75-85%。這意味著同樣吸收31克蛋白質,從雞肉只需要吃100克左右,而從大豆則需要吃約200克


若我們轉向其他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比如豆腐,100克的豆腐含有大約8克蛋白質,因此要攝取與100克雞肉相當的蛋白質,可能需要吃接近400克豆腐


omega-3脂肪酸的吸收效率比較:魚類 vs. 植物來源


談到omega-3脂肪酸時,魚類是最優質的來源,尤其是EPA和DHA這兩種對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的長鏈omega-3。100克的鮭魚含有約1,000-1,200毫克的EPA和DHA,這些脂肪酸的吸收效率非常高,且對身體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比之下,植物性來源的omega-3主要是亞麻籽奇亞籽中的ALA(α-亞麻酸)。雖然100克亞麻籽含有約22克的脂肪,其中大約57%是ALA,但人體將ALA轉化為EPA和DHA的效率非常非常低,大約只有5-10%。換句話說,為了獲取與100克鮭魚相同的EPA和DHA,可能需要攝取約10倍甚至更多的亞麻籽油,即1,000-1,200克的亞麻籽油,這對日常飲食來說並不實際,喝都喝飽了,熱量還爆表(8,840~10,608大卡)。

「一元」訂閱學堂通行證暢讀全文
本篇內容共 541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羊羹學堂:健康指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33會員
329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2025/04/28
生活中難免感到焦慮不安,習慣性的抵抗好像效果有限,甚至讓人更疲憊。這裡想分享一個不同的看法:與其拚命想消除它,不如試著去理解它、允許它存在。一起探索如何用溫和的承受與自我關懷,取代無力的掙扎,重新找回內心的穩定力量,平靜地與不安共存。
Thumbnail
2025/04/28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2025/04/28
糖無所不在,從日常飲食中的零食、飲料到標榜健康的食品,糖的隱藏影響深遠。我們將一起了解糖如何導致成癮,對大腦和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並探討如何有效減少糖的攝取、改變生活習慣來克服糖癮。透過學會辨識隱藏的糖分、建立平衡的飲食以及遠離過度加工食品,可以逐步恢復健康生活,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築起一道保護屏障。
Thumbnail
2025/04/26
想要活得長又活得好,有些基本功不能少。這裡整理了邁向健康長壽的七把關鍵鑰匙,涵蓋呼吸、睡眠、活動、飲食、正念、預防與恆心。一起來看看如何透過調整日常習慣,從根本上理解身體的需求,一步步為長遠的健康打下更穩固的基礎,迎接充滿活力的熟齡人生。
Thumbnail
2025/04/26
想要活得長又活得好,有些基本功不能少。這裡整理了邁向健康長壽的七把關鍵鑰匙,涵蓋呼吸、睡眠、活動、飲食、正念、預防與恆心。一起來看看如何透過調整日常習慣,從根本上理解身體的需求,一步步為長遠的健康打下更穩固的基礎,迎接充滿活力的熟齡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隨著我們對健康、環保和倫理的重視,飲食選擇不僅是個人口味的問題。茹素、肉食與昆蟲飲食各自有其優勢與挑戰,茹素強調動物權益與降低環境負擔,但需注意營養吸收問題;肉食則提供高效營養,但對環境壓力大;昆蟲飲食資源轉化效率高,且有潛力成為未來的可持續選擇。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飲食模式尋求在健康與環保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我們對健康、環保和倫理的重視,飲食選擇不僅是個人口味的問題。茹素、肉食與昆蟲飲食各自有其優勢與挑戰,茹素強調動物權益與降低環境負擔,但需注意營養吸收問題;肉食則提供高效營養,但對環境壓力大;昆蟲飲食資源轉化效率高,且有潛力成為未來的可持續選擇。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飲食模式尋求在健康與環保之間的平衡。
Thumbnail
  冬蟲夏草是名貴的中藥材,但是我們卻沒有太細究它其實是一隻被菌類感染而死的昆蟲屍體。     除了冬蟲夏草,在漢方藥材中有許多都是昆蟲的屍體,我們毫不在意地小心翼翼地烹調,然後吃下肚子。     但是假如餐桌上的「螞蟻上樹」,真的是由活生生的螞蟻炒出來的,恐怕所有人都沒辦法挾進嘴巴。    
Thumbnail
  冬蟲夏草是名貴的中藥材,但是我們卻沒有太細究它其實是一隻被菌類感染而死的昆蟲屍體。     除了冬蟲夏草,在漢方藥材中有許多都是昆蟲的屍體,我們毫不在意地小心翼翼地烹調,然後吃下肚子。     但是假如餐桌上的「螞蟻上樹」,真的是由活生生的螞蟻炒出來的,恐怕所有人都沒辦法挾進嘴巴。    
Thumbnail
竹蟲,望文生義是長在竹子裡面的蟲蟲,形狀是紡錘型,胖嘟嘟的。一般食用竹蟲都是川燙後油炸後上桌,愛吃的人譽其有奶油味,不過我覺得比較像蝦味先,因為台灣的滇緬菜館讓椒鹽香氣較為凸顯,酥脆酥脆,如果下酒應該很棒。
Thumbnail
竹蟲,望文生義是長在竹子裡面的蟲蟲,形狀是紡錘型,胖嘟嘟的。一般食用竹蟲都是川燙後油炸後上桌,愛吃的人譽其有奶油味,不過我覺得比較像蝦味先,因為台灣的滇緬菜館讓椒鹽香氣較為凸顯,酥脆酥脆,如果下酒應該很棒。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2006年由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漸漸喚醒了世人對於氣候變遷的重視。這些年來,大家或許也感受到,各地氣候異常變「正常」,咱們所在的寶島,不但夏天愈來愈熱,春季及秋季也愈來愈不明顯。地球是真的愈來愈熱了。好熱。
Thumbnail
世界即將面臨糧食危機,到頭來不都是因大家的浪費。使用底拖網、流刺網捕魚,海洋資源總會用盡;生在福中不知福,明明世界還有其他人正餓著肚子,另一端的人卻在捨棄美食,公平嗎... 不管是氣候變遷還是資源耗盡,人類為了活下去,依然會設想出方法,就像:「昆蟲食」!從小害怕昆蟲,看都不敢看,碰都不敢碰,叫我用吃
Thumbnail
世界即將面臨糧食危機,到頭來不都是因大家的浪費。使用底拖網、流刺網捕魚,海洋資源總會用盡;生在福中不知福,明明世界還有其他人正餓著肚子,另一端的人卻在捨棄美食,公平嗎... 不管是氣候變遷還是資源耗盡,人類為了活下去,依然會設想出方法,就像:「昆蟲食」!從小害怕昆蟲,看都不敢看,碰都不敢碰,叫我用吃
Thumbnail
最近被問到一個問題:「我有一個果園,可以養雞除草嗎?」 當然可以!不過你需要對雞有一些了解,才能達到你的目標。 雞不能只吃草 首先,你必須了解:雞不能只吃草,因為雞是雜食性動物,食性跟人類比較接近,只吃雜草是很難健康的。因此還是需要補充其他飼料或廚餘,不然雞會很瘦,也會很容易生病。 堅固的圍籬 在
Thumbnail
最近被問到一個問題:「我有一個果園,可以養雞除草嗎?」 當然可以!不過你需要對雞有一些了解,才能達到你的目標。 雞不能只吃草 首先,你必須了解:雞不能只吃草,因為雞是雜食性動物,食性跟人類比較接近,只吃雜草是很難健康的。因此還是需要補充其他飼料或廚餘,不然雞會很瘦,也會很容易生病。 堅固的圍籬 在
Thumbnail
大家會不會一聽到昆蟲就會覺得害怕呢?但是從以前就有些地方會以昆蟲為食,有蚱蜢、蜜蜂的幼蟲或蛹(例如胡蜂等),現在甚至還會把昆蟲作為鄉土料理。 東南亞及中國等地還會在市場及各地販賣昆蟲作為食材。
Thumbnail
大家會不會一聽到昆蟲就會覺得害怕呢?但是從以前就有些地方會以昆蟲為食,有蚱蜢、蜜蜂的幼蟲或蛹(例如胡蜂等),現在甚至還會把昆蟲作為鄉土料理。 東南亞及中國等地還會在市場及各地販賣昆蟲作為食材。
Thumbnail
綠色飲食已是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飲食選擇方式,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加永續的方式,打造綠色生活。而除了常見的植物肉、植物奶,還有更多的專家跟科技公司在尋找更多可以取代動物肉的食品,追求口感相似、營養價值更高的食材。不只要吃的永續,也要吃得健康。 繼上篇《【綠色飲食】取代動物肉,更環保的植物肉、植物魚肉
Thumbnail
綠色飲食已是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的飲食選擇方式,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更加永續的方式,打造綠色生活。而除了常見的植物肉、植物奶,還有更多的專家跟科技公司在尋找更多可以取代動物肉的食品,追求口感相似、營養價值更高的食材。不只要吃的永續,也要吃得健康。 繼上篇《【綠色飲食】取代動物肉,更環保的植物肉、植物魚肉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在那個世界裡,媽媽會多生非常多小孩,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大自然就是這樣互相分享,看似殘酷,但他們吃與被吃都是一體的。只有我們人不一樣,我們是地球上的他者。
Thumbnail
在談改良土壤之前, 先想想怎麼不傷害土壤。 有健康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作物, 健康的作物才有能力對抗病蟲害。
Thumbnail
在談改良土壤之前, 先想想怎麼不傷害土壤。 有健康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作物, 健康的作物才有能力對抗病蟲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