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歷史悠久豐富,從原住民文化,到歷經荷蘭、西班牙、明鄭、清朝、日本殖民與中華民國等不同政權的統治時期,都留下了事蹟印記,造就了今日獨特多元的台灣。
西元607年,隋煬帝曾派兵到台灣,那時台灣是一個荒涼的島嶼。
宋元以後,開始有人從閩江遷移到台灣開墾,一直到明朝移民人數漸多。
西元1624年至1662年,明朝末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台灣南部,以大員(今台南安平)興建熱蘭遮城,進行殖民統治台灣38年。
在這期間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部,以雞籠和淡水為據點築城,後被荷蘭人驅逐出台灣,結束了西班牙1626年至1642年在台灣統治16年。
於1661年鄭成功攻佔台灣,1662年驅走荷蘭人,將台灣作為反清復明基地,但最終失敗,於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軍攻佔澎湖,隨後登陸台灣。鄭克塽向清軍投降。明鄭正式滅亡,結束了明鄭政權在台灣統治22年。
清朝統治台灣時期,於1874年清同治年間,琉球人船隻漂流至台灣南部,遭到原住民殺害,日本以此為由,派海軍出兵攻打屏東牡丹社部落,還向清廷提出賠償,可見當時清廷外強中乾,備受外敵侵略。
1895年清光緒年間,中日發生甲午戰爭,清廷慘敗求和,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當時台灣居民公推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宣布自立為「台灣民主國」。在丘逢甲、劉永福等人的領導下與日軍對抗,但台灣最終仍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清朝統治台灣由1683年至1895年,鼓勵漢人移民台灣,加速了台灣的開發,農業以稻米、甘蔗、茶葉為主,還輸出國外。漢文化教育,儒家思想、宗族制度,民間信仰等社會文化深入人心。清治台期間長達212年,而之前荷蘭、明鄭治台合計只有60年,所以清朝的治理影響台灣最深遠,台灣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清朝時期中國的傳統習俗和節慶活動。
1895-1945日本統治殖民台灣50年,推動現代化基礎建設,於後期1937年起推動皇民化運動,強迫學習日語,鼓勵台灣人使用日本姓名、同化政策導致當時的台灣人產生了身份認同的困惑與衝突。
1937年(民國26年),日軍攻擊中國,繼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3年(民國32年),中美英三國盟軍領袖在開羅會議,計畫戰後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宣言決定日本所奪取的東北四省及台灣、澎湖歸還中國。
1945年(民國34年)8月14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指示各地日軍向代表同盟國的蔣中正將軍投降,同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向受降主官陳儀投降,終止了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翌年1946年,政府訂每年10月25日為台灣光復節。
1949年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實施動員戡亂戒嚴,建立威權統治,嚴格限制言論自由,號召準備反共大陸。
政府在台灣實施歷史上重大的土地改革,分三階段實施,於1949年實施三七五減租,1951年實施公地放領,1953年實施耕者有其田,將地主與佃農間土地重新分配,藉由犧牲地主的權利,改善了農民生活,奠定了台灣經濟發展基礎,對台灣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政府為了鞏固統治、塑造國家認同,強調國語為正統,嚴禁學校使用方言,欲使國語融入社會,這對當時台灣人來講,由先前學習日語,再轉變為必須學習國語,這不斷的變化過程,讓原本講閩南話的台灣人在動亂的年代,心情複雜又無奈,台灣人與外省人之間,關係緊張又矛盾。
1987年7月15日蔣經國總統宣布台灣解嚴,解除黨禁、報禁,結束長達38年的戒嚴體制,人民享有言論集會自由,熱衷追求民主政治,加速了民主化進程,也經歷了多次總統直選政黨輪替。
在大陸自從1949年(民國3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世界上存在了兩個中國,兩岸兩地兩個中國,各自擁有自己的憲法,分別治理兩個區域至今已過75年。近年來,台灣面臨著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機船艦頻繁繞台,或圍台軍演,兩岸關係的緊張,使得台海和平面臨嚴峻考驗。
中國大陸主張和平統一,承諾對台實行「一國兩制」,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而美國強調「一個中國」政策,承諾根據《臺灣關係法》向台灣提供必要的防禦性武器,美中兩國在全球貿易與印太地位的競爭中,台灣成為兩國博弈的重要籌碼。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承認一中原則,但實際上存在著兩個中國,要如何解開這個難題?
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人口為14億967萬人,堅持台灣屬於中國,尋求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另一個中華民國在台灣,人口2340萬人,堅持兩岸互不隸屬,追求實現自由民主國家。
在紀念台灣光復節的日子,回顧過去台灣四百年歷史,在台灣每個政權的終結都是由比較強勢的一方以武力取得統治權,如明鄭驅荷蘭,康熙滅明鄭,日軍勝清廷,盟軍炸日本。
目前台灣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雙方官方無法像馬英九執政時期,可以相互交流溝通,兩岸的主張嚴重分歧,立場的爭議僵持無解。兩岸的分治的現象,不知還要經歷多少歲月才能終結,在台灣內部有人提備戰,有人求避戰,未來台灣的命運難到還是只能以武力解決嗎?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句出自《三國演義》開篇的名言,說明在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周朝的七國爭霸到秦朝的統一,楚漢相爭到西漢建立。三國鼎立局勢最終由西晉歸一統,這些過程經歷了多少的權謀角力和多年的戰亂傷亡,過去中國歷史上的實績顯示分裂與統一的循環不斷在上演。
期盼偉人的出現,能夠提出最適當,最有智慧的規劃,讓兩岸雙方都可接受的可行方案,以便可以圓滿成功地解開75年前由蔣介石與毛澤東所遺留下來的纏結。
-----by linct 參考網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