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隨筆:經歷憂傷中尋得根基 Finding Foundation in Sorrow

Eric H-avatar-img
發佈於心向上帝的旅程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思想隨筆:經歷憂傷中尋得根基 Finding Foundation in Sorrow


憂傷是人生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環,它既是試煉考驗,也可能是賜予。對於信仰之路上的旅人而言,憂傷並非純然的重擔,而是一面照映心靈深處真相的鏡子。正如《詩篇》第十一篇所揭示的,大衛在困境中選擇投靠耶和華。他的選擇告訴我們:真正的安穩不在外界,而在內心深處與神建立的那份連結。


當我們面對人生中的動盪不安時,第一反應往往是尋找逃離躲避的方法。或許,我們如《詩篇》中那些謀士一樣,勸自己或他人「像鳥飛往山去」,以為遠離風暴便是解脫。然而,大衛的回應令人深思:「耶和華在祂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這種信念不僅是對神的信靠,更是對世界真相的洞察:世間根基的動搖並非絕望的終點,而是檢視我們信仰根基的起點。


耶和華的試煉:憂傷中的寶藏


試煉的意義不在於它的表象,而在於它剖開我們生命真實根基的力量。Tim Keller牧师曾经举例说:想像一個年老的伐木工人,他在即將砍伐的樹上看見一隻鳥築巢。出於慈愛,他揮動斧頭擊打樹幹,逼迫小鳥離開那不穩定的棲所。小鳥掙扎、飛躍,不得不一棵棵地更換築巢之地,直到它找到無法被砍伐的磐石。


在我們生命中的考驗,正如那伐木工人的斧頭,搖動那些我們曾以為是安全的依靠。然而,每一次搖動都在呼喚我們轉向真正的穩固:那位坐在天上寶座上的耶和華。祂並非冷漠旁觀,而是溫柔地引導我們脫離虛假的根基,將生命建立在永不震動的磐石之上。


這種試煉可能是「約拿的試煉」,用來顯明我們的罪與盲點;也可能是「約伯的試煉」,剝開我們深處的依賴與迷茫,暴露出我們未曾察覺的根基。無論是哪一種,試煉的最終目標並非摧毀,而是塑造;並非拋棄,而是挽救。


憂傷中生命的轉向


憂傷中的人常常迷失方向,因為環境的崩塌帶來了內心的惶恐與無助。然而,大衛給出的答案並非逃離,而是轉向。他沒有躲避,而是直面。他說:「正直人必得見祂的面。」這個承諾是一份無盡的盼望,它提醒我們:苦難是暫時的,而神的面光卻是永恆的。


在轉向中,我們學會放下自以為的控制權。就像馬丁·路德對菲利普·墨蘭頓說的:「讓菲利普停止統治這個世界吧!」當我們停止試圖掌控一切,我們便開始真正投靠神,認識到祂才是唯一的掌權者。正是在這種放下中,我們得以發現,原來我們從未孤獨;原來我們一直被引導,直至找到那無法震動的國。


憂傷中的希望


学习靠神从憂傷中转向神是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如伐木工人的斧頭,將我們從會倒塌的樹上驅趕,最終引領我們飛向那永不動搖的磐石。大衛以《詩篇》第十一篇為我們揭示了這個真理:苦難是試煉,而不是盡頭;依靠是轉向,而不是逃離;根基在神,而不在世間。


我們如何回應這樣的考驗?就是轉向祂,尋求祂的面,因祂已為我們承受了震動。耶穌基督的生命與死亡,正是我們無法被動搖的希望所在。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如大衛所言,在風暴中依然站立得穩,因為我們的根基已建立在那不可震動的國度之中。


圣经詩篇第11篇

我是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什麼呢?耶和華在祂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祂的慧眼察看世人。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祂心裡恨惡。祂要向惡人密布網羅;有烈火、硫磺、熱風,作他們杯中的分。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祂喜愛公義;正直人必得見祂的面。


2024-12-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ric H的沙龍
224會員
371內容數
我自己並不是一個會碼字的,然而,有時聖靈充滿就會情不自禁寫下幾行可以稱為感動的句子。能思想,能拿出手來寫,能post這裡,都是神的恩典。若不是出於神,一切都不會成為可能。
Eric H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在清晨尚未甦醒的亮光中,一台空氣清淨機緩緩從紙箱中被取出。塑膠袋的摺痕還留著長途跋涉的痕跡,網狀的濾網靜靜躺在指尖,像是女兒從遠方寄來的空氣,在抵達前早已被層層摺疊成愛的形狀——一種透明無聲、卻不容忽視的溫柔。李英華的小說,不是關於一台機器的故事,而是一首關於家庭、代溝、時間與愛的變奏曲。
Thumbnail
2025/05/03
在清晨尚未甦醒的亮光中,一台空氣清淨機緩緩從紙箱中被取出。塑膠袋的摺痕還留著長途跋涉的痕跡,網狀的濾網靜靜躺在指尖,像是女兒從遠方寄來的空氣,在抵達前早已被層層摺疊成愛的形狀——一種透明無聲、卻不容忽視的溫柔。李英華的小說,不是關於一台機器的故事,而是一首關於家庭、代溝、時間與愛的變奏曲。
Thumbnail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2025/04/21
小時候我以為人生是一條筆直的河,流向某個明確的終點。可如今才發現,它更像是散落一地的雨滴,各自折射不同的光線,彼此之間並無明確邊界,但都被同一片天空所涵蓋。人生沒有絕對的開始或終止,一切都是「有時」。「生有時,死有時」
Thumbnail
2025/04/19
在世界醒來之前,有很長的一段黑。 不是那種能用燈光驅趕的夜,是落在心裡的那種沉重。 罪的聲音、死的陰影、無望的嘆息,一起編織成一口深井,把人困在下墜的孤寂裡。
Thumbnail
2025/04/19
在世界醒來之前,有很長的一段黑。 不是那種能用燈光驅趕的夜,是落在心裡的那種沉重。 罪的聲音、死的陰影、無望的嘆息,一起編織成一口深井,把人困在下墜的孤寂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引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靈魂的傷痛。
Thumbnail
引言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靈魂的傷痛。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面對日常的物質慾望,心靈寄託成為人們強烈追求的精神需求,本文探討如何承擔精神壓力,尋找支撐的重要性。
Thumbnail
面對日常的物質慾望,心靈寄託成為人們強烈追求的精神需求,本文探討如何承擔精神壓力,尋找支撐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所承受的痛苦和自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疏離。文章聚焦於失去與痛苦的主題,表達出每個人都可能因失去而受傷,與他人共度困難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人們在失去親人時所承受的痛苦和自責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疏離。文章聚焦於失去與痛苦的主題,表達出每個人都可能因失去而受傷,與他人共度困難是一種力量。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失望和傷心時,這種情感可以讓我們感到脆弱,但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和學習機會。 傷心的本質 傷心是一種情感,通常伴隨著失望、悲傷和痛苦。當我們面臨失敗、別離、挫折或其他令人痛苦的事件時,傷心是我們的自然反
Thumbnail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失望和傷心時,這種情感可以讓我們感到脆弱,但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和學習機會。 傷心的本質 傷心是一種情感,通常伴隨著失望、悲傷和痛苦。當我們面臨失敗、別離、挫折或其他令人痛苦的事件時,傷心是我們的自然反
Thumbnail
當我們看看見內心的傷痕並開始進行療癒時,就是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門,邁向更深層次的自我認識和成長之旅,那些傷痕是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所造成,是我們過去所經歷的痛苦、失望和困難的痕跡,它們會深深影響我們的情緒、自信、自尊和身心靈健康 要能看見並面對內心的傷痕,需要勇敢地正視自己的情感和內在的痛苦,
Thumbnail
當我們看看見內心的傷痕並開始進行療癒時,就是為自己打開了一扇門,邁向更深層次的自我認識和成長之旅,那些傷痕是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所造成,是我們過去所經歷的痛苦、失望和困難的痕跡,它們會深深影響我們的情緒、自信、自尊和身心靈健康 要能看見並面對內心的傷痕,需要勇敢地正視自己的情感和內在的痛苦,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在面對極度悲傷時,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區別和處理它,避免陷入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問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極度悲傷帶來的成長和轉化的可能性,從中發現自己更深層的意義和價值。
Thumbnail
當我願意瞧瞧這個痛苦的朋友,就是開始學著理解,當我們明白『痛苦』,就會提高擁抱『痛苦』的意願,你會想好好安慰、陪伴這個朋友,同樣的,你也會願意溫柔的擁抱自己。
Thumbnail
當我願意瞧瞧這個痛苦的朋友,就是開始學著理解,當我們明白『痛苦』,就會提高擁抱『痛苦』的意願,你會想好好安慰、陪伴這個朋友,同樣的,你也會願意溫柔的擁抱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