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習慣體現了你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是小歐Austin,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這禮拜一剛從綠島回來,回來之後就開始趕各種工作,雖然內心其實還是有些擔憂跟焦慮,覺得自己事情處理不完,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都是蠻從容在面對這些事情的,主要其實是信任自己不管怎樣,都還是會完成,那也確實目前為止,都還是可以做到我規畫好的事情,即便過程可能會有點DELAY,但最後都還是能順利完成,有點像是說人真的是被逼出來的,但這也不是說這麼的值得驕傲啦,因為只要時間一趕,有時候品質就會很難講,凸槌的機率也會比較高,那除了自信之外,我覺得從容的另一個點應該算是比較會去照顧自己當下的感受,當然還是會有些評估標準,像這禮拜要更新的集數,本來是想說昨天來錄,但昨天回公司上班有比較多瑣碎的事情要處理,下班整個已經累翻,最後果斷放棄,加上剛好被禮拜四的國慶日救援,評估一下應該還來得及,就蠻勇敢地給他往後延下去,但至於剪輯的案子,因為跟別人的工作有關,就比較不希望耽誤別人,所以還是準時甚至提前去把他們完成了。


所以整體來說,應該算是帶有一點壓力,但都還Handle的住,就這樣被拉著往前走,另外也覺得蠻開心的,這周假日應該是可以稍微放鬆了,步調也可以慢下來,我自己是慢期待繼續把日常的一些習慣再拉回來,畢竟接下年底還要再去跑台北馬,眼睛一晃也只剩下8個禮拜了,本來預期自己是從8月中會開始跑,然後有計畫地訓練,但說來慚愧,實際上到現在也只有練大概6.7次的跑步,這也完全應證之前在書上看到的,人對於未來決策真的有過度自信,屢試不爽,像是投資計畫啊、閱讀計畫、英文目標啊等等,那我自己也是這樣,只要那個目標設定的時間越長,你就越難準確地完成,而且過程中如果有一兩次沒達標,也可能會陷入那個自責地循環,最後開始習得無助感,覺得自己好像就是很糟糕的人,逐漸變成不想面對,反而離那個目標更遙遠,也可能會打擊自己的信心。


如果要調整的話,我覺得可以分兩個方向,這兩個作法也是我實際做過,並且也都執行得還不錯的,也算是一個提醒啦,就發現自己還是比較適合做短期目標,長期規劃的失誤率會比較高,後來我自己都是把他們拆成,日常習慣或者是列出一個小小的短期目標,比如為期2–3個月的時間內去辦到一件事情,去年設定的目標比如說10週的跑步計畫、1個月的考試目標,這種短期具體的目標,因為要維持的時間不長,我覺得蠻適合我這種突然一股腦熱,或者是臨時有件事情需要完成的,那段時間你只要專注在可能每週的時間要怎麼運用。


另外就是蠻常在節目裡面提到的日常習慣,這個也跟我相當喜歡的一本暢銷書「原子習慣」有關,在原子習慣裡面她雖然給了很多具體的方法,包含怎麼養成好習慣、戒掉壞習慣,但他在精神層面上呈現的也是在說,其實日常習慣這件事情他幾乎等同於我們想要怎麼生活,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而這個什麼樣子,並不是說我們要變成一個政治人物或是要當一個厲害的人,他既不那麼抽象,但又不那麼具體,他有點像是你個人的生活宗旨,比如說我想要當一個有智慧又幽默的人,並且我想要當一個健康的人,所以我的日常規劃就包含了閱讀、健身、運動、定期旅遊、看電影等等,另外我也蠻喜歡音樂、唱歌,執行這些事情都能讓我為我想要成為的人更靠近一些,換句話說,也可以把它變成說,如果我內心有想要成為的人,那這個人的特質是什麼,而做什麼事情可以擁有這些特質,他會回到身分認同的問題,而要怎麼改變身分認同,就必須倚靠我們實際的行為,所以有點像是認知加上行為互相影響,而這個過程不可能一次就能辦到,所以你要能夠維持,而維持的關鍵之一,是我們執行的次數,在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面也有提到,其實要真的去建立或是維持一個習慣,重要的是你的頻率,比如說一個禮拜裡面你去跑3次步,每次都大概跑個3公里,維持一個月,會比起你一個月只去跑一次,然後一次就跑36公里,還更容易維持,而一旦你完成的次數越多,就會不斷加強你的認知,認知又會回頭去影響你的行為,一旦成為你的習慣、特質,生活周遭就會充斥越來越多這些事情,有點像是演算法的概念。


好,所以總結來說,我覺得按照我對自己的了解,接下來的規劃,都還是會持續地去問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那這個答案也不用到多遠大,只要挑選妳喜歡的個人特質,甚至觀察你喜歡的人有什麼特質,然後不再去羨慕別人的,練習培養自己擁有那個特質,包含泡在那個環境、做一些相關的事情,然後讓自己可以定期的去參與這些事情,所謂的定期可能就會像是一週裡面花多少時間,就算少也沒關係,只要是自己可以負荷並且能夠持續下去的就好,那如果遇到大任務,比如說接下來我還會有兩場講座、跟兩個主持工作,就先去分解,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做些什麼事情,把它拆解成真正可以執行,而且具體的任務,然後替他們規畫需要用上的時間,比如說講座就必須要對主題進行探索、撰寫講稿、ppt製作等等,每一項都還可以再細分,然後放到我習慣做的週規劃上,每項任務大概花30分鐘左右去做就好,有點像是在拼拼圖,在終極目標來臨之前,留一點餘韻去做,最後再將它們統整起來。講了這麼多,我覺得關鍵一樣,在於讓自己不要感到過度壓力,並且做這件事情不會讓你不舒服到會想要停止,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已經開始做下去之後,做了一段時間開始覺得有點厭煩,那就主動休息一下,就記得重點在於持續就好。


好,那最後還是稍微分享一下這次綠島行,這趟其實回來是挺疲累的,雖然綠島真的是一個蠻漂亮的地方,但花費上比我想像得還要貴一些,再來就是這次去有一個任務是要參加綠島馬拉松,所以就跟了阿貞還有一個朋友去,但這種行程其實就是蠻需要考量夥伴是誰,這趟去玩整個社交能量又歸零,甚至快到負的那端,已經很久沒有這種感受了,那當然也不是說人家不好,可能就是價值觀還有相處的那個TONE調不一樣,所以就還是要稍微ㄍㄧㄥ依下去SOCIAL,不過也還是有些很爽的地方,比如某天晚上吃燒烤的時候,認識一個蠻有趣的小哥,大家就在那邊邊唱卡拉oK,烤肉店的卡拉OK就是那種比較LOCAL的,放一個螢幕跟麥克風給大家去自助點歌,整個過程就玩得蠻開心的,結束後也有在去續攤,算是一個蠻誠懇的朋友,加上又是同鄉,都是三重人,這應該算是整個旅程印象蠻深刻的一段記憶,其他就是因為社交能量歸零了,這幾天真的是慢慢的在讓自己恢復,但這樣的一次經驗其實也更加認識自己,就知道說可能怎麼樣的朋友比較適合自己,那如果逼不得已的時候有沒有一些相對的應對方法,至少讓自己不要這麼耗能,因為我發現自己還是會想要當一個好人,可能去配合或是盡力傾聽,但不是每個人敏感度都足夠,或是說具備讀空氣的能力,這種時候就很尷尬,即便你是在句點他,他還是會繼續尬撩下去,像這種情況的話可能就要在更加直接依些,主要還是讓自己舒服為主,算是一個蠻深刻的體悟吧,舊如果再讓我選一次的話,應該會考慮自己的狀態更多,而不是去考量整個局面。


但還是有些意外的收穫啦,比如說回來之後就有跟阿貞促膝長談,因為沒有一起經歷過這樣子的事情,所以就可以去分享,那也很開心說我們兩個的價值觀互相交換後,越來越能達到平衡,我也可以去感受自己的情緒,在不舒服都不要輕易認為對方應該要去無線接收,但當對方願意陪伴願意給你依些情緒價值的時候,就是大力感謝,所以真的是蠻謝謝阿貞。


大致分享一下自己規劃跟執行目標的方向,希望大家在追求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路上,都還是能夠持續地反覆確認,不管是你要去的方向,或是你此時此刻的狀態,我們這輩子只有一次機會,但時間不長不短,你永遠都能不斷地去嘗試、修正,最後越來越貼近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人物日記
6會員
34內容數
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值得分享的事情, 也相信最重要的事情是可以越來越貼近自己, 找回人生的主導權。 有一個Podcast節目<小人物日記>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小人物日記/id1659844101
小人物日記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小歐Austin分享近期康復歷程、越來越能自處的心路歷程,以及從閱讀《低成本生活》和《你想為誰賺錢》兩本書中獲得的啟發。他提到能自處並非消極,而是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和精力,並透過覺察自身需求來過濾外界的幹擾,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5/03/29
小歐Austin分享近期康復歷程、越來越能自處的心路歷程,以及從閱讀《低成本生活》和《你想為誰賺錢》兩本書中獲得的啟發。他提到能自處並非消極,而是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和精力,並透過覺察自身需求來過濾外界的幹擾,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025/03/29
本集小人物日記,小歐Austin分享了近期忙碌的生活點滴,以及與家人出遊、參加國道馬拉鬆的經驗。他坦然面對自己不擅長社交的個性,並在馬拉鬆過程中體悟到「人生就像馬拉鬆」的真諦,學習放下競爭、接納自我,並更認識自己的身體與心態。
2025/03/29
本集小人物日記,小歐Austin分享了近期忙碌的生活點滴,以及與家人出遊、參加國道馬拉鬆的經驗。他坦然面對自己不擅長社交的個性,並在馬拉鬆過程中體悟到「人生就像馬拉鬆」的真諦,學習放下競爭、接納自我,並更認識自己的身體與心態。
2025/03/29
小人物日記EP113:分享感冒經歷、Podcast心得修正、12週完成一年工作讀書心得、日本東京自由行體驗(包含山形縣銀山溫泉、大內宿),以及對日本服務業的觀察與感想。
2025/03/29
小人物日記EP113:分享感冒經歷、Podcast心得修正、12週完成一年工作讀書心得、日本東京自由行體驗(包含山形縣銀山溫泉、大內宿),以及對日本服務業的觀察與感想。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集Podcast談論小歐Austin在12月忙碌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與體悟,包含工作進度管理、人際關係、以及自我情緒調適。他分享透過療癒課程與閱讀《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的心得,學習到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接納自己的不足、並放下過度追求完美的心態。
Thumbnail
本集Podcast談論小歐Austin在12月忙碌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與體悟,包含工作進度管理、人際關係、以及自我情緒調適。他分享透過療癒課程與閱讀《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的心得,學習到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接納自己的不足、並放下過度追求完美的心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透過練習「款待自己」,從過去的過度努力和憂鬱症狀,到現在將自我照顧融入日常生活的轉變歷程。作者強調友善的人際連結和他人支持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有意識地將款待自己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如何透過練習「款待自己」,從過去的過度努力和憂鬱症狀,到現在將自我照顧融入日常生活的轉變歷程。作者強調友善的人際連結和他人支持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有意識地將款待自己納入日常生活中,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小歐Austin分享了他在工作中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處理內部溝通的困境。面對同事的指責與壓力,他反思了自己在行政流程中的角色,並探討了溝通、責任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藉此經驗,他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理解與應對能力,並強調面對挑戰時保持客觀和尋求解決方案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小歐Austin分享了他在工作中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處理內部溝通的困境。面對同事的指責與壓力,他反思了自己在行政流程中的角色,並探討了溝通、責任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藉此經驗,他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理解與應對能力,並強調面對挑戰時保持客觀和尋求解決方案的重要性。
Thumbnail
哈囉~我是小歐Austin,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這禮拜的生活真的是被假日給滋潤到,已經很久沒有那種完全放鬆的爽感了,那這幾天加上國慶日,四天放了三天假,整個如獲甘霖,該完成的工作也有順利完成,該出的門也都有出到,不過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勞碌命,社畜的特質整個刻在基因裡面,即便在放假,還是會擔心說自己是
Thumbnail
哈囉~我是小歐Austin,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這禮拜的生活真的是被假日給滋潤到,已經很久沒有那種完全放鬆的爽感了,那這幾天加上國慶日,四天放了三天假,整個如獲甘霖,該完成的工作也有順利完成,該出的門也都有出到,不過我覺得自己還算是勞碌命,社畜的特質整個刻在基因裡面,即便在放假,還是會擔心說自己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小歐Austin分享了他近期從綠島回來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規劃與反思。他提到透過短期目標和日常習慣的培養來減少焦慮,並強調自我關照與面對壓力的重要性。與朋友的交流與分享也讓他更瞭解自己的需求,找回生活的主導權。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小歐Austin分享了他近期從綠島回來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規劃與反思。他提到透過短期目標和日常習慣的培養來減少焦慮,並強調自我關照與面對壓力的重要性。與朋友的交流與分享也讓他更瞭解自己的需求,找回生活的主導權。
Thumbnail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 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有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 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會有不同的面貌
Thumbnail
習慣性焦慮,容易讓人陷入自我內耗,如何緩解大腦的無用轉動呢? 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Thumbnail
習慣性焦慮,容易讓人陷入自我內耗,如何緩解大腦的無用轉動呢? 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Thumbnail
平靜,快樂和喜悅,有辦法成為日常習慣?與其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如說,我希望這可以成為答案。 以前會以為,汲汲營營度日子,是一種代表自己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可是這樣吊詭的反饋是,生活並沒有相對應的踏實感,相對衍生的是一種對自我不夠肯定的追逐感。幫忙身邊的人,滿足他們的需求之後,自己是累透惹。 也因為
Thumbnail
平靜,快樂和喜悅,有辦法成為日常習慣?與其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如說,我希望這可以成為答案。 以前會以為,汲汲營營度日子,是一種代表自己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可是這樣吊詭的反饋是,生活並沒有相對應的踏實感,相對衍生的是一種對自我不夠肯定的追逐感。幫忙身邊的人,滿足他們的需求之後,自己是累透惹。 也因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