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找我諮詢過的同學,問過我這個問題,「現在就讀的科系不喜歡、看不到好的就業前景,怎麼辦?我應該現在轉系嗎?」
我無法做出決斷「是,你應該轉系」,或是肯定「轉系之後你就會發展的更好」,然而我過去的經歷,可以作為「生涯規劃」的思考方向
我在選擇大學科系時也猶豫了很久,當時我的心頭有兩個選項——一是傳媒,二是商學。我內心更傾向於「傳媒」,然而我自知畢業後更有「錢途」的科系應該是「商學」,因此填寫志願時,我違背了內心,第一志願填了「商學」,第二才是「傳媒」。
後來第一志願成功申請上了,「傳媒」也因此與我失之交臂。
然而回看這一路,不知不覺間,我居然做回了當初渴望的「傳媒」——運營自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過去「商學院」給我的經驗累積及全球視野,讓我在經營自媒體能有「獨特的視角與經驗」切入對社會的洞察,也有更多「個人經驗」可以分享。
我無法想像假如當時「選擇傳媒」的我,現在會有怎樣的發展,可能會更早踏入這個產業,在傳統媒體裡發光發熱。但是我很滿意現在的自己——作為一個比較有主見的人,我喜歡「具有個人觀點」的個性化表達。可以肯定的是,假如沒有商院的經歷,我無法成為「現在的自己」。
我覺得人的本性自然會渴望「一步到位」,擔心「做錯決定、浪費時間」,距離「理想的人生」更遠。然而未來是難以預料的,當下你以為走的「彎路」,可能讓你在未來「走捷徑」;你現在走的「捷徑」,可能讓你在未來「走彎路」。所以應該腳踏實地,將你當下「可控範圍之內」的事物做到最好,而不是「三心二意」吃著碗裡看著鍋裡。
如何在目前「可控範圍內」做到最好?假如你不滿意現狀,但短期內又無法改變(比如你就是想轉系,但學校不允許),嘗試換一種心態,把它當作「人生唯一一次接觸的機會」看待。
比如你討厭目前所在的資工學系,把它想成是你人生最後一次接觸這個領域的機會,你就會竭盡所能的去挖掘「帶得走的東西」,比如「因果關係強化的邏輯思考」
「假如大家都是同樣的背景,用同樣的思維方式做同一件事,那該多無趣啊!」用這種心態去對待手中擁有的牌,最大化它的價值,才能讓你在move on做你更想做的事情的時候,做出「差異化」和「個人色彩」。
不同領域之間有壁壘。每學習一個事物,都是學習不同的「思維方式」,一個「新的視角」。將你早已習慣的「視角」帶到其他領域,就會帶來「創新」。
「三心二意」是最可怕的狀態,它會讓你不滿足現在,因而「無法完全沈浸」在當下,無法沈浸代表「無法深入學習」,最後你既得不到想要的,手裡的也黃了。
我認為不要過早斷言「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很多時候你只是「接觸過少,只依照『刻板印象』或『自我想像』做的選擇」罷了。
在加入管顧業之前,我認為這是最適合我的工作,我喜歡戰略思考,也嚮往幫巨頭企業「指揮江山」的光環。後來實際上手工作內容後,我才發現我不享受當「幕後無名的軍師」,我更想在台前「實際操作、展示自己」
也就是,你不要光「想」,而是要「實際接觸」,去累積足夠多的「資訊和實際體會」,才能減少信息差帶來的「幻覺」,更進一步認識自己。
很多人怕選擇,怕走錯。實際上「人生的容錯率」大的超乎想像,你不會因為一個錯誤的方向,人生徹底完蛋;相反,你會因為累積更多經驗,而更認識自己,從而不斷修正自己的方向,走向「適合自己的路」。
博客來(目前有79折優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03674?sloc=main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182162682659686002
電子書: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id=sh4tEQAAQB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