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語言學習】英語文「教」與「學」的邏輯

2023/12/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Image by FaithNmysticism from Pixabay

Image by FaithNmysticism from Pixabay



從過去到現在,歷代語言高手是如何練功(學習語言)的呢?

其實,沒有近路捷徑,也沒有花俏華麗,只有單純且適合的方法而已。


從中萃取快速有效的練功方式(學習方法),這也是我多年來嘗試、摸索、挫敗的學習經驗。


每個人在還是小孩時,就已經具備這樣的語言學習本能,只是很多人長大以後卻丟失了這種生存本能。我們要先將自身的心智狀態調整到孩提的單純狀態,讓自己完全進入一個純粹沉浸式學習(Immersive Learning)的心智狀態和環境,降低外界的干擾,當人們處於這樣的狀態時,大腦會主動抓取訊息並牢牢記住,我們稱之為語言「習得(Acquiring)」,而這跟我們所熟悉的後天主動「學習(Learning)」的差別在於:習得是經由潛意識來完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潛移默化;學習是透過意識刻意練習。


再來,如果更深一層進入「心流」的狀態,學習效果更好,也會縮短學習時間而快速練就語言能力。這需要長時間持續練習這種功夫:隨時隨地當下心無旁鶩專注的能力和習慣。


所以,一開始,以學習者的心智狀態和行為模式的角度為初心,沒有花俏、沒有華麗、沒有干擾,只有單純地吸引注意、引起興趣,以學習者自發黏著的方式發想及設計教學內容,運用遊戲化讓學習者帶著遊戲的情緒透過一個一個活動、通過一關一關任務,一步一步漸進掌握語言能力。


同時也會考量並設計相關的獎勵或回饋機制,以增強學習興趣及驅動。


這些學習內容素材可以從每個地方上在地身旁的生活情境中汲取,可以加深學習印象,讓大腦牢牢記憶。


這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學習素材包含:

詩歌音樂 繪本童書 卡通動漫 戲劇電影 報章雜誌 散文小說……

  

所需調整的是學習優先順序,不是按照字彙、句子、段落、文章按部就班,而是貼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本能,從身旁所獲取的生存訊息(文本)推敲探究,當下在實際生活情境(Context)中逐漸建立對於字彙、句型、文法的認知及認識,而學會生存乃至生活的語言素養和能力。


學習者當下就學以致用了--邊學習、邊應用。


這些學習素材活生生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雖然都不是體制內所編選的學校教材,但如果能夠從生活素材學習並運用語言能力,那麼要弄懂學校教材也不成問題。


首先,我們得釐清「本」「末」及優先順序:

體制內的學習教材是經過編選、統一內容、統一進度、教學時數固定,這些是體制內學校的學習框架和限制,而每個人的特質、能力、背景、興趣、學習方法與學習樣貌都不盡相同,如果一個人對於學校教學內容沒有興趣或無法跟上學校進度,可以從體制外尋找出路。


所以,個人自主善護並保持「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以及激發「學習動機」、建立「學習信心」,最終扎扎實實地獲取運用語言的生存能力,這是「本」。


如果一個學生能兼顧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生存能力及學校的語文課業,那是在好不過了。


倘若一個學生對於學校教學內容沒有興趣或無法跟上學校進度安排,老師或教育工作者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而學校教育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機會、一個可能性,而不是唯一的一個機會、一個可能性。


況且,教育體制的遊戲規則--升學考試--任何人是可以經由短期訓練而獲得高分的,這是「末」。


因此,切莫本末倒置了!


我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不忘初衷:語言/語文是表達、溝通和閱讀的工具,學習語言最終是為了學會生存能力和生活素養,所以,反過來主動利用教育體制學校考試及官方授權民間辦理的語言檢定作為檢視自己掌握語言能力的程度,不要為了考試而考試,不要為了證照而證照。


在台灣,主要英語文檢定是「全民英檢(GEPT)」;國際上,則是「多益(TOEIC)」、「托福 (TOEFL) 」、「雅思( IELTS) 」等,把這些英語文檢定測驗當作遊戲關卡,依據遊戲規則一一破關。




#MeToo運動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連署活動         https://www.surveycake.com/s/2OMbN



我經營的「語言學習」「多語自學」平台網站&社群媒體的連結:taplink.cc/polyglot_autodidact

101會員
3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