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食物保存劑:青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青蛙在洗澡嗎?

青蛙在保養皮膚嗎?

都不是。青蛙在這裡的作用是用來保存牛奶,也就是說,青蛙是活的防腐劑。


今天一早打開電腦,就看到一個網站上提到:古代的俄羅斯人與芬蘭人會使用活的青蛙(Rana temporaria,林蛙)來保存牛奶。


第一個反應就是:No way!一定是謠言!


但是,那篇文章提到,近年來有人做了研究,也發現青蛙的皮膚會分泌抗菌肽。驚訝之餘,我決定去看一下到底是不是真的。


結果,我發現了一篇2012年的論文,然後從這篇2012年的論文,又找到了三篇論文,最早可以回溯到1965年,那時我還沒出生呢。


先說結論:青蛙的皮膚含有多種抗菌肽,包括temporin、brevinin以及緩動素(bradykinin)這三大類。其中,bradykinin這一類在青蛙的皮膚中含量豐富,每克組織可達200-250 μg。


這些抗菌肽的抗菌活性有多好呢?研究團隊發現,它們可以成功的抑制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與沙門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hphimurium),最低的抑制濃度約在0.01 mg/mL,而如果使用稍微高一點的濃度(0.03 mg/mL),甚至可以完全抑制細菌生長。


研究團隊也發現,有些特定的肽的抗菌活性相當好。如Brevinin 1Tb,在0.015 mg/mL時,可以完全抑制金黃葡萄球菌的生長。


當然,研究團隊也對古人用青蛙來抑制牛奶這類的食物酸敗的這件事很好奇,於是他們測試在有這些抗菌肽的存在時,細菌在TYG 培養基(Tryptone, Yeast Extract, Glucose 培養基)裡的生長情形。


結果發現,即使是在濃度比較低(0.01 mg/mL)的狀況下,細菌還是直到10小時後才有顯著增長的現象;而高濃度的肽則可以完全抑制細菌繁殖。這意味著,以前的俄羅斯人與芬蘭人將青蛙泡在牛奶裡,或許真的可以成功的保存牛奶至少數小時。


當然,隨著巴氏滅菌法與冰箱的發明,我們現在有更好的保存牛奶等食物的方法,應該不需要再把青蛙丟進牛奶了。


不過,如果有一天人在野外、冰箱壞了,知道這個冷知識其實也不壞,至少可以去找隻青蛙來...如果你不擔心青蛙在牛奶裡尿尿的話。


參考文獻:


T. Yu. Samgina, E. A Vorontsov, V. A. Gorshkov, E. Hakalehto, O. Hanninen, R. A. Zubarev, A. T. Lebedev. Compositio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Skin Peptidome of Russian Brown FrogRana temporaria.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012; 121113155850001 DOI: 10.1021/pr300890m


Anastasi, A., Erspamer, V., & Bertaccini, G. (1965). "Occurrence of bradykinin in the skin of Rana temporaria."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4, 43–52.


Simmaco, M., Mignogna, G., Canofeni, S., Miele, R., Mangoni, M. L., & Barra, D. (1996). "Temporins,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European red frog, Rana temporaria." 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242(3), 788–792.


Conlon, J. M., & Aronsson, U. (1997). "Multiple bradykinin-related peptides from the skin of the frog Rana temporaria." Peptides, 18(3), 361–365.


附註:在2012的論文裡,研究團隊使用10 V、50 Hz的電壓以及3毫秒的脈衝,刺激青蛙40秒讓青蛙分泌更多含有抗菌肽的分泌物,再以水沖洗下來的方式收集。接著他們以50%的甲醇與之混合,然後過濾離心,將上清液濃縮並冷凍乾燥後,再用來分析。這樣對青蛙的傷害比較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71會員
906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馴化(domestication)這種事,人類在一兩萬年前就在做了;但是馴化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卻是這些年才越來越清楚。之前介紹了馴化對大麥與水稻根部菌群的影響,這一篇要介紹馴化對小麥根部菌群的影響。 先說結論:很大!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在這個病菌橫行、感染危機四伏的時刻, 酒精、消毒水、殺菌劑、抗生素、抗病毒藥… 誰才是我們人類的終極保命武器? 答案或許跌破眾人眼鏡,竟然是微生物自己!   ●這本書裡所講的是我們每天打交道的對象: 微生物,例如細菌(Bakterien)、真菌(Pilz)和病毒(Virus)─ 這是一個非
Thumbnail
最終版--我家確定沒有果蠅了! 前幾天跟江北工商好康團的住戶從全熱交換器聊到殺果蠅, 我真是超愛買又超愛分享心得, 目前市面上有的殺果蠅產品, 我差不多都用過了⋯⋯每一樣都有效, 同時用2~3種,效果更好,以下是我自己發明的雞尾酒療法。 1、昆蟲生長抑制劑 這個是倒在排水管裡,
Thumbnail
最終版--我家確定沒有果蠅了! 前幾天跟江北工商好康團的住戶從全熱交換器聊到殺果蠅, 我真是超愛買又超愛分享心得, 目前市面上有的殺果蠅產品, 我差不多都用過了⋯⋯每一樣都有效, 同時用2~3種,效果更好,以下是我自己發明的雞尾酒療法。 1、昆蟲生長抑制劑 這個是倒在排水管裡,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只有各種各樣的細菌。細菌們生活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無處不在。 在一個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一群好朋友。 他們分別是,小紅:一種能產生乳酸的細菌,它們喜歡吃糖,會把糖轉化成乳酸。 小黃:一種能產生酶的細菌,它們會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 小綠:一種能產生抗生素的細菌,它們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只有各種各樣的細菌。細菌們生活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無處不在。 在一個美麗的森林裡,住著一群好朋友。 他們分別是,小紅:一種能產生乳酸的細菌,它們喜歡吃糖,會把糖轉化成乳酸。 小黃:一種能產生酶的細菌,它們會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 小綠:一種能產生抗生素的細菌,它們
Thumbnail
生於早晨的菌菇    會在正午前消溶於土中 它沒有見過落日、黑夜與月 生於夏天的蟪蛄    會在秋天死亡,牠沒有機會體驗四季,不知道驚蟄、穀雨與嚴寒 還能說什麼好呢? 守著一口井的蛙 又如何明白苦海無邊的事? 其實,什麼也不用說。 各自逍遙一遊 誰也不為
Thumbnail
生於早晨的菌菇    會在正午前消溶於土中 它沒有見過落日、黑夜與月 生於夏天的蟪蛄    會在秋天死亡,牠沒有機會體驗四季,不知道驚蟄、穀雨與嚴寒 還能說什麼好呢? 守著一口井的蛙 又如何明白苦海無邊的事? 其實,什麼也不用說。 各自逍遙一遊 誰也不為
Thumbnail
趁著冷氣團還沒來,趕緊上山夜衝,昆蟲不多也沒關係,水邊反而有很多青蛙,不用網子抓改用釣的也行,快和巨人老師一起征服貪嘴蛙!
Thumbnail
趁著冷氣團還沒來,趕緊上山夜衝,昆蟲不多也沒關係,水邊反而有很多青蛙,不用網子抓改用釣的也行,快和巨人老師一起征服貪嘴蛙!
Thumbnail
《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 作者|羅伯・唐恩 譯者|方慧詩, 饒益品 出版|商周出版
Thumbnail
《我的野蠻室友:細菌、真菌、節肢動物與人同居的奇妙自然史》 作者|羅伯・唐恩 譯者|方慧詩, 饒益品 出版|商周出版
Thumbnail
在上週我們了解黏土的吸附原理,接著我們來逐步介紹它有哪些應用。首先我們先討論那這個毒素對動物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為何經常發現飼料發霉?用在吸附飼料的黴菌毒素成效如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在上週我們了解黏土的吸附原理,接著我們來逐步介紹它有哪些應用。首先我們先討論那這個毒素對動物會產生什麼影響呢?為何經常發現飼料發霉?用在吸附飼料的黴菌毒素成效如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之前說了這麼多紫外線UV高能量傷害生物的方式與生物機制,對於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似乎天生沒有太好的生物防護機制。 但是魚魚有唷以及許多海洋生物(魚卵),河馬大大也有,想不到吧 ~ 魚,河馬和其他動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可以保護它們免受陽光的傷害。#atteckfromthesun
Thumbnail
之前說了這麼多紫外線UV高能量傷害生物的方式與生物機制,對於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似乎天生沒有太好的生物防護機制。 但是魚魚有唷以及許多海洋生物(魚卵),河馬大大也有,想不到吧 ~ 魚,河馬和其他動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可以保護它們免受陽光的傷害。#atteckfromthesun
Thumbnail
我們總是說「水蛭」,但雖然牠們大部分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蛭類都住在水裡喔!所以正確的稱呼應該是蛭類。 聽過「楚王吞蛭」這個典故嗎?楚王吞的到底是不是蛭類?筆者特別請教了賴亦德老師,想知道到底有多少機會可以在酸菜裡發現蛭類...
Thumbnail
我們總是說「水蛭」,但雖然牠們大部分生活在淡水環境中,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蛭類都住在水裡喔!所以正確的稱呼應該是蛭類。 聽過「楚王吞蛭」這個典故嗎?楚王吞的到底是不是蛭類?筆者特別請教了賴亦德老師,想知道到底有多少機會可以在酸菜裡發現蛭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