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陰影裡的破敗碎片藏著無窮潛力,還在等著被認領《中年之路》《覺醒中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年之路》The middle passage

《覺醒中年》Finding mean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James Hollis著

 

先破題,作者所說的中年 (mid-life)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書中很多話乍看有點難以接受,但這種排斥感其實也是自我與自性持續的衝突,在被忽略的日常時不時顯現的小提醒。


人生前半段的抱負,主要是受到家庭和文化中得到的那些充滿情感的意象(亦即情結)所推動,而這些抱負通常對個人命運的實現幫助不大

每個人自小接受來自父母與社會的規範,必須以暫時性人格生存直至第一成年期。以無意識狀態度過前半生。

自我的建立代表人格中的許多面向被壓抑,成為了陰影。

待在暗處時不時的滲透,為我們自以為的理想人生帶來破壞。


由於童年期的創傷,成年期的人格其實更像是對早期經驗與生命創傷的反應,而不是一系列的選擇

當一個人準備進入第二成年期,塑造的自我與自性的差異開始帶來衝突。

自性回歸完整需要將前半生的自我剝離,這過程只可能是痛苦的。

但無意識的防禦機制使我們選擇否認。

理想與現實有落差? 一定是我還不夠努力…

我不想困擾,用玩樂刺激多巴胺分泌…。

目標達成但內心空虛依舊,一定是要再設定新的目標吧…

種種改變外在的解決手法,實是迴避看向內在的邀請。


當我們堅持要年輕的孩子為終生的事業做準備時,這種作法其實是一種偽善。因為它意味著我們希望他們在中年時,向他們的父母一樣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快。

自我與自性的衝突常常以精神症狀、厭倦、無聊、無止盡的重複劇情、外在世界的崩解為徵兆。

理解並解除父母情結、撤回對外界的投射,將自我對自性的糾纏消減。

沒有探究過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我們就無法真正辨識自己是不是在過著父母未活出的生命。

沒有經歷被迫撤回投射的不適,就只能將投影世界誤以為是真實。


如果我們能誠實面對,我們會認出自己的自私、依賴、恐懼、忌妒,甚至是我們毀滅的能力。這不是一幅美好的畫面,但比起光明的人格面具更為全面,也更富有人性

書中解答我的一個疑惑,一個人開始邁進第二成年期,無法透過外在手段獲得,只能等待時機成熟。”他們會自動發生,不受自我的意志管轄”。

當一個人開始發現以”獲取”為導向的第一成年期只會帶來更多的幻滅,經驗值累積足夠即有了進入第二成年期的門票。

如果我把這兩本書送給五年前的我,應該…會被拿來蓋泡麵吧......哈哈。

 

藏在陰影裡的破敗碎片藏著無窮潛力,還在等著被認領。

avatar-img
5會員
24內容數
音樂&詩詞創作。影劇書籍故事與占星學的碰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一沙一世界 的其他內容
雖然微創傷不是你的錯,你卻是唯一能處理的人。 許多開啟療癒旅程的人可能停滯的關卡在於,追究責怪導因於事無補,清理傷口改變自己才是關鍵。
暖心版心得:透過療癒他人,同時也在療癒自己。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另一扇窗。 寫實版心得:當我們將自我依附於特定身分或成就,就是時候透過失去與失望重新認識自己了…… (這樣講還有人想看嗎…哈哈)
--每個人都有無法逃避的高牆。 「真好啊…」這句話背後藏有多少羨慕忌妒。 否定他人付出過的努力、誇大他人擁有的先天優勢。 掩飾對於付出努力後沒有達到期望的失落與害怕。 選擇停下、觀望、愧疚、自責。 用看似輕鬆的語句,撇下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義務。
5/5失憶投捕
十幾年前剛認識這部動畫,我以為這是一部預言般的科幻片。 再過幾年我以為這是一部挑起哲學反思的藝術片。 再到近年我才體會到這其實是一部充滿靈性寓意的電影…
雖然微創傷不是你的錯,你卻是唯一能處理的人。 許多開啟療癒旅程的人可能停滯的關卡在於,追究責怪導因於事無補,清理傷口改變自己才是關鍵。
暖心版心得:透過療癒他人,同時也在療癒自己。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開另一扇窗。 寫實版心得:當我們將自我依附於特定身分或成就,就是時候透過失去與失望重新認識自己了…… (這樣講還有人想看嗎…哈哈)
--每個人都有無法逃避的高牆。 「真好啊…」這句話背後藏有多少羨慕忌妒。 否定他人付出過的努力、誇大他人擁有的先天優勢。 掩飾對於付出努力後沒有達到期望的失落與害怕。 選擇停下、觀望、愧疚、自責。 用看似輕鬆的語句,撇下對自己人生負責的義務。
5/5失憶投捕
十幾年前剛認識這部動畫,我以為這是一部預言般的科幻片。 再過幾年我以為這是一部挑起哲學反思的藝術片。 再到近年我才體會到這其實是一部充滿靈性寓意的電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一個人到了中年才想成為冒險者,可是...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誰說四十而不惑? 中年仍然感到迷途啊。 作者姜善英為韓國心理諮商師,曾罹患憂鬱症。本書許多觀點頗具實用價值,本文章摘要較有感,而想推薦給大家的內容。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我常和一些成人個案提到,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是「閉著眼睛在生活」,意思是即使我們知道生命當中有一些議題存在且需要處理,但只要我們能忍受或習慣那個議題所帶來的痛苦或不便,我們還是可以活得下去,而且可以活到老死都沒問題。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一個人到了中年才想成為冒險者,可是...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這一詞大概在2000年左右盛行,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提高,當時許多書籍和媒體報導聚焦於「人生下半場」一些人物故事,中年以後繼續追求健康、幸福和個人成長。這個風潮促使「人生下半場」這一概念逐漸深入人心。   大概在8年前左右,我打算離開待了12年多的公司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誰說四十而不惑? 中年仍然感到迷途啊。 作者姜善英為韓國心理諮商師,曾罹患憂鬱症。本書許多觀點頗具實用價值,本文章摘要較有感,而想推薦給大家的內容。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