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拾籃球,開始打球了。
算來已經快二十幾年沒有打了,以往的球友剩沒幾個還在球場,大部份都是因傷因年紀而退出球場,所以看到我總是特別高興。
退休之前我就開始健走,也持續了許多年的時間,可是每當經過籃球場時心中總會響起「灌籃高手」中「三井壽」的話:「我想打籃球!」
其實我打球的年代相當早,而我的年紀跟作者「井上雄彥」差不多,所以他所筆下「灌籃高手」中的「籃球世界」我算是相當熟悉,在我籃球生涯裡,裡面角色的心理轉變我大概都能感同身受。
那時我的世界顯得孤單,拿著籃球就往球場去,剛開始先練習投籃基本動作,後來就和人三對三鬥牛,在揮灑汗水的籃球歲月中讓我忘記孤單,好像一個俠客孤單地練習劍法,最後和人比試一樣。
後來離開球場主要原因在於傷病,次要原因則是球場氛圍的丕變。
NBA一盛行,所有的球場規則都跟著NBA走,首先是垃圾話文化開始盛行,大家紛紛用垃圾話來干擾對方,這在我眼中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行為,打球就是球技上比高下,靠一張嘴來嗆聲噴垃圾話,輸了活該,贏了也不光采,國外或許有他們的文化,但是這樣的籃球文化台灣卻不必照單全收。
再來就是「巴克利條款」,「巴克利」是NBA球星,和「麥可、喬丹」同一個時代,擅長用身材頂到籃下,然後將球投進,這在以前有撞人的嫌疑,可是因為「球星效應」而被忽視,結果大家群起仿效,很多人靠著壯碩身材硬頂,把人頂開然後投進,後來更厲害的是「俠客歐尼爾」,憑著大號身材在籃下大殺四方、無人能敵,這時的籃球運動徹底成為蠻力運動,主流變成力量的對決,至於技巧則變得少人關注。
我剛開始打球時,台灣還沒有NBA,所以大家打球技術層面比較多,真的守不住,不得已才犯規,打得是舒心快意,也不是那麼在意勝敗,總覺得盡上自己所有的力量,真的輸了也沒什麼關係,後來在NBA的影響下,有些人變得比較暴戾、一副非要在球場上爭個你死我活的樣子,如果是靠技巧還好,可是完全就是靠著體型硬撞,然後滿嘴的垃圾話,讓人不管贏或輸都帶著負面的情緒。
有一場比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向來神準,對方為了怕輸居然三個聯防我一個,放空我其他兩個隊友,這樣的比賽方式已經失去了運動道德、違反規則,變成只為了勝負,而我剛好腰傷待復健,順勢就離開了球場,一離開就是二十幾年。
現在重回球場,大部份都只是練習投籃而已,如果有人邀請,那就跟著鬥牛,只是很奇怪,只要我一上場,就會有人對我死貼硬防,就怕我出手,在以往我會用翻身投籃、中距離和過人到籃下,現在則是傳給隊友投籃,反正輸就輸、贏就贏,不是那麼在意,如果遇到「推土機打法」的,要硬頂到籃下的,能頂就頂,不能頂就放開,因為我不需要和一台「推土機」硬扛來證明我的籃球功力。
有一個老球友總想證明自己,結果搞得自己混身是傷,我對他說:「在我們年青的時候,連贏個三五場是常有的事,至於現在還能夠打球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
的確!現在打球就是流流汗而已!我對老球友的言外之意是以前我們是雄霸一方的常勝軍,算是已經證明自己了!現在證不證明自己都已經無關緊要了!況且現在不受傷的健康狀態比較重要,至於勝負,那就隨緣,大家高興就好!
少了以前的雄心壯志、多了幾分的恬淡自在,這就是我打球心態隨著年紀閱歷的轉變,而且我為了逆轉垃圾話所帶的的球場負能量,在比賽中只要對手從我的防守中投進球,我都會不吝予以稱讚,這才是我們老派的球場哲學。
我們是來尋找勢均力敵的對手提升自己的功力,當然你如果將我打敗,我不是生氣,而是佩服,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提升自己,達到一個完善的境界---一種屬於高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