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CCHR為精神健康與人權改革做了什麼?——成為照亮暗處的光

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raw-image

聽見他們的聲音,為他們發聲

根據衛福部111年統計,台灣精神科就診人數高達303萬人,使用身心科藥物的人口越來越多,健保給付一年高達344億。精神科治療是否真的接住需要被幫助的人們?如果是,為何自殺人口不減反增,且年齡有向下的趨勢。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的校園自殺通報件數,在近5年成長5至10倍。(參考報導者 2024/10/09 **成長的路上,為何走向死亡?國小生自殺通報6年飆升10倍的心靈危機 )**

在國內只要有身心科就診紀錄的人,可能會因為喝醉、在家裡說話大聲或者在社群上發表比較悲傷負面的言語,都可能遭到強制送醫到精神病院非自願性的治療。

而精神科醫療最令人擔憂的是,部分診斷與鑑定缺乏實證與檢驗,而依照簡略的行為量表勾選以及醫師的主觀判斷,不僅容易導致病患受到誤診,也連帶引發了許多人權侵犯的疑慮。(參考報導《**精神病人正在被殺:忽視、誤診與暴力》**

以下是協會實際接收到的受害通報,每一個都是無處投訴的絕望

raw-image


奉獻教職大半身,卻因被貼標籤而陷入低潮

一位曾經充滿熱忱的國小教師張老師的故事,他的職業是培育孩子的未來,但因為失眠問題,他走進了精神科診所,從此生活發生了巨變。最初的失眠帶來的困擾,讓他接受了精神科治療,卻沒想到,服藥後他開始經歷記憶斷片,甚至連自己都無法辨認的失控狀態。他的診斷結果接連不斷:失智症、憂鬱症、躁鬱症,短短幾週的巨變,像是一場醫療的迷宮,讓他迷失在自己原本清晰的生活中。

這位老師,不僅要承受病情的變化,還面臨了校方無情的判決。被認定為「不適任教」的理由,將他推向了失業的邊緣,唯有透過縣府陳情,才得以保住他引以為豪的教職。然而,這卻無法恢復他在學校中失去的尊嚴。同事們異樣的眼光像無形的枷鎖,每天壓迫著他,讓他逐漸失去對工作的熱情,甚至放棄了曾經夢想的研究所學位。

更讓他感到痛心的,是當他勇敢地對主治精神科醫師表達內心困境時,卻發現醫師不僅缺乏應有的同理心,反而在病歷上加入了許多帶有偏見的註解。每次只有短短十幾分鐘的診療,卻被報告為健保給付的「深度精神治療」,這些事實在他申請查看病歷之前,他完全不知情。這種被操控和忽視的經歷,讓他深刻感受到精神科醫師的權力,如何可以輕易地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樣的「精神失常」標籤成了他無法擺脫的陰影,困擾著他生活中的每一刻。


因喝醉、心臟手術竟遭關進精神病院?

張老師的故事只是眾多個案中其中一位。在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的通報專線上,來自全台各地的受害者紛紛訴說他們的遭遇。像是台北士林的一名女性,僅因醉酒被強制送醫,結果被無理拘留了長達五週,這段不自由的日子成了她生命中難以抹去的傷痕。高雄鳳山的張先生則在術(心臟外科)後,因為希望留院觀察竟然被強制送進精神病院的隔離室,經歷了14小時的恐懼與壓制,還被貼上「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標籤。那個時刻,他的恐懼不僅來自於身體的病痛,還來自於面對權力的無力感。

9月間,高雄又傳來另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一名女子在自家頂樓宣洩情緒,結果卻被強制送醫,無法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她被裁定必須住院30天,儘管她行使了提審權,試圖為自己爭取公平對待,但這一切最終也無法改變強制住院的現實。那道醫療的枷鎖,令她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這些受害者的共通點是:他們根本不符合精神衛生法所規定的強制就醫條件,卻在毫無監督的情況下,遭遇了精神科醫師濫用的權力。他們被剝奪了人生自由,強迫接受令人恐懼的治療,那些治療非但沒有讓他們的身心健康獲得改善,反而在無盡的強制過程中,使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破碎。而上述故事還只是冰山一角。

這些故事,無不揭示著一個殘酷的現實:當精神健康的界線被權力模糊時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陷入無法掙脫的痛苦深淵。這不僅是身心的創傷,更是一種深刻的人權侵害,而每一個被侵犯的生命,都是社會不可忽視的呼聲。

在這痛苦的歷程中,他們決定不再沉默,希望透過自身的遭遇喚醒社會大眾的關注。中華公民人權協會在他最絕望的時刻伸出援手,提供通報專線、志工關懷、專業輔導團隊,讓他的聲音得以被聽見。在本會協助他進行憲法法庭的釋憲,期望透過法律的力量來保障每一個人的平等權利,他再次感到有希望與曙光。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精神健康不該被忽視,也不該被輕視。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從健康到受困於標籤,而這場戰鬥不應該由他們獨自面對。透過他們勇敢分享,希望社會能變得更加包容與理解,不讓任何人因為疾病而失去尊嚴與夢想。




CCHR具體行動,為他們伸張正義

raw-image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CCHR)自今年起,分別於4月份於高雄巨蛋戶外廣場、6月台中國際展覽館、8月台北西門紅樓、9月台中國際展覽館,舉辦四場次的全球「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巡迴展覽,為民眾帶來保護自己的資訊與知識,共計13,653人次參觀,並獲得民眾及社會各界領袖好評。

  •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董事長林志嘉,接到邀請卡後主動表示想要參加活動,並同意剪綵。參加後對於這個活動表達非常認同,並表示期望我們繼續努力加油。也同意CCHR未來到他的辦公室討論合作方案。
  • 全國家長聯盟理事 陳政賢表示,座談會非常有意義,並建議增加討論過動症處理的具體方式,避免孩子過早依賴藥物或被貼上標籤。他期待能邀請協會進行家長、孩子、老師和專家共同參與的研討會。
  •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督學 劉耿江提到,他對CCHR的精神健康倡議表示認同,並願意提供更多協助,尤其是在未來的公關訪問安排上。
  • 台中市慎齋國小教務主任 蔡秀珠對精神科藥物的揭露感到震驚,表示原以為這些藥物是用來幫助病患,但展覽的內容顯示了相反的現實。
  • 中華醫藥本草保健營養協會執行長 翁政宏對精神科藥物對生命的傷害感到憤怒,並支持協會在揭露真相方面的努力,表示他會將協會的資訊傳播給他的4000多位追隨者。
  • 台中市微笑社區復健中心負責人 陳映呈社工師曾在衛生局心理衛生中心工作,對協會的理念深感認同,並表示精神科醫療常為經濟利益驅使,導致病患長期受困於醫院。她希望能協助推動更人道的精神健康服務。
  • 中華民國柯尼卡攝影學會會長黃仁德:「在這次CCHR國際巡迴展於台北西門紅樓的盛大開幕中,我有幸受邀參與並深入了解到許多醫療行為的隱秘面貌,這些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鮮少有機會接觸到的。展覽不僅提供了一個展示和正確資訊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當前許多人對於醫療政策感到無所適從的現狀,特別是在強制就醫等過時立法方面的爭議。透過這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對於這些政策進行檢討和改進的迫切性,並對政府提出呼籲,希望我國能夠重視並廢除這些不合時宜的法律規定。這不僅是對個體權益的尊重,也是社會進步的象徵。」
raw-image

高雄場成果報導 https://vocus.cc/article/6633948afd89780001025772

台中場成果報導 https://vocus.cc/article/667f5960fd8978000171aaf6

台北場宣傳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69f3f5afd8978000123a6c2


束與解座談會——解套強制就醫的無語處境

「照亮暗處的光——束與解」,期盼從理解這些在身心醫療領域中遭到壓迫、迫害的人們,他們是弱勢中的弱勢,遭到現今醫療制度及法令,約束與壓得喘不過氣的人,期盼透過集結專家,從立法與政策走向,提供解方與解套方式,以確保人權真的得到保障。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清秀,他認為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的報告,應該提供給精神病患更多的選擇而不只是藥物治療,像是中醫療法或者是宗教哲學。同時應該要維護精神病患的通訊權,以便讓他可以避免因為被強制就醫而被剝奪財產。

社會心理學家詹昭能教授分享,他認為一個精神病患的情緒跟情況不應該被解讀為只是一種心理失調或疾病,因為社會環境、人際關係都可能會造成一個人有情緒上的困擾。

精神科護理師背景的廖子瑩分享,在台灣精神病院當中確實仍存在著強制就醫以及約束壓制的做法,目的是希望可以控制情緒異常的嚴重病患。但確實可能會對病人造成一些人權上的侵犯。她認為大多數的精神科護理師是處於暴力的風險之中,應該要從制度檢討,如何確保護理人員安全下,又可以對病人更有人權的對待,這是未來可以一起面對的問題。

台北地檢署劉承武檢察官指出,精神衛生法應保障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包括超過24小時的拘禁須立即通知家屬並提供提審機會。他強調法院在守護人權上的重要角色,並呼籲應更謹慎地診斷精神疾病,避免過度依賴藥物,並考慮中醫治療方式。此外,劉檢察官關注藥物對大腦的長期影響,並強調協會應持續以人道精神推動人權。

東湖扶輪社社長趙國鈞表示: 對強制就醫和過度用藥的現象感到震驚,認為應明確區分症狀與疾病,避免對病人的尊嚴造成威脅。他建議探索中西醫結合的替代療法,並分享朋友因精神健康問題導致家庭痛苦的經歷。趙社長同時呼籲更多人支持協會並參與精神健康的宣導活動。


台灣兒童自殺通報成長10倍,如何接住這些寶貴生命?

raw-image

根據衛福部今年發布的統計數據,自殺已經成為6到12歲學齡兒童死因排行的第六名,且10年來14歲以下自殺通報量上升近10倍。根據台灣好鄰居協會與台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的調查,高達13.8%的兒童曾經考慮過自殺。過去幾年,台灣社會陸續發生了數起與兒童自殺相關的悲劇性事件,其中包括今年某國小一名六年級女童不幸從校內墜樓身亡的案件,該事件仍在調查中。近來報導的自殺風險,也讓許多家長重新思考治療過動兒藥物的安全性。這些事件與數據突顯了兒童精神健康議題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應更關注這些孩童的需求與挑戰。

台中市學前教育協會理事長 蔡沛華,分享「從標籤到天賦:改變對過動兒的看法」

談論如何打破對過動兒的負面標籤,挖掘他們的潛能,促進正向教育。

雲林科技大學工管系副教授 林怡君分享「不被兒童行為綁架,13項父母自助表讓你超前部署」,提供父母自助檢查的檢測表,讓家長穩定安心,透過生活層面如營養、飲食、睡眠、生理需求與學習障礙等不同情況來解構特教兒的處境。

國立中正大學兼任講師 林妙香分享「『擁抱差異,以愛為名』陪伴兒少溝通實務技巧」,提出由於「資料不足」以及「資料錯誤」,會造就家長、教師與兒童三者不同關係的互動與問題,並提供許多實務的溝通技巧,講座大受好評。

社會上因精神健康問題而引發的攻擊和治安事件也越來越多。這一趨勢反映了當今社會中精神健康議題的重要性。此次座談會將為家長、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士提供具體的行動策略,以應對這些挑戰。

全國家長聯盟理事陳政賢提到自己也是國小的家長會會長,校內11個班級,就有13位被鑑定為特教生,有狀況但沒有被鑑定的也佔多數。在思考如何幫助這些學生的同時認識了協會,瞭解到可以從教育及13項 #父母自助檢查表 著手,協助家長和孩子減輕困擾和改善問題。希望協會未來可以跟家長聯盟和學校,三方一起討論去改善現況。

高雄市家長聯盟總召洪志和則引用用故事來分享,有位媽媽擔心孩子呈現的狀況為過動兒,評量出來卻有高智商的現象,代表高智商可能會所呈現所謂的行為指標,會被誤以為是特殊兒童或問題孩子,但時間卻證實了這名孩子不僅負有天賦,但往往卻容易因為被貼上標籤而被抑制或掩蓋。


志工培力,培育更多關懷愛心對有需求的人伸出援手

志工培訓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志工深入了解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的使命、精神衛生法相關議題、以及如何以人道關懷方式支持受影響群體。培訓旨在強化志工的知識基礎與實際技能,使他們能夠有效地參與活動、提供協助,並成為精神健康改革和人權推動的積極力量。

自112年10月起開辦至今,已辦理12梯次,於台北、台中、高雄開辦,超過200位各行各業的人士參與,當中有大學教授中醫師急診重症護理長精神科護理長社工藥師教師及企業家等志工夥伴投入。

培訓核心內容包括:

  • 法律與政策知識:理解精神衛生法及其對病患權益的影響,並學習如何在合法框架下協助個案。
  • 人權與人道精神:培養志工的人權意識,強調人道關懷和反對標籤化的精神。
  • 溝通與支持技巧:訓練志工有效傾聽、同理心與溝通技能,以便在關懷個案時提供實質的心理支持。
  • 自我照顧與團隊合作:培養志工在幫助他人時,如何保護自己身心健康,以及在團隊中協同合作的能力。

經過培訓的志工不僅能夠更有信心和能力參與協會的活動,還能有效地支援精神病友及其家屬。他們能成為推動社會關注精神健康議題的橋樑,促進社會大眾對於精神疾病、法律改革和人權的正確認知,進而產生長遠的社會影響。


媒體肯定與報導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投入反對「對孩子貼精神疾病標籤」、「反對藥害兒童」、「反對非自願強制醫療」等行動獲得公視、華視、聯合報、人間衛視等優質媒體報導。

調查:疑過動兒轉診 逾8成被確診建議用藥 20161105 公視晚間新聞

2015.11.21 聯合報:過動藥遭濫用?副作用影響兒童

小孩子活潑好動相當正常,不過部分家長可能會擔心小朋友過動,甚至求助醫師,根據國內公民人權協會調查台灣5-9歲的過動症患者多達82%,被開藥服用抗過動的藥物利他能,但60%出現副作用包括食慾差、負面情緒甚至想輕生,也讓許多患者的家長站出來呼籲,有過動兒的家庭別濫用藥物

2019.05.15【港都新聞】精神病症不只服藥 人權特展認識傾聽

2024/04 佛光山人間衛視-「身心科就診人數多 這場展覽探討不人道治療」




成為點亮希望的光(贊助支持)

raw-image

五十多年來,CCHR促成超過180項法案和300則FDA藥物警語,保障了被強制帶走或治療的成人及兒童受到人權與憲法保護。在美國加州、密西根州等,已明令禁止對兒童或青少年施予電擊療法及強迫使用身心科藥物。我們期盼這些保障也可落實於台灣這座寶島上。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特別書記 Erica-Irene Daes曾說:

「CCHR一直都在改革心理健康領域,並保障世界人權宣言中所宣稱的個人權利,CCHR一直以來肩負著世界上許多重大改革。」

作為非營利人權監督機構,CCHR仰賴社會大眾的捐款來執行任務,以保護公民及兒少免於受到不當心理健康治療,請支持我們保障人權。

請點選本會專屬線上捐款網站https://cchr.oen.tw/),須請您註冊加入線上會員,提供您更好的使用經驗。您的每一筆捐款,本會將開立捐款收據,請詳細填寫您的個人基本資料,本會將保密您的個人資料。若您在捐款過程中有任何問題,請來電(07)722-8011 謝謝您。


相關連結

Official https://www.cchr.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chrtaiwan

Blog https://vocus.cc/salon/cchrtaiw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近來發生的多起兒童虐待與性騷擾案件,並反映了社會安全網的缺失。兩個具體個案,一名女童因家庭問題和精神科治療而面臨生命危機,另一名男童在接受治療時遭到性騷擾。文章質疑當前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對於弱勢兒童的保護是否足夠,呼籲大家加入CCHR共同推動改善。希望藉此喚起社會關注,保障兒童的安全與人權。
2024年7月8日,臺中宏恩醫院龍安分院遭報導虐待病患、院內性侵、詐領保費。隨後發現楊姓受刑人有家暴歷史,引發眾多疑點。理事長率領幹部拜會社工主任左祖順,提供第一手資訊。左主任指出事件背後的故事,呼籲尊重病患人權。本會希望透過司法早日釐清案情。並提供受害通報專線,歡迎與本會合作。
西門紅樓是臺北萬華的歷史建築,將舉辦源自洛杉磯的精神病學展覽。提供了40年的調查和研究,涵蓋精神病學、優生學、精神外科與電擊療法等主題。本文討論精神科醫學的歷史,獲得了大量觀眾回饋。專家免費公益講座也將提供獨特觀點。更多活動詳情,可上網報名參加,或至現場領取門票。
臺中展覽館舉行精神病學巡迴展活動,吸引5,134名民眾入場,得到社會大眾及職業人士的肯定與支持。活動內容包含公益講座和專家演講,以及民眾觀展回饋。該活動受到不同行業的重視,也受到媒體報導。
白色巨塔形象崩壞?性侵、毆打、詐欺通通來?是醫院還是詐騙集團?
本文探討近來發生的多起兒童虐待與性騷擾案件,並反映了社會安全網的缺失。兩個具體個案,一名女童因家庭問題和精神科治療而面臨生命危機,另一名男童在接受治療時遭到性騷擾。文章質疑當前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對於弱勢兒童的保護是否足夠,呼籲大家加入CCHR共同推動改善。希望藉此喚起社會關注,保障兒童的安全與人權。
2024年7月8日,臺中宏恩醫院龍安分院遭報導虐待病患、院內性侵、詐領保費。隨後發現楊姓受刑人有家暴歷史,引發眾多疑點。理事長率領幹部拜會社工主任左祖順,提供第一手資訊。左主任指出事件背後的故事,呼籲尊重病患人權。本會希望透過司法早日釐清案情。並提供受害通報專線,歡迎與本會合作。
西門紅樓是臺北萬華的歷史建築,將舉辦源自洛杉磯的精神病學展覽。提供了40年的調查和研究,涵蓋精神病學、優生學、精神外科與電擊療法等主題。本文討論精神科醫學的歷史,獲得了大量觀眾回饋。專家免費公益講座也將提供獨特觀點。更多活動詳情,可上網報名參加,或至現場領取門票。
臺中展覽館舉行精神病學巡迴展活動,吸引5,134名民眾入場,得到社會大眾及職業人士的肯定與支持。活動內容包含公益講座和專家演講,以及民眾觀展回饋。該活動受到不同行業的重視,也受到媒體報導。
白色巨塔形象崩壞?性侵、毆打、詐欺通通來?是醫院還是詐騙集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憂鬱的青少年生活的文章,內容描述了一位青少年被診斷患有憂鬱症後的生活狀況,藥物治療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家庭、學校和人際關係中的困境。文章最後透露了作者內心最深的痛苦和無助。整篇文章充滿了憂鬱的情感和絕望的描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憂鬱症患者如何在痛苦中尋找到自癒的力量。她在生活中遭受種種痛苦,但一位小朋友的純真童語卻對她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溫暖和鼓勵。這篇文章對憂鬱症患者和周遭的人都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面對精神困擾時的心路歷程,藉由韓國漫畫改編的故事,呈現了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影響。文章探討了心理健康被忽略的現象,並提出了善待自己、尋求幫助的觀點。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