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大的突破總在艱困時期出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國人說:危機就是轉機,在Morgan Housel 的《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一書中,探討了「危機與創新」間的關係。透過過往歷史案例,Housel說明了為何重大創新往往源於危機時刻,對於企業經營者和投資人來說,顯得格外重要。

書中指出一個貫穿歷史的真理:最劇烈的變化與最重要的創新,往往不是在順境中誕生,而是在危機時刻應運而生。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為例,在面臨國家存亡之際,科學家們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創新能力。這個計畫不僅匯集了當時最傑出的物理學家,更創造了全新的組織與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跨領域合作的模式,至今仍影響著現代大型研發專案的運作方式,如 SpaceX 的火箭研發計畫。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 1932 年經濟大蕭條期間,雖然將近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失業,股市暴跌近 90%,但這個時期卻是美國歷史上最具生產力與技術進步的十年之一。經濟學家 Alex Field 的研究指出,從 1929 年到 1941 年,美國的經濟產出增加了 40%,而總工時卻幾乎沒有增加。這種效率的提升,主要來自於創新的生產方法和管理制度。

在大蕭條時期,創新不只發生在科技領域。第一間超市就誕生於 1930 年,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購物方式。當時的創新源於一個簡單的問題:「在四分之一人口失業的情況下,如何更有效率地銷售食品?」這促使零售業轉向自助式購物模式,大幅降低營運成本。這種創新模式直接影響了現代零售業的發展,從沃爾瑪到亞馬遜,都能看到這種效率導向思維的延續。

工廠生產也在這段期間有重大突破。根據經濟學家 Robert Gordon 的研究,1930 年代的工廠每小時產量增加了 41%,遠超過 1920 年代 21% 的成長率。這些改進主要來自對 Henry Ford 裝配線概念的改良和創新應用。這種精實生產的理念,後來被豐田汽車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舉世聞名的豐田生產系統。

更有趣的是,教育發展也在危機中找到新方向。由於就業機會減少,更多年輕人選擇繼續升學,推動了知識型經濟的發展。高中畢業率在大蕭條期間顯著上升,這個水準直到 1960 年代才再次出現。這種現象在現今的經濟衰退期間仍然存在,2008 年金融危機後,研究所申請人數就明顯增加。

這讓我想起 2020 年疫情期間,遠距工作工具和數位轉型的爆發性發展。像是 Zoom 的使用者從 2019 年底的 1000 萬躍升至 2020 年 4 月的 3 億,而 Microsoft Teams、Google Meet 等協作工具也都經歷了類似的成長。這些工具的快速演進與普及,正是在危機壓力下加速發展的明證。

然而,這種「危機催生創新」的觀點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在當今社會,我們是否一定要等到危機發生才能激發創新?企業是否能在日常經營中,創造適度的危機意識,以維持創新動能?特別是在這個變化快速的時代,如何在保持穩定經營的同時,持續推動創新,是每個管理者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最後,Morgan Housel 提醒我們:創新並非來自舒適,而是源於必要。正如書中提到某位二戰士兵所說:「保持恐懼」反而是避免粗心大意的最佳方式。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危機中保持清醒,在壓力下找到突破,這或許才是創新智慧。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ger學長的沙龍
25會員
442內容數
Roger學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21
本篇文章探討《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負面消費經驗數位療法的研究。研究發現,當消費者在評論中同時表達情緒和理性思考時,能更快從負面體驗中恢復,並提高再次購買意願。文章闡述了研究方法、發現及其對個人與企業的啟示,並提供了反思。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8
本文深入探討美國人對財富分配的理想與現實認知之間的巨大差距。研究發現,無論政治立場或經濟地位如何,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期待更平等的財富分配模式,但同時也普遍低估了現實社會中的不平等程度。這項研究不僅對社會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啟示,也為組織管理和個人決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2025/04/02
在數位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數字資訊。從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電池續航力,到顧客評價的星等,數字無所不在。有趣的是,這些數字可以用兩種方式呈現:阿拉伯數字(如「5」)或是用英文單字(如「five」或中文的「五」)。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差異,實際上可能對消費者的判斷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 最近,田納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我們因為疫情期間被迫改變而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模式以及供需消費,其實應該再經過10年才會逐步形成的。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激勵員工和管理階層以達成組織目標,一直是企業領導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平衡短期績效和長期發展,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描述了關於短期主義和長期激勵的討論,讓我對這個議題
Thumbnail
在商業世界中,如何激勵員工和管理階層以達成組織目標,一直是企業領導者面臨的重大挑戰。特別是在當今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如何平衡短期績效和長期發展,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描述了關於短期主義和長期激勵的討論,讓我對這個議題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反向定位適用在既有事業的預期損失促使在位者作出不投資的決定,也就是在位者評估投資新事業所得到的報酬無法補償舊事業蒙受的損失,這時就是挑戰者可以切入的空檔。作者用條理分明的邏輯架構,搭配簡化的數學模型,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反向定位中新舊事業間各要素的作用。
Thumbnail
7大領域 x 18國先例 x 69項嶄新變革的獲利模式大全 原田曜平、小祝譽士夫.2022/03.采實文化.楊孟芳譯. 推薦給: ❦ 想回顧當年疫情逐漸解封後的商業模式是如何轉變的人
Thumbnail
7大領域 x 18國先例 x 69項嶄新變革的獲利模式大全 原田曜平、小祝譽士夫.2022/03.采實文化.楊孟芳譯. 推薦給: ❦ 想回顧當年疫情逐漸解封後的商業模式是如何轉變的人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Thumbnail
關於創新,創意,創造力,我們已經花了太多時間跟金錢在上面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資深教授威廉·達根所著的《解決創新問題只需要靈光一閃》,認為三走就足矣:
Thumbnail
借鏡別人的失敗經驗;促使自己加快成功的腳步。
Thumbnail
借鏡別人的失敗經驗;促使自己加快成功的腳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