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研究生活中建立格局?】

更新於 2024/10/1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碩博士生而言,研究不僅需要知識和技能,更需要長遠的視野與清晰的方向。少了這些格局,我們容易陷入短期的瓶頸或迷茫,做選擇時也會不知所措。本文將探討研究生常犯的三個錯誤,並提供三個步驟,幫助你建立自己的格局,在日常研究中找到長期的方向感。

raw-image



▋三個常見錯誤:困在眼前,忽視長遠

  1. 短期導向,忽略長期願景
    總是急於完成眼前的任務,例如論文截稿或實驗結果,卻忽略了長期的學術方向。這導致做研究像是在「救火」,而非逐步實現你的學術目標。
  2. 陷入無意義的比較
    經常和同儕比較發表論文的數量,或誰的研究獲得更多關注,卻忘記每個人的目標不同。結果反而讓自己壓力倍增,進一步陷入焦慮與自我懷疑。
  3. 重結果、輕環境選擇
    太專注於爭取某個特定的職位(如一個知名學校的教職),忽略了該環境是否真的支持你想研究的領域或方向。短期的「高光職位」若不適合你,反而會阻礙長期的學術發展。

▋三步驟:建立格局,提升研究習慣

1. 明確「十年願景」——把研究當成長跑

做研究如同長跑,需要想清楚你十年後想成為什麼樣的學者,並以此為指引調整日常的研究習慣。

實踐建議:

  • 問自己:「我想解決什麼問題?未來十年,我的研究能如何改變這個領域?」
  • 定期檢視目前的工作是否有助於達成這個願景。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確保眼前的研究進展和長期目標一致。

啟發:這能避免你在短期內迷失方向,並幫助你在壓力下堅持前行,因為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努力。


2. 聚焦自我進步——別被無意義的比較拖累

研究生涯是一場和自己的比賽,而不是和別人較量。每天進步一點點,長期下來才能看見明顯的成果。

實踐建議:

  • 以「今天比昨天好」為標準,記錄每天的進展,不必和他人比較。
  • 透過建立「小勝利」系統,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些獎勵,保持積極的心態。

啟發:專注於自己的成長軌跡,能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讓你保持穩定的進步。


3. 重視環境選擇——找對支持你的地方

工作環境對研究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王金龍教授說過:「職位只是結果而非目的,你要找的是能支持你願景的環境。」選擇適合你的研究環境,比追逐一個看似光鮮的職位更重要。

實踐建議:

  • 思考哪些學校或實驗室能提供你發展的空間,而非僅僅看重它們的名聲。
  • 與指導教授定期溝通,確保你的研究方向和實驗室的資源相符。

啟發:合適的環境能讓你更有效率地實現長期目標,避免在不適合的環境中浪費時間和精力。


▋結語:用格局指引日常研究

研究生活是漫長而充滿挑戰的,但有了清晰的格局,就不會輕易迷失方向。建立十年的願景、專注於自己的進步、並找到合適的環境,能讓你的碩博士生活更有意義且充滿成就感。

透過這三個步驟,你不僅能在日常研究中保持專注,還能在未來的職涯選擇上,做出不後悔的決定。希望這些建議能成為你研究生涯中的一盞明燈,引領你向著長遠的願景邁進。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沙特認為這世界上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我之外的宇宙萬物”,稱為“已存在物”;第二種是“我自己”,我這個主體;第三種就是“他人”。」 「已存在物本身,沒有特別的意義,本質與價值;已存在物沒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分別。」 「把外在世界的一切,救它本身的狀態去看待,就是在已存在物。」
碩博士的研究生活充滿挑戰,從寫作、實驗到跨領域合作,過程中常會遇到焦慮、卡關或失去熱情的情況。 而當我在2024年4月20日的週六晚上重溫《狼與辛香料》前六集時,突然發現這部動畫中的一些精神,竟然與研究過程息息相關。 以下透過分析《狼與辛香料》的啟發,我將分享 3 個實用的策略,幫助你調整研究心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時間管理是每天的課題。 無論是實驗記錄、文獻閱讀、還是整理思路,我們常感覺時間不夠用。 如果你每天花 40-50 分鐘通勤,但只是滑手機、打發時間,你可能會錯過重要的提升機會。 今天,我將分享一個針對碩博士生的解法,幫助你 有效利用零碎時間,提升研究效率。 ▋常見錯誤
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常常卡在大量文獻閱讀、分析資料和完成實驗之間。 然而,許多研究生忽略了一件事:研究工作本身也需要清晰的「價值主張」。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透過「價值主張設計」的思維,讓研究過程更高效、更有意義,幫助你避開常見的錯誤,並優化日常的研究習慣。 研究生活中常見的 3 個錯誤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整理筆記,彷彿多做筆記就代表深入理解。但 Nick Milo 在他的工作坊 Linking Your Thinking 中提醒我們: 「收集新想法,並不等於理解它,也不代表能有效運用它。」 這句話切中了很多研究生常犯的錯誤:我們以為透過整理、劃重點
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往往會遭遇「寫不下去」或「寫不滿意」的瓶頸。其實,這些困境並非罕見——甚至像社會學大師盧曼(Niklas Luhmann)這樣的學者,也依靠系統化的寫作和修訂,才能持續產出大量研究成果。 但是,許多碩博士生可能會犯下一些容易忽略的錯誤。本文針對這些錯誤提出 3 個具體步驟,幫助
「沙特認為這世界上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我之外的宇宙萬物”,稱為“已存在物”;第二種是“我自己”,我這個主體;第三種就是“他人”。」 「已存在物本身,沒有特別的意義,本質與價值;已存在物沒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分別。」 「把外在世界的一切,救它本身的狀態去看待,就是在已存在物。」
碩博士的研究生活充滿挑戰,從寫作、實驗到跨領域合作,過程中常會遇到焦慮、卡關或失去熱情的情況。 而當我在2024年4月20日的週六晚上重溫《狼與辛香料》前六集時,突然發現這部動畫中的一些精神,竟然與研究過程息息相關。 以下透過分析《狼與辛香料》的啟發,我將分享 3 個實用的策略,幫助你調整研究心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時間管理是每天的課題。 無論是實驗記錄、文獻閱讀、還是整理思路,我們常感覺時間不夠用。 如果你每天花 40-50 分鐘通勤,但只是滑手機、打發時間,你可能會錯過重要的提升機會。 今天,我將分享一個針對碩博士生的解法,幫助你 有效利用零碎時間,提升研究效率。 ▋常見錯誤
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常常卡在大量文獻閱讀、分析資料和完成實驗之間。 然而,許多研究生忽略了一件事:研究工作本身也需要清晰的「價值主張」。 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透過「價值主張設計」的思維,讓研究過程更高效、更有意義,幫助你避開常見的錯誤,並優化日常的研究習慣。 研究生活中常見的 3 個錯誤
在碩博士的學術旅程中,我們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文獻、整理筆記,彷彿多做筆記就代表深入理解。但 Nick Milo 在他的工作坊 Linking Your Thinking 中提醒我們: 「收集新想法,並不等於理解它,也不代表能有效運用它。」 這句話切中了很多研究生常犯的錯誤:我們以為透過整理、劃重點
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往往會遭遇「寫不下去」或「寫不滿意」的瓶頸。其實,這些困境並非罕見——甚至像社會學大師盧曼(Niklas Luhmann)這樣的學者,也依靠系統化的寫作和修訂,才能持續產出大量研究成果。 但是,許多碩博士生可能會犯下一些容易忽略的錯誤。本文針對這些錯誤提出 3 個具體步驟,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認為研究計畫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 許多研究生在開始一個研究計畫時,常常認為這個計畫只有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然而,現實情況中,研究計畫的成敗往往不是如此簡單。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力和挑戰,同時也會有各種誘因和機會出現。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進,而不是僅僅看重最終結果。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認為研究計畫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 許多研究生在開始一個研究計畫時,常常認為這個計畫只有兩種結果:成功或者失敗。然而,現實情況中,研究計畫的成敗往往不是如此簡單。研究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阻力和挑戰,同時也會有各種誘因和機會出現。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不斷調整和改進,而不是僅僅看重最終結果。
1. 全面理解研究工作的不同階段: - 研究工作通常可以分為八個主要階段:A. 問題提起(思考等級),B. 探檢(經驗等級),C. 觀察(經驗等級),D. 發想(思考等級),E. 採取假說,推論(思考等級),F. 實驗計畫(經驗等級),G. 觀察(經驗等級),H. 檢證(思考等級)。每個階段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設立過於模糊的目標: - 許多大學生在設定目標時,並沒有清晰具體的認識,這會導致後續行動缺乏方向。例如,一些學生可能只知道自己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但並不明確自己想要達到的具體成果,結果在研究過程中迷失方向。 2. 制定過於僵化的計畫: - 制定計畫是重要的,但計畫過於詳
1. 追求成為厲害的科學家,而忽略持續研究的動力: - 許多學生的目標是成為厲害的科學家,但更重要的是成為能長期堅持的科學家。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此應該關注自己能否持續堅持下去。僅僅追求名望和成就,往往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失去動力和方向。 2. 缺乏長期的目標和動力來源: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