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 UI/UX 設計師 6 年後,我「不再」做這些事了

Lena 哩那-avatar-img
發佈於職涯心得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看到自己第一篇寫下的轉職文章(商學院轉職UI設計—自學方式分享),至今在 UI/UX 設計領域也已經 6 年,回顧當初的工作心態,和現在也有了很大的差異。

更精確地說,不僅是在設計方面,而是踏入這個社會職場多年後,心態上的轉變。


不再只畫設計稿

在初學習 UI/UX 設計的時候,因為自己不是本科系,所以更在乎能否呈現出和設計系學生一樣的「美感」,想證明自己也能做到不錯的成果。

經歷過許多專案之後,反而畫設計稿本身不是最令人煩惱的,而是更在乎前期需求有沒有明確、完成後如何交付,讓團隊成員看懂、以及如何和其他成員、上層溝通。

對比起來,畫設計稿的過程,好像是設計師和自己的心流時間,是最自在的時刻。


不再追求技能樹點滿

網路上許多文章不斷精進新技術、多工。像是除了 UI/UX 設計外,還要熟練平面設計、3D設計、動畫設計、寫程式...,到了現在可能是多了 AI 繪圖。

技多不壓身,並不是說這樣不好。而是就我個人而言,在嘗試過幾次之後,發現自己對其他設計技能的興趣不大,加上工作並沒有急迫需求,也就不想勉強自己去學。

比起以上,我更喜歡去摸索其他領域的技能,剩下的部分,就交給更專業的來吧。

(已經從每年初信誓旦旦地說要學寫程式、學動畫,到現在認清事實,直接放棄)


不再追求標準答案

過往在求學期間,考試幾乎都有標準答案。工作後,在設計領域上,時常沒有一個客觀的答案,只有相對適合的解法。在待人處事上,更多的是隨機應變,每個團隊有不同的處事風格和個性。

而即使採用了當下最好的解決方式,也不代表後續不會有問題,所以放寬心吧。


不再被動等待調薪升職

這大概是多數上班族的難題,永遠看不到的加薪,還被物價上漲追著跑。

在網路上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討論,比如說要「積極跟上司爭取,而不是默默做事」、「不要只做份內的事」。我只能說這個可能不太適合我...,所以我的選擇是回歸核心思考: 為什麼想要調薪? -> 想要更多的錢

當然這還可以無限衍伸,背後也有很多因素,之後有機會再來詳談。那我當時得到的結果是: 想要更多的錢,只能等公司加薪嗎?


不再過度尋求他人肯定

設計過程中的失敗和批評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並不代表能力不足。每個職位的專業不同,大家也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如果過度將他人的看法和自身能力做連結,容易身心疲憊。

不被加薪也不代表能力不足,即使在這家公司不受肯定又如何,為什麼非要他們的肯定呢? 去找到能夠欣賞你的人,也試著更專注在自己身上吧。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可以點擊關注或是追蹤 Instagram ,我們下一篇文章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na 哩那 | UIUX 設計 | 生涯設計
23會員
54內容數
跨領域自學轉職的 UI/UX Designer,目前是名自由工作者,善於輔導零基礎新手轉職成為 UI/UX 設計師。另外也喜歡不斷探索生涯,挖掘不同的可能性! E-mail: ahri.lena.ty@gmail.com | ig: lenaaaa.design
2025/04/04
有越來越多人選擇 UI/UX 做為轉職的目標,但也發現許多學員在不全然了解 UI/UX 設計的情況下,就花了大筆金錢買仿間的各種課程了。沒有一個領域是絕對的好與壞,以下這些特性,你能接受嗎?
Thumbnail
2025/04/04
有越來越多人選擇 UI/UX 做為轉職的目標,但也發現許多學員在不全然了解 UI/UX 設計的情況下,就花了大筆金錢買仿間的各種課程了。沒有一個領域是絕對的好與壞,以下這些特性,你能接受嗎?
Thumbnail
2025/03/26
「投了幾間公司,都沒有消息。」 「是不是其實哪裡有問題? 但又不知道原因…」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跟感受呢 ?
Thumbnail
2025/03/26
「投了幾間公司,都沒有消息。」 「是不是其實哪裡有問題? 但又不知道原因…」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跟感受呢 ?
Thumbnail
2025/02/16
每個人一生可能會工作30-40年以上,如何規劃職涯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2/16
每個人一生可能會工作30-40年以上,如何規劃職涯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零開始:給0經驗UI/UX轉職者的心靈雞湯與實用乾貨 在本來的行業感到迷惘 我是原白色,本來在一個跟UI/UX八竿子打不著的紡織領域,在人生迷惘非常久之後的2021年,某個可能是覺得「我受夠啦!」的時刻,或是「就要這樣一輩子了嗎?」的低谷心情,我開始了認真有了轉職的念頭,而且不僅止於想像...
Thumbnail
從零開始:給0經驗UI/UX轉職者的心靈雞湯與實用乾貨 在本來的行業感到迷惘 我是原白色,本來在一個跟UI/UX八竿子打不著的紡織領域,在人生迷惘非常久之後的2021年,某個可能是覺得「我受夠啦!」的時刻,或是「就要這樣一輩子了嗎?」的低谷心情,我開始了認真有了轉職的念頭,而且不僅止於想像...
Thumbnail
達到職場目標後卻感受不到幸福感,30歲面臨職業倦怠該如何面對?當發現自己有這份想法時,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開始開人力銀行找新的工作機會,奇怪的是所有跟本業有關的職缺,薪資條件更好、工作環境更有挑戰性卻一個都沒有興趣。
Thumbnail
達到職場目標後卻感受不到幸福感,30歲面臨職業倦怠該如何面對?當發現自己有這份想法時,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開始開人力銀行找新的工作機會,奇怪的是所有跟本業有關的職缺,薪資條件更好、工作環境更有挑戰性卻一個都沒有興趣。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在經歷了兩份工作,與一堆雜七雜八的爛事後,我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中寫了非常多我對於職場的想法:不想再待在教育環境、老闆、主管 EQ 超級重要、要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可以偷懶 ,以及要有耐心等待好的機會,寫下這些內容後,我發現自己雖然自己依然不太知道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卻描繪出一個「理想的就業環境」,人在
Thumbnail
在經歷了兩份工作,與一堆雜七雜八的爛事後,我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中寫了非常多我對於職場的想法:不想再待在教育環境、老闆、主管 EQ 超級重要、要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可以偷懶 ,以及要有耐心等待好的機會,寫下這些內容後,我發現自己雖然自己依然不太知道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卻描繪出一個「理想的就業環境」,人在
Thumbnail
轉職契機 四年前因為在產線當品管的工作環境非常不友善、薪資不高工作負責的業務卻很多,而且公司又因應勞基法的改變對加班申請的規定變嚴格,如果申請就會被上頭關切是否工作效率不好,為了不被盯上所以常常為了完成工作進度而不申請私自加班。 裸辭學程式最終做出網站 來自親戚的壓力 最後應徵上傳產公司
Thumbnail
轉職契機 四年前因為在產線當品管的工作環境非常不友善、薪資不高工作負責的業務卻很多,而且公司又因應勞基法的改變對加班申請的規定變嚴格,如果申請就會被上頭關切是否工作效率不好,為了不被盯上所以常常為了完成工作進度而不申請私自加班。 裸辭學程式最終做出網站 來自親戚的壓力 最後應徵上傳產公司
Thumbnail
原本最近學習學到一個段落,準備著手準備前端作品集,不曉得是不是上天看到我的努力,竟然在我只有將課程作品放上 cakeresume 的狀態下,收到不少面試邀請,也順利地收到 offer 。 要感謝、要記錄的過程太多了,於是我著手撰寫了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正在轉職苦海努力的你。
Thumbnail
原本最近學習學到一個段落,準備著手準備前端作品集,不曉得是不是上天看到我的努力,竟然在我只有將課程作品放上 cakeresume 的狀態下,收到不少面試邀請,也順利地收到 offer 。 要感謝、要記錄的過程太多了,於是我著手撰寫了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正在轉職苦海努力的你。
Thumbnail
不管你是不是因為疫情的因素而失業,改寫人生的故事已開啟!我一直專職於平面設計的領域,有別於以往在上份兼行銷的工作中,統包了剪輯、經營FB、接洽零零總總的事務,這難得的經驗從零開始。
Thumbnail
不管你是不是因為疫情的因素而失業,改寫人生的故事已開啟!我一直專職於平面設計的領域,有別於以往在上份兼行銷的工作中,統包了剪輯、經營FB、接洽零零總總的事務,這難得的經驗從零開始。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聊到,在自由工作第4年左右,雖然業績最高達到以前當上班族年薪的1.5-2倍。但因為長期錯誤的工作方針,身體累積巨大的疲勞,再加上生活大大小小事的打擊,我陷入人生前所未有的低潮。我好累,也好憂鬱。失去了工作欲望、失去了鬥志的我,為了讓自己有機會喘息復原,只能選擇暫時把一切都停下來。 而這一休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聊到,在自由工作第4年左右,雖然業績最高達到以前當上班族年薪的1.5-2倍。但因為長期錯誤的工作方針,身體累積巨大的疲勞,再加上生活大大小小事的打擊,我陷入人生前所未有的低潮。我好累,也好憂鬱。失去了工作欲望、失去了鬥志的我,為了讓自己有機會喘息復原,只能選擇暫時把一切都停下來。 而這一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