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限時專屬】維里亞圖斯:一個真正的荷馬式英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從公元前155年開始,羅馬人在伊比利半島的統治,面對了本地人的強力反抗。其中,盧西塔尼亞人在經歷可怕的屠殺、殺降事件以後,在公元前149年,似乎已來到強弩之末。

在公元前149-148年,盧西塔尼亞軍隊再度大敗於羅馬人。他們遭到羅馬軍隊重重圍困。窮途末路之下,有人提議投降羅馬。儘管遭受過羅馬欺騙,但絕望中的盧西塔尼亞還是打算答應這個提議。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西班牙、葡萄牙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面對伊比利半島,羅馬人並不輕鬆。長達兩百年左右的「征服史」中。從公元前155-154年開始的二十年,則是羅馬征服中最黑暗血腥的時代。 此時,為反抗羅馬統治,半島本地人,凱爾特人與盧西塔尼亞人相繼舉事。史稱「努曼廷戰爭」(Numantine War)與「火焰戰爭」(War of Fire)。 在鎮
面對伊比利半島,羅馬人並不輕鬆。長達兩百年左右的「征服史」中。從公元前155-154年開始的二十年,則是羅馬征服中最黑暗血腥的時代。 此時,為反抗羅馬統治,半島本地人,凱爾特人與盧西塔尼亞人相繼舉事。史稱「努曼廷戰爭」(Numantine War)與「火焰戰爭」(War of Fire)。 在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由於前陣子很多人有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伊斯蘭與東羅馬的初次大對決:雅爾穆克之戰,東羅馬究竟動員多少人? 這場劃時代的大決戰,兵力紀載分歧極大。在天花板,有伊斯蘭天文數字的「羅馬二十萬大軍」。想當然耳,這是極度誇張的數字,不足為信。 排行第二的,則是東羅馬自己給出的數字,十四萬人。包括羅馬軍
先說,浮報戰力不是東亞的專利。東羅馬全盛時期的軍力號稱在十五萬……到三十萬上下。相差十五萬人,你看這戰力差距多大。 膨脹己方戰力之外,虛報敵人戰力也是項傳統藝術。東羅馬和其東方宿敵的記載,習慣上都會互稱敵人戰力多麼雄厚,幾十萬人之類的。如此這般,打贏了爭功,輸了可諉過。浮報軍力,輸贏都毫無損失。
Thumbnail
葡萄牙遠征蘇伊士鎩羽而歸後,換鄂圖曼睽違八年再次挑戰葡屬第烏。究竟鄂圖曼人能否把葡萄牙人趕出印度西北部呢?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是羅馬帝國,任何勢力的興起必然以武力強盛為基本,羅馬軍團以軍法嚴明、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著稱,她改良了希臘人方陣的戰術傳統而所向披靡,這意味著軍人團結在一起成為了一部看得到的戰爭機器。 現代戰爭卻非如此,只要一顆毀滅性的爆炸落在這個軍團上,戰爭機器便即時崩塌,最新近的
Thumbnail
由於前陣子很多人有興趣,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伊斯蘭與東羅馬的初次大對決:雅爾穆克之戰,東羅馬究竟動員多少人? 這場劃時代的大決戰,兵力紀載分歧極大。在天花板,有伊斯蘭天文數字的「羅馬二十萬大軍」。想當然耳,這是極度誇張的數字,不足為信。 排行第二的,則是東羅馬自己給出的數字,十四萬人。包括羅馬軍
先說,浮報戰力不是東亞的專利。東羅馬全盛時期的軍力號稱在十五萬……到三十萬上下。相差十五萬人,你看這戰力差距多大。 膨脹己方戰力之外,虛報敵人戰力也是項傳統藝術。東羅馬和其東方宿敵的記載,習慣上都會互稱敵人戰力多麼雄厚,幾十萬人之類的。如此這般,打贏了爭功,輸了可諉過。浮報軍力,輸贏都毫無損失。
Thumbnail
葡萄牙遠征蘇伊士鎩羽而歸後,換鄂圖曼睽違八年再次挑戰葡屬第烏。究竟鄂圖曼人能否把葡萄牙人趕出印度西北部呢?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在羅馬帝國中後期,為了因應過長的邊界和控制疆界外的部族,羅馬帝國向特定幾支部族提供經濟援助、乃至允許他們定居在邊界內,反過來他們必須提供作戰部隊,為帝國跟其他部族戰鬥。這種措施,在當時就叫做「Foederati」,意思是由條約綁定的人民或城市。
Thumbnail
17世紀中期,荷蘭不甘心被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擊敗,趁斯圖亞特王朝剛剛復辟根基不穩,於1665年2月22日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英荷戰爭於是爆發了,荷蘭方面由於德.奈特遠征非洲未及返回而由沃森納爾和奧布丹指揮,大約有戰艦103艘,11 艘縱火船以及7艘通訊船,合計4900門炮,2.1萬人。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無可避免地鄂圖曼也和葡萄牙在第烏開戰...
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是羅馬帝國,任何勢力的興起必然以武力強盛為基本,羅馬軍團以軍法嚴明、武器精良、訓練有素著稱,她改良了希臘人方陣的戰術傳統而所向披靡,這意味著軍人團結在一起成為了一部看得到的戰爭機器。 現代戰爭卻非如此,只要一顆毀滅性的爆炸落在這個軍團上,戰爭機器便即時崩塌,最新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