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返鄉 (1) 回家不代表失敗,而是重新定義「成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用五種財富觀,重新思考返鄉照顧家人的選擇

你真的「輸」了嗎?

當你終於鼓起勇氣打開人力銀行網站,查了一下中南部的薪資水準,心裡突然有點空。

你看著螢幕,想起台北現在的年薪、職位、名片上的頭銜,以及那棟還沒繳完貸款的房子。

然後你又想起,幾天前返鄉陪父親從醫院回家、看著他手裡拿著一疊檢查報告,說:「我沒事啦,老毛病而已。」

你知道,他只是不想讓你擔心。

你也知道,這一次你可能真的該回家了。

但一個聲音卡在心裡:「如果我真的離職、返鄉、陪他,是不是就承認我……撐不下去了?」

在這個「拚搏文化」盛行的社會裡,「返鄉工作」經常被錯誤解讀為「放棄」或「認輸」。但我們想提出一個更深刻的問題:

你,真的知道「成功」是什麼嗎?


成功,不該只有一種定義

我們從小被灌輸一種單一版本的成功劇本:考好學校、進大公司、拚升遷、買房買車、退休後再來「享受生活」。

這個版本主打的是「財務財富」──年薪、資產、淨值。

沒錯,財務是重要的,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富有」。


最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叫做《The 5 Types of Wealth》依據這本書的核心概念,作者認為人生真正的富足,來自五個層面:

  • 財務財富:收入與資產,決定你能不能「活得下去」。
  • 時間財富:你的時間由誰支配?你有沒有空去做重要的事?
  • 社會財富:你的人際關係、人脈網絡、家庭情感是否穩固?
  • 健康財富:你的身體與心理是否有能量支持人生的長跑?
  • 精神財富:你是否活得有意義?你知道你為什麼而努力嗎?

這五種財富,構成你人生真正的「資產負債表」。

而返鄉工作與生活,不過是你在人生中場,主動調整這份報表的結構。


返鄉前的第一課:重新定義「成功」

前面談到故事,其實是一個典型範例,你也許身邊也有這樣的故事:阿明在台北一間科技公司當主管,太太在銀行工作,小孩念小學。生活看似穩定,房貸剛好過半,車子也換新。

但這一切,有個前提:他的父親,住在南投,每兩週要回診一次。他住得遠、醫療不便、又不太肯開口麻煩他。

某天,阿明坐在回台中的高鐵上,滑著手機,看著一則媽媽傳來的 LINE:「你爸最近記憶力真的變差了,你要不要考慮回來幫忙?」

車窗外是熟悉又陌生中南部的風景,他突然有一種強烈的念頭——「也許我該回家。」

但接著而來的,是一連串的焦慮:

這樣算不算「放棄」自己的事業?

如果收入變少,房貸怎麼辦?

我還能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嗎?

這些問題,其實背後只有一個核心:「我是不是不再成功了?」

而真正的解方,不是找到所有答案,而是改寫問題本身:

成功不等於都市辦公室的升遷路線圖。

成功也可以是──

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人、

維繫重要的連結、

在身心穩定的狀態下,繼續活得有尊嚴與選擇權。


用五種財富重新盤點你的人生

讓我們同樣使用《The 5 Types of Wealth》這本書的思考架構,來重新檢視返鄉可能帶來的「收與支」。

財務財富會下降,但不等於匱乏

確實,台北與中南部的收入可能存在差距。但如果你擁有低房貸負擔、簡單的生活與開銷、或遠距接案的能力,那麼這筆帳不會那麼難算。

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你真正需要多少金錢,才能支撐你理想的生活?

時間財富將大幅提升

收入確認少了,但你也因為少了加班,少了通勤,甚至有了自己的時間表。

你可以陪父母吃飯,也可以空出時段進修、創作、培養第二專長。

這是都市生活裡,錢也買不到的奢侈。

社會財富會重組

你或許離開了台北的圈子,但也能重建家鄉的人脈、社區關係、親情連結。

這種連結,在你遇到照顧難題、生涯轉型或情緒崩潰時,將會是你最強的支撐網。

健康財富是你最該守住的底線

中年以後,身體是會說話的。

失眠、爆氣、內分泌混亂、代謝失調……等等,在都市高壓生活下的你,可能早已透支身心。

返鄉不只照顧長輩,也是為了照顧好你自己。

精神財富,才是這場轉變的根本意義

你會開始問說:「這樣活著,是我想要的嗎?」

當你能自在地說出「我現在很平靜」、「我覺得這樣也很好」,那麼你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富有人了。

成功,是可以調整的

成功不是硬撐來的,而是主動選擇來的。

真正的失敗,是明知方向錯了,卻還一路往前開。

而成功,往往發生在你肯停下來、回頭看看那些曾經以為會拖慢你的人──然後發現,那才是你真正想守護的東西。


寫在最後:這不是犧牲,而是「資產重分配」

返鄉,不是情緒化的決定,而是一種更成熟的財富管理行動。

你正在做的,是將人生的投資組合,從單一資產(財務財富)分散到更豐富的配置(時間、關係、健康、意義)。這是一種主動而非被動的選擇,是你站在40歲、50歲這個岔路口時,對「下半場人生」做出的深刻調整。

你不是輸了,而是轉向了。你沒有離開舞台,而是選擇換一盞燈光照亮真正想走的路。

. . .

如果你也在思考是否該返鄉,我誠摯邀請你參加這場免費線上影音課程:

報名連結請點這裡

https://readtodie.kaik.io/courses/hometown

讓我們一起,用五種財富的角度,重建屬於你的成功地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第二曲線的修煉
17會員
42內容數
探索中年之路,在中年時期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 中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轉變的階段,面對身體的變化、職涯的再定位以及家庭角色的調整,如何在現有的生活軌跡上開創新的可能,是我們要一起討論的主題。 將聚焦於中年人的心理調適、生活重心的再探索,以及突破自我瓶頸的方法,讓我們在中年時期也能擁抱新的成長與機會。
第二曲線的修煉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一、破除迷思:返鄉,不是只能「找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在考慮返鄉時,直覺就想問: 「那邊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有沒有像我這樣資歷的人可以去的地方?」 這樣問,本身就透露了兩個危險的假設: 一、我只能靠現成的工作機會生存 二、地方市場能給的選擇很少 但如果你把職涯思維從「被動等待」轉成「
Thumbnail
2025/04/18
一、破除迷思:返鄉,不是只能「找工作」 我知道很多人在考慮返鄉時,直覺就想問: 「那邊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有沒有像我這樣資歷的人可以去的地方?」 這樣問,本身就透露了兩個危險的假設: 一、我只能靠現成的工作機會生存 二、地方市場能給的選擇很少 但如果你把職涯思維從「被動等待」轉成「
Thumbnail
2025/04/16
你擔心的,從來就不是「沒有錢」 你其實早就知道家裡的狀況撐不了太久。 你也不是沒想過回去,但每次真的動念,心裡就浮出一個模糊又沈重的問題: 「我回去之後……要做什麼?」 「以前在都市累積的那些經驗、那些年薪、那些努力,不就都浪費了?」 說穿了,你不是怕沒錢過生活,你是怕「人生的價值感被抽空
Thumbnail
2025/04/16
你擔心的,從來就不是「沒有錢」 你其實早就知道家裡的狀況撐不了太久。 你也不是沒想過回去,但每次真的動念,心裡就浮出一個模糊又沈重的問題: 「我回去之後……要做什麼?」 「以前在都市累積的那些經驗、那些年薪、那些努力,不就都浪費了?」 說穿了,你不是怕沒錢過生活,你是怕「人生的價值感被抽空
Thumbnail
2025/03/10
先來看看一位中年求職者典型的求職困境: 阿明,過去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擔任資深產品經理,曾帶領團隊成功推出多款市場熱銷的產品。然而隨著公司業務轉型,他在 45 歲那年遭遇裁員。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當真正收到通知的那一刻,仍然感到一股難以言喻的失落與焦慮。 他花了幾天時間調整心情,開始準備履歷
Thumbnail
2025/03/10
先來看看一位中年求職者典型的求職困境: 阿明,過去在一家知名科技公司擔任資深產品經理,曾帶領團隊成功推出多款市場熱銷的產品。然而隨著公司業務轉型,他在 45 歲那年遭遇裁員。雖然他早有心理準備,但當真正收到通知的那一刻,仍然感到一股難以言喻的失落與焦慮。 他花了幾天時間調整心情,開始準備履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他們說,應該要有專職收入比較穩定。他們說,中年人,職涯不要太冒險,要小心。我以為我可以不在乎這些話,身體比我更誠實。
Thumbnail
人生追求成功,但過程中總是有些迷思。 這些迷思可能只是自己鑽入牛角尖的「想太多了」? 或者需要自己與自己誠實對話,自我開解?
Thumbnail
人生追求成功,但過程中總是有些迷思。 這些迷思可能只是自己鑽入牛角尖的「想太多了」? 或者需要自己與自己誠實對話,自我開解?
Thumbnail
成功人生的定義? 每個人唸書大學畢業、工作成就、結婚生子、有房有車,似乎在出生時就被這社會框架決定人生走向,若沒有按照這方向去走就會被歸類為不務正業、不事生產等負面性字眼。 我,也是在這樣的框架下走出來的!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內心深處好像對這種生活不滿,又不知該如何表達,每天對生活、對工作各
Thumbnail
成功人生的定義? 每個人唸書大學畢業、工作成就、結婚生子、有房有車,似乎在出生時就被這社會框架決定人生走向,若沒有按照這方向去走就會被歸類為不務正業、不事生產等負面性字眼。 我,也是在這樣的框架下走出來的!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內心深處好像對這種生活不滿,又不知該如何表達,每天對生活、對工作各
Thumbnail
退休計畫不只是金錢! 退休,是很多人從年輕就心嚮往之的名詞。它象徵著辛勤工作的結束、也代表著全新自由生活的開始。但是,隨著固定收入減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也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衝擊,因此,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好好提前準備與計畫,絕對是讓退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行動。 請記得,退休規劃不僅僅是理財
Thumbnail
退休計畫不只是金錢! 退休,是很多人從年輕就心嚮往之的名詞。它象徵著辛勤工作的結束、也代表著全新自由生活的開始。但是,隨著固定收入減少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也會衍生出許多意想不到的衝擊,因此,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好好提前準備與計畫,絕對是讓退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要行動。 請記得,退休規劃不僅僅是理財
Thumbnail
我相信不少人身邊肯定都聽過類似的故事情節「我朋友以前在職場中不僅是公司的傑出高階主管,且身邊的客戶與同事也都非常景仰他……但是,退休後不知道為什麼,變得非常無精打采,整天盯股票、滑手機,幾乎不出門,和以前風光的模樣天差地遠。」 - 也許是少了工作的成就感、人際互動的機會、無價值感、經濟壓力……等
Thumbnail
我相信不少人身邊肯定都聽過類似的故事情節「我朋友以前在職場中不僅是公司的傑出高階主管,且身邊的客戶與同事也都非常景仰他……但是,退休後不知道為什麼,變得非常無精打采,整天盯股票、滑手機,幾乎不出門,和以前風光的模樣天差地遠。」 - 也許是少了工作的成就感、人際互動的機會、無價值感、經濟壓力……等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