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書:揚唐仁波切最後的開示

更新於 2024/11/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仁波切寫給女孩札西全措的一席賢良諫言: 出自法門佛學研究院

弟子深深頂禮仁波切!

以下為家書原文:




raw-image

寫給女孩札西全措的一席賢良諫言:

現在在妳年紀輕輕、智識清明的這個時刻是一個應當仔細思考自己這一生以及來世路的時候。往昔的智者們說過:「提前思慮乃智者,事後後悔為愚夫。」


既然如此,對自己這一生和來世的路仔細思慮之後,能夠找到清淨真實的道路,並且在找到之後,能夠在那上面穩健地走著,這實在太重要了。如果不去思考,而走入歧途之後,再想返回到正道上面,那可是一大艱難,不是馬上說要反轉就可以反轉的,剛開始就不要走到錯的路上去,這點很重要。


關於所行的道路,簡單來說,就是世間之路,和佛法之道兩條路。走世間路,則此生和來世經歷大苦,乃是不善罪業、極為艱辛的道路是也。


佛法之道是通往暫時究竟豐饒安樂的光明康莊大道。但是,現今趨入光明道路的人,相當稀少,在現今世界上約四十億的人口當中,進入佛法道路的,僅僅不過十萬人。除了他們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走在世間路當中,由於成辦的盡是惡業,透過罪業的力量,不由自主地遭遇顛倒之道、痛苦之路,而導致必須走在那上頭。


這一次得到的人身,耗散在沒有意義的世間輪迴路上,完全不知人生會走向何處。等到有一天死亡降臨的時候,不只要拋下這個世界、父母愛人、親朋好友,和身家財產,還有自己的身軀,於是只得在淚眼漣漣當中,走上來世之路。由於這一生只有造作惡業,走的時候,除了三惡道以外沒有別的去處。


在三惡道當中,經歷數十萬年歲之後,才有那麼一回投生到善道,必須長時間遭受痛苦。像這樣子一而再、再而三輪轉在六道當中,無有解脫之時。


如此這般的這條世間路,是一條必須長時間經歷廣大痛苦的恐怖道路,所有的人因為惡業的力量,不由自主地走上這樣的惡劣道路上。


女孩呀,妳要發願:不必經歷像這樣的世間路。如果無有自主地被業力追逐,而必須走上這條路的話,切莫自作主張、倉促行事。要聽從年邁父母、思慮周良前輩們的建議和教育,要遵照有體悟、有經驗者們的忠言之後,在卜卦和預言等等方面,寄託給三寶,自己一再仔細思考之後,再堅穩邁步,不可倉促行事,我請求妳把這些牢牢放在心上。


女孩呀,如果妳有想要趨向佛法的希求,就實在太好了。那是條光明清淨、沒有錯誤的清淨道路,首先一心專注寄託在三寶上頭是很重要的,把父母和俱有賢良思慮長輩們的話語,放在心裡,小心仔細聆聽上師、堪布、僧人、俱有菩提心者,以及心思賢良者等眾的教誨之後,恭謹地放在心裡頭。莫讓自己的心思倉促而行,堅穩住自己的心,在走入光明之道後,首先能夠真實成辦自利,然後要能夠究竟利益他人。


女孩呀,妳如果走入佛道的話,要能了解佛法,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藏文,所以需要慎重學習藏文。雖然會有些許辛苦,卻能夠成就很大的意義和目的。


現在妳正在學的,是外道法,依靠那個,除了告訴妳如何大大成就此生此世的飽足、享受、名聲、財富、權勢以外,什麼別的也沒有了。世間法方面學有專精的科學家們,對於能夠實證的事物以外,也可以觀察到隱蔽的事物。


可是他們對外在的四大元素當中的寶礦類,以及治療疾病的藥品類方面雖然有所專長,除了取出對於幫助自己、打擊他人的種種物品的伏藏等等以外,並沒有廣大的智慧。


從這方面來說,佛陀的智慧不論是從世間角度還是佛法方面來看,都如同虛空一般廣大,沒有絲毫無所了知、無從觀見之情事,被稱之為「一切遍知」。所以如果能夠了解他所說的法,自心不會心胸狹窄,而會如同黎明升起一般,讓妳心胸開闊。


是故,如此這般佛陀所說之法,完全是帶給自他所有生命暫時和究竟莫大安樂的方法,所以呀,如果妳能夠稍微了解佛法的話,也會有很大的利益,我請求妳把這番話牢牢地放在心中。

    avatar-img
    25會員
    63內容數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 無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只會計算學到了什麼——昇華內心,服務他人。 我們最在意的是內心的收穫,所謂欲平天下者,先平自心。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2春103班部落格 的其他內容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亦即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 龍樹菩薩
    頂禮 南懷瑾大師 佛法論夢之起緣,約分為五:一想,二憶,三病,四曾更(經驗影像),五行引起(未來事實)......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亦即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 龍樹菩薩
    頂禮 南懷瑾大師 佛法論夢之起緣,約分為五:一想,二憶,三病,四曾更(經驗影像),五行引起(未來事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晴朗天氣,暖陽灑在青翠草地,漫山遍野綠色生機,正是風光明媚的好時節。   穿著藏青色道袍的中年人,手上端著羅盤,腰間掛把拂塵,身後跟著一位神態憨厚的少年,似乎正在觀測此地風水。   少年口中念念叨叨,不停和師父訴說自己內心的瑣碎。道士除了偶爾隨口回答兩句,主要還是把注意力放在羅盤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老王留下的輔導紀錄裡,她的孩子問題很多,但每一個事件都跟她有關,等一下一定要找到關鍵性的答案,既然自己送上門來,剛剛好……。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邊有一些朋友,一心嚮往清淨,縱然有心修行,礙於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下班時間或是假日在家誦經念咒。枯竭的心靈要用經典來澆灌,使心靈恢復生機、悟無常開智慧。不過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用雙手雙腳行一段經典裡的義理,佛法不是坐在椅子上光讀不練,先熟記於心,然後活用於日常。 有一位太太,聽老師父說要多做善事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晴朗天氣,暖陽灑在青翠草地,漫山遍野綠色生機,正是風光明媚的好時節。   穿著藏青色道袍的中年人,手上端著羅盤,腰間掛把拂塵,身後跟著一位神態憨厚的少年,似乎正在觀測此地風水。   少年口中念念叨叨,不停和師父訴說自己內心的瑣碎。道士除了偶爾隨口回答兩句,主要還是把注意力放在羅盤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老王留下的輔導紀錄裡,她的孩子問題很多,但每一個事件都跟她有關,等一下一定要找到關鍵性的答案,既然自己送上門來,剛剛好……。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邊有一些朋友,一心嚮往清淨,縱然有心修行,礙於白天要工作,只能利用下班時間或是假日在家誦經念咒。枯竭的心靈要用經典來澆灌,使心靈恢復生機、悟無常開智慧。不過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用雙手雙腳行一段經典裡的義理,佛法不是坐在椅子上光讀不練,先熟記於心,然後活用於日常。 有一位太太,聽老師父說要多做善事
    Thumbnail
    得智擇仁處 勢利亡心目 喻義危授命 細人唯息姑 *智者選擇有仁風之居所;心存勢利者丟喪了心與見識;通曉義理者見危願付出生命;見識短淺者毫無原則只知姑息°
    Thumbnail
    作者一個想不開,放手西方聯合國經濟研究人員的頭銜就跑去泰國當和尚。書中有很大篇幅在描述他當森林僧人中所聽到的講課與感悟,更描述為何森林僧人的修行要這麼做的理由。而這些當年的「想不開」也成為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人家花了二十年功夫所得到最珍貴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