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中年之路》——你長大了,卻沒有成為你自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長大了,卻沒有成為你自己嗎?」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中年之路》。

它是我今年讀過,感觸最深、思考最多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所以特別想跟你分享一下~

《中年之路》的作者是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他是榮格學派的分析師。而翻譯者,則是鐘穎老師(老師的粉專是「愛智者書窩」)。

這本書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談人進入中年可能會遇到的困境和痛苦。

老實講,我覺得這本書並不算好讀,裡面有很多名詞或概念都很抽象,像「第二成年期」、「人格面具」、「個體化」、「陰影」等,有一種每個字都看得懂,可是合在一起,就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感覺。

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本書。

因為書裡不時會冒出一句話、一個概念,擊中我,讓我陷入深深的反思。

例如:

「中年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
「你長大了,卻沒有成為你自己。」
「我們都無意識地活著,成為過去生活的反射。」
「孩子最沈重的負擔,是父母未曾活出的生命。」

書裡最觸動我的一句話

其中我最有感的一句話是:

「我們受的訓練越多,在那項訓練上就會越成功,我們的視野與人格也會變得越狹隘。」

看到這段話時,我馬上用筆在旁邊寫下:「呃……這好像在說我。」

我因為過去經歷和專業訓練的關係,讓我特別擅長理性思考、邏輯論證,而我在「啟點文化」創作內容時,也非常依賴這樣的能力。

所以,我寫的東西,都有很強的「論述性」,我會用各式各樣的理論、研究,來支撐我要表達的觀點,盡可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但就像那句名言說的,「當你手裡只有槌子的時候,你看什麼都像釘子」。

我這樣的思考和寫作習慣,雖然可以寫出含金量高、邏輯嚴謹的內容,但卻沒辦法感動人,還會給人距離感。

所以,在加入啟點一段時間後,凱宇跟嘉玲兩位老師,希望我開始「修練自己的相反邊」。

也就是,練習不要這麼理性、練習不依賴理論跟研究來寫文章、練習讓自己出場,多說一點自己的故事。

什麼叫做活得「完整」?

一開始我非常不習慣。

我擔心,如果不用我擅長的思考、寫作風格,我會不會再也寫不出好的內容。同時,我也害怕,這個過程會不會讓我變得越來越「不像自己」,最後失去自己。

所以,有一段時間,我經常會陷入自我懷疑。

後來,我把我的想法跟擔心告訴嘉玲老師。她很溫暖的陪伴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自己」?

「理性的彥廷,是彥廷,那感性的彥廷,就不是彥廷嗎?難道彥廷不能既有理性,也有感性嗎?」

老師讓我明白,一個「完整」的人,一定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

只是過去的生命經驗,可能會讓我們習慣,只用一種面貌來面對世界。

時間久了,都忘記自己還有另一個面貌。

如果用榮格的說法,我的理性,就是一種「人格面具」;而我的感性,則是被壓進潛意識裡的「陰影」。

但面具,畢竟只是面具,它並不「代表」你,更不「等於」你。

所以,隨著生命的前進,如果想活的「完整」,就一定要練習讓不同的自己「出場」,也就是要學著「整合自己的陰影」。

一開始,肯定會覺得不習慣,甚至彆扭和不自在,就像是一個右撇子,你突然要他用左手上籃,姿勢一定會很醜,可能還會走步、掉球。

但這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批判,而是接納,因為這都是「你」的一部分。

當你能「自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讓不同面向的自己,「有選擇」的出場,你才算是活出了「完整的自己」。

圖片來源:ChaGPT 4o

圖片來源:ChaGPT 4o

我的「相反邊」修煉之旅

理解老師的用心後,我開始積極嘗試跟過去完全相反的思考跟寫作方式,用調性比較軟、說故事的方式來撰寫內容。

一開始反應普普,但慢慢的,有聽眾在下面留言,說內容很觸動他,聽了很感動。

這些留言讓我有一種很特別的感覺,因為以前的內容,我只會看到留言說,「很實用」、「說得很好」或是「說的很有道理」,而不會看到「感動」兩個字。

也因為這些回饋,讓我有了一些信心,開始分享更多自己的事,還有,我跟我爸的「恩怨情仇」。

這是以前的我,完全不想面對也不想說的。

但意外的是,在「修練相反邊」的過程,我除了寫作能力有明顯的提升之外,我也更認識了自己,慢慢開始靠近真實的自我。

更重要的,它讓我對我爸有了不一樣的看見。

也因為這個看見,我在某天晚上,做了一件我從來沒做過的事情。

我在臉書搜尋欄,打上我爸的名字。雖然我有加我爸好友,但我從來都沒點進他的臉書看過,他平常又很少發文,所以我滑臉書的時候,基本看不到他出現在動態牆。

我點進他的臉書,看到的第一個 PO 文,是他轉發的文章,而那篇文章的作者──

是我。

我看到的第二個 PO 文,也是他轉發的文章,作者還是我。

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的 PO 文都是。

我才發現,他這樣轉發我的文章,已經有 2、3 年的時間了,而我卻從來都不知道。

我看著、看著,眼淚不自覺地就流下來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來我爸一直在用他的方式,默默的關心我、愛我。

如果我從來沒有練習自己的「相反邊」,讓感性的自己出場,讓理性的自己稍微退後一點,我可能一輩子都看不到我爸的這一面。就算看到了,可能也不懂他這樣做背後的用意。

同時,我也發現,我跟老爸朝夕相處了 20 多年,我好像從來沒有真正理解、認識過他。

為了好好認識我爸,我又做了一個相反邊的練習──主動在父親節約他吃飯。

這是我以前從沒做過、也不可能做的事。

吃完飯後,我「訪問」了老爸,問他的求學經歷、和媽媽怎麼認識的、為什麼會從屏東鄉下來到台北、做過哪些工作、遭遇過哪些挫折等。

這是我第一次,聽老爸說自己的生命故事。

也是我第一次,感覺離他,這麼近。

與其完美,不如完整

《中年之路》這本書裡有一句話:

「一開始,人在使用較不適應的心理歷程時會感覺彆扭,但最終心靈會以更堅定的健康感來回應我們。」

這句話完美體現了我修練「相反邊」的心路歷程。我確實感覺到我的內在,變得越來越穩定和健康,生命也更「完整」了一些。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榮格會說:

「與其當個完美的人,我更想當個完整的人。」

願你我的生命,都能活得「完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 莊小昕-avatar-img
2024/10/19
謝謝彥廷分享!看了覺得感動~~
劉彥廷-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25
❦ 莊小昕 謝謝您喜歡~
天啊!我好慶幸自己不是在中年時發現 而是在更早的時候意識到了自己
avatar-img
劉彥廷的沙龍
102會員
34內容數
劉彥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所有沒有被覺察到的潛意識,都會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它為命運。」 這句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 潛意識真的有主宰命運的力量嗎?這句話是危言聳聽,還是有所根據呢?
Thumbnail
2025/04/05
「所有沒有被覺察到的潛意識,都會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它為命運。」 這句話,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 潛意識真的有主宰命運的力量嗎?這句話是危言聳聽,還是有所根據呢?
Thumbnail
2025/03/21
前一段時間年假,我到朋友家作客。 幾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聚在一起,大家邊吃飯、邊聊天,氣氛非常歡樂。 吃著、吃著,其中一個朋友的兩個小孩,不知什麼原因,吵起來了。
2025/03/21
前一段時間年假,我到朋友家作客。 幾個許久不見的老朋友聚在一起,大家邊吃飯、邊聊天,氣氛非常歡樂。 吃著、吃著,其中一個朋友的兩個小孩,不知什麼原因,吵起來了。
2025/03/15
你有聽過「思想實驗」這個詞嗎? 思想實驗,可以怎麼樣幫助我們的人生活得更好,知道自己的生命,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思想實驗。
Thumbnail
2025/03/15
你有聽過「思想實驗」這個詞嗎? 思想實驗,可以怎麼樣幫助我們的人生活得更好,知道自己的生命,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思想實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年之路》The middle passage 《覺醒中年》Finding mean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James Hollis著   先破題,作者所說的中年 (mid-life)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書中很多話乍看有點難以接受,但這種排斥感其實也
Thumbnail
《中年之路》The middle passage 《覺醒中年》Finding meaning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James Hollis著   先破題,作者所說的中年 (mid-life)與年齡沒有直接關係 書中很多話乍看有點難以接受,但這種排斥感其實也
Thumbnail
看到「中年」這個字,不知道你會為它下甚麼定義?中年,好像免不了伴隨著一些既定印象:成熟、穩重、甚至是危機…。然而,中年代表的意義遠比這些豐富且寬廣得多,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生動地轉折與成長的階段。 「中年危機」字面上感覺是負面的,但,其實它可以轉化為「中年轉機」。中年之路一書的作者:「我傾向把中年
Thumbnail
看到「中年」這個字,不知道你會為它下甚麼定義?中年,好像免不了伴隨著一些既定印象:成熟、穩重、甚至是危機…。然而,中年代表的意義遠比這些豐富且寬廣得多,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生動地轉折與成長的階段。 「中年危機」字面上感覺是負面的,但,其實它可以轉化為「中年轉機」。中年之路一書的作者:「我傾向把中年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年危機」的概念源起、興衰與轉變。從文學作品、心理學理論到社會科學研究,追溯中年危機的歷史脈絡,並分析其在社會文化中的影響。作者指出,儘管中年危機的概念曾廣為流行,但近年來社會科學研究已將其視為一種都市傳說,並著重探討中年的正面發展與個人成長。
Thumbnail
本書探討「中年危機」的概念源起、興衰與轉變。從文學作品、心理學理論到社會科學研究,追溯中年危機的歷史脈絡,並分析其在社會文化中的影響。作者指出,儘管中年危機的概念曾廣為流行,但近年來社會科學研究已將其視為一種都市傳說,並著重探討中年的正面發展與個人成長。
Thumbnail
一、一句話形容本書: 以趣味口吻的生物學觀點, 解釋人類中年的困惑與迷思。 二、三個書中重點: 1.中年是人類最特別時期,不只關乎變老: 有三特徵「明確、突然、獨特」。 2.中年人類的頭腦是最強大、 最有可塑性的思考機器: 中年人的頭腦最有價值、也是最好的貢獻。 3.中
Thumbnail
一、一句話形容本書: 以趣味口吻的生物學觀點, 解釋人類中年的困惑與迷思。 二、三個書中重點: 1.中年是人類最特別時期,不只關乎變老: 有三特徵「明確、突然、獨特」。 2.中年人類的頭腦是最強大、 最有可塑性的思考機器: 中年人的頭腦最有價值、也是最好的貢獻。 3.中
Thumbnail
晶體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這意味著年長者在知識和經驗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中年覺醒》是由哈佛商學院教授亞瑟‧C.布魯克斯撰寫的一本書,探討中年危機以及如何應對的實用方法。書中提到的觀點源於布魯克斯的親身經歷和廣泛研究,結合了腦科學、哲學、歷史學等領域的知識,並且透過分析歷史人物
Thumbnail
晶體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強,這意味著年長者在知識和經驗方面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中年覺醒》是由哈佛商學院教授亞瑟‧C.布魯克斯撰寫的一本書,探討中年危機以及如何應對的實用方法。書中提到的觀點源於布魯克斯的親身經歷和廣泛研究,結合了腦科學、哲學、歷史學等領域的知識,並且透過分析歷史人物
Thumbnail
「你長大了,卻沒有成為你自己嗎?」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中年之路》。 它是我今年讀過,感觸最深、思考最多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所以特別想跟你分享一下~ 《中年之路》的作者是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他是榮格學派的分析師。而翻譯者,則是鐘穎老師(老師的粉專是「愛智者書窩」)
Thumbnail
「你長大了,卻沒有成為你自己嗎?」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叫《中年之路》。 它是我今年讀過,感觸最深、思考最多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所以特別想跟你分享一下~ 《中年之路》的作者是詹姆斯.霍利斯(James Hollis),他是榮格學派的分析師。而翻譯者,則是鐘穎老師(老師的粉專是「愛智者書窩」)
Thumbnail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
Thumbnail
下午工作休息之餘,隨手查看博客來上有沒有什麼有興趣的新書,才發現這本《Midlife: A Philosophical Guide》(2017年出版) 已經出了繁體中文,書名叫做《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剛好我最近都在看「中年議題」相關書籍和資料,剛好這本書的原文版也有翻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