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從一位礦工阿嬤的一生 看見名為「台灣礦業」的歷史—《末代女礦工》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本書不僅挖掘臺灣最後一代女礦工的故事,刻畫礦場女性的勞動與精神樣貌,也描繪從日治山本炭鑛至戰後海山煤礦,一段不該被遺忘的台灣礦業變遷史。

raw-image


「礦業」大概是在台灣最被忽略的職業,儘管包含金瓜石、九份已經是著名的觀光景點,但當遊客離開這些場域,那些關於台灣「黑金」的歷史,往往很快就被遺忘;尤其是在幾乎已經沒有從業者的情況之下,隨著相關的人物逐漸凋零,最後或許也只有研究者,會記得到台灣曾經有這樣一群人存在過。然而,他們真的有那麼不重要嗎?對於沒有辦法好好回顧、記憶這些過去的台灣社會,我們是否又會因此錯過一些什麼?

重構「礦工阿嬤」的生平 看見「階級轉換」的斷裂


《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是一本關於台灣礦業發展的作品,作者戴伯芬是社會學教授,而她的祖母則是當時在海山、土城一帶工作的礦工之一。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幾乎看不到陽光、生理期也沒有辦法更換衣物,就連懷孕都要工作,下班後更省不了家裡的雜事,書中呈現女性礦工的生活,大概是現代人很難想像的;但在那個物資缺乏、工作機會遠小於待業人口的時代,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必然。除此之外,在工作風險極大的礦場,災害頻繁出現也導致傷亡經常出現,尤其當家中的經濟支柱亡故,甚至是淪為需要被照顧的成員,情況也會變得更加艱困。

「礦業」在台灣不該僅僅是一種過去的行業

儘管主要書寫的作者的祖母,但藉由她的一生似乎也可以反映到「女性礦工」這個群體,尤其是其中描述1984年的三大礦災,或許更可以說是當時台灣社會全體共同經歷過的創傷。除此之外,在作者的祖母看似平凡卻完全不簡單的一生之外,國家力量等級對於底層勞工的壓迫、政府單位的失職,甚至是在礦災40年後才爆出的捐款爭議,都能夠與現今提倡的「轉型正義」產生連結,進而成為一種提醒。

說到底,「礦業」在台灣不應該僅僅是一種行業,而是代表了一個時代、一種生存的精神,它不只有現在經常被提到的光鮮外表,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黑暗、貧困、死亡等,與現代生活經驗距離較遠的那些。就如同他們所挖掘的,這些故事同樣也是如今埋藏在台灣歷史中的重要礦藏,它們更應該被好好記憶,而非散落於時間的洪流當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54會員
470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5/01
除了帶領讀者回顧西方知識「受難史」與圖書館變遷,《焚書》同時也將讓我們理解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忽視知識保存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26
曾經同屬於大日本帝國的統治範圍,滿洲國與台灣的關係甚至可能比當時的中華民國更加緊密。尤其是當歷史還處於迷茫的階段,小說的虛構特性,或許也能夠幫助我們更接近這個場域,拾取那些與台灣人有關的歷史碎片。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2025/04/19
經歷二戰、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積極去日本化的政策之下,雖然只過了幾十年,許多地景都已經完全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倖存的地圖們就成了我們回望過去的珍貴參考資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有一位中年婦女分享自己已逝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前的造作,對照幾年來家人的困境與惡運,只能說因果不虛。 婦人的爺爺奶奶早年為了做生意,跟親友鄰居借了很多錢,當生意做起來了,夫妻倆便收拾包袱帶著孩子離鄉享福去,把還債這件事拋諸腦後,甚至好幾年不敢返鄉就是為了避開債主。債主之中有人家道中落,或家人生
Thumbnail
有一位中年婦女分享自己已逝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前的造作,對照幾年來家人的困境與惡運,只能說因果不虛。 婦人的爺爺奶奶早年為了做生意,跟親友鄰居借了很多錢,當生意做起來了,夫妻倆便收拾包袱帶著孩子離鄉享福去,把還債這件事拋諸腦後,甚至好幾年不敢返鄉就是為了避開債主。債主之中有人家道中落,或家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一枚刻有龍紋的銀幣,記錄了作者與奶奶之間的珍貴回憶,和那段掩藏在歷史背後的故事。銀幣不僅是臺灣歷史的一部分,更象徵著家庭的傳承與未說出口的情感。透過作者的回顧,我們瞭解了奶奶在平凡日子中所賦予的深刻意義,並提醒我們珍惜那些小物件所帶來的無形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透過一枚刻有龍紋的銀幣,記錄了作者與奶奶之間的珍貴回憶,和那段掩藏在歷史背後的故事。銀幣不僅是臺灣歷史的一部分,更象徵著家庭的傳承與未說出口的情感。透過作者的回顧,我們瞭解了奶奶在平凡日子中所賦予的深刻意義,並提醒我們珍惜那些小物件所帶來的無形價值。
Thumbnail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Thumbnail
藉由家人的口述、歷史資料的搜集,她重建了祖母與台灣礦業緊密交織的一生,並且為整個歷史進程留下了紀錄;儘管就像作者說的,這些文字並沒有辦法呈現出當時礦工們的完整情境,但至少它嘗試避免了作者的家庭中,甚至是整個社會的世代,在階級轉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經驗斷裂。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媽媽的前老闆娘昨天拿了一袋自己種的玉米來,前老闆娘已高齡八十多歲了,儘管身體佝僂,被家人朋友屢屢勸說不要再去田裡工作,但前老闆娘就是閒不下來,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種菜,可以賣也可以送人。 她和那不知道幾畝田的地生活了大半輩子,要她放下是絕對放不下的, 那片田是她的青春歲月、鹹甜汗水,那畝田就像她
Thumbnail
媽媽的前老闆娘昨天拿了一袋自己種的玉米來,前老闆娘已高齡八十多歲了,儘管身體佝僂,被家人朋友屢屢勸說不要再去田裡工作,但前老闆娘就是閒不下來,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種菜,可以賣也可以送人。 她和那不知道幾畝田的地生活了大半輩子,要她放下是絕對放不下的, 那片田是她的青春歲月、鹹甜汗水,那畝田就像她
Thumbnail
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雖然沒唸過什麼書,長在農村,但她卻充滿了溫柔與智慧。我永遠記得奶奶要離開的那一年,跟我們說的很多話,我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寫了下來。
Thumbnail
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雖然沒唸過什麼書,長在農村,但她卻充滿了溫柔與智慧。我永遠記得奶奶要離開的那一年,跟我們說的很多話,我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寫了下來。
Thumbnail
進入農忙季節,外曾祖父要求七、八歲的阿嬤幫忙顧牛,不用去上學了。阿嬤不敢違抗外曾祖父的命令,只好把滿腹的委屈往肚裡吞,乖乖在家做事。她萬萬沒想到,幾天後,她的級任老師竟然……
Thumbnail
進入農忙季節,外曾祖父要求七、八歲的阿嬤幫忙顧牛,不用去上學了。阿嬤不敢違抗外曾祖父的命令,只好把滿腹的委屈往肚裡吞,乖乖在家做事。她萬萬沒想到,幾天後,她的級任老師竟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