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小人物日記EP113
哈囉~歡迎收聽小人物日記,我是小歐Austin,大家最近過得好嗎? 經過了一個禮拜的時間,感冒的症狀應該算是接近尾聲了,其實我這樣回頭想一直覺得自己蠻有可能是再次確診covid,整個感冒的歷程大智的模樣就是第一天第二天整個人無力、疲勞。但咳嗽什麼的都還好,後來去看第一次醫生,跟醫生講了一下我的狀況,他是一個蠻老的老診所然後看的也是一個老醫生,但因為看大家評價好像不錯就去看了,看的時候醫生就稍微看了一下問了一些問題,之後就問我說他開藥會讓我精神好一點,這樣可以嗎?我聽了之後當然是二話不說同意,結果當天吃完第一包藥之後,馬上精神就好起來了,而且是極好,疲勞感都消失了,他總共才開3顆藥給我,但吃下去真的是蠻有感的,不過到了第三天左右,因為我忘記帶藥出門,一整天都沒吃,加上剛好回雲林一趟,整個疲勞感又慢慢上來,開始慢慢變成流鼻水、咳嗽,那個喉嚨就莫名會癢起來,那最近幾天的時間大概就是平常小咳,可是到了晚上睡覺就變成必咳,後面我已經絕望到對著空氣喊說,我沒有要睡覺,怕被我的喉嚨聽到,因為我真的是在快要睡著的那一瞬間,喉嚨就會一股刺感,然後就養起來,狂咳猛咳,啊不然就是睡一睡咳醒,整個體驗真的是蠻崩潰的,那回想這個感覺其實跟之前確診covid一樣,我總共確診2次,這次是沒有特別去驗,因為也沒啥意思了,就是哪裡有症狀治哪裡,那也幸好這次有看醫生,因為我過往其實都不太習慣看醫生,有不舒服的症狀通常是兩天內會好,只是這次第一時間就覺得不太對勁,最後也真的拖了一個禮拜了,都還沒完全康復,所以大家如果接下來出國或是去一些人比較多的地方玩的,可能就還是要隨身噴一下酒精、洗個手,不然接下來春天應該也算是病毒好發期。
好,那在這邊要先稍微補充一下上級的資訊,上一集我們再聊紀錄片臨演人生的心得,裡面補充的一些資料我有說錯,電影的製作應該是由辣四喜影像工作室製作出品,牽猴子是宣傳發行,兩個還是有些差異,也幸好Emma有來提醒,還蠻不好意思的,想說幫人家推廣一下,欸結果講錯公司,但希望大家不要見怪,仍然不影響這是一部好作品,如果你在這個連假已經有看到了,那恭喜你,應該對你的人生、職涯發展跟規劃有一點啟發,因為我自己最近也是在重新設定短中長期的目標,之前跟大家分享說我一直以來都有在做週規劃的習慣,那最近終於拜讀了一本經典工具書,叫做12週做完一年工作,沒意外的話之後應該會在讀書夜跟大家詳談,總之這本書我目前讀起來是覺得還不錯,因為他本身就是我可能熟悉的領域,加上他說的週規劃的方式,是我已經奉行兩年多的策略,所以沒有到太大的思維轉換或是陣痛期,不過也因為這樣所以我自己是比較保守甚至帶有一點點批判來看這本書,怕自己一股腦地覺得裡面的東西就是最棒的,目前看起來雖然大致理念可以認同,不過作法上我覺得他有些地方倒是有一點點含糊,像是他強調由上而下的執行方式,比如你要先有個願景,五年、三年目標,再來去做你的12週目標,然後擬訂策略,把他們帶進你的週規劃裡頭,邊做邊執行追蹤。有點像事先規劃好再出發的邏輯,我覺得乍聽之下是沒什麼問題,但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對於人生願景的篇幅有點太少,變成幾行字之間就要我們去構思出我們的理想生活,聽起來還是有些空泛,不過換個角度想,可能這本書的重點在於如何規劃並執行策略,至於人生願景的部分雖然他非常重要,不過並不會太過度地影響你能不能去朝一個目標前進。但因為跟我的習慣還是有點不同,我應該還是會統整出我的作法,然後擷取他的精華來使用,其實他最大最大的重點應該就在於思維轉換,週規劃是一個策略,但真正的思維其實是他把一年變成12週的這個模式,也就是說你以前可能會定年度計畫,那現在你可能會設計的就是12週計畫,強調在一小段時間裡面你要完成的是最重要的事,不要過度分散,這點我就蠻認同,因為我自己也有各式各樣的目標想追求,但時間分配是真的不一定購用,假設你有3個目標,他不單純只是說啊這個時間點我有空就可以安排,還要考量頻率、精神狀況,這些都會影響你去執行一個任務或是習慣,就算真的讓你尻到滿,但你也未必能堅持下去,假設你能完成超級滿的一週,但你因此需要休息3週,那這就不是個好策略。
總結來說,我自己應該是會濃縮一下,先重新檢視一下我的理想生活藍圖,包含未來3、5年的模樣,再慢慢地往下去擴散,把它分配到12周計畫裡面去做,跟原先的差別應該是在於,更聚焦在我想要累積的成就或是目標上,而不是一次太多太龐大的去以年為單位來執行,這個就等之後有更詳細的資料整理出來,再來跟大家分享。
好,那上禮拜說想要跟大家分享這次去日本的一些體驗,因為是小弟畢生第一次出國,所以想想還算是覺得挺新鮮,除了說回來之後看到帳單出帳之外,其他體驗都還蠻不錯的,我這趟旅程6天左右的時間,主要都是在東京度過,其中有2天跟了kkday的行程跑去東北,也就是山形縣包含銀山溫泉跟大內宿這兩個地方,其他東京的景點則是包含新宿、歌舞伎町、下北澤、皇居、阿美橫町、淺草、晴空塔這些熱門觀光地,雖然都是在東京,不過其實蠻可以明顯感受每個地區給人的氛圍都不太一樣,包含人的穿著打扮、熱鬧程度有些就是很多人在逛街,有些是很多上班族,有蠻多人說東京就像台北市,我自己是覺得落差蠻大的,東京的變化再更多一些。
那這次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情分別有用餐體驗、腳踏車、泡溫泉跟逛超市,那先從後面開始娓娓道來,這個跟大家應該最切身相關,也就是伴手禮部分,日本真的有太多東西好買,尤其他們真的都超會包裝跟行銷,每個東西看起來都超好吃,有各種小點心,但我自己個人認為吃起來的口感,有蠻多都是雷同的,比如各種泥,巧克力醬或者是一些蔬菜餅乾之類的,但如果每個漂亮的東西你都買一遍,真的是會破產,但有的時候又真的很想跟朋友分享怎麼辦,向是我自己其實出去玩是不太會買東西的,但這次看到很多東西,光是看到包裝壓一個日文在家上限定兩個你少數看得懂的中文字,就覺得這個東西應該鰻厲害的,就會想要買回來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分享,這時候業務超市就是各位的好夥伴,這裡應該要下一個多拉ㄟ夢的配樂,業務超市,我再去日本的前一天惡補功課的時候就有先看到YOUTUBER分享這個地方,然後他是到處都有,所以就很期待去逛逛,不過我自己去的業務超市是比較小間的,東西就也比較少,但我還是有買幾樣零食,大概100日幣左右就可買一樣,不過後來我們去到山形縣的時候,隨意找了一間24小時營業的超市,逛得就更開心了,熟食、冷食各種飲料糖果餅乾都有,其實就是我們的家樂福的概念,但更好的是他們都有出一些小包裝,小到連口香糖這樣的東西,都可以只單買一個,1個是10日圓,我們光是在超市就逛了非常久的時間,那拿回來送朋友也都是分得開開心心,價格也不貴,算是Cp質相當高。
剛剛講了超市,接下來就要回來講,當時我們在山形縣,外面下著小雪,地上還有一些融冰,距離超市大概1.2公里左右,其實走路一定是可以的,但在市區看到很多人使用scooter,就很想體驗看看,不過SCOOTER他必須要用電話認證,所以如果你是換網卡的,就沒辦法在這一趟旅程使用,建議大家可以在去之前先把這個APP給安裝註冊,去得時候看到就可以接,不用駕照也可以使用,但就是記得遵守當地的一些交通規則,包含靠左邊騎,然後不是每個人行道都可以騎。我自己是下載了一個腳踏車app叫做ecobike,其實就跟goshare是一樣的東西,在山形縣使用的時候站點非常多,我住的飯店旁邊剛好就有,註冊也不困難,租借更簡單,掃描之後她讀取玩你就借走了,幾乎沒遇到什麼障礙,有趣的是他們是電輔車,所以騎起來超級輕鬆,而且還有多段變速,付一個小小的電子面板,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特別設計過,我覺得相對台灣,他們的腳踏車比較不會滑,尤其我騎的地方再下雪,可是地板也沒有特別滑,如果是台灣的話你要狂閃標線跟人孔蓋、水溝,經過絕對是滑出去,騎腳踏車這個體驗真的蠻好的,我覺得出國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你貼近一個對你而言似乎熟悉,但卻又陌生的文化,能在當地騎腳踏車去逛超市,而且還不累,我覺得這個回憶真的蠻值得的。
再來就是泡溫泉的部分了,這應該剛好也是我第一次泡露天溫泉,其實是抱持著一個來都來了的心態,不然一開始其實也蠻擔心衛生跟隱私問題,可是又很想要好好體驗一下當地的泡湯文化,就硬著頭皮進去了,一進去會拿到一條毛巾,然後就可以進去脫衣服盥洗,洗澡的地方就是那種澡堂,一整排蓮蓬頭加小椅子在等著你,我覺得日本特別的地方是他們幾乎每個地方都會習慣附一個護髮乳給你,可能是因為氣候比較乾燥,所以連公共澡堂還是會付給你,洗完澡之後旁邊就有溫泉池可以泡,但我第一眼其實是直接望向戶外區,殺去大概-3度左右的戶外,過去的時候已經有個日本大哥老神在在在泡溫泉了,我就入境隨俗,若無其事地踏進去,其實內心有點緊張,畢竟是全裸真的是蠻害羞的,但進去之後還是要表現淡定,畢竟你又不可能去打擾人家、問人家,就是只能默默觀察,然後照著做,我進去的算早,所以後續陸陸續續有同團的台灣人一起進來,幾個人就在聊天,我眼角餘光看到那個大哥似乎有點不耐煩,想要安靜一點泡,但也沒有特別說什麼,泡著泡著外面就開始飄雪了,所以是一個很特別的景象,頭是冰的,但身體是熱的,可是還是很舒服,我看大家也是泡著泡著就開始放空了,而且泡完之後真的覺得全身舒暢許多,很像重新活過一樣,也是自從那天開始,我只要入住的地方有浴缸,就一定會有一個泡溫泉的行程,泡完就會覺得自己活過來,而且日本只要是室內幾乎都有暖氣,所以泡完其實身體擦一擦,也不太會冷。
那最後就是用餐體驗了,這個其實真的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我原先想說吃東西這件事情沒那麼複雜,反正都是熱門的城市,而且GOOGLE一下應該也都知道,但實際去了之後才發現說其實還是有蠻多菜單都只有日文,好一點的會放圖片,因為你GOOGLE翻譯拍照出來的效果其實都不好,翻譯出來的東西都蠻怪的,還要去瞎猜他是什麼東西,所以後來我反而很少用,所以如果沒有事先調查,吃飯也還算有預算上限的話,而且我又有選擇障礙,可能就還是會有點困擾,沒有如我想像的,隨便找一間就可以吃,能完美的吃到一餐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比如我在北池袋這個地方,不小心踏進了一間道地的居酒屋,在日本因為住商分離,所以要在住宅區附近找到一間餐廳其實是蠻困難的,那只是因為我們剛好要去業務超市,所以跑來北池袋這邊的住宅區,就隨興踏進了一間居酒屋,沒想到這一進去,直接解開一連串的任務。
一進去之後是一個老奶奶馬上幫你送上熱毛巾,然後她會給你菜單,基本上我們也聽不懂,所以先是鬧一陣尷尬,接著我們要點餐的時候,他來幫我們點又是一陣障礙,因為日本居酒屋其實有個潛規則,一定要先點酒,不能直接點吃的,我們想說我們要的東西在第一面,他怎麼一直翻第二面,終於點完餐之後,我們就在位置上面偷偷觀察大家,才發現說這裡來的客人,幾乎都是互相認識的,不只是老闆,還包含客人之間,大家都知道對方是誰,走的時候也會跟大家打招呼說自己要離開了,整間店只有我們兩個在講中文,我們兩個就是完全小白,連點餐都有困難,後來餐點上來幾乎沒有一樣是雷,我們點了烤飯糰、烤魚、炒麵、炒青菜、大概4、5樣左右,因為真的蠻好吃的,我就突發奇想,想說來嘗試點一盤綜合生魚片,我看她旁邊寫綜合生魚片一盤換算台幣大概200多塊,而且可以選3種,看起來蠻不錯的,結果開始點之後馬上又遇到一個困難,上面沒有一個魚我會念,因為是綜合的,所以我要從5種選3種,但我其實最想吃的是鮭魚,可是鮭魚沒有在菜單上,只好開始用很破的日文跟奶奶講,但奶奶又聽不太懂,最後我就隨便亂指了幾個,而且是一副,自己有在思考,然後就念口類、口類,在那邊蝦點,結果生魚片來的時候,上面附上了兩片鮭魚,而且是老闆親自送過來,因為他剛剛有聽到我的破日文,他知道我可能想要吃這個,於是很貼心地放了兩片在旁邊,整個超溫馨。日本在用餐上真的規定比起台灣稍微多一點點,但我覺得他們大部分的規定都是有它的道理的,而且只要你能夠配合,就能獲得一個還不錯的體驗,並不是說像台灣客人至上,而是店家也會有一訂的規矩,然後客人會尊重,這樣老闆才有辦法提供最好的食物跟服務給你。
所以其實去了一趟日本,深深被他們這種以禮相待還有敬業給溫馨到,雖然有人會說他們平常就是客氣到相當壓抑,但我覺得以我這次去的體驗來說,還是有些人是真的很喜歡他們的工作,即便只是來打工,他們還是相當投入在當下的這個職業裡頭,然後會很重視你的需求,有了比較之後真的會覺得台灣人就是比較隨興一點點,多了點彈性,熱情是很草根的那種,不一定親切,但多數人的脾氣真的都是直接表現給你看,光是一個海關相對起來,回到台北的海關就覺得真的給人一種厭世,想要趕快下班的態度,不過相對應地也會回頭來反問自己是不是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也能給別人類似的體驗,因為自己感受到這樣的服務,真的是打從心底的開心。
好,大致分享一下在日本的一些新奇體驗,日本真的是一個友善城市,撇除掉人多的地方,其他都相當舒服,而且也非常適合一個人去走走,雖然大家應該已經去到爛掉了,但我覺得日本給人的氛圍也許就是大家瘋狂一刷再刷的原因。OK,這集錄得比較久,我們就先聊到這邊,也再次祝福大家都能身體健康,生病的人真的是只有一個願望(笑),好,下集見囉,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