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發展|現在就讀的科系不喜歡、沒前景,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找我諮詢過的同學,問過我這個問題,「現在就讀的科系不喜歡、看不到好的就業前景,怎麼辦?我應該現在轉系嗎?」

我無法做出決斷「是,你應該轉系」,或是肯定「轉系之後你就會發展的更好」,然而我過去的經歷,可以作為「生涯規劃」的思考方向

我在選擇大學科系時也猶豫了很久,當時我的心頭有兩個選項——一是傳媒,二是商學。我內心更傾向於「傳媒」,然而我自知畢業後更有「錢途」的科系應該是「商學」,因此填寫志願時,我違背了內心,第一志願填了「商學」,第二才是「傳媒」。

後來第一志願成功申請上了,「傳媒」也因此與我失之交臂。

1.沒有「一步到位」的選擇,所有「沿途的風景」會造就獨特的你

然而回看這一路,不知不覺間,我居然做回了當初渴望的「傳媒」——運營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過去「商學院」給我的經驗累積及全球視野,讓我在經營自媒體能有「獨特的視角與經驗」切入對社會的洞察,也有更多「個人經驗」可以分享。

我無法想像假如當時「選擇傳媒」的我,現在會有怎樣的發展,可能會更早踏入這個產業,在傳統媒體裡發光發熱。但是我很滿意現在的自己——作為一個比較有主見的人,我喜歡「具有個人觀點」的個性化表達。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沒有商院的經歷,我無法成為「現在的自己」。

我覺得人的本性自然會渴望「一步到位」,擔心「做錯決定、浪費時間」,距離「理想的人生」更遠。然而未來是難以預料的,當下你以為走的「彎路」,可能讓你在未來「走捷徑」;你現在走的「捷徑」,可能讓你在未來「走彎路」。所以應該腳踏實地,將你當下「可控範圍之內」的事物做到最好,而不是「三心二意」吃著碗裡看著鍋裡。


2.任何不滿意又短期無法改變的「現在」,把它作為「人生中唯一一次的」體驗看待

如何在目前「可控範圍內」做到最好?假如你不滿意現狀,但短期內又無法改變(比如你就是想轉系,但學校不允許),嘗試換一種心態,把它當作「人生唯一一次接觸的機會」看待。

比如你討厭目前所在的資工學系,把它想成是你人生最後一次接觸這個領域的機會,你就會竭盡所能的去挖掘「帶得走的東西」,比如「因果關係強化的邏輯思考」

「假如大家都是同樣的背景,用同樣的思維方式做同一件事,那該多無趣啊!」用這種心態去對待手中擁有的牌,最大化它的價值,才能讓你在move on做你更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做出「差異化」和「個人色彩」。

不同領域之間有壁壘。每學習一個事物,都是學習不同的「思維方式」,一個「新的視角」。將你早已習慣的「視角」帶到其他領域,就會帶來「創新」。

「三心二意」是最可怕的狀態,它會讓你不滿足現在,因而「無法完全沈浸」在當下,無法沈浸代表「無法深入學習」,最後你既得不到想要的,手裡的也黃了。


3.你會在人生每一次重要的選擇中,認清「自己是誰」

我認為不要過早斷言「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很多時候你只是「接觸過少,只依照『刻板印象』或『自我想像』做的選擇」罷了。

在加入管顧業之前,我認為這是最適合我的工作,我喜歡戰略思考,也嚮往幫巨頭企業「指揮江山」的光環。後來實際上手工作內容後,我才發現我不享受當「幕後無名的軍師」,我更想在台前「實際操作、展示自己」

也就是,你不要光「想」,而是要「實際接觸」,去累積足夠多的「資訊和實際體會」,才能減少信息差帶來的「幻覺」,更進一步認識自己。

很多人怕選擇,怕走錯。實際上「人生的容錯率」大的超乎想像,你不會因為一個錯誤的方向,人生徹底完蛋;相反,你會因為累積更多經驗,而更認識自己,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走向「適合自己的路」。


我的出版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正在熱賣中,提供迷茫中的年輕人一些「職涯發展」和「生涯規劃」的指引:

博客來(目前有79折優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3674?sloc=main​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182162682659686002​

電子書: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sh4tEQAAQBAJ

《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這篇文章中,我探討數位遊牧生活方式的心態挑戰,為何有些人在追求該生活時,卻感到不如預期快樂。透過分析不同人格特質,如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創造力以及把人生視為遊戲的心態,揭示數位遊牧並非適合每個人。擁有正確的心態和適當的準備,是成功融入這種自由但充滿挑戰的生活方式的關鍵。
很多人與我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意義」。我覺得「沒意義」是相對抽象的概念,需要具體剖析。什麼是「工作的意義」?我認為對Z世代而言,這個意義感指的是「能對我個人成長有幫助」,或是「對社會產生實質正向改變」的事情。也就是,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有「精神滿足」,而不只是「單純的金錢回報」。
隨著Z世代逐漸進入職場,許多人發現他們對於與同事建立深度連結的興趣不高,形成強烈的疏離感。這篇文章探討了疫情如何影響這一現象及其在職場中的影響,並且指出保持疏離感不僅能帶來清晰的思考,還能讓個人建立多元的成就感來源,從而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忘記生活的美好。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一位印度室友所帶來的啟發。藉由簡單的問題「How's life?」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從專注於工作的煩惱轉變為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這是一個關於價值觀轉變,聚焦生活的故事,提醒每個人要享受人生的每個瞬間。
這篇文章探討了數位遊牧生活方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潛在迷茫。雖然數位遊牧者享有自由的生活選擇,但許多人仍在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導致缺乏幸福感。透過分析數位遊牧的本質,文章強調了深度工作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並提醒讀者找到真正合適的工作,而非僅追求表面自由。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麼忽然想跳離「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成為「作者」的?由於「第三文化小孩」的特殊成長經歷,我一直都知道遲早有一天,我要寫一本書,只是我不知道會發生在哪天...
在這篇文章中,我探討數位遊牧生活方式的心態挑戰,為何有些人在追求該生活時,卻感到不如預期快樂。透過分析不同人格特質,如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創造力以及把人生視為遊戲的心態,揭示數位遊牧並非適合每個人。擁有正確的心態和適當的準備,是成功融入這種自由但充滿挑戰的生活方式的關鍵。
很多人與我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意義」。我覺得「沒意義」是相對抽象的概念,需要具體剖析。什麼是「工作的意義」?我認為對Z世代而言,這個意義感指的是「能對我個人成長有幫助」,或是「對社會產生實質正向改變」的事情。也就是,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有「精神滿足」,而不只是「單純的金錢回報」。
隨著Z世代逐漸進入職場,許多人發現他們對於與同事建立深度連結的興趣不高,形成強烈的疏離感。這篇文章探討了疫情如何影響這一現象及其在職場中的影響,並且指出保持疏離感不僅能帶來清晰的思考,還能讓個人建立多元的成就感來源,從而提升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高壓的工作環境中,我們常忘記生活的美好。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新加坡的生活經歷,一位印度室友所帶來的啟發。藉由簡單的問題「How's life?」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從專注於工作的煩惱轉變為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這是一個關於價值觀轉變,聚焦生活的故事,提醒每個人要享受人生的每個瞬間。
這篇文章探討了數位遊牧生活方式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及其背後的潛在迷茫。雖然數位遊牧者享有自由的生活選擇,但許多人仍在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導致缺乏幸福感。透過分析數位遊牧的本質,文章強調了深度工作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並提醒讀者找到真正合適的工作,而非僅追求表面自由。
很多人好奇我是怎麼忽然想跳離「管理顧問」的工作,去「寫書」成為「作者」的?由於「第三文化小孩」的特殊成長經歷,我一直都知道遲早有一天,我要寫一本書,只是我不知道會發生在哪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留學的決策過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值得思考。當面對留學這個問題時,應先問自己為何要留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目標等問題,而非簡單回答「要」或「不要」。作者希望讀者能夠對自己的抉擇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的這個問題,是許多台灣年輕人在求學路上的一個重要選擇。這是一道彷彿站在十字路口的選擇題,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和挑戰。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答案。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在這個資訊飛速變化的時代,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彷彿成了航海中的每一次揚帆起航。我能理解你心中的那份迷茫與疑惑:「如果實習和我的專業不相關,還有必要去嗎?」 接下來,將與你分享一些看法,希望能為你撥開迷霧,指引方向。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收到你的問題,我感覺到你內心對未來的渴望與不確定。這是一個深刻的問題,不僅涉及到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也關乎到你對未來生活的期望與夢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而學習?
Thumbnail
各位親愛的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回答一位讀者的問題:「我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未來在職場上有競爭力嗎?」這是一個非常實際而且重要的問題,相信很多即將畢業或是正在考慮專業選擇的年輕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幫助這位讀者找到答案。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誤以為可以「選擇」業界或學界: - 當博士生時,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能力選擇未來的職涯方向,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然而,事實上,你每天如何利用時間,如何安排學習與研究活動,已經在無形中決定了你的職涯走向。每個半小時的利用方式,累積下來會塑造你的技能和經驗,進而決定你「適合」哪個領域。很多人不了解這
1. 以為自己能「選擇」業界或學界: - 其實,每天每個半小時怎麼使用,就已經做出選擇了。PhD的1825天,你完成的事情和掌握的技能,畢業時就已經決定了你「適合」去業界或學界。 2. 忽略「選擇」與「適合」的差異: - 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去業界還是學界,但事實上,是業界
Thumbnail
所以其實過就好的終極問答是長這樣:那麼要換成什麼東西,你願意積極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留學的決策過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值得思考。當面對留學這個問題時,應先問自己為何要留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目標等問題,而非簡單回答「要」或「不要」。作者希望讀者能夠對自己的抉擇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你的這個問題,是許多台灣年輕人在求學路上的一個重要選擇。這是一道彷彿站在十字路口的選擇題,無論你往哪個方向走,都會遇到不同的風景和挑戰。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看看如何找到最適合你的答案。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在這個資訊飛速變化的時代,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彷彿成了航海中的每一次揚帆起航。我能理解你心中的那份迷茫與疑惑:「如果實習和我的專業不相關,還有必要去嗎?」 接下來,將與你分享一些看法,希望能為你撥開迷霧,指引方向。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你好 收到你的問題,我感覺到你內心對未來的渴望與不確定。這是一個深刻的問題,不僅涉及到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也關乎到你對未來生活的期望與夢想。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而學習?
Thumbnail
各位親愛的讀者,大家好!今天我們來回答一位讀者的問題:「我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未來在職場上有競爭力嗎?」這是一個非常實際而且重要的問題,相信很多即將畢業或是正在考慮專業選擇的年輕人都會有類似的疑問。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幫助這位讀者找到答案。
考在職專班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之一,只是不知道這一天會這麼快到來,不曉得自己的衝動是好還是不好。 現在的我,很喜歡研究所科系,但心裡面總是會擔心,不知道會不會失敗、英文作文好難,所以有時候都會逃避讀書,但深深了解只有去克服困難,才能更進一步。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是:考到在職專班研究所,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