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想像-DM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我不能想像 (象山慶24.10.9) 

佛經、祖論 總是說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絕待圓融、超情離見」

「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不可思、不可議」…… 

尤其淨土宗 號稱 難解難信 而易行易生  且 自力難成 全靠佛力~~似乎違反 人文思潮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清淨安穩,微妙快樂」

超乎想像「虛無之身,無極之體」,難以想像   名號之功德,能救眾生,不能想像

名號與本體,合而為一,無可想像 若未親證 只能想像,卻又說  

事法界,有形有相,可看可聽可摸,可想像

涅槃界,非有非無,離四句 絕百非 難思議   豈不進退失據? 

若強作想像 據經文而擬其像 其豐盛 已夠驚嘆了  何況 想像所不能及 不思議 非測度

那是什麼啊  我不能想像:念佛必生~~ 真的 這樣 簡易?  我不能想像:今生是

最後一生 那是什麼感覺?

我不能想像:往生之後 淨土風光何等殊勝? 

經典 繪聲繪影 窮文字之描述 極娑婆之見聞  立體加重其質量 窮奢極侈 故名極樂 

但 表面相似實不同 此假彼真 有漏無漏  清靜 無為 涅槃之樂 常 樂 我 淨

此樂只應淨土有 娑婆不得一回饗  因此~啊 只能想像 卻怎麼想都不像 無奈何

不能想像……說「只」說「不」 是娑婆的困惑   

經云 到了淨土 想像瞬間成真 法爾自然無造作  眼可見 耳可聞 鼻可嗅 舌可嚐 身可觸

覺受~鮮明 一切現成 不勞想像 六識縱橫自然悟  未藉思量一念功」 

想像是意識 體證是現量 無比真實 又不讓人黏著

 不似娑婆 有樂必貪 有貪必執 有執必苦 因為 其樂是假  是苦的緩解 苦極必反

 以此錯覺為樂 樂中有不安 虛疲  苦中(作)樂 強歡裝笑 誇張 狂暴 歇斯底里 乃至昏厥

  娑婆的我 不能想像:本願 往生 淨土 成佛

只能信受 彌陀「願廣則行深」 眾生「心真則事實」  守愚念佛 安心等待

雖說 平生業成 但未親證 如太子墮地 仍是王儲  雖說 不斷煩惱得涅槃分

又「憐彼是佛尚未成」   

「道通天地有形外」,我卻不能「思入風雲變態中」  那是什麼樣的經驗啊

我在娑婆 不能想像  這輩子 或窮劫以來 曾往生淨土嗎 不知 至今仍在輪迴 

《觀經》定善十三觀 境界描述 很詳細  我沒定力 既不能「息慮以凝心」 

如何隨文而入觀  只能說 「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揚神飛,觀難成就」也   

散善三觀 淨業三福 「廢惡以修善」 確該如此  世善戒善行善 單修兼修具修 很好 「但」是……

日行一善 也難做到 如何奢談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那樣的人格 是聖賢 君子 善人

我只能景仰 不能想像  倒是 三福無分 一介凡夫 就是我   

因此啊 只能想像的 卻 不能想像 怎辦啊 無措啊 ……幸好…… 不!

是 釋尊慈悲 彌陀大願  就在 跌到谷底 死盡偷心之餘, 耳邊響起:

「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稱名易故,相續即生!」

如閃光 如鳴雷 天哪,佛啊! 破涕為笑 絕處逢生  

豈只「柳暗花明又一村」 直是「眼前無路想回頭」

歡喜踴躍 信釋尊的開示 順彌陀的本願  不疑惑 不慨嘆 擱置妄想自力 重整娑婆身心~

白木念佛  乘佛願力 到彼岸 生極樂 就一目了然 豁然開朗  不想 就像 經論所說

果然如此 不虛 不迷 因為 念佛→往生→親證→成佛 這件事 全靠佛力    

比之於娑婆 自修求開悟 每嘆「行路難!多歧路!」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 於事無補 情何以堪

倒不如 信佛念佛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更實在 更簡易 

大道無言 做就是了 千言萬語 不敵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 念 就對了 

與其身在娑婆想像 不如往生淨土親證  「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

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

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

這不是想像 是真實 是彌陀的許諾→釋尊的開示→諸佛的證誠

釋尊與諸佛 是「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若是有緣 即應相勸 「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雖不能想像 但可以親證 惠而不費 只須

  「信受彌陀救度 稱念彌陀佛名 願生彌陀淨土」 就這樣

   簡明 易行   阿彌陀佛為 定觀不成 散善難為 之我輩      

   煩惱深重 作惡多端 卻自救無力的凡夫

   量身訂做 無條件保送 細思量 何樂不為? 

   別再等了 別想像了 就這麼歇下包袱 念佛吧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念萬 念億 也不厭倦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6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