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特別追求藝術創作,也沒有想過成為創作者。只是我進到了藝術學院,開始去理解、試想如何回答眼前的問題。我只是去回應生活中來到我面前的事物。
The Design Museum在倫敦的這檔特展《Enzo Mari curated by Hans Ulrich Obrist with Francesca Giacomelli》比預期的還要精彩,內容涵蓋了Enzo Mari如何藉由自己設計師的身份與工作來達到社會實踐的目的,以及他個人背後的思考與觀點。比起空想,更是實踐家。Enzo Mari很重視親手去做,他認為工作除了是勞動以外,可以被賦予第二層意義,況且工作可能是人類生命中除了睡覺之外不得已得花上最多時間的事上了。他曾投入左派團體,作為一名左翼政治思想者,他譴責徒有想法卻與現實社會脫節的知識分子,同時欲解放中產階級人士的意識形態,並且致力於改善產品製造廠員工的生活品質,真的要說他活像個馬克思的轉世代言人了。說到馬克思就要提到Enzo Mari曾經出席第38屆的威尼斯雙年展,他在看起來不過是好幾排整齊的展櫃上,擺滿造型簡約且形狀類似的抽象雕塑,但實際上這些雕塑品都只是整個作品的一份子,把它們全部組裝起來就會得到一把錘子加鐮刀的大型雕塑喔(舉起人民的鐵鎚?!)
在那個逐步工業化的年代,如同那時所有的創作者,他也利用塑膠等新科技材質來製作產品,然而他對量產和製造傢俱的理念,堅持保有高品質、耐用的特性,而不是速食消費。他先是設計了一款有各樣輔助零件的檯燈燈具組,讓使用者能夠依需求組合出78種可能性,後來持續發起設計革命《Proposal of self-design》,設計出零件能以各種不同方式接合的桌椅、床板等,同樣是把使用者納入設計的一環,鼓勵並賦權一般大眾DIY屬於自己的傢俱。當然還是有滑鐵盧的時候,但Enzo Mari懂得從失敗中汲取經驗。他曾經為公司發行了一張組裝輕便的沙發床,並且將價格訂得很便宜、讓人沒有負擔,結果卻銷售的很差,原因是當下時代的觀念正在轉換,民眾相信好東西也應有相等的高價,設計要考量的東西還包含著理解目標群眾的行為心理,甚至要隨著時間日益更新知識與見解。
Enzo Mari作為俱有影響力的設計師,除了工業設計之外,創作更涉及平面書籍與海報設計,他甚至還是許多義大利人的童年——因緣際會下設計出極度熱銷的繪本與積木玩具,讓兒童在早年藉由潛移默化接觸設計理念如形狀(form)、顏色等之間的關係。(某方面可以說是他在有了小孩之後發現並看不下去當時市場的美感,沒關係那我自己做的概念)。Enzo Mari常常在想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什麼東西是他自己在做設計時最想要呈現的第一順位。有太多的選擇、覺得所有東西都很重要,那其實就是還不知道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人生跟設計一樣有(視覺)優先順序,需要去蕪存菁,對我這種過度使用頭腦的人來說,所有事情還是先做了才知道接下來怎麼辦吧。在展覽的最後放的一段約一分鐘的影片,Enzo Mari對著鏡頭點煙並吐出短短的哲思問句:「我不知道,試著想像神的存在,你會想要祂是什麼樣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