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 “read to learn” 「讀以學」的新體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之前我在一篇分享英語科普影片的貼文裡提到,我認為透過閱讀獲取知識,從學前還不識字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當時是廣義的解讀了 “read to learn” 「讀以學」這個名詞。

我發現我想錯了!

『讀以學』是什麼?

學前就可以多方面吸收新知,這點是沒錯的。但「讀以學」在十二年國教課綱裡國語文領域的附錄出現,指的是「識字學習」,低年級重視「學以讀」,中年級重視「讀以學」,所以是專指書面文字的閱讀能力

我誤解的地方在於,這裡所說的「讀以學」並不是指孩子的學習方式到了中年級才發生改變,而是指語文教學的重點改變,連帶的「評量」重點也轉變為「閱讀理解」。

中年級「讀以學」不是學習知識的開始,而是透過閱讀理解評量來驗收低年級「學以讀」的成果。

但閱讀理解評量所展現出來的,不僅只有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成果。

「四年級驟降(落後群)」現象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這本書提到美國的 Fourth Grade Slump「四年級驟降(落後群)」現象,指的是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童,原先閱讀表現都還在常軌上,到了四年級卻突然落後,之後差距越來越大。

會表現出這樣的落差,是因為美國直到三年級,閱讀指導大部分注重識字和正確發音(拼讀),等到四年級,閱讀測驗開始強調理解。

成因 1:先備知識不足

有些專家認為「四年級驟降」現象其中一個因素與學童的先備知識不足有關。

理解建立在背景知識上,來自社經地位較高家庭的學童,詞彙量較多,各方面知識更廣,就有了優勢,因為知道得越多,學習新事物就越容易。

書中其中一個認知原則:「要先有事實型知識,才能培養能力」,而事實 (facts) 從學前教育甚至更早就可以開始教。

這裡說的能力包括:

1. 知識提升閱讀力

因為知道得越多,學習新事物就越容易。

2. 知識提升思考力

邏輯思考其實是記憶檢索,通過意義組塊空出的腦力可用於推理思考,要做出合理的假設也要基於背景知識。

3. 知識提升記憶力

能記憶的新訊息多寡,取決於已擁有的知識量。因此兩類學生的差距持續拉大。

先前我曾發過一篇貼文,疑惑:「課綱目標是高層次思考很好沒錯,那低層次學習的基礎怎麼打好呢?」一位在中學任教的老同學留言非常精闢:「沒有素材,何來素養?」正呼應本書作者的意見。

成因 2:識字流暢度低

除了「知識提升閱讀力」之外,識字流暢度、自動化程度,也會造成「讀以學」階段的成就落差。

大腦的認知資源有限,而閱讀涉及「認字」及「理解」兩部分的處理。如果在認字的處理上耗費太多的認知資源,大腦就沒有足夠的資源用來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義。

識字流暢度可用朗讀的速度作為評鑑依據,但目前台灣的課綱只有「以適切速率朗讀」這樣的質化學習目標。後文會提到台灣學界研究及中國課綱提出的量化指標。

成因 3:書面及學術詞彙量不足

第三個「四年級驟降」現象的可能原因,是書面詞彙和學術詞彙不足,造成閱讀理解困難。比如一些轉折連接詞(然而、即便如此),若無法掌握,就很難了解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困難可能導致學童不願意閱讀「較難」的文本,減少接觸這類詞彙的機會,差距越來越大,向下滑坡。

中年級的孩子開始發展自我概念,孩子會敏感的察覺到自己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這個時期如果孩子把自己定位成不會讀書的學生,可能就在課業上失去動力。在注重學業成績的大環境裡,孩子可能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如何幫助孩子

知道了這些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我在想我們身為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以下是我的反思:

1. 從學前開始儲備知識,傾聽孩子的提問

孩子進入小學前具備了多少知識,取決於家庭環境的影響。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的作者問:

「父母親用的詞彙屬於哪一類?
父母會對孩子提問、傾聽孩子的回答嗎?
父母會帶孩子去博物館或水族館嗎?
父母會為孩子準備書籍嗎?
孩子會看到父母在閱讀嗎?」

父母的這些舉動,對孩子在校的學習成效有很大的影響。

2. 照唸書上文字,接觸豐富語彙

共讀和說故事還是有區別的。共讀的益處之一,就是補充日常生活中無法接觸到的語彙。

現在坊間受歡迎的繪本,大多都是翻譯版本,很多時候譯文的用字遣詞太過生硬,甚至語意不清,並不適合朗讀,家長只能看圖說故事,其實很可惜。

我自己會刻意挑選以中文創作的優質讀物,《童書久久 III-閱讀越有語文力》裡有很棒的推薦。也期待未來有更多本土創作繪本。

3. 挑選適合程度的書籍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書裡說到,閱讀是獲得事實型知識和豐富詞彙的最佳活動。樂在閱讀的人,認知能力一生受益。

在不排斥閱讀的前提下,幫助孩子選擇適合年齡和程度的書籍。太簡單的受益有限,太難的使孩子挫折放棄。

4. 不要太早停止共讀

常在社團看到家長問怎麼樣讓孩子早點獨立閱讀,有的從小孩大班就在問了… 

聽力詞彙通常比閱讀詞彙高一到兩年,也就是孩子可以聽得懂比較難的內容,但沒辦法自己讀懂,原因如上面所說的,認知資源有限,在識字能力還不純熟時,閱讀理解的難度很高。

在為輔助識字而讀的分級讀本與知識及詞彙豐富的有趣讀物之間,需要取得適當的平衡,才能在提升閱讀流暢度的同時,不偏廢先備知識的累積,也保持閱讀的樂趣。

延伸閱讀:多聽讓學習更有效

5. 透過朗讀了解孩子的識字流暢度

朗讀速度是檢測孩子認字效能的有效方法。台灣的〈國小二至六年級朗讀流暢度篩檢準確度及切截點分析〉研究論文提出了數據,朗讀每分鐘唸對的字數,二上應達到 104 字,六年級 152~156 字,少於這個字數,並且閱讀理解程度低於 50%,就應實施認字效能方面的補救教學。

也可以參考中國2022年新版語文課標的流暢度目標:五~六年級:默讀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那流暢度怎麼練呢?雅麗老師提出的方法較為簡單易行:找五種文體各一篇文章,家長先朗讀並計時作為目標值,再讓孩子挑戰,直到挑戰成功。

另外,這裡的認字指的是國字,不是注音,不需要追求孩子朗讀注音文的流暢度,畢竟只是過渡性的標音工具。爸媽先了解國字的識字策略會更有幫助。

延伸閱讀:小學生識字策略

【原文發表於 2022 年 7 月 14 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媽媽好忙。媽媽好嗎?
37會員
88內容數
媽媽,妳好嗎? 我是林寶媽咪,家裡還有林寶爸和林寶、林二寶兩個男寶。 我愛看書、旅行、探索新知,並將這些愛好融入生活中。作為一名英文老師,也對家庭英語啟蒙頗有心得。面對許多疑問,我經常閱讀尋找答案並記錄心得。 在這裡,我將分享關於教育、英文學習、讀書筆記、生活實用好物的心得,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的喜悅與挑戰。
2025/03/10
我盡量維持寫日誌的習慣。今天打開日誌,發現昨天寫的今天又重演了: 昨天早上帶小孩去觀光工廠,中午去興達港吃午餐,還買了海鮮回來晚餐加菜。開心的一天,最後卻因為林寶拖拖拉拉功課沒寫完,送他去睡覺前我一肚子火,到要寫日誌才想起來這天本來有多開心。​ 今天又是一樣......
Thumbnail
2025/03/10
我盡量維持寫日誌的習慣。今天打開日誌,發現昨天寫的今天又重演了: 昨天早上帶小孩去觀光工廠,中午去興達港吃午餐,還買了海鮮回來晚餐加菜。開心的一天,最後卻因為林寶拖拖拉拉功課沒寫完,送他去睡覺前我一肚子火,到要寫日誌才想起來這天本來有多開心。​ 今天又是一樣......
Thumbnail
2025/03/05
美國紐約房地產天后 Barbara Corcoran 接受訪問,主持人 Lewis Howes 問道,像她這樣富裕的家庭,如何養育出願意努力工作的孩子? ​ 等一下。這是問題嗎? 許多人奮鬥的目標,不就是要小孩坐在金山銀山上,十指不沾陽春水嗎?
Thumbnail
2025/03/05
美國紐約房地產天后 Barbara Corcoran 接受訪問,主持人 Lewis Howes 問道,像她這樣富裕的家庭,如何養育出願意努力工作的孩子? ​ 等一下。這是問題嗎? 許多人奮鬥的目標,不就是要小孩坐在金山銀山上,十指不沾陽春水嗎?
Thumbnail
2025/02/20
寒假全家去了一趟日本,今天和成人英語班同學分享,大家也聊了各自的旅遊經歷,把一些和語言相關的雜感記在底下。
Thumbnail
2025/02/20
寒假全家去了一趟日本,今天和成人英語班同學分享,大家也聊了各自的旅遊經歷,把一些和語言相關的雜感記在底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探討閱讀的重要性及其對學習的影響,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態度在閱讀素養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文章中提到,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非僅僅答對問題,更需通過探究與思考來深化文本理解。面對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教師應針對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調整教學策略,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表達,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與學習動機。
Thumbnail
本文探討閱讀的重要性及其對學習的影響,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態度在閱讀素養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文章中提到,閱讀的核心是理解,而非僅僅答對問題,更需通過探究與思考來深化文本理解。面對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教師應針對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調整教學策略,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表達,從而提升其閱讀能力與學習動機。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國三到高一這段時期,學習需要思考的部分增加了,需要理解並運用前幾年所學的知識點,這時候若能學會適當的方法,對於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國內的正規教育普遍偏向純知識傳授,很少有老師會教授學習方法,因此學生在這個時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困難,也容易用錯誤的方法去學習。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國三到高一這段時期,學習需要思考的部分增加了,需要理解並運用前幾年所學的知識點,這時候若能學會適當的方法,對於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國內的正規教育普遍偏向純知識傳授,很少有老師會教授學習方法,因此學生在這個時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困難,也容易用錯誤的方法去學習。
Thumbnail
https://bit.ly/3ClgVW6 文摘 1)台灣的閱讀教育有「重中間輕兩頭」的現象,閱讀推廣多半著重於國中小,缺乏學齡前和高中階段;他也認為,台灣閱讀教育在「拔尖」已有顯著成果,但扶弱和全面提升似乎仍有加強空間。 . 2)為什麼孩子會閱讀,還是看不懂課本、不會答題?自然、歷史等學科領域教
Thumbnail
https://bit.ly/3ClgVW6 文摘 1)台灣的閱讀教育有「重中間輕兩頭」的現象,閱讀推廣多半著重於國中小,缺乏學齡前和高中階段;他也認為,台灣閱讀教育在「拔尖」已有顯著成果,但扶弱和全面提升似乎仍有加強空間。 . 2)為什麼孩子會閱讀,還是看不懂課本、不會答題?自然、歷史等學科領域教
Thumbnail
上篇談到有效閱讀後,有不少家長私信我想了解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與習慣,所以在這篇想和大家仔細地研究一下,怎麼在小學畢業前掌握閱讀。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幾歲,讀完這篇你都能知道培養方法和需要的教材。走正確的路就是節省時間和金錢💰💰。 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考試,閱讀都是份量比較多的。 0-3歲
Thumbnail
上篇談到有效閱讀後,有不少家長私信我想了解怎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與習慣,所以在這篇想和大家仔細地研究一下,怎麼在小學畢業前掌握閱讀。 不論你的孩子現在幾歲,讀完這篇你都能知道培養方法和需要的教材。走正確的路就是節省時間和金錢💰💰。 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考試,閱讀都是份量比較多的。 0-3歲
Thumbnail
你認為的閱讀是什麼?閱讀只是讀字那麼容易嗎?這篇文章來聊聊深入的閱讀應該是什麼。
Thumbnail
你認為的閱讀是什麼?閱讀只是讀字那麼容易嗎?這篇文章來聊聊深入的閱讀應該是什麼。
Thumbnail
. 文摘(原文網址)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感想 我就是這麼做。也歡迎大家分享您的作法,一起交流。
Thumbnail
. 文摘(原文網址) 國內外閱讀研究都指出,孩子在九歲(小學三年級)之前,都在「學習如何閱讀」,之後才有辦法「透過閱讀學習」,這也是國際閱讀能力評比以四年級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原因。 感想 我就是這麼做。也歡迎大家分享您的作法,一起交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