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百官.運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綱


以願景、路線、職位來運行組織,
靠對業務的了解而穩定履行職責。


(原16章) 原文/白話

================================

致虛,常也;

守中,篤也;

萬物並作,居以須復也。

要到達高大山丘,靠規律穩健(的步伐);

能保持中道路線,憑切實堅持(的理念)。

世間萬物共同出現在世上,

必須依靠循環反復形式才得以存在至今。

天道員員,各復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天象變化的道理有很多,

各自反復運行所對應的根本規則;

回歸(道理的)根本叫做「穩定」,

正是所謂「執行命令」。

復命常也,知常明也。

不知常,妄;妄作,凶。

命令穩定執行以形成日常運作,

知曉維持正常則需要清楚明白。

不了解平時的運行,會亂了套;

而胡亂的作為,正是凶象。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

知曉日常運作代表能力合乎職責,

能夠承擔職責的話行事得以公正,

做到公正之後為民心所嚮往,

有了民眾支持則要上天庇佑,

上天的運作乃透過道理達成,

依循道理行事便能做到長久。

如此終身不會發生危險。

================================

虛:大丘、土山,通「墟」。

常:一般的、固定不變的、規律的。

切實、堅持。

復:返、還。

員:物數也。員員,眾多貌。

靜:安定。

命:指示。

妄:胡亂、任意。

容:含納。

王:天下所歸往也。



詮釋


組織運作有三個要素,願景、路線與運行業務的職位。任何組織之成立皆有目的性,其所設定的(遠大)目標便叫做「願景」,而願景的實現有賴於組織內部平時的穩定協作,故曰「致虛,常也。」既然目標已然設立,通往目標之路則稱為「路線」,也就是實現願景的方案規劃;而中道則是不偏離預設軌道持續前行,這需要不被輕易左右的堅定理念,即所謂「守中,篤也。」最後論及組織內附屬部門及崗位的存在,由路線上所需各類事務應運而生,並藉由成員們各司其職與反復執行得以達成,這便是「萬物並作,居以須復也」。

若以天道運行來比喻組織協作,則是以復命、知常、妄作為其核心。日月星辰於各自軌道運行而有天象變化,季節輪換與畫夜交替亦遵循時序規律,其根本便是天道為其所預設的指令,又叫做「天命」。能安靜穩定地履行職責稱為「歸根」,並以循環反復的形式忠實執行,此即所謂「復命」也。對於人們而言,再平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不知經過多少億年依然持續運作,此乃奠基於復命的高度穩定性,而知道如何維持日常穩定運作便叫做「知常」。如果對於己身職務不夠清楚明白,則將發生脫軌胡來的「妄作」行為,無法提前準備或當問題發生時不知所措,因而成為運行中斷或招致災難的凶象根源。

最後是三字經式的六段句子,表明了應從自我本職學能做起,使得職能相符足以擔當權責,進而在工作上做到平正公允而得到他人支持。在此基礎上若再想保持長久、終身無患,則須以順天應人為目標,也就是善用道理加之權衡取捨,以期得到上天庇蔭與民心歸往,如此方能「沒身不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草堂一隅
6會員
61內容數
一坐一席一草堂, 一撮佳茗一縷香, 一片道機一點禪, 一夫自品一坡秧。
草堂一隅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26
對於外交博奕的精闢見解。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19
關於學習目標與教育政策的思考。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2025/04/03
解釋小國與寡民兩項國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討論如何看待困難與取得成功。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七章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聖人的心思意念、行為舉措皆幾近於道,因而能量甚大,足以影響世界,他就像主軸,世界因其而轉,跟他一起隨道運作,同道一體。整個過程是:知守、聚能、合道、復歸、器用、大制。
Thumbnail
聖人的心思意念、行為舉措皆幾近於道,因而能量甚大,足以影響世界,他就像主軸,世界因其而轉,跟他一起隨道運作,同道一體。整個過程是:知守、聚能、合道、復歸、器用、大制。
Thumbnail
重、輕、靜、躁皆是人的基本特質,就像七情六慾一般,每一種特質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淡濃烈的差別,於經文中,說明輕與躁的表現,應須以重和靜為核心,才不會失常。
Thumbnail
重、輕、靜、躁皆是人的基本特質,就像七情六慾一般,每一種特質每個人都有,只是有輕淡濃烈的差別,於經文中,說明輕與躁的表現,應須以重和靜為核心,才不會失常。
Thumbnail
如果在未有統治權力之前的時代,「上」是否有其他的詮釋?會形成上與下,是否一定存在某一種權力結構?若不以權力為基礎,「上」與「下」又會是怎樣的關係?權力是什麼?若以道的角度來看「百姓」,又似乎不存在權力。
Thumbnail
如果在未有統治權力之前的時代,「上」是否有其他的詮釋?會形成上與下,是否一定存在某一種權力結構?若不以權力為基礎,「上」與「下」又會是怎樣的關係?權力是什麼?若以道的角度來看「百姓」,又似乎不存在權力。
Thumbnail
文字的意義通常來自社會長久的約定俗成,但是約定俗成的意義不見得就是最準確的意義。這是因為,文字常常會受到「意識型態」的影響,被附加了超出其原始意義的延申含義。例如,「道德」這兩個看似簡單卻影響深遠的文,就是值得去追根究底、探討省思的文字。
Thumbnail
文字的意義通常來自社會長久的約定俗成,但是約定俗成的意義不見得就是最準確的意義。這是因為,文字常常會受到「意識型態」的影響,被附加了超出其原始意義的延申含義。例如,「道德」這兩個看似簡單卻影響深遠的文,就是值得去追根究底、探討省思的文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