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語言學習】英語文「教」與「學」的邏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Image by FaithNmysticism from Pixabay

Image by FaithNmysticism from Pixabay



從過去到現在,歷代語言高手是如何練功(學習語言)的呢?

其實,沒有近路捷徑,也沒有花俏華麗,只有單純且適合的方法而已。


從中萃取快速有效的練功方式(學習方法),這也是我多年來嘗試、摸索、挫敗的學習經驗。


每個人在還是小孩時,就已經具備這樣的語言學習本能,只是很多人長大以後卻丟失了這種生存本能。我們要先將自身的心智狀態調整到孩提的單純狀態,讓自己完全進入一個純粹沉浸式學習(Immersive Learning)的心智狀態和環境,降低外界的干擾,當人們處於這樣的狀態時,大腦會主動抓取訊息並牢牢記住,我們稱之為語言「習得(Acquiring)」,而這跟我們所熟悉的後天主動「學習(Learning)」的差別在於:習得是經由潛意識來完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潛移默化;學習是透過意識刻意練習。


再來,如果更深一層進入「心流」的狀態,學習效果更好,也會縮短學習時間而快速練就語言能力。這需要長時間持續練習這種功夫:隨時隨地當下心無旁鶩專注的能力和習慣。


所以,一開始,以學習者的心智狀態和行為模式的角度為初心,沒有花俏、沒有華麗、沒有干擾,只有單純地吸引注意、引起興趣,以學習者自發黏著的方式發想及設計教學內容,運用遊戲化讓學習者帶著遊戲的情緒透過一個一個活動、通過一關一關任務,一步一步漸進掌握語言能力。


同時也會考量並設計相關的獎勵或回饋機制,以增強學習興趣及驅動。


這些學習內容素材可以從每個地方上在地身旁的生活情境中汲取,可以加深學習印象,讓大腦牢牢記憶。


這些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學習素材包含:

詩歌音樂 繪本童書 卡通動漫 戲劇電影 報章雜誌 散文小說……

  

所需調整的是學習優先順序,不是按照字彙、句子、段落、文章按部就班,而是貼近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本能,從身旁所獲取的生存訊息(文本)推敲探究,當下在實際生活情境(Context)中逐漸建立對於字彙、句型、文法的認知及認識,而學會生存乃至生活的語言素養和能力。


學習者當下就學以致用了--邊學習、邊應用。


這些學習素材活生生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雖然都不是體制內所編選的學校教材,但如果能夠從生活素材學習並運用語言能力,那麼要弄懂學校教材也不成問題。


首先,我們得釐清「本」「末」及優先順序:

體制內的學習教材是經過編選、統一內容、統一進度、教學時數固定,這些是體制內學校的學習框架和限制,而每個人的特質、能力、背景、興趣、學習方法與學習樣貌都不盡相同,如果一個人對於學校教學內容沒有興趣或無法跟上學校進度,可以從體制外尋找出路。


所以,個人自主善護並保持「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以及激發「學習動機」、建立「學習信心」,最終扎扎實實地獲取運用語言的生存能力,這是「本」。


如果一個學生能兼顧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生存能力及學校的語文課業,那是在好不過了。


倘若一個學生對於學校教學內容沒有興趣或無法跟上學校進度安排,老師或教育工作者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而學校教育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機會、一個可能性,而不是唯一的一個機會、一個可能性。


況且,教育體制的遊戲規則--升學考試--任何人是可以經由短期訓練而獲得高分的,這是「末」。


因此,切莫本末倒置了!


我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不忘初衷:語言/語文是表達、溝通和閱讀的工具,學習語言最終是為了學會生存能力和生活素養,所以,反過來主動利用教育體制學校考試及官方授權民間辦理的語言檢定作為檢視自己掌握語言能力的程度,不要為了考試而考試,不要為了證照而證照。


在台灣,主要英語文檢定是「全民英檢(GEPT)」;國際上,則是「多益(TOEIC)」、「托福 (TOEFL) 」、「雅思( IELTS) 」等,把這些英語文檢定測驗當作遊戲關卡,依據遊戲規則一一破關。




#MeToo運動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

「不讓受害者一個人」連署活動         https://www.surveycake.com/s/2OMbN



我經營的「語言學習」「多語自學」平台網站&社群媒體的連結:taplink.cc/polyglot_autodidac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hris-avatar-img
2023/12/17
Thank you
Yao-Xiang Huang-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7
Chris You're welcome!
avatar-img
多語自學者
134會員
395內容數
多語自學者的其他內容
2024/03/04
長久以來,我們總是認為學習語言的方式主要或只是使用記憶法或記憶術的學習方法。
Thumbnail
2024/03/04
長久以來,我們總是認為學習語言的方式主要或只是使用記憶法或記憶術的學習方法。
Thumbnail
2024/02/28
你不知道、或忽略、或遺漏的記憶法/記憶術的背後使用眉角 !!
Thumbnail
2024/02/28
你不知道、或忽略、或遺漏的記憶法/記憶術的背後使用眉角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Thumbnail
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鬆散、或許我們會對學習的定義太過嚴謹。 如果找到學習的"效果"與"目的",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作為學習的來源。
Thumbnail
善用他人的知識,用小努力翹動大成果的最佳槓桿。 深入了解學習的動機,並優先學核心的內容,最後在生活中實作、分享。 1. why? 學習的黃金圈,先了解自己想學什麼,為什麼想學,以及預計怎麼學? 例如:同樣是要學語言,但為了旅遊、遊學、移民而學習,預期的目標不同會導致整個學習歷
Thumbnail
善用他人的知識,用小努力翹動大成果的最佳槓桿。 深入了解學習的動機,並優先學核心的內容,最後在生活中實作、分享。 1. why? 學習的黃金圈,先了解自己想學什麼,為什麼想學,以及預計怎麼學? 例如:同樣是要學語言,但為了旅遊、遊學、移民而學習,預期的目標不同會導致整個學習歷
Thumbnail
也許三個禮拜的國文課才10幾節,但是我希望這幾節課的密集練習,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用「分享教學」的心態準備,只要心態一轉變,積極度就會提高,這樣至少降低排斥的心態。也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一旦練習多篇,語感程度提高,文言文閱讀就比較容易上手。
Thumbnail
也許三個禮拜的國文課才10幾節,但是我希望這幾節課的密集練習,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用「分享教學」的心態準備,只要心態一轉變,積極度就會提高,這樣至少降低排斥的心態。也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一旦練習多篇,語感程度提高,文言文閱讀就比較容易上手。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國三到高一這段時期,學習需要思考的部分增加了,需要理解並運用前幾年所學的知識點,這時候若能學會適當的方法,對於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國內的正規教育普遍偏向純知識傳授,很少有老師會教授學習方法,因此學生在這個時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困難,也容易用錯誤的方法去學習。
Thumbnail
談到學習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國三到高一這段時期,學習需要思考的部分增加了,需要理解並運用前幾年所學的知識點,這時候若能學會適當的方法,對於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國內的正規教育普遍偏向純知識傳授,很少有老師會教授學習方法,因此學生在這個時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困難,也容易用錯誤的方法去學習。
Thumbnail
學習是一門學問,有來自改進的學習動力之後,想要扎實的前進,而如何前進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自小到大,如何學習似乎不是一門需要特別教授的課,從沒有一門課是要教你如何學習。但我們自嬰孩時,很早就開始學習認人、走路、說話、慢慢知道身邊人在做什麼、也跟在旁邊,邊跟著做邊跟著學。
Thumbnail
學習是一門學問,有來自改進的學習動力之後,想要扎實的前進,而如何前進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自小到大,如何學習似乎不是一門需要特別教授的課,從沒有一門課是要教你如何學習。但我們自嬰孩時,很早就開始學習認人、走路、說話、慢慢知道身邊人在做什麼、也跟在旁邊,邊跟著做邊跟著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